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串联复式大棚及无公害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67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可串联复式大棚及无公害种植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棚及种植系统。可串联复式大棚,包括拱棚主体,拱棚主体采用棚架搭成,棚架包括用于放置盒体的盒体放置架和用于人站立的站立架,还包括可在盒体放置架上传送盒体的牵拉系统。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包括种植区域、喷淋浇水系统、配电系统,种植区域包括拱棚区域、用于设置育苗、育土、换土、新土处理棚的育苗区域,拱棚区域与育苗区域间隔设置成至少一排。拱棚区域设置的拱棚主体的高度高于育苗区域设置的育苗棚。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农产品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合理安排整个系统,从生产到经营这些步骤的管理,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技术。
【专利说明】可串联复式大棚及无公害种植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棚及种植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土地资源的利用。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耕地也越来越紧张,人口密度的提高,更加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0003]目前农村耕地存在的问题:
[0004]1.耕地使用不规范情况较多。一则村里的人口变动使土地多寡现象凸显,土地分配有失公平。二是一些人看重眼前利益,随意改变土地使用类型,在耕地上建房、种树,严重蚕食了有限的耕地。
[0005]2.粗放经营,有耕地闲置状况。由于耕地面积较少,仅仅靠农作物收成无法维持生活,多数居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有的甚至举家外出。农田便让给其他人种,这样一户种着多户的地,粗放经营,广种薄收,或者干脆不种,造成农田荒芜,严重威胁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0006]3.土地缺乏有效整合,农作物种植的选择有待优化。耕地的零碎给农户的管理带了诸多的不便,又不宜采用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使劳动力的生产率下降,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土地的有效利用。其次,在农作物种植方面,往往是农户想种什么就种什么,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也造成耕地的生产率下降。
[0007]针对以上问题,寻求一种充分、合理的利用耕地资源的系统极为紧迫。
实用新型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串联复式大棚,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9]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10]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11]可串联复式大棚,包括一拱棚主体,所述拱棚主体采用棚架搭成,其内设有用于种植的复数个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盒体的盒体放置架;
[0012]所述盒体放置架采用横向支架和纵向支架交错搭建成至少两层盒体放置层,底层的所述盒体放置层高度低于其上层的所述盒体放置层,每层所述盒体放置层通过所述纵向支架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所述盒体的放置区域;
[0013]每层的所述横向支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牵拉系统,所述牵拉系统采用履带传动机构,在所述履带传动机构上设有移动轨道,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移动轨道配合使用的底盘轨道,所述盒体在所述移动轨道上滑动连接。[0014]本实用新型将放置盒体的盒体放置架设置为多层结构后,可根据不同农产品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各种植物的体型,根茎长度等多个角度将它们分成多层种植。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效率,单位面积的产量为普通平面种植的好几倍。
[0015]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牵拉系统对每层的盒体进行履带带动,省去了人工放置盒体的工作,自动化程度高。需要更换某层盒体时,只要将盒体移动至侧边就可将盒体及移动轨道一起拿下,更换盒体后,再将移动轨道装在履带传动机构上即可。
[0016]所述盒体的底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钢制的所述底盘轨道,两条所述底盘轨道之间沿宽度方向设有一塑料卡条,所述塑料卡条凸出于所述底盘轨道;
[0017]所述移动轨道包括两条轨道支撑框架,所述轨道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两条与其垂直的下部卡条,所述轨道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三条与其垂直的上部卡条,左侧的上部卡条与右侧的上部卡条之间放置所述盒体,中间的上部卡条与右侧的上部卡条之间设有不锈钢珠;所述下部卡条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履带传动机构上;
[0018]所述盒体的底盘轨道与所述移动轨道的支撑框架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
[0019]本实用新型在盒体的底部设有塑料卡条后,盒体与移动轨道不容易拆卸,以便避免盒体在拉出移动轨道上时,由于盒体内泥土或自身重量的原因造成盒体掉落的危险。
[0020]所述履带式传动机构包括两条平行的履带、滚轴、动力机构,两条所述下部卡条卡接在两条履带上;所述滚轴设置在所述横向支架上,并与所述横向支架转动连接;
[0021]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组,所述电机组带动端部的所述滚轴滚动。
[0022]所述棚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放置架前方的用于人站立的站立架,所述站立架包括复数根纵向立柱杆,两根所述纵向立柱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上下设置的站立平台,所述站立平台与其中一根所述纵向立柱杆转动连接,相邻的另一根所述纵向立柱杆上设有卡口,在所述站立平台转动到水平时,所述站立平台通过卡口卡设在相邻的所述纵向立柱杆上;
[0023]所述站立平台的侧边设有一翻转扶梯,供上下使用。所述翻转扶梯中两个踏板之间的高度为上下相邻两个所述站立平台的间距。
[0024]本实用新型由于盒体放置层可以设置数层,在对盒体内植物进行维护时,需要工人通过站立架进行作业。本实用新型设置的站立架,可以先通过翻转扶梯走到需要站立的站立平台旁,翻转站立平台,使其水平放置后,工人可方便站立到站立平台上。作业完成后,回到翻转扶梯后,将站立平台转回远处即可,操作简单方便,且不占空间。
[0025]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纵向立柱杆的高度为所述拱棚主体的高度,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纵向立柱杆作为所述拱棚主体的承重梁。为了节省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支架、纵向立柱杆均作为拱棚主体的承重梁,高度与拱棚主体同高。
[0026]一个所述拱棚主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可以设有一排所述站立架,所述站立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盒体放置架;
[0027]所述拱棚主体的顶部设有复数个可关闭式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可以按照每隔四个所述盒体设置一个;每个所述排风口上均设有排风扇,排风扇上方设有防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拱棚主体可以在中部设置站立架,两侧设置盒体放置架,两个盒体放置架共用一个站立架,充分利用空间。
[0028]所述拱棚主体外覆盖无色透明硬质玻璃,在所述拱棚主体顶部中间加设一层承重硬质玻璃层。
[0029]在所述拱棚主体内的所述盒体放置架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边设有供所述盒体上下运输的起落架。
[0030]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包括种植大棚的种植区域、喷淋浇水系统、配电系统,所述种植区域包括用于设置所述拱棚主体的拱棚区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域还包括一用于设置育苗、育土、换土、新土处理棚的育苗区域,所述拱棚区域与所述育苗区域间隔设置成至少一排;
[0031]所述拱棚区域设置的拱棚主体的高度高于所述育苗区域设置的育苗棚。
[0032]本实用新型将种植区域不仅有传统的拱棚区域,还设了育苗区域。原因是复式大棚比较高大,连在一起阳光就会不够充分,因此本实用新型空出一段距离,在两个大棚之间的空地可以用来育苗、育土、换土、新土处理用地,使用矮棚,育苗、育土、换土、新土处理用地对阳光的需求不是很高,每天也至少可以接触2?3小时。这样一片矮棚区域足够供给一个大棚的需要量。
[0033]相邻两个所述拱棚主体顶部通过钢索连接,所述钢索为复数根,均匀分布在相邻两个拱棚主体之间;
[0034]所述钢索为伸缩式可拆卸钢索。钢索主要在强风时使用,多个拱棚主体串联,最终甚至可连到边缘的建筑,这样就可承受恶劣天气的考验。优选在拱棚主体顶部两边每5m至少设I钢索连接点。
[0035]本实用新型的拱棚主体是封闭式的,所以有些开花结果的作物就很难实现自然授粉,而作物的量又非常多,人工授粉很难实现,工作量过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移动式蜂箱:还包括一蜜蜂养殖区域,所述蜜蜂养殖区域设有放置蜜蜂的蜂箱、移动推车。在需要授粉时期,工人可以将蜂箱放在移动推车上,每日清晨将蜂箱放入需要的拱棚主体中,傍晚等蜜蜂回归后可移至蜜蜂养殖区域,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自然授粉的目的。
[0036]所述蜂箱外设有一护罩,以便防止在推动移动推车时蜜蜂乱飞,避免蜜蜂飞出后伤人。
[0037]在所述种植区域的一侧设有水源和水源处理区域,所述水源处理区域包括第一水
库、第二水库、第三水库、水泵站;
[0038]所述第一水库位于所述水源一侧,所述水源上靠近所述第一水库的一侧设有网状水泥块固化装置,所述第一水库上靠近所述水源的一侧设有网状水泥墙固定装置,所述网状水泥墙固定装置的网孔包括大网孔、小网孔,所述大网孔的孔径比所述小网孔的孔径大,所述大网孔与所述小网孔叠设,所述小网孔的孔径优选IcmX Icm;所述第一水库的其他三面为水泥墙和水泥底密封,所述第一水库的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所述第一水库的底部设有沉淀物清除泵;
[0039]所述第二水库通过一净化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库,优选采用分子筛网作为净化装置,用于去除悬浮颗粒;所述第二水库的侧面和底面均密封,所述第二水库的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所述第二水库形成一全封闭式结构;
[0040]所述第三水库与所述第一水库之间各自设有阀门连接,位于所述第三水库处的阀门上设有筛网;所述第三水库与所述第二水库之间也通过阀门连接;所述第三水库与所述水源之间采用所述水泵站内的水泵连接。第三水库的用途主要是第二水库的水过多时排入第三水库,在旱季时又可导入第一水库,雨季水位过高时排人水源河。
[0041]所述第一水库、所述第二水库、所述第三水库内均设有水位传感器、水质量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和水质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一监控站内,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连接一显示模块,用于监控。所述监控站优选设置在水源处理区域的侧边。
[0042]所述种植区域的北侧设有一反射镜区域,所述反射镜区域包括一条反射镜、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固定装置,所述反射镜采用硬质玻璃,所述反射镜的镜面朝向所述种植区域;所述反射镜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种植区域的长度。由于本设计为复式大棚,层数较多,对种植的作物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有影响,特别是冬季阳光较弱时,为了增加光照时间、强度,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为此在反射镜区域,对每个大棚进行均匀反射阳光。
[0043]在所述反射镜的背面可以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一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连接所述配电系统,用于配电系统中的加热或照明系统;
[0044]所述反射镜转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在夏天天气较热,阳光较强时可不使用反射镜,那时可翻转为太阳能电池板,来获取并利用太阳能。反射镜的镜面需使用数控技术,通过对阳光反射的角度的变化进行调节,要求阳光反射后的位置是固定的,这个可通过每年光照角度的变化规律编制程序。本实用新型不做详述。镜面需定期清理,以保障反射率够闻。
[0045]所述种植区域除所述水源处理区域外的任意一侧设有交通运输通道。在种植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还设有内部道路,所述内部道路优选浙青路,浙青路比较耐用,以便防止地面开裂。路表面调色优选灰色,减轻吸热变形程度。
[0046]在所述交通运输通道与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泥土堆放处理区域,所述泥土退房处理区域为封闭式房体,所述房体内设有洒水装置、烘干装置、杀菌装置、粉碎装置、筛选装置、静电除尘器。泥土堆放处理区域的工作流程如下:先挑选合适的泥土,靠车辆运送泥土进泥土堆放处理区域,为防止粉尘造成污染需对此区域封闭,并做好防尘除尘工作,对进来的土先通过洒水装置进行洒水防尘;在卸下泥土后运入烘干区采用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份;并可通过杀菌装置消灭细菌、病菌和昆虫等,温度在100°C左右,此处会产生高温,需做隔热。烘干的泥土进入粉碎区,把大块泥土进行粉碎,并同时进行筛选,去除硬物,此处会产生大量粉尘,可安装静电除尘器,局部做湿式除尘。对处理好的泥土洒水防尘,进入下一环节,加肥料装盒。
[0047]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不同农产品植物对阳光的需求不同,各种植物的体型,根茎长度等多个角度将它们分成多层种植。大大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使用效率,单位面积的产量为普通平面种植的好几倍。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合理安排整个系统,从生产到经营这些步骤的管理,从本质上改变传统的种植技术。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图1为盒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49]图2为移动轨道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50]图3为图2的侧视图;
[0051]图4为牵拉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0052]图5为图4的侧视图;[0053]图6为盒体放置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54]图7为站立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0055]图8为图7的部分侧视图;[0056]图9为拱棚主体的顶部结构示意图;[0057]图10为种植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0058]图11为水源处理区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59]为了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0060]可串联复式大棚,包括拱棚主体I,拱棚主体I采用棚架搭成,其内设有用于种植
的复数个盒体。盒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0cm、80cm、50cm,壁厚为2cm,材料为耐腐蚀塑料,耐腐蚀性的塑料不容易对泥土产生影响。盒体底部设计为抽屉抽拉轨道,抽拉长度为40cm。盒体的内部设有四条钢条,四条钢条首位相连形成矩形结构,以加强盒体强度。参照图1,盒体的底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钢制的底盘轨道21,两条底盘轨道21之间沿宽度方向设有一塑料卡条22,塑料卡条22凸出于底盘轨道21。
[0061]参照图6,棚架包括用于放置盒体的盒体放置架2。盒体放置架2长度方向上的两侧边设有供盒体上下运输的起落架。盒体放置架2采用横向支架和纵向支架交错搭建成至少两层盒体放置层,横向支架和纵向支架均采用5cm矩形空心钢材。底层的盒体放置层高度低于其上层的盒体放置层,每层盒体放置层通过纵向支架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放置盒体的放置区域。本实用新型的盒体放置架2设置九层,底层的盒体放置层种植不需要阳光的植物,尺寸为50cm的盒体+4cm移动轨道31+10cm喷淋系统+5cm底座固定架=70cm左右。两层盒体放置架2之间存在5cm铁架+5cm牵拉系统=10cm。上面八层的盒体放置层高度相同,都为50cm的盒子+4cm移动轨道31+10cm喷淋系统+20cm生长空间=85cm左右。所以铁架总高为8.3m,盒体放置架2总长为50m,总宽为IlOcm,根据计算每层至少可放置29对盒体,9层总共可放置522个盒体。两个盒体放置架2就可以放置1044个盒体。
[0062]参照图4、图5,每层的横向支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牵拉系统,牵拉系统采用履带传动机构。参照图2、图3,在履带传动机构上设有移动轨道31,盒体的底面设有与移动轨道31配合使用的底盘轨道21,盒体在移动轨道31上滑动连接。
[0063]参照图2、图3,移动轨道31包括两条轨道支撑框架,轨道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两条与其垂直的下部卡条32,轨道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三条与其垂直的上部卡条33,左侧的上部卡条33与右侧的上部卡条33之间放置盒体,中间的上部卡条33与右侧的上部卡条33之间设有不锈钢珠,不锈钢珠直径为1.1cm0下部卡条32沿长度方向固定在履带传动机构上。盒体的底盘轨道21与移动轨道31的支撑框架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轨道支撑框架长为90cm,两条轨道支撑框架之间的距离为70cm。移动轨道31的材料均为铁制,镀防锈层。两条下部卡条32分别设置在20cm和70cm处。三条上部卡条33分别在左侧边上、相距40cm处和最右侧设置。上部卡条33和下部卡条32的厚度均为1cm。
[0064]参照图4、图5、图6,履带式传动机构包括两条平行的履带34、滚轴35、动力机构,两条下部卡条32卡接在两条履带34上。滚轴35设置在横向支架上,并与横向支架转动连接。动力机构包括电机组,电机组带动端部的滚轴滚动。履带34的长度为50m、宽度为5cm,两条履带之间距离为52cm,正好放下移动轨道31上的下部卡条32。滚轴35的长度为80cm,滚轴半径为4cm。优选在盒体放置到履带34上时,盒体之间要保持Icm的距离,防止抽拉运作不便。盒体抽啦时的方向与履带的运行方向垂直。
[0065]参照图7,棚架包括设置在盒体放置架2前方的用于人站立的站立架,所站立架包括复数根纵向立柱杆41,两根纵向立柱杆41之间设有7个站立平台42,站立平台42与其中一根纵向立柱杆41转动连接,相邻的另一根纵向立柱杆41上设有卡口,在站立平台42转动到水平时,站立平台42通过卡口卡设在相邻的纵向立柱杆41上。站立平台42的侧边设有一翻转扶梯,供上下使用。翻转扶梯中两个踏板之间的高度为上下相邻两个站立平台42的间距。纵向立柱杆均为IOcmX 5cm矩形空心钢材,共选20根立柱杆,每根之间的距离为250cm,所以总长为51m,超出盒体放置架2总长IOOcm由两端平分。参照图8,站立平台42在安装时,在纵向立柱杆41的宽面上打5cm直径的通心圆孔,通心圆孔的设置从下往上高度各为95cm、190cm、285cm、380cm、475cm、570cm、665cm,然后米用外径为略小于5cm的硬质钢管穿过通心圆孔和站立平台42,站立平台为两面都可翻转,厚度为10cm,共7层。站立平台为空心硬质钢板,站立平台长度为240cm,两端预留5cm空间,宽度为50cm,可承受至少250kg重量,站立平台至少能同时站2人。
[0066]纵向支架、纵向立柱杆41的高度为拱棚主体I的高度,纵向支架、纵向立柱杆41作为拱棚主体I的承重梁。为了节省材料,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支架、纵向立柱杆41均作为拱棚主体I的承重梁,高度与拱棚主体I同高。
[0067]参照图9,一个拱棚主体I内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可以设有一排站立架,站立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盒体放置架2。拱棚主体I的顶部设有复数个可关闭式排风口 51,排风口51可以按照每隔四个盒体设置一个。每个排风口 51上均设有排风扇,排风扇上方设有防雨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拱棚主体I可以在中部设置站立架,两侧设置盒体放置架2,两个盒体放置架2共用一个站立架,充分利用空间。拱棚主体I外覆盖无色透明硬质玻璃,在拱棚主体I顶部中间IOOcm加设一层承重硬质玻璃层52,能承受120kg的人,并且外壳做防水。拱棚主体I两侧均为整个的外开式大门,大门分两半,大门上设小门。大门只在进出作物时开。
[0068]本实用新型的拱棚主体I的长度为51m(中间站立平台长度)+2m(两端各lm)=53m,宽度为110cmX2 (两个盒体放置架宽度)+IlOcm (中间站立架及站立平台的空间)+IOOcm(两边各留50cm供通行)=430cm=4.3m。高度为665cm (站立平台的最高处)+200cm (供人站立及安装相关设施)=865cm=8.65m。
[0069]参照图10,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包括种植大棚的种植区域、喷淋浇水系统、配电系统,种植区域包括用于设置拱棚主体I的拱棚区域61,种植区域还包括一用于设置育苗、育土、换土、新土处理棚的育苗区域62,拱棚区域61与育苗区域62间隔设置成至少一排。图中设置了两排种植区域。拱棚区域61设置的拱棚主体I的高度高于育苗区域62设置的育苗棚。拱棚主体I的高度为8.65m,育苗棚的高度为80cm,长度为50m,宽度为4m。中间留1.5m道路,两边各留0.5m空间设出水渠等。育苗棚与拱棚主体I之间的距离为10.5mο[0070]相邻两个拱棚主体I顶部通过钢索连接,钢索为复数根,均匀分布在相邻两个拱棚主体I之间。钢索为伸缩式可拆卸钢索。钢索主要在强风时使用,多个拱棚主体I串联,最终甚至可连到边缘的建筑,这样就可承受恶劣天气的考验。优选在拱棚主体I顶部两边每5m至少设I钢索连接点。
[0071]本实用新型的拱棚主体是封闭式的,所以有些开花结果的作物就很难实现自然授粉,而作物的量又非常多,人工授粉很难实现,工作量过大。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移动式蜂箱:还包括蜜蜂养殖区域,蜜蜂养殖区域设有放置蜜蜂的蜂箱、移动推车,蜂箱外设有一护罩,以便防止在推动移动推车时蜜蜂乱飞,避免蜜蜂飞出后伤人。在需要授粉时期,工人可以将蜂箱放在移动推车上,每日清晨将蜂箱放入需要的拱棚主体中,傍晚等蜜蜂回归后可移至蜜蜂养殖区域,通过上述方式实现自然授粉的目的。
[0072]参照图11,在种植区域的一侧设有水源和水源处理区域,优选种植区域西侧的河流作为水源。水源处理区域位于水源的东侧,在种植区域的西南侧。水源处理区域的河岸边须种植绿化、树木,以避免河岸坍塌。
[0073]水源处理区域包括第一水库、第二水库、第三水库、水泵站,本实用新型采用自然渗透原理,通过西面河流为水源,第一水库位于水源一侧,距离水源4m,第一水库深度要比西面水源河床低2米。第一水库的水位低于水源水位、,但蓄水量要达到4000m3。水源上靠近第一水库的一侧设有网状水泥块固化装置,第一水库上靠近水源的一侧设有网状水泥墙固定装置,网状水泥墙固定装置的网孔包括大网孔、小网孔,大网孔的孔径比小网孔的孔径大,大网孔与小网孔叠设,小网孔的孔径优选IcmX Icm0第一水库的其他三面为水泥墙和水泥底密封,第一水库的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第一水库的底部设有沉淀物清除泵。
[0074]第二水库通过一净化装置连接第一水库,优选采用分子筛网作为净化装置,用于去除悬浮颗粒。第二水库的侧面和底面均密封,第二水库的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第二水库形成一全封闭式结构。第二水库用于提供种植的直接用水,水质要求较高,需符合《农业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其次对水中悬浮颗粒,及可能引起供水管道堵塞的因素要求更加严。第二水库尺寸为水量保持在1000m3-1500m3,每天用水最多预计在500m3。
[0075]第三水库与第一水库之间各自设有阀门连接,位于第三水库处的阀门上设有筛网。第三水库与第二水库之间也通过阀门连接。第三水库与水源之间采用水泵站内的水泵连接。第三水库的作用是:一是为了防止旱季第一水库供水不足。二是为了防止汛期水位过高,可将第一水库、第二水库的水排入第三水库,并在第三水库与西侧水源的岸边建一泵站作为应急。
[0076]第一水库、第二水库、第三水库内均设有水位传感器、水质量传感器,水位传感器和水质量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均连接一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设置在一监控站内,信号处理模块还连接一显示模块,用于监控。监控站优选设置在水源处理区域的侧边。
[0077]参照图10,种植区域的北侧设有一反射镜区域,反射镜区域包括一条反射镜7、用于固定反射镜7的固定装置,反射镜7的镜面朝向种植区域。反射镜7的长度不小于种植区域的长度。由于本设计为复式大棚,层数较多,对种植的作物光合作用、光照强度和时间都有影响,特别是冬季阳光较弱时,为了增加光照时间、强度,促进作物的光合作用,为此在反射镜区域,对每个大棚进行均匀反射阳光。反射镜7在设置时,高度为9m-15m处,9m以下用处不大,所以不设反射镜7。反射镜7的镜面大小为2mX2m为硬质玻璃。[0078]在反射镜7的背面可以设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连接一蓄电池,蓄电池连接配电系统。反射镜7转动连接固定装置。
[0079]种植区域除水源处理区域外的任意一侧设有交通运输通道。在种植区域与其他区域之间还设有内部道路,内部道路优选浙青路,浙青路比较耐用,以便防止地面开裂。路表面调色优选灰色,减轻吸热变形程度。
[0080]在交通运输通道与种植区域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泥土堆放处理区域,泥土退房处理区域为封闭式房体,房体内设有洒水装置、烘干装置、杀菌装置、粉碎装置、筛选装置、静电除尘器。泥土堆放处理区域的工作流程如下:先挑选合适的泥土,靠车辆运送泥土进泥土堆放处理区域,为防止粉尘造成污染需对此区域封闭,并做好防尘除尘工作,对进来的土先通过洒水装置进行洒水防尘;在卸下泥土后运入烘干区采用烘干装置进行烘干,烘干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份;并可通过杀菌装置消灭细菌、病菌和昆虫等,温度在10(TC左右,此处会产生高温,需做隔热。烘干的泥土进入粉碎区,把大块泥土进行粉碎,并同时进行筛选,去除硬物,此处会产生大量粉尘,可安装静电除尘器,局部做湿式除尘。对处理好的泥土洒水防尘,进入下一环节,加肥料装盒。
[0081]本实用新型在种植区域的其他侧边还设有建筑用地区域,建筑用地区域主要有办公区、生活区及产品储存仓库。在种植区域东面和南面主要布局为办公区和生活区,一方面采光比较好,另一方面离交通要道较远,受到交通噪声影响较小,而且大门口边上又是泥土堆放处理区域,可能会产生危害,还有风向因素的影响,所以尽量把办公区和生活区设在上风向。可根据建设项目的预评价来判断。东面和南面的建筑区高度在9m-10m左右,为的是挡风,比种植区域高即可,离种植区域至少20m从而保证拱棚主体I能接受足够的阳光。在这至少20m的区域内可建设一些运动场所,以提高员工的精神生活,同时还可以停放车辆以及放置各种设备等。
[0082]种植区域北面的建筑区域则是在反射镜区域的背面,采光较差,所以比较适合作为仓储。其建筑高度与反射镜架高度相同,以固定反射镜架,所以高度为15m。可分为3层,底层作为产品仓库,上两层可储存购入的种子等。底层仓库的设计高度为5m,可使车辆进入,上层仓库每层为4m,屋顶留Im左右。由于建筑东西长度较长,屋顶有很大的面积,可安装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就可供给泥土堆放处理区域中烘干区的能源。反射镜7的背面的太阳能电池板提供的电能优选为离反射镜较近的泥土堆放处理区域和仓库内的民用设施,如照明等。
[0083]在底层仓库中还需建冷藏库,以保障产品的新鲜度。每天天黑方可对作物采集,原因是根据植物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的原理,白天光合作用后产生糖等其他营养物质,而晚上呼吸作用则会分解这些物质,所以在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后将其采集,可减少这些物质的流失。而晚上采集必定需要存放至第二天才能入市销售,所以需存放至冷藏库,特别是气温较高时,容易影响作物的新鲜度,甚至由于微生物较活跃使作物品质下降。
[0084]因此本实用新型针对防止微生物影响产品质量做进一步设计: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温度、湿度和氧气量,其中主要还是温度和有氧环境,而本实用新型需控制的微生物主要还是好氧生物为主,所以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氧化碳及其固态(即干冰)作为环境控制条件。干冰可以用来降低环境温度,使温度控制在10°c左右。二氧化碳比重较大,可排除氧气,使产品处于无氧环境。由于二氧化碳是窒息气体,所以工作人员需配备供氧设备,注意安全操作。
[0085]冷藏库高度为3.5m,在1.7m处安装低速排风设备,排风设备的排风管道将二氧化碳直接引至拱棚主体中,白天给拱棚主体供给二氧化碳,因为拱棚主体中植物较多,白天拱棚主体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够,给植物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不仅可提高产品质量,还可加速生长。在冷藏库出入口可建传送带,方便产品出入转移。整个冷藏库处于闭合状态时必须密封,不得泄漏二氧化碳,因为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及干冰储存要设独立仓库,并保证安全。
[0086]以上显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使用方法的限制,上述使用方法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可串联复式大棚,包括一拱棚主体,所述拱棚主体采用棚架搭成,其内设有用于种植的复数个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盒体的盒体放置架;所述盒体放置架采用横向支架和纵向支架交错搭建成至少两层盒体放置层,底层的所述盒体放置层高度低于其上层的所述盒体放置层,每层所述盒体放置层通过所述纵向支架分割为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所述盒体的放置区域;每层的所述横向支架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牵拉系统,所述牵拉系统采用履带传动机构,在所述履带传动机构上设有移动轨道,所述盒体的底面设有与所述移动轨道配合使用的底盘轨道,所述盒体在所述移动轨道上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的底面沿长度方向设有两条钢制的所述底盘轨 道,两条所述底盘轨道之间沿宽度方向设有一塑料卡条,所述塑料卡条凸出于所述底盘轨道;所述移动轨道包括两条轨道支撑框架,所述轨道支撑框架的底部设有两条与其垂直的下部卡条,所述轨道支撑框架的顶部设有三条与其垂直的上部卡条,左侧的上部卡条与右侧的上部卡条之间放置所述盒体,中间的上部卡条与右侧的上部卡条之间设有不锈钢珠;所述下部卡条沿长度方向固定在所述履带传动机构上;所述盒体的底盘轨道与所述移动轨道的支撑框架沿长度方向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棚架包括设置在所述盒体放置架前方的用于人站立的站立架,所述站立架包括复数根纵向立柱杆,两根所述纵向立柱杆之间设有至少两个相互平行、上下设置的站立平台,所述站立平台与其中一根所述纵向立柱杆转动连接,相邻的另一根所述纵向立柱杆上设有卡口,在所述站立平台转动到水平时,所述站立平台通过卡口卡设在相邻的所述纵向立柱杆上;所述站立平台的侧边设有一翻转扶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纵向立柱杆的高度为所述拱棚主体的高度,所述纵向支架、所述纵向立柱杆作为所述拱棚主体的承重梁。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拱棚主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有一排所述站立架,所述站立架的两侧分别设有盒体放置架;所述拱棚主体的顶部设有复数个可关闭式排风口,所述排风口按照每隔四个所述盒体设置一个;每个所述排风口上均设有排风扇,排风扇上方设有防雨装置。
6.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包括种植大棚的种植区域、喷淋浇水系统、配电系统,所述种植区域包括拱棚区域,所述拱棚区域内设有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可串联复式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域还包括一用于设置育苗、育土、换土、新土处理棚的育苗区域,所述拱棚区域与所述育苗区域间隔设置成至少一排;所述拱棚区域设置的拱棚主体的高度高于所述育苗区域设置的育苗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拱棚主体顶部通过钢索连接,所述钢索为复数根,均匀分布在相邻两个拱棚主体之间;所述钢索为伸缩式可拆卸钢索。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种植区域的一侧设有水源和水源处理区域,所述水源处理区域包括第一水库、第二水库、第三水库、水泵站;所述第一水库位于所述水源一侧,所述水源上靠近所述第一水库的一侧设有网状水泥块固化装置,所述第一水库上靠近所述水源的一侧设有网状水泥墙固定装置,所述网状水泥墙固定装置的网孔包括大网孔、小网孔,所述大网孔的孔径比所述小网孔的孔径大,所述大网孔与所述小网孔叠设;所述第一水库的其他四面为水泥墙和水泥底密封,所述第一水库的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所述第一水库的底部设有沉淀物清除泵;所述第二水库通过一净化装置连接所述第一水库;所述第二水库的侧面和底面均密封,所述第二水库的上方设有透明防护罩,所述第二水库形成一全封闭式结构;所述第三水库与所述第一水库之间各自设有阀门连接,位于所述第三水库处的阀门上设有筛网;所述第三水库与所述第二水库之间也通过阀门连接;所述第三水库与所述水源之间采用所述水泵站内的水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区域的北侧设有一反射镜区域,所述反射镜区域包括一条反射镜、用于固定所述反射镜的固定装置,所述反射镜的镜面朝向所述种植区域;所述反射镜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种植区域的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可串联复式大棚无公害种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蜜蜂养殖区域,所述蜜蜂养殖区域设有放置蜜蜂的蜂箱、移动推车;所述蜂箱外设有一护罩。`
【文档编号】A01G9/14GK203399559SQ201320465271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1日
【发明者】朱瑾 申请人:朱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