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372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杏鲍菇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应用蚕豆壳作为基质。本发明还涉及该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具体应用,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杏鲍菇,又称刺芹侧耳,其菌肉肥厚,质地鲜嫩,营养丰富,美味可口,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经常食用杏鲍菇,可降低人体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有一定的调节血压作用,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杏鲍菇是分解纤维素和木质素能力较强的食用菌,一直以来,菇农都是用木屑和棉籽壳作为栽培原料。但如今,生态破坏和原料短缺问题已经日益突出,一方面由于木屑等生产资源的过度消耗,给林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另一方面棉籽壳价格飞涨,形成了食用菌产业持续发展的栽培资源危机。因此,为缓解食用菌生产大量消耗林木的矛盾,以生态农业的资源良性循环为基本原则,探寻食用菌生产的替代资源及其科学的利用技术,已成为食用菌行业迫在眉睫的任务。蚕豆,江南各省都有栽培,是酿造豆瓣酱的主要原料,其种皮-蚕豆壳是酿造厂的下脚料,含有大量的木质素、纤维素和半纤维素。近年来随着蚕豆加工制品的产销量不断增长,蚕豆壳数量也迅速增加,于是对蚕豆壳的处理和有效利用就成了急待开发研究的问题。开发蚕豆壳资源不仅有利于提升蚕豆壳的附加值,变废为宝,而且在保护环境方面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如下三点:
一、针对上述的现状,提供一种以蚕豆壳为主要原料的杏鲍菇培养基。该培养基通过杏鲍菇菌丝将蚕豆壳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转化、利用,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闻广量的目的。二、上述培养基的制备方法。三、上述培养基的应用。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种杏鲍燕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应用蚕豆壳作为基质,并包括水及与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前述的干物质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香 壳35%-45% ;木屑20%-30%;麸皮14%-18%;玉米粉6%-10%;米糠4%-6%;豆柏2% -4% ;
石灰粉1.0%;石膏0.8%-1.2%;过磷酸钙0.4%-0.6%;磷酸二氢钾0.4 % -0.6 %。蚕豆壳,经晒干,粉碎成5mm以下颗粒。蚕豆壳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此外尚含有一定的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等。其中纤维素56.8%,半纤维素11.8%,木质素8.7%,粗蛋白4.64%,结构蛋白4.12%。豆柏是大豆提取豆油后得到的一种副产品,豆柏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40% -48%,赖氨酸2.5% -3.0%,色氨酸0.6% -0.7%,蛋氨酸0.5% -0.7%,是杏鲍菇的一种很好营养料。

蚕豆壳颗粒比较粗,添加木屑后改变其物理结构,调节了培养基的松紧度,使栽培料保持良好的通气性。加适量麸皮、米糠、玉米粉、豆柏,既增加了培养基的营养成份,又提高了培养基的吸水保水能力。石灰粉用于调节PH值。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皆为市售。作为优选,所述的蚕豆壳的粒径为5mm以下。一种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①将蚕豆壳与木屑混合后,用石灰水进行预湿,预湿堆置24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5% -60% ;②将麸皮、玉米粉、米糠、豆柏干料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添加步骤①的混合物再搅拌; ③将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加入水中溶解,把水溶液添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充分搅拌15_20min,使培养基的含水量保持在63% -66%,PH值为6.5-7.0 ;④装瓶、打植菌孔、灭菌、冷却。因蚕豆壳和木屑吸水性较差,先用I %石灰水溶液预湿,使蚕豆壳和木屑充分吸收水份。进一步,步骤④装瓶时打上植菌孔,植菌孔孔径为16mm,然后盖上带透气海绵的瓶盖。植菌孔的作用是增加培养基的通气性,增大菌种接触面,使培养料上下同时发菌,加快发菌速度。步骤④中灭菌和冷却条件如下:先保持100°c灭菌lh,然后升至121°C高压灭菌
1.5h,灭菌后冷却至25°C以下。利用杏鲍菇培养基的培养方法,接种后,培养室温度20°C -22 °C,相对湿度60% -75%,培养时间为 23d-25d。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蚕豆壳培养料中添加了具有营养和结构互补的培养料,能给杏鲍菇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产品高产高质;同时利用蚕豆壳代替木屑,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利于环保。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培养基包括水及与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干物质组分及配比如下:蚕豆壳45%、木屑20%、麸皮14%、玉米粉10%、米糠4%、豆柏4%、石灰粉I %、石膏I %、过磷酸钙0.5%、磷酸二氢钾0.5%。蚕豆壳粉碎成5mm以下的颗粒,将蚕豆壳与木屑混合,用I %石灰水进行预湿堆置24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5% -60% ;将麸皮、玉米粉、米糠、豆柏干料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然后添加预湿后的混合物,再搅拌;最后将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加水溶解后洒入,充分搅拌15-20min,使混合物含水量保持在63 66%,PH值为6.5-7.0。用装瓶机装入1100ml X 78mmPP栽培瓶内,装瓶要求上紧下松,每瓶重量730g (湿料),打上植菌孔,孔径为16mm,然后盖上带透气海绵的瓶盖,接着放入高压灭菌器内,先保持100°C灭菌lh,然后升至121°C高压灭菌1.5h,灭菌后冷却至25°C以下。在无菌条件下用接种机接种,接种量为每瓶15g_20g。接种后栽培瓶移至培养房内,培养房要求黑暗,温度设定在20°C -22°C,空气相对湿度在60%-75%之间。经过23d-25d培养,菌丝长满瓶。菌丝长满后7d,进入催蕾期,催蕾温度为12°C _16°C,空气相对湿度为90% -95% ;育菇时前期温度控制在15°C _18°C,后期温度控制在13°C _16°C,湿度控制在88% -92%。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整齐、生长周期短、子实体性状好,产量显著比对照例高。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培养基包括水及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干物质组分及配比如下:蚕豆壳40%、木屑25%、麸皮16 %、玉米粉8 %、米糠5%、豆柏3%、石灰粉I %、石膏1.2%、过磷酸钙0.4%、磷酸二氢钾0.4%。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整齐、生长周期短、子实体性状好,产量显著比对照例高。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培养基包括水及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干物质组分及配比如下:蚕豆壳35%、木屑30%、麸皮18 %、玉米粉6 %、米糠
6%、豆柏2 %、石灰 粉I %、石膏0.8 %、过磷酸钙0.6%、磷酸二氢钾0.6%。制备方法参考实施例1。利用本实施例中的培养基栽培的杏鲍菇,出菇整齐、生长周期短、子实体性状好,产量显著比对照例高。对照实施例4:本实施例中培养基包括水及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 %,干物质组分及配比如下:木屑65 %、麸皮16 %、玉米粉8 %、米糠5 %、豆柏3 %、石灰粉I %、石膏I %、过磷酸钙0.5%、磷酸二氢钾0.5%。表一实施例配方单位:% (质量)
权利要求
1.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应用蚕豆壳作为基质,并包括水及与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前述的干物质及其质量百分比含量如下: 蚕豆壳35% -45% ; 木屑20% -30% ; 麸皮14% -18% ; 玉米粉6% -10% ; 米糠4% -6% ; 豆柏2% -4% ; 石灰粉1.0%; 石膏0.8% -1.2% ; 过磷酸钙0.4%-0.6%; 磷酸二氢钾 0.4%-0.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蚕豆壳的粒径为5mm以下。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步骤: ①按比例称取各组分; ②将蚕豆壳与木屑混合,用石灰水预湿,预湿堆置24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5% -60% ; ③将麸皮、玉米粉、米糠、豆柏干料倒入搅拌机中,搅拌均匀,添加步骤②的混合物再搅拌; ④将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加入水中溶解,把水溶液添加到上述混合物中,充分搅拌15-20min,使培养基的含水量保持在63% -66% ; ⑤装瓶、打植菌孔、灭菌、冷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②中石灰水溶液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⑤中装瓶时打上植菌孔,植菌孔孔径为16_,然后盖上带透气海绵的瓶盖。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⑤中灭菌和冷却条件如下:先保持100°C灭菌lh,然后升至121°C高压灭菌1.5h,灭菌后冷却至25°C以下。
7.利用权利要求1-3中所述的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接种后,培养室温度20°C _22°C,相对湿度60% -75%,培养时间为23d_25d。
全文摘要
一种杏鲍菇培养基,其特征在于该培养基应用蚕豆壳作为基质,并包括水及与水混合的干物质。该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3-66%。前述的干物质包括如下组分蚕豆壳、木屑、麸皮、玉米粉、米糠、豆粕、石灰粉、石膏、过磷酸钙、磷酸二氢钾。本发明还公开了杏鲍菇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和应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蚕豆壳与其他组分采用合理的配比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能给杏鲍菇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良好的生长环境,保证杏鲍菇高产高质;同时利用蚕豆壳代替木屑,使废弃物得以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利于环保。
文档编号C05G1/00GK103102203SQ20131006948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邬金飞 申请人:邬金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