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

文档序号:253160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其方法是选择感光水稻品种为母本,感温水稻品种为父本(也可相反方式配组)进行有性杂交或回交,其后代F2~F6代中分离出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株,经过系谱选择6~8代培育出核不育系。在F2代分离出的不育株,让其在不同自然光、温条件下进行鉴定,在自然光照12小时以上的光温条件下,可获得水稻长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在自然光照12小时以上的光温条件下,可获得水稻短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本发明创制方法将丰富生产上两用核不育系应用,扩宽生产上核不育系来源范围,将解决生产上需求的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效果好的特点。
【专利说明】—种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水稻育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
【背景技术】
[0002]1973年石明松在湖北沔阳县(现仙桃市)沙湖原种场晚粳农垦58大田中发现了3株自然雄性不育株(农垦58S),随后由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武汉大学等研究单位通过自然分期播种发现它们具有长日不育、短日可育的特性。石明松于1981年基于这种雄性不育特性提出长日高温下制种、短日低温下繁殖的“一系两用”利用杂种优势的设想。为此拉开了我国两系法杂交稻全面发展的序幕。
[0003]历经30多年的研究,我国已选育出一大批通过省级鉴定或审定的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并配置出许多具有生产实用价值的强优势组合(品种)。截至2007年已有78个两用核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大面积应用于生产,通过省级或国家审定的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共243个。近年来,两系杂交稻的推广面积不断上升,约占杂交稻播种面积的30~40%。两系杂交稻新组合、新技术的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九连增”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0004]迄今,两用核不育系受温度影响较大,受光照的影响较小,所以,目前生产上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大多是低温敏核不育系,其次是光温互作核不育系,光敏核不育系极少。因此,在两系杂交稻生产中,两用核不育系繁殖和制种对温度有特殊要求,否则,由于核不育系的可育温度范围很窄 ,育性敏感期很容易遇到超过可育温度范围的异常高温或低温而造成繁殖失败,给种子生产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再则,这些两用核不育系在生产上应用过程中因育性漂变和原种生产技术有待完善,致使低温敏核不育系起点温度逐步升高,严重影响到两系杂交稻种子的纯度和制种安全性,甚至导致制种失败。
[0005]上述情况,急需解决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制种时受低温影响的问题。现有生产上应用的不育系大多是来源于“农垦58S”的杂交转育后代,少部分为新来源的两用核不育系(如安农S)。因此,目前水稻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核不育系来源比较窄,为避免病虫害的大流行发生潜在威胁,非常需要不断改良当前生产上应用的两用核不育系,不但要寻找新的核不育材料,而且十分有必要寻找两用核不育系创制的新方法。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旨在解决水稻两用核不育系在制种时受低温影响的问题;
[0007]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感光水稻品种为母本,感温水稻品种为父本(也可相反方式)进行有性杂交或回交,从F2~F6代中分离出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株,经过系谱选择6~8代培育出稳定的两用核不育系。在F2代分离出的不育株,让其在不同光、温自然条件下进行鉴定,可得到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0008]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创制的新方法,选择感光水稻品种为母本,感温水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或回交,从F2~F6代中分离出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株,经过系谱选择6~8代培育出稳定的两用核不育系。在F2代分离出的不育株,让其在不同光、温自然条件下进行鉴定,得到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本发明创制新方法将扩宽生产上核不育系来源范围,解决生产上需求的两用核不育系,具有方法简便、实用、效果好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0]实施例1
[0011]选择感光东乡野生稻与粳稻杂交、回交后代,经过10代系谱选育,育成感光晚籼偏粳稻品系“东野后 代-14”,将感光晚籼偏粳稻品系“东野后代-14”与辽宁农科院的偏籼旱稻品系杂交,使其后代加快稳定,然后在海南三亚藤桥冬繁种植F4代群体中选育6株核不育株(海南编号,25456-1、25456-2、25457-1、25461、25687-1、25690-1),这些不育株在海南育性表现不育性。把这6株带回南昌自然条件下育性鉴定,结果有的表现不育,有的可育株,说明不育株表现为长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反之为短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
[0012]实施例2
[0013]选择感光东乡野生稻与恢复系R664杂交,又用感温R664恢复系回交一次,自交三代(B1F3)。赴海南三亚藤桥冬繁种植(B1F4),从群体中选育不育株3个(海南编号,25800-1、25802-1、25802-2),把3个禾蔸带回南昌观察育性,25802-1不育株在6月28日抽穗散粉结实,7月5日抽穗散粉结实;25800-1不育株7月15日抽穗散粉结实,25802-2不育株为7月18日抽穗散粉结实,自交结实率68~82%,表明是短光(温)敏型核不育系的类型。
[0014]实施例3
[0015]在南昌秋季选择感光东乡野生野杂交后代一14/旱稻(辽宁农科院引进)杂交获得Fl代,在海南种植Fl代12月5日播种,4月中旬成熟进行混收得到了 F2代,在南昌播种一季稻种植F2代,在群体内选择单株获得了 F3代,当年海南加代,11月28播种,2013年3月22日抽穗,4月23日成熟,发现F3群体中出现有3不育株,其中2株挖回南昌网室种植观察育性情况,结果是7月I日抽穗表现不育,7月5日、10日、15日,一直到10月I日不育,10月4日转为可育,表现为长光(温)敏核不育系的类型。
[0016]实施例4
[0017]选择水稻短光敏核不育(江西宜春农专学院提供)经多代定向选育,获得了短光敏雄性不育水稻宜DSl (即302)。用“红粳”(颖尖紫色深,壳色黄色)感温品种作母本,与B3(感光晚籼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分离后代选育出短光敏核不育系。该不育系(宜DSl)在海南三亚自然短日照(每天12小时以下)、温度(平均30°C以下)条件下,表现为雄性不育,在江西自然长日照(每天12小时以上)、高温(平均30°C以上)条件下,表现为雄性可育。
[0018]实施例5
[0019]选择感光粳稻恢复系C418与感温早籼恢复系102杂交,从分离后代F2代中选育出长光(温)敏核不育系37S。在海南12月初播种,3月中旬抽穗表现雄性不育,不育期30天以上;其稻蔸带回南昌种植,抽穗表现雄性可育,结实率78.8%。
[0020]实施例6
[0021]选择感光东乡野生稻(晚稻类型)为母本,(二九矮7号/京稻66)为父本,Fl代辐射,选育成粳稻品系,不易落粒,感光性强,再与“竹科I号”杂交,分离后代出现了千粒重37克的单株,1990年后代出现了不育株(BlS),于11月冬赴海南加代繁殖鉴定,表现为雄性可育。不同光、温自然条件下种植鉴定,BlS为长光(温)敏核不育系类型。
[0022]相比与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水稻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的创制新方法简便、实用、效果好。
[0023]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 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稻两用核不育水稻创制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以感光水稻品种为母本,感温水稻品种 为父本(也可相反方式)进行有性杂交或回交,其后代F2~F6代中分离出光、温敏两用核不育株,经过系谱选择6~8代培育出稳定的核不育系;在F2代分离出的不育株让其在不同光、温自然条件下进行鉴定,可获得水稻长光、温敏或短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
【文档编号】A01H1/02GK103975846SQ20141020550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5日
【发明者】陈大洲, 肖叶青, 罗世友, 胡兰香, 邬文昌, 陈红萍, 熊焕金, 邓伟, 陈明亮, 刘志飞, 王小莲 申请人: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