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绿叶插不定芽快速诱导法
【专利摘要】一种豆瓣绿叶插不定芽快速诱导法,属于花卉繁殖【技术领域】,是将豆瓣绿叶柄端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插于用KMO4消毒过的腐殖土中;将粗茎鳞毛蕨用打汁机打成汁液后静置,取上清液备用;药用纱布叠3~5层,放在提取的粗茎鳞毛蕨汁液中浸湿后敷在插穗叶背面,再用塑料袋将叶片罩上;为避免插穗腐烂,控制好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及温度,以促进愈伤组织发生;待扦插10~15天后,插穗叶柄处已长出1cm长新根时移除纱布和塑料袋,改用制备的粗茎鳞毛蕨汁液每3~5天浇灌插穗根部土壤,并提高土壤湿度至40~60%,温度25℃左右。本发明解决了豆瓣绿叶插繁殖过程中不定芽发生时间长,数量少的问题,提高豆瓣绿叶插繁殖效率和商品花品质。
【专利说明】豆瓣绿叶插不定芽快速诱导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花卉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促进豆瓣绿叶插繁殖时不定芽快速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0002]豆瓣绿(Peperomia obtusifolia)又名青叶碧玉、椒草,属胡椒科(Piperaceae)豆瓣绿属(Peperomia),是适用于室内观赏的多年生常绿肉质草本植物。豆瓣绿很难获得种子,目前已研究应用的繁殖方法主要是扦插繁殖和组织培养。
[0003]组织培养因其生产成本高,操作复杂,因而主要用于实验室研究,而较少在生产中被花农采用。目前生产中应用较多的仍是用其叶片进行扦插繁殖。检索“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系统”,关于豆瓣绿的发明专利申请有I项:《豆瓣绿扦插繁殖方法》,该项
【发明内容】
是豆瓣绿“促进叶片生根”的方法,与本发明的“促进豆瓣绿叶片不定芽形成”无重复。通过检索“清华同方CNKI全文数据库”和“重庆维普咨询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SCI等数据库,有关豆瓣绿文章共有24篇,豆瓣绿繁殖的文章共有8篇(其中扦插繁殖3篇,组织培养5篇),查阅已发表的文章,对豆瓣绿叶插繁殖不定芽发生的研究都没有涉及。检索到的一般相关文献如下:
[0004]关于叶片扦插繁殖:
[0005][I]豆瓣绿等三种观叶植物水培试验研究,《农业与技术》2009年第3期作者:陈莉原红娟程朝霞
[0006][2]豆瓣绿的水培繁殖试验研究,:《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作者:赵兰枝刘振威陈进洁张允伟
[0007][3]豆瓣绿的叶插,《中国花卉盆景》1996年第2期作者:郝静韦
[0008]关于组织培养:
[0009][4]豆瓣绿无病毒苗的培育及无土栽培,《中国林副特产》2002年第I期作者:苏平
[0010][5]豆瓣绿叶片再生植株,作者:蔡明李树贵
[0011][6]豆瓣绿试管苗快速繁殖,《江苏林业科技》1990年第I期作者:蒋泽平朱鹿鸣
[0012][7]豆瓣绿组织培养辐射诱变效果的初步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第3期作者:马燕程金水
[0013][8]豆瓣绿(Peperomia obtusifolia)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天津农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作者:王涛彭立新
[0014]现有的叶片扦插繁殖方法的缺点:培养周期长,繁殖系数低。主要原因是:生根较快,但不定芽形成非常慢,有的叶片插穗生根半年后也未形成不定芽,即无法形成新的完整植株。而且单一插穗形成的不定芽数量少,基本在I一3个左右。
[0015]现有文献对豆瓣绿叶插繁殖的的报道主要限于生根方法的筛选,但是有关植物叶插繁殖生根只是第一步,并非完整地过程,生根后没有不定芽的发生并不意味着叶插繁殖成功。本研究小组在用已报导的方法进行实验时,发现有的插穗扦插生根半年后也没有不定芽发生,未形成新的植株,只有被扦插叶片变大变厚。查阅现有专利或非专利文献对豆瓣绿叶插繁殖不定芽发生的研究都没有涉及。
【发明内容】
[001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豆瓣绿叶插繁殖时不定芽快速诱导方法,以解决豆瓣绿叶插繁殖生根后不定芽发生时间长,难以形成新植株,且不定芽发生数量少的问题,提高豆瓣绿叶插繁殖效率和商品花品质。
[0017]为了解决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实现方法:
[0018]研究一种豆瓣绿叶插不定芽快速诱导法,采用如下步骤:
[0019]步骤一、取材,将豆瓣绿叶片从母株上自上而下掰下,保留叶柄2厘米~4厘米;
[0020]步骤二、选取粗茎鳞毛蕨,利用打汁机将粗茎鳞毛蕨打成汁液后静置5分钟~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0021]步骤三、将步骤一中取得的豆瓣绿叶片做进一步处置,将取得的叶柄端部切口处向下插入草木灰中蘸取草木灰,然后将蘸取草木灰的叶柄,向下插入已用高锰酸钾KMO4消毒过的腐殖土中;
[0022]步骤四、药用纱布叠3层~5层,放在步骤二提取的粗茎鳞毛蕨汁液中浸湿后敷在插穗叶背面,然后用夹子固定住,再用塑料袋将叶片罩上;
[0023]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处理完毕的豆瓣绿叶片插穗,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为避免插穗腐烂,湿度控制在土壤湿度30%~50%之间,控制空气湿度在50%~70%之间,培养温度控制在温度15°C~30°C,每天高温25°C~30°C培养8小时~16小时,低温15°C~22°C培养8小时~16小时,以促进愈伤组织发生;4~7天后,再次将敷在叶片背面的纱布用步骤二制取的上清液浸湿并重新固定、套袋;
[0024]步骤六、待扦插10天~15天后,插穗叶柄处已长出Icm长新根时,移除纱布和塑料袋,改用制备的粗茎鳞毛蕨打成的汁液每3天~5天浇灌插穗根部土壤I次,并提高土壤湿度至40%~60%后,开始每天温度20°C~25°C之间恒温培养,最终完成本发明。
[0025]所述的步骤五中,为促进愈伤组织发生,可以将土壤湿度控制在30%,空气湿度控制在50% ;培养温度设定为每天高温27°C培养14小时,低温22°C培养10小时。
[0026]试验结果:15~20天后扦插的叶片叶柄端部出现明显愈伤组织,32~37天后出现不定芽,48~52天时统计扦插的50个叶片,基本形成不定芽4~10个。
[0027]所以通过本发明的设计方案,本发明效果是:避免了因扦插基质湿度过大而造成的豆瓣绿插穗烂根现象,解决了豆瓣绿叶插繁殖过程中不定芽发生时间长、数量少的问题,有利于提闻?辦绿叶插繁殖效率和商品花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实施例1
[0029]将豆瓣绿叶片从母株上自上而下用力轻轻掰下,将叶柄端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插于用KMO4消毒过的腐殖土中;将粗莖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用打汁机打成汁液后静置5分钟,取上清液备用;药用纱布叠4层,放在提取的粗茎鳞毛蕨汁液中浸湿后敷在插穗叶背面,然后用夹子固定住,再用塑料袋将叶片罩上;将试验材料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控制土壤湿度在30%左右,空气湿度50% ;培养温度设定为每天高温27°C培养14小时,低温22°C培养10小时,以促进愈伤组织发生;7天后,再次将敷在叶片背面的纱布用制取的粗茎鳞毛蕨上清液浸湿并重新固定、套袋;扦插13天后,插穗叶柄处长出Icm长新根,移除纱布和塑料袋,改用制备的粗茎鳞毛蕨汁液每4天浇灌插穗根部土壤I次,并提高土壤湿度至40%,每天25 °C左右恒温培养。
[0030]试验结果:20天后扦插的叶片叶柄端部出现明显愈伤组织,35天后出现不定芽,50天时统计扦插的50个叶片,基本形成不定芽5~10个,无豆瓣绿插穗烂根现象发生。
[0031]实施例2
[0032]将成熟豆瓣绿叶片用剪刀紧贴茎部剪下,将叶柄端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插于用KMO4消毒过的草炭土中;将粗茎鳞毛蕨用打汁机打成汁液后静置7分钟,取上清液备用;药用纱布叠3层,放在提取的粗茎鳞毛蕨汁液中浸湿后敷在插穗叶背面,然后用夹子固定住,再用塑料袋将叶片罩上;将试验材料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控制土壤湿度在40%左右,空气湿度60% ;培养温度设定为每天高温25°C培养16小时,低温15°C培养8小时;5天后,再次将敷在叶片背面的纱布用制取的粗茎鳞毛蕨上清液浸湿并重新固定、套袋;扦插12天后,插穗叶柄处长出Icm长新根,移除纱布和塑料袋,改用制备的粗茎鳞毛蕨汁液每3天浇灌插穗根部土壤I次,并保持土壤湿度在50%,每天22 °C恒温培养。
[0033]试验结果:18天后扦插的叶片叶柄端部出现明显愈伤组织,32天后出现不定芽,48天时统计扦插的50个叶片,基本形成不定芽6— 9个,无豆瓣绿插穗烂根现象发生。
[0034]实施例3
[0035]将成熟豆瓣绿叶片用剪刀贴茎部倾斜剪下,将叶柄端部切口处蘸草木灰后插于用KMO4消毒过的河沙中;将粗茎鳞毛蕨用打汁机打成汁液后静置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药用纱布叠5层,放在提取的粗茎鳞毛蕨汁液中浸湿后敷在插穗叶背面,然后用夹子固定住,再用塑料袋将叶片罩上;将试验材料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控制土壤湿度在50%左右,空气湿度70% ;培养温度设定为每天高温30°C培养8小时,低温20°C培养16小时;4天后,再次将敷在叶片背面的纱布用制取的粗茎鳞毛蕨上清液浸湿并重新固定、套袋;扦插12天后,插穗叶柄处长出Icm长新根,移除纱布和塑料袋,改用制备的粗茎鳞毛蕨汁液每3天浇灌插穗根部土壤I次,并保持河沙湿度在60%左右,每天25 °C恒温培养。
[0036]试验结果:20天后扦插的叶片叶柄端部出现明显愈伤组织,37天后出现不定芽,52天时统计扦插的50个叶片,基本形成不定芽4一8个,无豆瓣绿插穗烂根现象发生。 [0037]通过试验表明:此发明方法避免了因扦插基质湿度过大而造成的豆瓣绿插穗烂根现象,解决了豆瓣绿叶插繁殖过程中不定芽发生时间长、数量少的问题,有利于提高豆瓣绿叶插繁殖效率和商品花品质。
【权利要求】
1.豆瓣绿叶插不定芽快速诱导法,其特征是: 步骤一、取材,将豆瓣绿叶片从母株上自上而下掰下,保留叶柄2厘米~4厘米; 步骤二、选取粗茎鳞毛蕨,利用打汁机将粗茎鳞毛蕨打成汁液后静置5分钟~10分钟,取上清液备用; 步骤三、将步骤一中取得的豆瓣绿叶片做进一步处置,将取得的叶柄端部切口处向下插入草木灰中蘸取草木灰,然后将蘸取草木灰的叶柄,向下插入已用高锰酸钾KMO4消毒过的腐殖土中; 步骤四、药用纱布叠3层~5层,放在步骤二提取的粗茎鳞毛蕨汁液中浸湿后敷在插穗叶背面,然后用夹子固定住,再用塑料袋将叶片罩上;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处理完毕的豆瓣绿叶片插穗,放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为避免插穗腐烂,湿度控制在土壤湿度30%~50%之间,控制空气湿度在50%~70%之间,培养温度控制在温度15°C~30°C,每天高温25°C~30°C培养8小时~16小时,低温15°C~22°C培养8小时~16小时,以促进愈伤组织发生;4~7天后,再次将敷在叶片背面的纱布用步骤二制取的上清液浸湿并重新固定、套袋; 步骤六、待扦插10天~15天后,插穗叶柄处已长出Icm长新根时,移除纱布和塑料袋,改用制备的粗茎鳞毛蕨打成的汁液每3天~5天浇灌插穗根部土壤I次,并提高土壤湿度至40%~60%后,开始每天温度20°C~25°C之间恒温培养,最终完成本发明。
2.根据 权利要求1所述的豆瓣绿叶插不定芽快速诱导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五中,为促进愈伤组织发生,可以将土壤湿度控制在30%,空气湿度控制在50% ;培养温度设定为每天高温27°C培养14小时,低温22°C培养10小时。
【文档编号】A01H4/00GK103636499SQ201310653293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5日
【发明者】丁云峰, 马艳丽, 高巍, 周秀华, 尹立辉, 谢修鸿, 王晓红, 武术杰 申请人:长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