专利名称: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的增产技术,确切的说是一种延长叶片功能寿命,提高小麦
千粒重,使小麦增产的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高产栽培增产的方法包括:选用优良品种、药剂拌种、精细整地、配方施肥、精量播种、氮肥后移、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使小麦达到高产的目的。小麦从种子萌发、出苗、生根、长叶、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结实,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过程,到产生新的籽粒,叫小麦的一生。小麦的生长周期又可分为三个生长阶段:苗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根据小麦不同阶段的生育特点,为了便于栽培管理,可把小麦的一生划分为12个生育时期,即出苗、三叶、分蘖、越冬、返青、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期。叶是小麦植株制造有机养料的主要器官。叶片中有叶绿体,它能利用太阳光能,把水和二氧化碳制造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小麦绿叶在阳光下的这种生理活动,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小麦进入灌浆后,其植株各部分生理功能呈逐渐衰败趋势,叶片的生理功能及抵抗各种病害的能力均下降,叶片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的发病加重,使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下降,影响了小麦生物量的积累,降低了小麦产量。目前,小麦在传统的田间生产管理中,大都在苗期至小麦灌浆前期喷施杀菌剂以防治病害,而小麦进入 灌浆中后期,农业生产上不再进行喷药防治,忽略了小麦的延续管理,以至于小麦后期叶枯病、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为害加重,使其抗逆能力及光能利用率降低,穗小粒瘪、千粒重低,制约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影响了小麦产量的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经过大量的研究、论证,并通过大田的反复试验,终于成功的研究出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方法,从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保护小麦叶片的管理方法,使小麦后期叶片的抗逆能力增强,提高光能利用率,降低小麦叶片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的发病进程,提高小麦后期叶片的生理功能,使小麦活杆活叶成熟、增加穗粒数及千粒重,达到小麦增产的效果。本发明是选用苯醚甲环唑进行防治的:
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高效、低毒、内吸、广谱杀菌剂,对植物具有调节生理效能。其杀菌机理为抑制细胞壁留醇的生物合成,阻止真菌的生长,可以阻止病菌的侵染和防止病斑的扩展,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广泛应用于粮食、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纹枯病、叶斑病等。中文别名:恶酿卩坐,商品名称:思科、世闻,央文通用名:difenoconazole,化学名称:1-(2-[4-(4-氯苯氧)-2-氯苯基]-4-甲基-1, 3- 二恶戊烷-2-基甲基)_H_1,2,4-三唑,相对分子质量:406.26,化学式=C19H17C12N3O30
苯醚甲环唑分子结构式:
权利要求
1.一种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在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喷施苯醚甲环唑制剂1-2次,每667平方米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用药量为5-10.0克,兑水45-50公斤均勻喷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苯醚甲环唑杀菌剂的施用,应根据气温的变化灵活掌握,如当年4月下旬-5月上旬温度偏高(SP15-29°C)时,就喷2次药,2次中间间隔10-12日,使用低剂量喷药,每667平方米喷施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5-7.0克,兑水45-50公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苯醚甲环唑杀菌剂的施用,应根据气温的变化灵活掌握,如当年4月下旬-5月上旬温度低(SP11-27°C)时,喷I次药, 使用高剂量喷药,每667平方米喷施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8-10.0克,兑水45-50公斤。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淮北地区为每年5月8日-20日喷施苯醚甲环唑乳油,或水分散粒剂、微乳剂、水乳剂、可湿性粉剂或悬浮剂1-2次,每667平方米苯醚甲环唑有效成分用量为5-10.0克,兑水45-50公斤。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后期叶片的保护增产管理方法,它是在小麦进入灌浆中后期,喷施杀菌剂苯醚甲环唑制剂,保护小麦叶片光合作用,同时对小麦叶片有刺激生长作用,使小麦叶片抗逆能力及光能利用率提高,大大降低小麦叶片的叶枯病、锈病、白粉病的发病时间及发病程度,及提高小麦叶片的生理功能,使小麦活杆活叶成熟、千粒重增加4-7克,穗粒数增加0.5-2粒,每667平方米小麦增产50-100公斤。
文档编号A01G13/00GK103141348SQ20131007093
公开日2013年6月1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6日
发明者赵伟, 杨涛, 张婧霖, 王春峰, 李阜, 张子福 申请人: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