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5323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包括下拉臂、提升拉杆、中间拉杆、上提升臂以及提升油缸;所述提升油缸还包括浮动滑套,所述浮动滑套一端铰接固定所述上提升臂上,所述浮动滑套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配套的中心孔,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套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浮动滑套可以相对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自由滑动一定的行程;作业时,根据旋耕地形条件调整好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的固定位置,保证所述浮动滑套可以相对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上下滑动一定的行程,以消除旋耕地形起伏导致的动力底盘的上下起伏对旋耕机具的影响,从而保证旋耕机一直处于自重压力旋耕状态,保证了旋耕机的旋耕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履带式旋耕机悬挂装置,具体涉及履带式旋耕机的具有旋耕平整仿形保护机构的悬挂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水田耕整机械由于轮式拖拉机的局限性,新研发了各种履带式的旋耕机,该机具有结构紧凑,整机轻便。由于采用履带式的行走方式,其接地压强低,在水田行走不会陷入到硬泥层,有利于保护南方水田的泥脚。从而该机器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
[0003]履带式旋耕机通过连接在其悬挂装置的液压提升油缸将悬挂在动力底盘后方的旋耕机具提升脱离地面,方便整机在地面行走移动。在作业时,根据作业田块的情况通过提升油缸将旋耕机具放下到合适的固定高度,通过提升油缸控制旋耕深度,以期达到最佳的旋耕效果。但是由于目前中国南方地区的水田田块面积小、环境恶劣、作业条件存在巨大的变动性、不可控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履带旋耕机在通过田埂或者坑洼地带时出现动力底盘出伏抬头现象,会将悬挂在动力底盘后面的旋耕机具下压。现有的履带式旋耕机的提升油缸为固定锁死油缸,没有根据旋耕地形条件的变化适时调节旋耕机具悬挂高度的能力,导致后面的旋耕机具下陷从而在机器通过后留在田间一个或者多个沟槽和深坑,因此有必要对履带式旋耕机悬挂装置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履带旋耕机悬挂部件技术及使用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具有根据旋耕地形条件适时调节旋耕机具的悬挂高度,保证旋耕机具保持仿形旋耕,解决动力底盘抬头而出现的挖坑等现象的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使其适用于各种环境下的旋耕作业要求。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包括下拉臂、提升拉杆、中间拉杆、上提升臂以及提升油缸;所述中间拉杆分别与旋耕机具和动力底盘铰接连接固定;所述下拉臂分别与旋耕机具、动力底盘以及所述提升拉杆相互铰接连接;所述上提升臂分别与动力底盘、所述提升拉杆以及提升油缸相互铰接固定;所述提升油缸还包括浮动滑套,所述浮动滑套一端铰接固定所述上提升臂上,所述浮动滑套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配套的中心孔,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套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浮动滑套可以相对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自由滑动一定的行程;作业时,根据旋耕地形条件调整好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的固定位置,保证所述浮动滑套可以相对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上下滑动一定的行程,以消除旋耕地形起伏导致的动力底盘的上下起伏对旋耕机具的影响,从而保证旋耕机一直处于自重压力旋耕状态,而与动力底盘的行走情况无关,保证了旋耕机的旋耕效果。
[0006]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开设有限位台阶,防止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顶端与所述浮动滑套发生冲击,保证所述浮动滑套的正常使用。[0007]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在旱地硬土地田块进行旋耕作业时,由于田块过硬,通过旋耕机具自重难以达到预期的旋耕深度,无法保证旋耕效果,这时需要使旋耕机在旋耕过程中保证固定的旋耕深度,以保证旋耕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及浮动滑套上开设有多个相对应的销孔并配设强压锁定销,调整好旋耕机具的旋耕高度后,将所述强压锁定销插进相应的销孔内锁死,在旋耕作业过程中旋耕机具同时受到自身重力和动力底盘的下压力,保证旋耕机具在设定的旋耕深度进行旋耕作业。
[0008]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及浮动滑套上分别开设有三个相对应的销孔。
[0009]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原有的三点悬挂装置的提升油缸上增加浮动滑套及强压锁定销,当旋耕作业环境复杂,悬挂在动力底盘后面的旋耕机具通过浮动滑套保证旋耕机具一直是在仿形旋耕,排除动力底盘的行走情况对旋耕机具的影响,保证了旋耕机的旋耕效果。当田块硬度过大而且平整时,在下田作业前先将旋耕机具下降到合适的深度,然后用强力锁定销将浮动滑套和提升油缸锁死,进而保证旋耕深度。与现有技术的悬挂装置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旋耕机在旋耕过程的平稳性和平整性,在出现突发故障时能及时自我保护,避免对田块造成破坏,并且对旋耕环境的适应性更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1]图2为旧式提升油缸结构示意图;
[0012]图3为实施例一中提升油缸结构示意图;
[0013]图4为实施例三中提升油缸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旋耕机具,2.下拉臂,3.动力输出轴,4.提升拉杆,5.限位拉杆,6.中间拉杆,7.上提升臂,8.悬挂架,9.`提升油缸,10.动力底盘,11.活塞杆,12.浮动滑套,13.强压锁定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如附图所示,实施例一,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包括下拉臂2、提升拉杆4、中间拉杆6、上提升臂7以及提升油缸9 ;中间拉杆6分别与旋耕机具I和动力底盘10的悬挂架8铰接连接固定;下拉臂2分别与旋耕机具1、动力底盘10以及提升拉杆4相互铰接连接,下拉臂2与动力底盘10的悬挂架8之间还连接有用于……(补充作用)的限位拉杆5 ;上提升臂7分别与动力底盘10的悬挂架8、提升拉杆4以及提升油缸9相互铰接固定;提升油缸9还包括浮动滑套12,浮动滑套12 —端铰接固定上提升臂7上,浮动滑套12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11相配套的中心孔,液压油缸的活塞杆11套设在中心孔内,浮动滑套12可以相对液压缸的活塞杆11自由滑动一定的行程;作业时,根据旋耕地形条件调整好提升油缸9的活塞杆11的固定位置,保证浮动滑套12可以相对提升油缸9的活塞杆11上下滑动一定的行程,以消除旋耕地形起伏导致的动力底盘10的上下起伏对旋耕机具I的影响,从而保证旋耕机一直处于自重压力旋耕状态的同时也保证了动力输出轴3和旋耕机具I的相对位置的稳定性,而与动力底盘10的行走情况无关,保证了旋耕机的旋耕效果。
[0017]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提升油缸9的活塞杆11上开设有限位台阶,防止提升油缸9的活塞杆11顶端与浮动滑套12的中心孔顶部发生冲击,保证浮动滑套12的正常使用。
[0018]实施例三,如附图4所示,当在旱地硬土地田块进行旋耕作业时,由于田块过硬,通过旋耕机具I自重难以达到预期的旋耕深度,无法保证旋耕效果,这时需要使旋耕机在旋耕过程中保证固定的旋耕深度,以保证旋耕效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升油缸9的活塞杆11及浮动滑套12上开设有三个相对应的销孔并配设强压锁定销13,调整好旋耕机具I的旋耕高度后,将强压锁定销13插进相应的销孔内锁死,在旋耕作业过程中旋耕机具I同时受到自身重力和动力底盘10的下压力,保证旋耕机具I在设定的旋耕深度进行旋耕作业。
[001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拉臂、提升拉杆、中间拉杆、上提升臂以及提升油缸;所述中间拉杆分别与旋耕机具和动力底盘铰接连接固定;所述下拉臂分别与旋耕机具、动力底盘以及所述提升拉杆相互铰接连接;所述上提升臂分别与动力底盘、所述提升拉杆以及提升油缸相互铰接固定;所述提升油缸还包括浮动滑套,所述浮动滑套一端铰接固定所述上提升臂上,所述浮动滑套的另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相配套的中心孔,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套设在所述中心孔内,所述浮动滑套可以相对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自由滑动一定的行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上开设有限位台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及浮动滑套上开设有多个相对应的销孔并配设强压锁定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履带旋耕机的旋耕保护悬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油缸的活塞杆及浮动滑套上分别开设有三个相对应的销孔。
【文档编号】A01B63/111GK203492344SQ20132055940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10日
【发明者】罗曜, 冯振科, 杨正国 申请人:现代农装株洲联合收割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