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福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896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福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为一种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菌渣、麸皮、茶籽粕、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等辅料,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3%-65%。本
【发明内容】
还包括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一是茶籽壳、茶蒲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金福菇菌丝的吸收,菌丝长势旺盛;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有效菇数量多,其生物学效率达88.6%-97.4%;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金福菇栽培料配伍及此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
【发明内容】
包括金福菇栽培料配伍,及该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金福菇又名洛巴伊口蘑、大白口蘑,是一种正处于开发中的优质食用菌。其子实体丛生,菇体圆正,菌肉肥厚,味微甜而鲜美,具有明显的菇香味,且耐贮性好,被誉为味质兼优的菇中佼佼者。
[0003]金福菇属于中、高温型菌类,适宜在夏季到秋季间栽培,具有补充市场淡季的优势,其经济价值很高,因而极具市场发展前景。
[0004]目前用于栽培金福菇的原料主要有棉籽壳、杂木屑等。但如今,“菌-林”矛盾日益突出,棉籽壳类原料价格持续上涨,金福菇生产面临原材料短缺和生产成本升高的问题,因此各生产单位都十分重视对价廉物美的替代原料的物色。
[0005]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我国是世界上油茶产量最高、分布最广、品种最多的国家。我国的油茶种植面积及油茶籽产量占全球95%左右,其余5%分布于少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0006]油茶果呈球形、扁圆形、橄榄形,直径3cm-4cm,果瓣厚而木质化,内含种子(1_4粒)即油茶籽,油茶籽呈茶褐色或黑色,三角状,有光泽。经检测,油茶果中茶蒲(果壳)约占60%,油茶籽约占40%;油茶籽中,茶籽壳(种壳)占1/3,茶籽仁占2/3。全国现有油茶栽培面积达到400万hm2,年产油茶果达560多万t,这将带来300多万t的油茶果壳、70多万t的茶籽壳、5万t茶籽柏,如此庞大的数量,用于加工的比例并不大,大部分的茶蒲、茶籽壳当作燃料被烧掉,或是被丢 弃,茶籽柏味苦基本上都被废弃,而这些丢弃的果壳、种壳、柏饼在降解后,会对大气、水源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0007]茶蒲、茶籽壳其组成成分复杂,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粗蛋白和单宁(多酚)类等物质。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处理,由于去除了影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有害物质,因此茶蒲、茶籽壳非常适宜金福菇菌丝的生长。
[0008]在食用菌主要栽培原料(棉籽壳、木屑)日趋短缺的今天,利用茶蒲、茶籽壳这些废木质资源替代林料栽培金福菇,不仅是一项食用菌生产的降本举措,而且还是一项循环农业及环保事业举措。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有如下二方面内容:
[0010]1、一种以茶蒲、茶籽壳为原料的金福燕栽培料配伍
[0011]2、栽培料的制作方法
[001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13]一种金福菇栽培料配伍,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25% _35%,茶蒲屑18% -28%,菌渣20%,麸皮20%,茶籽柏4%,过磷酸钙1%,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1%,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0014]茶籽壳屑、茶蒲屑: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2mm-3mm的颗粒;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的颗粒;将茶籽壳屑、茶蒲屑自然堆积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等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备用。茶籽壳中木质素约占52.10%,糖类占30.60% ;茶蒲中木质素约占43.35%,糖类占28.36%。
[0015]菌渣:为杏鲍菇、金针菇出菇结束后剩下的下脚料,将菌渣(去除杂菌污染的菌渣)压碎、晒干备用。目前,杏鲍菇、金针菇多为工厂化生产,生产上一般只采收1-2潮菇,因而菌渣中仍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脂肪、氨基酸、矿物质以及菌丝体(内含丰富的菌丝残体蛋白)与菌丝体的代谢产物。
[0016]麸皮: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麸皮含有丰富的酶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及矿物质等。
[0017]茶籽柏:油茶籽榨取茶油后剩下的渣。茶籽柏中粗纤维量约占9.4%,粗蛋白量占25.8%。
[0018]过磷酸钙:含有效P20514% -20% (其中80% -95%溶于水),是水溶性速效磷肥。
[0019]石灰粉、轻质碳酸钙:调节、稳定栽培料酸碱度。
[0020]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菌渣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 -55% ;
[0022]②拌料:先将麸皮、茶籽柏、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加水,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 -65% ;
[0023]③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X35cmX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
[0024]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
[0025]栽培料在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7°C -28°C,湿度控制在60%-75%。经过26d-28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经菌丝后熟后进入出菇管理。
[0026]本发明以茶籽壳、茶蒲为主要原料,辅以菌渣、麸皮、茶籽柏、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等辅料,制作金福菇栽培料。其优点在于:一是茶籽壳、茶蒲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处理,既去除了有毒抑菌物,又使大分子物质降解,有利于金福菇菌丝的吸收,菌丝长势旺盛;二是栽培料配比合理,菌料透气性好、保水性强,有效菇数量多,其生物学效率达88.6% -97.4% ;三是拓宽了栽培原料渠道,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方式1:本实施例中金福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25%,茶蒲屑28%,菌渣20%,麸皮20%,茶籽柏4%,过磷酸钙I %,轻质碳酸钙I %,石灰粉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0028]制作方法:
[0029]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菌渣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 -55% ;
[0030]②拌料:先将麸皮、茶籽柏、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加水,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 -65% ;
[0031]③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X35cmX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
[0032]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
[0033]栽培料在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8°C,湿度控制在65%。经过26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经菌丝后熟后进入出燕管理。
[0034]方式2:本实施例中金福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30%,茶蒲屑23%,菌渣20%,麸皮20%,茶籽柏4%,过磷酸钙I %,轻质碳酸钙I %,石灰粉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
[0035]方式3:本实施例中金福菇栽培料包括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35%,茶蒲屑18%,菌渣20%,麸皮20%,茶籽柏4%,过磷酸钙I %,轻质碳酸钙I %,石灰粉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制作方法参考方式I。
[0036]表不同方式的栽培料对金福菇生物学效率的影响
[0037]
【权利要求】
1.一种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含有如下组分及质量配比:茶籽壳屑25% -35%,茶蒲屑18% -28%,菌渣20%,麸皮20 %,茶籽柏4%,过磷酸钙I %,轻质碳酸钙1%,石灰粉I %,都为干物质的质量,配比之和为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籽壳屑为茶籽壳晒干、粉碎成粒径的颗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蒲屑为茶蒲晒干、粉碎成粒径的颗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福燕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籽壳屑、茶蒲屑,必须经过自然堆积发酵(堆高2m,保持堆料湿润,每二个月翻堆一次,堆制时间8个月以上),以消除其中的单宁、油脂等对食用菌菌丝生长有害的物质,堆制结束后,将茶籽壳屑、茶蒲屑晒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菌渣为金针菇、杏鲍菇出菇结束后剩下的下脚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福燕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麸皮为小麦在加工面粉过程中所分离的麦皮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茶籽柏为油茶籽榨取茶油后剩下的渣。
8.—种权利要求1-7中所述的金福燕栽培料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①预湿:将茶籽壳屑、茶蒲屑 、菌渣干料拌匀,用石灰水(石灰粉溶解于水里)预湿2h,使混合物的含水量保持在50% -55% ; ②拌料:先将麸皮、茶籽柏、过磷酸钙、轻质碳酸钙干料拌匀,然后加入到已预湿的混合料中,接着慢慢加水,边加边拌,充分搅拌均匀,使栽培料的含水量保持在63% -65% ; ③装袋:采用规格为17cmX35cmX0.005cm聚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1100g_1200g,装好料后套上套环,插入塑料栓盖; ④灭菌、冷却:将料袋进行常压灭菌,当锅内温度达到100°C时(排放冷气后),保持10h-12h,然后自然冷却至25°C以下。
9.利用权利要求1-8中所述的金福菇栽培料,其特征在于接入菌种后,将塑料栓盖改换成棉塞,然后把栽培袋排放在黑暗的养菌房内,温度控制在27°C _28°C,湿度控制在60% -75%。经过26d-28d的培养,菌丝长满料袋,经菌丝后熟后进入出菇管理。
【文档编号】C05G3/00GK103449909SQ201310367298
【公开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3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3年8月11日
【发明者】邬金飞 申请人:邬金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