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包括其内带空腔,其两端为敞口的柱状壳体,其特征在于柱状壳体由二半圆块组合而成。可方便地将壳体置于种植坑内,再在壳体内放置种植苗,并填满改土料,而壳体外则填满本土,之后抽出壳体,从而完成对变性土壤的局部改良。这样便无需大面积地对变性土壤进行全部置换,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还起到了改变变性土壤土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在改土料中健康生长,从而有效避免水土流失。
【专利说明】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装置,特别是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属于农业技术装备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干热河谷变性土壤面积大,分布广泛且较为零散,其植被稀疏,是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也是当前该地区生态治理和建设的难点。影响这类土壤生态治理和建设的关键因素在于变性土硬度大、膨胀系数高、旱季土壤开裂,不利于林木根系的生长和延伸。同时,裂隙容易扯断新造幼林林木根系,从而导致造林成活率低、林木生长缓慢。为保证在变性土壤上实现造林,就必须采取全客土法使用大量改土材料对变性土进行改良,再在改良过的土壤上造林。但大面积全客土法工程量大,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客土材料难以大量获取。另外,由于变性土分布零散破碎,工程机械难以进行施工,使得工人劳动强度过大。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在对变性土壤实现改造时,只能通过全客土法来进行,造成工程量过大,耗费人力物力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通过下列技术方案完成: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包括其内带空腔,其两端为敞口的柱状壳体,其特征在于柱状壳体由二半圆块组合而成,以便将壳体置于种植坑内,再在壳体内放置种植苗,并填满改土料,而壳体外则填满本土 ,之后抽出壳体,从而完成对变性土壤的局部改造。
[0005]所述两半圆块的一端通过铰链相连,另一端互设卡槽和卡边,以方便卡合而形成圆柱体。
[0006]所述两半圆块的直径一大一小,其中大直径半圆块的一端内侧设置卡槽,大直径半圆块的另一端与小直径半圆块一端通过铰链相连,小直径半圆块的另一端为卡边,以方便卡入大直径半圆块的卡槽中,而形成圆柱体。
[0007]所述两半圆块的顶部设有提手,以方便将两半圆块从土壤中提出。
[0008]本实用新型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采用上述方案,可方便地将壳体置于种植坑内,再在壳体内放置种植苗,并填满改土料,而壳体外则填满本土,之后抽出壳体,从而完成对变性土壤的局部改良。这样便无需大面积地对变性土壤进行全部置换,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而且还起到了改变变性土壤土质的目的,使植物能够在改土料中健康生长,从而有效避免水土流失。实为一理想的局部土壤改良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1]如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包括其内带空腔,其两端为敞口的柱状壳体,该柱状壳体由二半圆块I和2组合而成,其中,半圆块I的直径大于半圆块2,半圆块I的一端内侧设置卡槽5,半圆块I的另一端与半圆块2的一端通过铰链3相连,半圆块2的另一端为卡边4,以方便卡入半圆块I的卡槽4中,而形成圆柱体,两半圆块I和2的顶部设有提手6,以方便将两半圆块从土壤中提出。
[0012]使用时:将半圆块I和2组合成的壳体置于种植坑内,再在壳体内放置种植苗,并填满改土料,而壳体外则填满本土,之后抽出壳体,从而完成对变性土壤的局部改良,使植物能够在改土料中健康生长。
【权利要求】
1.一种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包括其内带空腔,其两端为敞口的柱状壳体,其特征在于柱状壳体由二半圆块组合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圆块的一端通过铰链相连,另一端互设卡槽和卡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圆块的直径一大一小,其中大直径半圆块的一端内侧设置卡槽,大直径半圆块的另一端与小直径半圆块一端通过铰链相连,小直径半圆块的另一端为卡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局部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半圆块的顶部设有提手。
【文档编号】A01B77/00GK203523275SQ201320550108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唐国勇, 李昆, 张春华, 刘方炎 申请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资源昆虫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