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长鳍吻鮈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

文档序号:222313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野生长鳍吻鮈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野生长鳍吻鮈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该方法包括4个关键技术环节:1)驯养池水质培育和调控,定期施用液态有机肥、复合益生菌以及底质改良剂进行水质培育和调控;2)网箱构建,驯养网箱主要由无结节网衣和不锈钢框架两部分构成,同时配备曝气造流装置;3)野生长鳍吻鮈与厚颌鲂搭配混养,采用网箱外套养人工养殖品种的方式进行野生鱼的驯化;4)摄食驯化,采用“先诱食后驯食”的方法,即先投喂生物饵料然后逐步驯化人工配合饲料。本方法通过在陆基池塘内架设造流型网箱的模式进行野生鱼的驯化,同时综合运用水质调控、搭配混养以及活饵诱食等技术,促进野生鱼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提高驯化的成活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专利说明】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珍稀特有鱼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长鳍吻鉤俗称洋鱼,土耗儿,隶属于鲤科、鉤亚科、吻鉤属,属于长江中上游特有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的干支流水系。长鳍吻鉤肉质肥嫩,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然而近年来由于长江流域水质污染、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过度捕捞等原因导致长鳍吻鉤的野生资源量急剧下降。因此,如何加强其野生资源的增殖恢复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0003]鱼类增殖放流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资源增殖放流对恢复渔业资源,提高渔业产量和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要实现规模化的增殖放流首先要解决人工驯化养殖技术难题,然而针对野生长鳍吻鉤的驯化养殖技术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根据长鳍吻鉤的生物学特性构建一种适合其生长发育需求的人工驯化养殖模式,在此基础上建设规模化的人工养殖种群,为后续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提供物质保障。
[000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O驯养池水质培育和调控:施用液态有机肥、复合益生菌以及底质改良剂进行水质培育和调控,使得驯养池透明度控制在40-50cm,水温为20-27°C,pH 8.0-8.6,溶解氧> 5mg/L, NH3-N ( 0.lmg/L, NO2-N ( 0.05mg/L ;
2)网箱构建:驯养网箱主体由无结节网衣和框架构成,同时在网箱一侧配备曝气造流装置,使网箱内部及周围具有水流,整个网箱悬浮固定在驯养池内;
3)搭配混养:将野生长鳍吻鉤与厚颌鲂搭配混养,其中网箱内养殖野生长鳍吻鉤,箱外套养厚颌鲂;
4)摄食驯化:采用“先诱食后驯食”的方法,即先投喂生物饵料作为其食物,待摄食情况稳定后再逐步驯化转食浮性配合饲料;在转食配合饲料阶段充分利用厚颌鲂能够主动摄食配合饲料的特点对野生鱼进行摄食诱导驯化;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对野生长鳍吻鉤的驯养。
[0006]步骤I)中,通过构建由浮游微藻、浮游动物以及益生菌构成的稳定生态系统,降低水体透明度,营造幽暗环境,同时使水质符合长鳍吻鉤的驯养条件。
[0007]所述液态有机肥为利洋公司产品“肥水肽”;复合益生菌为利洋公司产品“利菌多”和“三环活力源”,底质改良剂为利洋公司产品“底居安”,但这些液态有机肥、复合益生菌以及底质改良剂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其他产品只要能够调整上述驯养条件也是可行的。[0008]所述步骤2)中通过曝气造流装置造流后的水流速度控制在0.1-0.5m/s内,具体根据长鳍吻鉤在不同阶段性腺发育对水流的需求进行调控。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驯养过程中每周需要对水体的水温、透明度、溶解氧、PH、NH3-N以及NO2-N等指标进行监测,并根据水质指标监测的实际情况及时施用复合益生菌、液态有机肥以及底质改良剂等系列药物进行水质的调控管理,使其符合相关要求。
所述网箱的无结节网衣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框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网衣和框架用尼龙扎带捆绑连接,网箱配备曝气造流装置;整个网箱通过钢丝悬浮固定在驯养池内,网箱底部距离池底为30-50cm。 [0010]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网箱长:宽:高规格为1.5-2.0m: 1.5-2.0m:0.8-1.0m,网孔
0.5-2.0cm0
[0011]所述野生长鳍吻鉤在网箱内饲育,养殖密度为3kg/m3,网箱外池塘内养殖的厚颌鲂的养殖密度为0.5kg/ m3。
[0012]所述的厚颌鲂是人工繁殖的子二代鱼种,体长150-200mm,体重150-250g。由于厚颌鲂可以清理网箱网衣上附着的污物,同时其摄食非常活跃,能够很好的带动野生鱼摄食,提闻驯食水平。
[0013]鱼苗驯养的难易程度主要由种属决定,本专利涉及的长鳍吻鉤是一种在流水环境中才能生存的底层鱼类,因此人工养殖难度比较大。从大小规格来讲,体长和体重均较小的鱼苗比成鱼更容易驯养,但受到网具的限制渔民一般很少能够捕捞到鱼苗,收购的野生鱼都是规格比较大的。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鉤体长103-236mm,体重22.1-279.2g,一般采捕自金沙江宜宾江段,但鱼苗的驯养与生存的江段没有直接关系。
[0014]所述的搭配混养步骤中,先将厚颌鲂置于驯养池中,野生长鳍吻鉤置于暂养池中,待厚颌鲂饲养一周后,调节驯养池与野生长鳍吻鉤暂养池的水温差为2°C以内,再将野生长鳍吻鉤转入驯养池的网箱中。
[0015]所述野生长鳍吻鉤与厚颌鲂鱼种放入水池中之前的l_2h内,按照500g/亩的用量全池泼洒植物多糖。
[0016]通过研究发现,野生长鳍吻鉤驯养的技术难点在于:
1)长鳍吻鉤是一种在流水生境中生活的底层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其对养殖水体的流速和溶解氧都有比较高的要求;
2)长鳍吻鉤底栖的生活习性导致了其在透明度较高的养殖水体中集群扎堆的现象非常严重,野生长鳍吻鉤长期集群极易形成局部环境恶化,进而爆发小瓜虫病,直接导致驯养工作失败;
3)长鳍吻鉤俗称土耗子,生性胆小的特点决定了对其进行人工驯化摄食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如何驯养促使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技术亟待突破。
[0017]由于在河道中进行网箱养殖的方式受到限制,本发明采取在陆基池塘架设造流型网箱的模式进行长鳍吻鉤的驯养。
[0018]首先,通过在养殖池内施用液态有机肥、复合益生菌以及底质改良剂等水质调控药物,构建由浮游动物、浮游植物以及有益菌形成的稳定生态系统,营造水质优良的环境条件,通过浮游微藻的大量繁殖降低驯养水体的透明度,营造幽暗的生存环境,解决长鳍吻鉤因为惧光而过度集群的问题,从而降低小瓜虫病爆发的概率。[0019]其次,通过在养殖池中架设网箱的方式使长鳍吻鉤与养殖池的底质脱离接触,降低了因底质环境恶化爆发疾病的可能性。
[0020]同时,为满足长鳍吻鉤对养殖水体流速和溶解氧的需求,本发明在驯养网箱中安装设置了曝气造流装置,通过阶段性的调控流速不仅提高了驯养的成活率水平,同时能够有效促进野生鱼的性腺发育,解决性腺发育迟滞的问题。
[0021]最后,在饵料驯食方面,本发明采用“先诱食后驯食”的方法,循序渐进的诱导野生鱼主动摄食,即在野生鱼驯化的前期使用生物饵料一水蚯蚓作为其食物,待摄食情况稳定后再逐步驯化转食浮性配合饲料;由于驯化野生鱼主动摄食配合饲料往往是鱼类驯化的技术难点,本发明套养抢食活跃的厚颌鲂,在生物饵料和人工配合饲料转换阶段利用厚颌鲂能够主动摄食配合饲料的特点对野生长鳍吻鉤进行摄食诱导训练,促进野生鱼对人工养殖环境的适应性,提高驯化养殖的成活率水平,大规模的储备野生长鳍吻鉤资源。
[0022]本发明提供的方法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是一种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通过在陆基池塘内架设网箱的方式驯养野生长鳍吻鉤,使其与池塘底质脱离接触,从而避免因底质恶化爆发疾病的概率,同时通过在网箱一侧安装曝气装置进行人为造流,从水文学角度模拟野生长鳍吻鉤的流水生境;
2)本发明采用液态有机肥、复合益生菌以及底质改良剂等系列药物进行驯养池水质的综合调控,降低水体透明度的同时优化了水质条件,减少野生鱼因惧光产生的应激,为其生长发育提供优良的环境;
3)本发明中野生长鳍吻鉤的摄食驯化采用“先诱食后驯食”的方法,同时利用厚颌鲂能够主动摄食配合饲料的特点·对其进行摄食诱导训练,促使其尽快转食人工配合饲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制。
[0024]实例例1:
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溪洛渡向家坝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站实施应用,具体情况如下:
野生长鳍吻鉤主要采捕自金沙江宜宾段,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鉤体长103-236mm,体重22.1-279.2g。根据既定的技术方案采用在陆基池塘架设造流型网箱的模式进行野生鱼的驯养,该方法主要包括4个关键技术环节:I)驯养池水质培育和调控管理;2)驯养用网箱的构建;3)野生长鳍吻鉤和厚颌鲂搭配混养;4)摄食驯化。
[0025]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O驯养池塘水质培育和调控管理
驯养野生长鳍吻鉤的驯养池为椭圆形的水泥池,面积178m2,水深1.4-1.5m,驯养池的中部设计水泥挡墙,整个驯养池形成以挡墙为中心的左右对称结构。网箱下池前I周开始进行水质培育工作,主要通过施用调水药物促进水中浮游微藻和浮游动物繁殖以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具体操作如下:水质的培育工作选择在晴天上午开展,首先按照400-500g/亩的用量施用液态有机肥(利洋公司产品“肥水肽”),同时配合施用经活化的肥水型芽孢杆菌(利洋公司产品“三环活力源”),肥料施用过程开启叶轮式增氧机不断搅动以达到肥力均匀混合的效果,底肥施用后的培水阶段每天上午开启增氧机搅水l_2h。肥料施用后4-5天驯养池内的浮游微藻(绿藻门藻类为主)即可大量繁殖,整个水体呈现嫩绿或微黄绿色,此时即可将驯养网箱下池固定开始进行野生鱼的驯养。在野生长鳍吻鉤驯养过程中每周利用黑白盘测定水体的透明度,透明度控制在40-50cm为宜,若透明度太高水质清瘦应及时补充施用液态有机肥。此外,还应对养殖水体的其他关键性水质指标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指标主要包括:水温、溶解氧、PH、NH3-N以及NO2-N,根据长鳍吻鉤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上述水质指标的适宜范围如下:水温20-27°C,pH8.0-8.6,溶解氧≥ 5mg/L, NH3-N ≤ 0.lmg/L,NO2-N ≤ 0.05mg/L,根据水质指标监测的实际情况及时施用复合益生菌、液态有机肥、多元有机酸改良剂以及底质改良剂等系列药物进行水质的调控管理。
[0026]2)驯养用网箱的构建
驯养野生长鳍吻鉤用的网箱为正方形结构,长*宽*高的规格1.5mXl.5mX 0.8m,网箱主体由聚乙烯材料的无结节网衣和不锈钢框架构成,网箱网孔大小为2.0cm,网箱的上部缝制网盖以避免逃鱼,网衣和框架用尼龙扎带捆绑连接,此外,根据野生长鳍吻鉤生长对流水环境的需求,在网箱一侧安装了曝气造流装置。待驯养池水质培育工作完成后即可将网箱在驯养池内进行安装固定。由于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鉤为适应流水环境的高耗氧鱼类,因此,驯养网箱设置在驯养池的进水口附近以最大限度的保证网箱内的水流畅通。驯养网箱的固定采用钢丝悬挂的方式,即在养殖水泥池的池壁上部拉设钢丝,然后通过铁丝将网箱框架与拉设的钢丝捆绑固定,网箱底部距离池底约50cm。水流速度可以根据长鳍吻鉤在不同阶段性腺发育对水流的需求在0.1-0.5m/s范围内进行调控。
[0027]3)野生长鳍吻鉤和厚颌鲂搭配混养
采用长鳍吻鉤和厚颌鲂搭配混养的方式进行野生鱼的驯化,野生长鳍吻鉤集中在网箱内饲育,养殖密度为3kg/m3 ;厚颌鲂在网箱外池塘内进行养殖,主要用于水质调控、诱导摄食以及网衣清理,养殖密度为0.5kg/ m3。具体操作方法如下:驯养池水质培育和驯养网箱安装固定完成后,按照预设的密度参数先将厚颌鲂转入流水池内进行初步的试水养殖,为避免环境改变而产生强烈应激,在鱼种下池前l_2h按照500g/亩的用量全池泼洒植物多糖(利洋公司产品“激活”)。厚颌鲂下池第二天开始少量投喂浮性配合饲料,投喂过程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活动情况。厚颌鲂下池后一周即可将野生长鳍吻鉤转入驯养网箱,野生鱼下池前同样全池泼洒植物多糖以降低转鱼产生的应激反应,同时还应根据驯养池与原暂养池的温差幅度进行兑水调温,待温度接近(温差控制在2°C以内)后再将野生鱼转入驯养网箱。
[0028]4)诱导摄食驯化
野生长鳍吻鉤驯食过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野生鱼下池后第二天即开始投喂水蚯蚓,水蚯蚓的投喂采用挂袋的方式,将经过紫外线消毒处理的水蚯蚓包在20目的尼龙纱网内,然后将包有饵料的尼龙纱网包悬挂在驯养网箱供野生鱼摄食,每次投喂水蚯蚓500g,每隔一天投喂I次,经过10-15天驯化野生鱼开始正常摄食水蚯蚓;按照该种投喂模式继续驯化30天后开始转食配合饲料。根据长鳍吻鉤的口径大小选择1.0-2.0cm的浮性配合饲料进行驯化,日投喂2次分别在傍晚6:00和夜间10:00,驯化前期不设定具体投喂量,可以采用大量投喂的方式,野生鱼没有摄食的配合饲料可随水流漂出网箱,残余饵料可以由驯养池内的厚颌鲂及时摄食清理,同时在厚颌鲂摄食的过程对野生鱼起到了很好的摄食诱导作用。利用该种模式进行摄食训练15-20天野生鱼即开始摄食配合饲料,待大部分野生鱼摄食配合饲料后再进行定量投喂,日投饵量控制在2%-3%为宜。
[0029]生产实践表明:利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野生长鳍吻鉤的驯化可以显著缩短其对人工环境适应所需的时间,大大提高驯养的成活率水平,同时通过摄食诱导训练可以有效解决野生鱼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技术难题,因此,本发明在适应急流生境的野生鱼驯养方面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权利要求】
1.一种野生长鳍吻鉤陆基池塘网箱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驯养池水质培育和调控:施用液态有机肥、复合益生菌以及底质改良剂进行水质培育和调控,使得驯养池透明度控制在40-50cm,水温为20-27°C,pH 8.0-8.6,溶解氧> 5mg/L, NH3-N ( 0.lmg/L, NO2-N ( 0.05mg/L ; . 2)网箱构建:驯养网箱主体由无结节网衣和框架构成,同时在网箱一侧配备曝气造流装置,使网箱内部及周围具有水流,整个网箱悬浮固定在驯养池内; .3)搭配混养:将野生长鳍吻鉤与厚颌鲂搭配混养,其中网箱内养殖野生长鳍吻鉤,箱外套养厚颌鲂; . 4)摄食驯化:采用“先诱食后驯食”的方法,即先投喂生物饵料作为其食物,待摄食情况稳定后再逐步驯化转食浮性配合饲料;在转食配合饲料阶段充分利用厚颌鲂能够主动摄食配合饲料的特点对野生鱼进行摄食诱导驯化; 通过上述步骤完成对野生长鳍吻鉤的驯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通过曝气造流装置造流后的水流速度控制在0.1-0.5m/s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的无结节网衣采用聚乙烯材料制成,框架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网箱配备曝气造流装置;网箱底部距离池底为30_50cmo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箱长:宽:高规格为1.5-2.0m: 1.5-2.0m:0.8-1.0m,网孔 0.5-2.0cm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长鳍吻鮑在网箱内饲育,养殖密度为3kg/m3,网箱外池塘内养殖的厚颌鮮的养殖密度为0.5kg/ 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厚颌鲂是人工繁殖的子二代鱼种,体长 150-200mm,体重 150_250g。
7.根据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驯养的野生长鳍吻鉤体长 103-236mm,体重 22.1-279.2g。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搭配混养步骤中,先将厚颌鲂置于驯养池中,野生长鳍吻鉤置于暂养池中,待厚颌鲂饲养一周后,调节驯养池与野生长鳍吻鉤暂养池的水温差为2°C以内,再将野生长鳍吻鉤转入驯养池的网箱中。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野生长鳍吻鉤与厚颌鲂鱼种放入水池中之前的l_2h内,按照500g/亩的用量全池泼洒植物多糖。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3583425SQ201310541907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6日
【发明者】曲焕韬, 郭文韬, 刘勇, 管敏, 李莎, 鲁雪报 申请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