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文档序号:256135阅读:1662来源:国知局
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土壤的选择、整地、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药材的种植、移苗、除草与施肥、病虫害防治、肥水管理、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白芨收获、吴茱萸的收获等步骤。该种植方法,将白芨和吴茱萸交错种植,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中药材,节约了肥料、用水,绿色环保。
【专利说明】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农业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白友,为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块根)。其具有较好的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功效。随着现代药理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对结核杆菌,肿瘤细胞等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发现,还对常见病有较好疗效。
[0003]吴茱萸(学名Tetradium ruticarpum,原名 Euodia 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其性热、味辛、苦,有小毒,归肝,脾,胃经。为常用的温里药。有温中散寒,开郁止痛的功效。长于治疗呕逆吞酸、厥阴头痛、胱腹冷痛、胃冷吐酸、脚气水肿等症,外治口舌生疮。中医以吴茱萸为主药的成方很多,如《丹溪心法》用它治肝火,《千金翼方》中用它治头风,《圣惠方》中用它治胃虚冷等。
[0004]目前,白芨和吴茱萸的种植种植方法主要是,一块地只种一种作物,其优点是品种单一便于管理,缺点是土地利用率很低,经济效益不好。
[0005]间套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精髓,合理的间套作模式不仅能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单位面积复合生产力,也是增加农田生物多样性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0006]发明目的: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
[0007]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8](I) 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0009](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0010](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0011](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0012](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I个种茎或I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0013](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
[0014](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
[0015](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0016](9)次年白芨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芨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0017](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
[0018](11)白友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友,10月倒苗后,在地上莖枯委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0019](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0020]步骤(6)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0021]步骤(7)中,所述生物农药为井R霉素、多抗霉素、抗囷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醒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0022]步骤(9)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0023]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种植方法,将白芨和吴茱萸交错种植,种植成本大大下降,可以同时管理一块土地收获两种中药材,节约了肥料、用水,绿色环保。
[0024]具体而言,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势:
[0025](I)减少了管理成本,两种药材在同一个管理程序中完成,没有增加管理用工。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在同一地块、同一个管理过程中同时收获了两种经济药材。
[0026](2)肥水资源共享:节约了肥料和用水。
[0027](3)高产省工:由于采用生物肥料和生物农药,因此绿色环保。
[0028](4)在白芨出苗期时吴茱萸生长完全不会影响白芨采光,处于白芨后期膨大期时吴茱萸又能更好地为白芨遮阴,保水保肥,为白芨生长提供了很好的生长环境,该环境基本模拟了白芨的原生态优良环境。

【具体实施方式】
[0029]实施例1
[0030]2013年,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1](1) 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0032](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0033](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0034](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0035](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I个种莖或I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0036](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0037](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也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抗圃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0038](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0039](9)次年白友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友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0040](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0041](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0042](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0043]实施例2
[0044](I) 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0045](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0046](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0047](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前一年;
[0048](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I个种莖或I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0049](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0050](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所述生物农药为井冈霉素,也可以选择多抗霉素、抗圃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醛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0051](8)肥水管理: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0052](9)次年白友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友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Λ 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0053](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0054](13)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0055](14)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0056]同时,设置对照,单独种植白芨和吴茱萸,其行间距均为0.Sm和株距均为0.4m,产量比较见表1。
[0057]表1产量比较
[0058]

【权利要求】
1.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土壤的选择: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强、质地疏松、基本呈中性的砂质壤土或园土 ; (2)整地:先年冬季深翻30cm,1.5m开厢,表面整细耙平; (3)套种白芨药材品种的选择:吴茱萸高度在2.5-8m,遮阴率在70~90%,选择生长期与白芨基本同期或长于白芨生长期的吴茱萸品种; (4)吴茱萸药材的种植:按照吴茱萸植物大田种植量的90%种植,株距与大田栽培一致,行距比大田栽培宽10%,以保障白芨生长对阳光的要求,成行种植,种植季节比白芨播种季节提如一年; (5)白芨的移苗方法:施入经堆制过的饼肥,所加饼肥为菜枯:茶油枯3:1或2:1,再拌入经堆制或烧过的土杂肥,每亩施入1000~2000kg其中含腐熟过的饼肥150~200kg,缓慢浇透水,选高度在0.5~1.0cm的健壮无病虫害的白芨种苗移栽,在厢面上采用条植或窝植,与开厢的厢长方向垂直开行,行距20-26cm,行上的窝距14-20cm,每行植5窝,每窝I个种茎或I棵苗;种植时白芨种茎的生长点在土壤内,需向上或与覆盖土成35-80°的角度; (6)除草与施肥:结合吴茱萸和白芨的管理,见草就拔,施入菌根生物肥料; (7)病虫害防治:在病穴施用生物农药,或者将病株拔出; (8)肥水管理:每亩 施入1:3人畜粪水1000~15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 (9)次年白友生长期的管理:3月下旬~4月上旬,白友重新出苗,苗齐后,每亩施入1:3人畜粪水1000kg,每次间隔30天左右,除去杂草; (10)次年吴茱萸生长期的管理:每年第一茬花采收后即追喷施菌根生物肥料; (11)白芨收获:收割5年左右的白芨,10月倒苗后,在地上茎枯萎时挖掘,切下有芽苞的块根作种用,其余部分洗净泥土,除去须根,收获白芨; (12)吴茱萸的收获:按照吴茱萸收获的季节及时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中,所述生物农药为井R霉素、多抗霉素、抗圃霉素、武夷霉素、中生霉素、四霉素、宁南霉素、春雷霉素、土霉素、长川霉素、聚半乳糖醒酸酶、低聚D-氨基葡萄糖、木霉素、地衣芽孢杆菌、多粘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杆菌、放射土壤杆菌、儿茶素、小蘖碱或大蒜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白芨与吴茱萸间作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9)中,所述菌根生物肥料为丛枝菌根真菌肥料。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4067800SQ201410265969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3日
【发明者】经守萄 申请人:江苏茅山地道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