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

文档序号:253975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稻田准备-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栽培水稻-雏鸭入田-种虾入田-田间管理-诱鸭出田-收获水稻-成虾捕捞。本发明提供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的生态适应性强,依据该方法获得的产品结构多样化,经济效益高,且该方法能利用鸭和虾预防水稻病虫草害,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益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种植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稻田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当前,稻田种植大多采用单一的农业种植技术,即早稻和晚稻轮作、中稻和油菜轮作等模式,上述模式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生态适应性较弱、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低,导致因病虫害和天气原因作物产量减产严重,不能有效的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除此之外,随着水稻种植环境的恶化,病害、虫害、草害日趋严重,传统生产中,化肥、农药已成为保证水稻产量的主要手段,这样更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不仅产值低下、增效缓慢,而且种植成本也与日俱增,严重打击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既威胁着国家的粮食安全,同时也不符合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单一农业种植技术生态适应性较弱、产品结构单一、经济效益较低、病虫草害严重、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且种植成本高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生态适应性强、所获产品结构多样化、能提高经济效益、能利用鸭和虾预防水稻病虫草害、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益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且能降低种植成本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
[0004]本发明解决其技 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稻田准备:选择低湖田,在低湖田四周开设虾沟;虾沟一端设置有通道,且在虾沟外侧起垄做田埂,并在田埂四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挖排水沟;
[0007](2)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选择优良稻种和个体健康的雏鸭,并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健壮、无病和无伤的亲虾作为种虾;
[0008](3)栽培水稻;
[0009](4)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
[0010](5)种虾入田:投放种虾入田与水稻和鸭共育;
[0011](6)田间管理;
[0012](7)诱鸭出田: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
[0013](8)收获水稻:水稻黄熟末期实时收获,并留稻桩0.2-0.4m ;
[0014](9)成虾捕捞。
[0015]在本发明所述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中,在准备好的低湖田中先种植水稻,后依次放雏鸭和种虾入稻田共育,建立了“水稻-鸭-虾”立体复合种养模式,产品结构得以多样化,该立体复合种养模式也形成了利用鸭和虾预防水稻病虫草害的绿色防控链,很大程度上增强了“水稻-鸭-虾”立体复合种养模式的生态适应性,大幅提高了经济效益。
[0016]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构建的“水稻-鸭-虾”立体复合种养模式中,可利用鸭消灭田间杂草、捕食各类螟虫及稻飞虱等害虫,同时鸭在稻丛间穿梭觅食,和泥通风,有助于降低纹枯病等病害的发生;水稻收获后,可利用虾捕食稻蔸与土壤中越冬的各类害虫、微生物及杂草,降低了病虫草害基数。故由此可知,本发明建立的“水稻-鸭-虾”立体复合种养模式可通过鸭和虾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了种植成本,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了绿色防控的目的。
[0017]另外,在本发明构建的“水稻-鸭-虾”立体复合种养模式中,一方面,水稻移栽后,田间杂草与各种害虫都成为鸭子食物,水稻收获时田间脱落的稻谷亦为鸭子食物来源;水稻收获后,在稻蔸与土壤中越冬的各类害虫、微生物、水稻新生芽及杂草均成为虾的食物,另一方面,鸭子与虾的粪便、还田的秸杆均可当做培肥土壤的肥料,成为水稻的有机食物,大大地减少了对化肥的使用,进一步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也降低了种植成本。
[0018]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为了进一步诱杀各类害虫,本发明在稻田间安装频振灯,以降低田间落卵量。
[0019]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虾沟宽3-4m,深1_1.5m。
[0020]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田埂高1-1.5m,宽2_3m。
[0021]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栽培水稻包括如下步骤:
[0022]A播种:在苗床 中播种由步骤(2)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1.5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
[0023]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1)准备好的低湖田整平后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0% -50%,复合肥31% -45%,锌肥1% -4%,硅肥4% -7%,尿素 7% -13% ;
[0024]C带蘖壮秧移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5-1.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万-8万;将带蘖壮秧移栽至垄上的株距R为16-18cm,行距 L 为 25_28cm ;
[0025]D化学除草: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施撒拌有泥土或肥料的25%苄.丁粉剂以除杂草;
[0026]E调控促蘖: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促蘖。
[0027]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每亩栽带蘖壮秧1.5-1.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万-8万,保证了水稻的产量;而将株距R设为16-18cm,行距L设为25_28cm,在方便了与水稻共育的鸭在稻丛间自由穿梭觅食的同时,也可避免鸭对水稻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0028]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029]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
[0030]B雏鸭放养: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且每亩稻田放养10-12只维鸭;
[0031]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70g的稻谷;
[0032]D疾病防治: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鸭进行饮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种疫苗。[0033]在上述基础设施建设中,要按照群鸭数量建鸭舍,并按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关于围网,每个围网以8-15亩为范围,以两指规格尼纶网沿田滕网隔为好,围网高度为0.6-0.8mm,且在围网四周每2m左右插一根竹竿以支持围网自身的重量,或利用放养稻田四周的自然河、塘或墙等阻隔。
[0034]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此时雏鸭的鸭龄为12-16日。
[0035]在给雏鸭喂食时,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因为雏鸭的鸭龄小,需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随着雏鸭日龄的增大,此时雏鸭开始捕食田间杂草、各类螟虫及稻飞虱等害虫,只需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70g的稻谷,当雏鸭长成成鸭时,无需喂食,由成鸭自行在田间捕食。
[0036]关于疾病防治,要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还要对鸭进行饮水免疫,且在日龄为25-30天的雏鸭要进行注射免疫,具体为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
[0037]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每次给雏鸭喂食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以建立条件反射。在对雏鸭建立条件反射后,便于对鸭群的管理。
[0038]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种虾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039]A投放种虾:按雌雄比(2-4): I投放种虾,并投喂动物性食物;
[0040]B上水养虾:水稻收获后,秸杆还田并上水,投放动物性饲料养虾;
[0041]C幼虾培育:发现有幼虾活动时,每天至少三次投放饲料喂虾;
[0042]D成虾养殖:投放水草,且灌水40-60cm保温防冻。
[0043]为什么要将雌雄比定为(2-4): I ?
[0044]作为对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田间管理包括:
[0045]A水位管理: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10cm深的水层;
[0046]B晒田结扎:水稻拔节前后晒田;
[0047]C肥料补施: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_6kg钾肥;
[0048]D防高温热害:带水稻抽穗至齐穗扬花期时灌深水降温,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0049]E病虫害监测: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时,采取物理防治与鸭和虾捕食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
[0050]F田间设施查看: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
[0051]在上述水位管理中,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10cm深的水层,方便鸭洗澡;在水稻拔节前后晒田,这样可以改良稻田土壤结构、增强水稻根系活力、促进秧苗根系下扎、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减轻水稻病虫害发生;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6kg钾肥,以防水稻壮杆伏倒在稻田里,促进幼穗分化。
[0052]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可用井R霉素或苯醚甲.丙环唑防治稻曲病、纹枯病等,为防水稻早衰,对脱肥田块喷施0.2%磷酸二氢钾+1%尿素水溶液2-3次。
[0053]另外,在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0054]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该方法生态适应性强,依据该方法获得的产品结构多样化,经济效益高,且该方法能利用鸭和虾预防水稻病虫草害,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有益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还能降低种植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0055]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56]实施例一:
[0057]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58](I)稻田准备:选择低湖田,在该低湖田四周开设虾沟;该虾沟一端设置有通道,且在该虾沟外侧 起垄做田埂,并在该田埂四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挖排水沟;另外,在该田埂四个角落处距离田面0.5m处均预埋至少一根管径为20-30cm的水管,以便在雨水大时排水;
[0059](2)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4月份,选择广两优476作为稻种,选择金定麻鸭作为雏鸭,并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健壮、无病和无伤的亲虾作为种虾;
[0060](3)栽培水稻;
[0061](4)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
[0062](5)种虾入田:投放种虾入田与水稻和鸭共育;
[0063](6)田间管理;
[0064](7)诱鸭出田:9月份,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
[0065](8)收获水稻:9月份,水稻黄熟末期实时收获,并留稻桩0.2-0.4m ;
[0066](9)成虾捕捞,次年4月中旬至次年6月份采用地笼捕捞成虾。
[0067]上述奸沟宽3m,深1.5m,上述田埂高Im,宽2m。
[006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栽培水稻包括如下步骤:
[0069]A播种:5月上旬,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⑵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
[0070]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⑴准备好的低湖田整平后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0 %,复合肥45 %,锌肥I %,硅肥7 %,尿素7 % ;
[0071]C带蘖壮秧移栽:6月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5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万;将带蘖壮秧移栽至垄上的株距R为18cm,行距L为28cm ;
[0072]D化学除草: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施撒拌有泥土或肥料的25%苄.丁粉剂以除杂草;
[0073]E调控促蘖: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促蘖。
[0074]上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075]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
[0076]B雏鸭放养:6月份,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且每亩稻田放养10只雏鸭;[0077]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_70g的稻谷;
[0078]D疾病防治:要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还要对鸭进行饮水免疫,7月初,日龄为25-30天的雏鸭要进行注射免疫,具体为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
[0079]上述种虾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080]A投放种虾:8月份,按雌雄比(2-4): I投放种虾,并投喂动物性食物;
[0081 ] B上水养虾:9月份,水稻收获后,10月份,秸杆还田并上水,投放动物性饲料养虾;
[0082]C幼虾培育:发现有幼虾活动时,每天至少三次投放饲料喂虾;
[0083]D成虾养殖:12月份前每月投放水草,且从12月份到次年3月份,每月均灌水40-60cm保温防冻。
[0084]上述田间管理包括:A水位管理:所述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lOcm深的水层;
[0085]B晒田结扎:水稻拔节前后晒田;
[0086]C肥料补施: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_6kg钾肥;
[0087]D防高温热害:带水稻 抽穗至齐穗扬花期时灌深水降温,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0088]E病虫害监测: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时,采取物理防治与鸭和虾捕食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
[0089]F田间设施查看: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
[009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围网以8-15亩为范围,以两指规格尼纶网沿田滕网隔为好,围网高度为0.6-0.8mm,且在围网四周每2m左右插一根竹竿以支持围网自身的重量,或利用放养稻田四周的自然河、塘或墙等阻隔。
[0091]实施例二:
[0092]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93](I)稻田准备:选择低湖田,在该低湖田四周开设虾沟;该虾沟一端设置有通道,且在该虾沟外侧起垄做田埂,并在该田埂四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挖排水沟;另外,在该田埂四个角落处距离田面0.5m处均预埋至少一根管径为20-30cm的水管,以便在雨水大时排水;
[0094](2)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4月份,选择广两优476作为稻种,选择金定麻鸭作为雏鸭,并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健壮、无病和无伤的亲虾作为种虾;
[0095](3)栽培水稻;
[0096](4)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
[0097](5)种虾入田:投放种虾入田与水稻和鸭共育;
[0098](6)田间管理;
[0099](7)诱鸭出田:9月份,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
[0100](8)收获水稻:9月份,水稻黄熟末期实时收获,并留稻桩0.2-0.4m ;
[0101](9)成虾捕捞,次年4月中旬至次年6月份采用地笼捕捞成虾。
[0102]上述虾沟宽3.2m,深1.3m,上述田埂高1.lm,宽2.2m。
[0103]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栽培水稻包括如下步骤:[0104]A播种:5月上旬,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2)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2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
[0105] 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1)准备好的低湖田整平后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5 %,复合肥35%,锌肥3%,硅肥4%,尿素13% ;
[0106]C带蘖壮秧移栽:6月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53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5万;将带蘖壮秧移栽至垄上的株距R为17.5cm,行距 L 为 26cm ;
[0107]D化学除草: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施撒拌有泥土或肥料的25%苄.丁粉剂以除杂草;
[0108]E调控促蘖: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促蘖。
[0109]上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110]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
[0111]B雏鸭放养:6月份,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且每亩稻田放养11只雏鸭;
[0112]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70g的稻谷;另外,每次给雏鸭喂食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以建立条件反射;
[0113]D疾病防治:要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还要对鸭进行饮水免疫,7月初,日龄为25-30天的雏鸭要进行注射免疫,具体为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
[0114]上述种虾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115]A投放种虾:8月份,按雌雄比(2-4):1投放种虾,并投喂动物性食物;
[0116]B上水养虾:9月份,水稻收获后,10月份,秸杆还田并上水,投放动物性饲料养虾;
[0117]C幼虾培育:发现有幼虾活动时,每天至少三次投放饲料喂虾;
[0118]D成虾养殖:12月份前每月投放水草,且从12月份到次年3月份,每月均灌水40-60cm保温防冻。
[0119]上述田间管理包括:A水位管理:所述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lOcm深的水层;
[0120]B晒田结扎:水稻拔节前后晒田;
[0121 ] C肥料补施: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_6kg钾肥;
[0122]D防高温热害:带水稻抽穗至齐穗扬花期时灌深水降温,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0123]E病虫害监测: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时,采取物理防治与鸭和虾捕食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
[0124]F田间设施查看: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
[0125]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围网以8-15亩为范围,以两指规格尼纶网沿田滕网隔为好,围网高度为0.6-0.8mm,且在围网四周每2m左右插一根竹竿以支持围网自身的重量,或利用放养稻田四周的自然河、塘或墙等阻隔。[0126]实施例三:
[0127]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128](I)稻田准备:选择低湖田,在该低湖田四周开设虾沟;该虾沟一端设置有通道,且在该虾沟外侧起垄做田埂,并在该田埂四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挖排水沟;另外,在该田埂四个角落处距离田面0.5m处均预埋至少一根管径为20-30cm的水管,以便在雨水大时排水;
[0129](2)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4月份,选择广两优476作为稻种,选择金定麻鸭作为雏鸭,并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健壮、无病和无伤的亲虾作为种虾;
[0130](3)栽培水稻;
[0131](4)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
[0132](5)种虾入田:投放种虾入田与水稻和鸭共育;
[0133](6)田间管理;
[0134](7)诱鸭出田 :9月份,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
[0135](8)收获水稻:9月份,水稻黄熟末期实时收获,并留稻桩0.2-0.4m ;
[0136](9)成虾捕捞,次年4月中旬至次年6月份采用地笼捕捞成虾。
[0137]上述虾沟宽3.6m,深1.lm,上述田埂高1.3m,宽2.6m。
[0138]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栽培水稻包括如下步骤:
[0139]A播种:5月上旬,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⑵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4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
[0140]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⑴准备好的低湖田整平后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8 %,复合肥36 %,锌肥2 %,硅肥6 %,尿素8 % ;
[0141]C带蘖壮秧移栽:6月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5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7万;将带蘖壮秧移栽至垄上的株距R为17cm,行距L为27cm ;
[0142]D化学除草: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施撒拌有泥土或肥料的25%苄.丁粉剂以除杂草;
[0143]E调控促蘖: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促蘖。
[0144]上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145]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
[0146]B雏鸭放养:6月份,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且每亩稻田放养11只雏鸭;
[0147]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70g的稻谷;
[0148]D疾病防治:要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还要对鸭进行饮水免疫,7月初,日龄为25-30天的雏鸭要进行注射免疫,具体为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
[0149]上述种虾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150]A投放种虾:8月份,按雌雄比(2-4): I投放种虾,并投喂动物性食物;[0151]B上水养虾:9月份,水稻收获后,10月份,秸杆还田并上水,投放动物性饲料养虾;
[0152]C幼虾培育:发现有幼虾活动时,每天至少三次投放饲料喂虾;
[0153]D成虾养殖:12月份前每月投放水草,且从12月份到次年3月份,每月均灌水40-60cm保温防冻。
[0154]上述田间管理包括:A水位管理:所述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lOcm深的水层;
[0155]B晒田结扎:水稻拔节前后晒田;
[0156]C肥料补施: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_6kg钾肥;
[0157]D防高温热害:带水稻抽穗至齐穗扬花期时灌深水降温,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0158]E病虫害监测: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时,采取物理防治与鸭和虾捕食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
[0159]F田间设施查看: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
[0160]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围网以8-15亩为范围,以两指规格尼纶网沿田滕网隔为好,围网高度为0.6-0.8mm,且在围网四周每2m左右插一根竹竿以支持围网自身的重量,或利用放养稻田四周的自然 河、塘或墙等阻隔。
[0161]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诱杀各类害虫,本发明在稻田间安装频振灯,以降低田间落卵量。
[0162]实施例四:
[0163]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164](I)稻田准备:选择低湖田,在该低湖田四周开设虾沟;该虾沟一端设置有通道,且在该虾沟外侧起垄做田埂,并在该田埂四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挖排水沟;另外,在该田埂四个角落处距离田面0.5m处均预埋至少一根管径为20-30cm的水管,以便在雨水大时排水;
[0165](2)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4月份,选择广两优476作为稻种,选择金定麻鸭作为雏鸭,并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健壮、无病和无伤的亲虾作为种虾;
[0166](3)栽培水稻;
[0167](4)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
[0168](5)种虾入田:投放种虾入田与水稻和鸭共育;
[0169](6)田间管理;
[0170](7)诱鸭出田:9月份,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
[0171](8)收获水稻:9月份,水稻黄熟末期实时收获,并留稻桩0.2-0.4m ;
[0172](9)成虾捕捞,次年4月中旬至次年6月份采用地笼捕捞成虾。
[0173]上述奸沟宽4m,深Im,上述田埂高1.5m,宽3m。
[0174]在本实施例中,上述栽培水稻包括如下步骤:
[0175]A播种:5月上旬,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⑵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5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
[0176]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⑴准备好的低湖田整平后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50 %,复合肥31%,锌肥4%,硅肥4%,尿素11% ;[0177]C带蘖壮秧移栽:6月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8万;将带蘖壮秧移栽至垄上的株距R为16cm,行距L为25cm ;
[0178]D化学除草: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施撒拌有泥土或肥料的25%苄.丁粉剂以除杂草;
[0179]E调控促蘖: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促蘖。
[0180]上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181]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
[0182]B雏鸭放养:6月份,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且每亩稻田放养12只雏鸭;
[0183]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70g的稻谷;
[0184]D疾病防治:要定期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还要对鸭进行饮水免疫,7月初,日龄为25-30天的雏鸭要进行注射免疫,具体为用禽霍乱油乳灭活苗每只颈部皮下注射0.3ml。
[0185]上述种虾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0186]A投放种虾:8月份,按雌雄比(2-4):1投放种虾,并投喂动物性食物;
[0187]B上水养虾:9月份,水稻收获后,10月份,秸杆还田并上7K,投放动物性饲料养虾;
[0188]C幼虾培育:发现有幼虾活动时,每天至少三次投放饲料喂虾;
[0189]D成虾养殖:12月份前每月投放水草,且从12月份到次年3月份,每月均灌水40-60cm保温防冻。
[0190]上述田间管理包括:A水位管理:所述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lOcm深的水层;
[0191]B晒田结扎:水稻拔节前后晒田;
[0192]C肥料补施: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_6kg钾肥;
[0193]D防高温热害:带水稻抽穗至齐穗扬花期时灌深水降温,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0194]E病虫害监测: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时,采取物理防治与鸭和虾捕食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
[0195]F田间设施查看: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
[019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围网以8-15亩为范围,以两指规格尼纶网沿田滕网隔为好,围网高度为0.6-0.8mm,且在围网四周每2m左右插一根竹竿以支持围网自身的重量,或利用放养稻田四周的自然河、塘或墙等阻隔。
[0197]2010年推广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中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总共选取的稻田面积为0.3万亩,平均每亩产值4642元、利润2609元,比普通油-稻模式分别增2445.6元、1370.6元,共新增产值733.68万元、新增利润411.18万元;中稻平均每亩节约农药42元、化肥8元、人工1.2个(34.2元),计84.2元,共计节支25.26万元。
[0198]2011年选取的稻田面积为0.6万亩,平均每亩产值4890.4元、利润2815.4元,比普通油-稻模式分别增2518.9元、1436.9元,共新增产值1511.34万元、新增利润862.14万元;中稻平均每亩节约农药42元、化肥7元、人工1.2个(34.2元),计83.2元,共计节支49.92万元。
[0199]2012年选取的稻田面积为1.1万亩,平均每亩产值5177元、利润3087元,比普通油-稻模式分别增2516元、1453元,共新增产值2767.6万元、新增利润1598.3万元;中稻平均每亩节约农药44元、化肥7元、人工1.2个(34.2元),计85.2元,共计节支93.72万元。
[0200]上述项目实施后,辐射带动了全市水稻、龙虾、蛋鸭生产,创产值10.4亿元,新增
4.3亿元,创效益6.2亿元,新增2.9亿元;促进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完善,病虫防控手段不断增强,推进了水稻、龙虾、蛋鸭标准化生产;促使农民减少农药使用次数,杜绝使用高毒高残农药,达到了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的目的,保护了有益生物,维护了良性生态平衡;保证了项目区的稻米、龙虾、鸭蛋均无农药残留,属绿色食品;打造了知名品牌“虾乡稻”生态米,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同时带动了运输业、加工业、服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全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0201]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稻田准备:选择低湖田,在所述低湖田四周开设虾沟;所述虾沟一端设置有通道,且在所述虾沟外侧起垄做田埂,并在所述田埂四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挖排水沟; (2)选择稻种、雏鸭和种虾:选择优良稻种和个体健康的雏鸭,并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健壮、无病和无伤的亲虾作为种虾; (3)栽培水稻; (4)雏鸭入田:放雏鸭入稻田共育; (5)种奸入田:投放种奸入田与水稻和鸭共育; (6)田间管理; (7)诱鸭出田 :待稻谷低头散籽后,将训好的鸭诱导出田; (8)收获水稻:水稻黄熟末期实时收获,并留稻桩0.2-0.4m ; (9)成奸捕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虾沟宽3-4m,深 1-1.5m 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埂高1-L 5m,宽 2_3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水稻包括如下步骤: A播种:在苗床中播种由步骤(2)选择的稻种,每亩播种1-1.5kg,并实施旱育或水育栽培获得带蘖壮秧; B移栽前施肥:将由步骤(1)准备好的低湖田整平后进行施肥,且所施肥料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混合组成:底肥40 %-50%,复合肥31 % -45 %,锌肥I % -4 %,硅肥4 % -7 %,尿素 7% -13% ; C带蘖壮秧移栽:以人工手插或机械插秧方式移栽带蘖壮秧;每亩栽带蘖壮秧1.5-1.6万穴,每穴2粒谷苗,且基本苗为6万-8万;将带蘖壮秧移栽至垄上的株距R为16-18cm,行距L为25-28cm ; D化学除草: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施撒拌有泥土或肥料的25%苄.丁粉剂以除杂草; E调控促蘖:待移栽的带蘖壮秧返青后,向移栽有带蘖壮秧的稻田中喷施多效唑或烯效唑促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雏鸭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A基础设施建设:筑建鸭舍和围网,并根据雏鸭的放养规模准备育雏场所、饲料或防疫药品; B雏鸭放养:在带蘖壮秧后5-7天,放雏鸭入稻田共育,且每亩稻田放养10-12只雏鸭; C雏鸭喂食:在雏鸭进入稻田放养的1-2周内,给雏鸭补喂由大米、稻谷、玉米、麸皮、饼类组成的混合料,2周后,给每只雏鸭每天补喂50-70g的稻谷; D疾病防治:对鸭舍进行清洁和消毒,对鸭进行饮水免疫或注射免疫接种疫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次给雏鸭喂食时伴以呼唤、吹哨或敲击声,以建立条件反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虾入田包括如下步骤: A投放种虾:按雌雄比(2-4): I投放种虾,并投喂动物性食物; B上水养虾:水稻收获后,秸杆还田并上水,投放动物性饲料养虾; C幼虾培育:发现有幼虾活动时,每天至少三次投放饲料喂虾; D成虾养殖:投放水草,且灌水40-60cm保温防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稻田立体复合种养鸭和虾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田间管理包括: A水位管理:所述排水沟内长期保持8-lOcm深的水层; B晒田结扎:水稻拔节前后晒田; C肥料补施:晒田复水后,每亩追施4-6kg钾肥; D防高温热害:带水稻抽穗至齐穗扬花期时灌深水降温,并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 E病虫害监测:观察田间的病虫害变化,在病虫害集中突发时,采取物理防治与鸭和虾捕食相结合的方法来防治; F田间设施查看:定期检查田间围网、鸭舍的破损情况,及时修复破损,防止兽害。
【文档编号】A01K67/02GK103960100SQ201410220048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23日
【发明者】刘军, 符加安, 蒋代铭, 王领标, 喻永斌 申请人:湖北虾乡食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