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

文档序号:275438阅读:19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淡水鱼类繁殖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泥鳅(Misgurnus anguilicaudatus)原为野生种,属鲤形目、鳅科、泥鳅属。因其味道鲜美,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誉为“水中人参”。近年来,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运输方便、饵料易得,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对象。目前,我国泥鳅养殖的苗种主要是人工捕捞的野生苗,由于化肥、农药、工业三废等污染,导致泥鳅野生资源锐减,野生苗种资源已不能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泥鳅人工繁殖自上世纪80年代初已有报道,但是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在亲鱼培育、催产方式、受精卵孵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不高于80%、92%、80%,特别是亲鱼催产15d后,因皮肤受伤或药物过量死亡率高达50%。泥鳅苗繁殖问题已成为限制泥鳅产业发展的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泥鳅繁殖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方法合理、可操作性强、可规模化生产泥鳅苗种的人工繁殖新方法。本发明通过优化亲鱼培育、人工催产、受精孵化等技术,特别是使用三种不同催产药物配方和剂量,从而降低了繁殖亲鱼的死亡率,提高了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 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Cl)亲鱼培育和挑选
产孵前30-40天,挑选3龄亲鱼,并将雌雄鱼分池强化培育,向池中投喂饲料,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5%-8% ;
(2)人工催产
在水温24°C -26°C时,从暂养池中挑选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为1:1.3-1.5,注射药物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者混合注射;
(3)受精过程
将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网箱内自然产卵,每网箱投放100组鱼,水温为24°C -26°C,药物效应时间为10-14小时;催产后18小时,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
(4)受精卵孵化过程
受精卵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孵化桶,每桶放4.5-5.5万卵,置于装满清水的平面孵化槽中,孵化槽水每天更换2-3次;预先备好一个平面槽,槽内悬吊和平放60目网片,当孵化桶内有15%鱼苗出膜时,把桶内鱼胚倒在备好的平面槽的网片上继续孵化,孵化水温保持240C -26°C,鱼胚胎发育30-35小时出膜。
所述步骤(I)中挑选的成熟雄鱼要有明显的婚姻色,体色鲜艳,体重在20g以上;挑选的成熟雌鱼要腹部饱满、柔软,生殖孔乳突大而突出,孔圆呈现红晕,体重在30g以上。所述步骤(I)中饲料为蛋白含量33.5%的泥鳅配合饲料。所述步骤(2)中注射剂量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2_4Pg/kg、马来酸地欧2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00-800 Π/kg,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注射采用背部肌肉注射。所述步骤(3)中产卵网箱使用100目筛絹布缝制而成,规格为长2.5 m X宽1.0mX 高 1.0m0所述步骤(3)中产卵网箱放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泥池水体为长5mX宽8mX深
1.3 m。所述步骤(3)中以水泵循环流水刺激亲鱼产卵和增氧,利用暖气循环水调试水温。所述步骤(4)中孵化桶规格为直径15cm,高40 cm。所述步骤(4)中孵化槽为长方体状,长2.5 mX宽0.45 m X高0.3 m。所述步骤(4 )中使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特别是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泥鳅苗工厂化生产,为大规模养殖提供苗种,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繁殖方法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87%,提高了 40.87% ;催产率为91.0%,提高了11% ;受精率为96.67%,提高了 4.67% ;孵化率为91.07%,提高了 11.07%。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1、亲鱼培育与挑选
产孵前30天,挑选3龄亲鱼,并将雌雄鱼分池强化培育,投喂饲料为蛋白含量33.5%泥鳅配合饲料,选择成熟、健康雌鱼100尾,腹部饱满、柔软,生殖孔乳突大而突出,孔圆成红晕,全长14.5—23.55cm,体重20.25—62.80g ;选择成熟、健康雄鱼130尾,体色鲜艳,皮肤完整,全长 15.12-19.13 cm,体重 17.42—33.47g。2、人工催产
在水温24°C-26°C时,从暂养池中挑选亲鱼(雌雄比例为1:1.3)进行催产。注射药物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者混合注射。注射剂量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2-4Pg/kg、马来酸地欧酮2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00-800 UI/kg0采用背部肌肉注射,雄鱼注射剂量减半。3、受精过程
将打针后的亲鱼放入产卵网箱,自然产卵。产卵箱使用100目筛絹布缝制而成,规格为长2.5 m X宽1.0mx高1.0m。产卵箱放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泥池水体为长5mx宽8mx深1.3 m。每网箱投放100组鱼,以水泵循环流水刺激亲鱼产卵和增氧。利用暖气循环水调试水温为24°C -26°C。药 物效应时间10-14小时,催产后18小时,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从孵化桶中选3个点抽样1000粒,检查卵受精率分别为95%、98%、97%,平均为96.67%。检查、记录产卵雌鱼尾数,计算出催产率为91.0%。将产后亲鱼转移到暂养池,记录15天内存活数,结果为:雌鱼91尾,雄鱼118尾,催产亲鱼存活率为90.87 %。
4、受精卵孵化过程
受精卵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孵化桶。每桶放4.5万-5.5万卵。孵化桶直径15cm,高40cm,孵化桶置于装满清水的孵化槽中,孵化槽为长方体状,长2.5mX宽0.45 m X高0.3 m,使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孵化槽每天换水2-3次。预先备好一个平面槽,槽内悬吊和平放60目网片(网片距离槽底Scm-1Ocm),当孵化桶15%鱼苗出膜时,将桶内鱼胚倒在备好的平面槽网片上继续孵化。孵化水温保持24°C-26°C,鱼胚胎发育30-35小时出膜。在鱼胚发育28、30、35小时,抽样检查1000粒鱼胚,死亡鱼胚数为87尾、90尾、91尾。孵化率分别是:91.3 %、91.0 %、90.9 %,均值为 91.07%
权利要求
1.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亲鱼培育和挑选 产孵前30-40天,挑选3龄亲鱼,并将雌雄鱼分池强化培育,向池中投喂饲料,日投饵量为亲鱼体重的5%-8% ; (2)人工催产 在水温24°C -26°C时,从暂养池中挑选亲鱼进行催产,雌雄比例为1:1.3-1.5,注射药物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马来酸地欧酮(DOM)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三者混合注射; (3)受精过程 将注射后的亲鱼放入产卵网箱内自然产卵,每网箱投放100组鱼,水温为24°C -26°C,药物效应时间为10-14小时;催产后18小时,将亲鱼移出,收集受精卵; (4)受精卵孵化过程 受精卵经清水冲洗后,放入孵化桶,每桶放4.5-5.5万卵,置于装满清水的平面孵化槽中,孵化槽水每天更换2-3次;预先备好一个平面槽,槽内悬吊和平放60目网片,当孵化桶内有15%鱼苗出膜时,把桶内鱼胚倒在备好的平面槽的网片上继续孵化,孵化水温保持240C -26°C,鱼胚胎发育30-35小时出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挑选的成熟雄鱼要有明显的婚姻色,体色鲜艳,体重在20g以上;挑选的成熟雌鱼要腹部饱满、柔软,生殖孔乳突大而突 出,孔圆呈现红晕,体重在30g以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I)中饲料为蛋白含量33.5%的泥鳅配合饲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注射剂量为: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2-4Pg/kg、马来酸地欧2 mg/k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400-800 Π/kg,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注射采用背部肌肉注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产卵网箱使用100目筛絹布缝制而成,规格为长2.5 m X宽1.0mX高1.0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产卵网箱放在室内水泥池中,水泥池水体为长5mX宽8mX深1.3 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以水泵循环流水刺激亲鱼产卵和增氧,利用暖气循环水调试水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孵化桶规格为直径15cm,高40 cm。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孵化槽为长方体状,长2.5 mX宽0.45 m X高0.3 m。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中使用孵化桶微流水孵化。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泥鳅鱼苗人工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亲鱼培育和挑选(2)人工催产(3)受精过程(4)受精卵孵化过程。该技术可显著提高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特别是提高亲鱼产后成活率。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泥鳅苗工厂化生产,为大规模养殖提供苗种,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通过繁殖方法产后亲鱼存活率为90.87%,提高了40.87%;催产率为91.0%,提高了11%;受精率为96.67%,提高了4.67%;孵化率为91.07%,提高了11.07%。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109769SQ20131007470
公开日2013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1日
发明者丁辰龙, 孙骥, 王信海, 姜爱兰, 王宣朋, 蔺玉华, 段树华, 姜杨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宿迁农科所, 宿迁市知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