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

文档序号:223805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属于水环境保护、水生态重建领域。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为在悬挂网箱中种植穗花狐尾藻,通过调节悬挂深度以满足水中光照的要求;悬挂网箱包括由绳索连接的浮体和网箱。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在水深超过1.5米的水体中布设上述悬挂网箱;每年3月份开始,在网箱中接种穗花狐尾藻;在网箱内放养细鳞斜颌鲴或银鲴;每年4~10月份,逐月测定水体透明度的变化,按照透明度深度调整悬挂深度;每年10~11月期间收割穗花狐尾藻。本发明通过封闭型网箱养殖的方式,使穗花狐尾藻在网箱底部基质上固着生长,可防止穗花狐尾藻被草食性鱼类啃食,抵抗风浪植株的侵害,解决了穗花狐尾藻的引入问题。
【专利说明】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水环境保护,水生态重建领域,涉及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背景技术】
[0003]目前我国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富营养化普遍(水体中的N、P较多),严重影响供水水质、水生态稳定、水体景观及水产养殖。 [0004]穗花狐尾藻是我国常见的水生植物,适应能力强,在各种水体中均能发育良好,属喜光植物,相对于其他沉水植物,具有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生长迅速,具有良好的吸收水体中N、P并增加水体透明度的效果,在淡水生态系统修复重建中经常被用作先锋物种。但其生长受到水下光照的限制,难以在水深超过2米的富营养化水体中定植,因此在部分进、排水设施完善的小型富营养化湖泊、河流的生态修改工程中,常常采用降低水位的方法来促进穗花狐尾藻的定植生长。但对大部分湖泊、水库和河流而言,很难进行精确的人工水位调节,这就限制了穗花狐尾藻的引入,从而限制了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有研究者探索了用可调式沉水植被网床的方式来解决该问题,但该技术有如下缺点:(1)该技术利用夹苗法将沉水植株系在网孔上进行固定,劳动强度大,只适用于小型示范工程,不便于开展大规模推广;(2)该技术采用单层网作为载体,导致沉水植物易被草食性鱼类啃食,影响定植效果;(3)抗风浪能力差;(4)植株根系无定植基质,影响生长状态。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封闭型网箱养殖的方式,使穗花狐尾藻在网箱底部基质上固着生长,待透明度增加后(水下照度增加),再逐步增加网箱悬挂深度,最深可达到5米的深度,从而解决了深水水体生态重建先锋物种的引入问题。
[0006]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为在悬挂网箱中种植穗花狐尾藻,通过调节悬挂深度(悬挂深度定义为网箱底部至水面的深度)以满足水中光照的要求。所述的悬挂网箱包括浮体、绳索和网箱,浮体和网箱通过绳索连接,浮体浮于水面上,箱体悬挂于水中,通过浮体与绳索可以调节网箱的悬挂深度。
[0007]所述的网箱优选为六面体网箱;所述的六面体网箱高度不小于1.5米,长、宽根据需要自由调整(但均不应小于2米),网箱六面都有网,网孔大小由所在水体中的草食性鱼类的大小决定(防止鱼类啃食穗花狐尾藻),网箱底部为双层网孔:两层网的间距为0.2~
0.4m,其中上层网的网孔直径为2~5cm,下层网孔直径3~5mm,下层网片上覆盖3~6cm厚粒径大于5_的轻质陶粒。
[0008]优选的,所述的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在水深超过1.5米的水体中布设上述悬挂网箱,采用浮体与绳索调节悬挂深度。
[0009](2)每年3月份开始,在网箱中接种穗花狐尾藻。
[0010](3)在网箱内放养细鳞斜颌鲴或银鲴,用以刮食网片上的固着藻类,维持网孔的透水性。
[0011](4)每年4~10月份,逐月测定水体透明度的变化,按照透明度深度(20厘米塞氏盘法测量)调整悬挂深度。
[0012](5)每年10~11月期间,择机收割穗花狐尾藻(从水体中移除N、P),随后进行网
箱消毒。
[0013]步骤(2)中所述的穗花狐尾藻的接种的方法优选为直接将带根的0.5~0.7米长的草苗放入网箱中;接种密度优选为8~10株/平方米;接种时的悬挂深度根据当时水体透明度深度决定,使植株2/3以上位于光补偿深度(光补偿深度约为水体透明度深度的
1.5~2.5倍)以上。
[0014]步骤(3)中所述的细鳞斜颌鲴或银鲴的规格优选为10~12厘米;放养密度优选为I~2尾/m3。
[0015]步骤(4)中所述的悬挂深度优选为使植株1/2~2/3以上位于光补偿深度以上。
[0016]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 (I)无需将穗花狐尾藻系在网孔上进行固定,劳动强度低,便于开展大规模推广。
[0017](2)采用封闭网箱作为载体,可防止穗花狐尾藻被草食性鱼类啃食。
[0018](3)穗花狐尾藻养殖在封闭网箱内,可抵抗风浪植株的侵害。
[0019](4)网箱底部为穗花狐尾藻根系提供了固着定植基质,可促进植株生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发明悬挂网箱不意图;其中I是水面,2是浮体,3是绳索,4是网箱。【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2]本发明悬挂网箱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浮体2、绳索3和网箱4 ;浮体2和网箱4通过绳索3连接,浮体2浮于水面上,箱体4悬挂于水中,通过浮体2与绳索3可以调节网箱4的悬挂深度。
[0023]所述的网箱4为六面体网箱;所述的六面体网箱高度不小于1.5米,长、宽根据需要自由调整(但均不应小于2米),网箱六面都有网,网孔大小由所在水体中的草食性鱼类的大小决定(防止鱼类啃食穗花狐尾藻),网箱底部为双层网孔:两层网的间距为0.2~0.4m,其中上层网的网孔直径为2~5cm,下层网孔直径3~5mm,下层网片上覆盖3~6cm厚粒径大于5mm的轻质陶粒。
[0024]实施例1宜昌清江高坝洲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
(I)网箱布设:网箱规格为4X2X1.5米(长X宽X高),网箱布设在高坝洲水库网箱养鱼区,布设区平均水深5米,采用浮体与绳索调节悬挂深度。
[0025](2) 3月25日在网箱中接种穗花狐尾藻,接种方法为直接将带根的0.5米长的穗花狐尾藻草苗放入网箱中,接种密度为10株/平方米;网箱悬挂深度2.7米(水体透明度深度1.8米)。
[0026](3)网箱内放养规格为12厘米的细鳞斜颌鲴12尾,用以刮食网片上的附着藻类,维持网孔的透水性。
[0027](4) 5月27日,水体透明度深度1.3米,将网箱悬挂深度调整为2.4米。
[0028](5) 8月13日,水体透明度深度1.1米,将网箱悬挂深度调整为2米。
[0029](6) 11月28日,起获网箱,共收获穗花狐尾藻150kg,随后进行网箱消毒。
[0030]实施例2武汉市南湖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
Cl)网箱布设:网箱规格为3X2X1.5米(长X宽X高),网箱布设在南湖湖心区,布设区平均水深2.6米,采用浮体与绳索调节悬挂深度。
[0031](2) 4月10日在网箱中接种穗花狐尾藻,接种方法为直接将带根的0.5米长的穗花狐尾藻草苗放入网箱中,接种密度为8株/平方米;网箱悬挂深度1.5米(水体透明度深度0.6米)。
[0032](3)网箱内放养规格为10厘米的细鳞斜颌鲴18尾,用以刮食网片上的附着藻类,维持网孔的透水性。
[0033](4) 6月4日,水体透明度深度0.48米,将网箱悬挂深度调整为1.2米。
[0034](5) 8月10日,水体透明度深度0.34米,将网箱悬挂深度调整为I米。
[0035](6) 11月16日,起获网箱,共收获穗`花狐尾藻100kg,随后进行网箱消毒。
[0036]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悬挂网箱中种植穗花狐尾藻;所述的悬挂网箱包括浮体、绳索和网箱,浮体和网箱通过绳索连接,浮体浮于水面上,箱体悬挂于水中,通过浮体与绳索可以调节网箱的悬挂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网箱为六面体网箱;所述的六面体网箱高度不小于1.5米,长、宽根据需要自由调整,网箱六面都有网,网孔大小由所在水体中的草食性鱼类的大小决定,网箱底部为双层网孔:两层网的间距为0.2~0.4m,其中上层网的网孔直径为2~5cm,下层网孔直径3~5mm,下层网片上覆盖3~6cm厚粒径大于5mm的轻质陶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在水深超过1.5米的水体中布设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悬挂网箱; (2)每年3月份开始,在网箱中接种穗花狐尾藻; (3)在网箱内放养细鳞斜颌鲴或银鲴; (4)每年4~10月份,逐月测定水体透明度的变化,按照透明度深度调整悬挂深度; (5)每年10~11月期间,收割穗花狐尾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穗花狐尾藻的接种的方法为直接将带根的0.5~0.7米长的草苗放入网箱中;接种密度为8~10株/平方米;接种时的悬 挂深度根据当时水体透明度深度决定,使植株2/3以上位于光补偿深度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细鳞斜颌鲴或银鲴的规格为10~12厘米;放养密度为I~2尾/m3。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网箱养殖穗花狐尾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悬挂深度为使植株1/2~2/3以上位于光补偿深度以上。
【文档编号】A01G33/00GK103609423SQ20131057840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9日
【发明者】万端极, 梁智博, 李斌, 刘德富, 赵以军, 廖明军, 程凯, 高健, 杨正键, 纪道斌, 李祝 申请人:湖北工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