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

文档序号:259190阅读:6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本发明以优良性状配合力高、遗传传递力强的宁麦9号为轮回亲本,携带抗白粉病Pm4a基因的扬麦10号为非轮回亲本,通过杂交、有限回交,并辅以抗白粉病及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世代选择,育成了宁0556、宁0564、宁0569等丰产性好、高抗白粉病的小麦新品系,经丰产性、适应性、抗病性和品质等性状的鉴定,宁0569表现最突出。宁0569分别参加了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和江苏省淮南组小麦中间试验,产量均居两组参试品种的第1位,并通过江苏省和国家审定,命名为宁麦18。本发明培育的宁麦18具有对白粉病的抗性达到高抗,亩产量高的优点,适合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育种方法【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 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宁麦9号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育成的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于1997年通 过江苏省审定。宁麦9号突出的优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弱筋品质稳定,被公认为是 全国最好的弱筋小麦品种之一,其面团的延伸性和弹性等指标甚至超过进口软质小麦;二 是高产稳产,宁麦9号在江苏省两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比对照增产10. 7% ;三是高抗小 麦黄花叶病、中抗赤霉病,耐湿性好。2006年宁麦9号的年最大推广面积曾达100多万亩。
[0003] 宁麦9号最大的缺点是易感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从上世纪20 年代初起已发展成为我国小麦生产中发病面积最大、损失最重的常发性病害之一,重病地 块减产50%?80%,甚至绝收。选育并推广抗病品种是防御小麦白粉病为害、保障小麦稳 定增产的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因此,利用携带抗白粉病Pm4a基因的小麦品种扬麦10 号为供体亲本,与宁麦9号杂交,将供体亲本的抗病基因导入宁麦9号品种中,杂交Fi再与 宁麦9号连续回交2次,经过连续抗病性鉴定和农艺性状选择,于2005年育成了多个优质 高产抗病弱筋小麦品系,其中宁0569的丰产性和抗病性较为突出。宁0569于2008?2011 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冬麦组和江苏省淮南组小麦中间试验,分别于2011年和2012年通 过江苏省和国家审定,命名为宁麦18。
[0004] 宁麦18不仅保持了宁麦9号高抗黄花叶病、弱筋品质的特点,而且在产量潜力、抗 赤霉病性和抗白粉病性明显超亲。该品种的育成解决了高产与优质、抗病三者难以结合的 技术难题。
[0005] 宁麦18品种突出优点:
[0006] 1)产量潜力大:江苏省区试平均亩产504. 5公斤,比对照增产9. 8%,居第1位;国 家区试平均亩产447. 7公斤,比对照增产7. 8%,居第1位。
[0007] 2)稳产性好,适应性广:宁麦18在江苏省和国家区域试验中,其适应度均居参试 品种首位;回归系数(b)小于1,变异系数(CV% )和Shukla变异系数(% )均明显低于参 试品种的平均值。
[0008] 3)综合抗病性强:宁麦18高抗小麦黄花叶病;对赤霉病抗性强,两年国家区试对 赤霉病抗性达抗至高抗,江苏省区试对赤霉病表现为抗至中抗;对白粉病抗性也较强,两年 国家区试对白粉病表现为免疫至中抗/抗,江苏省区试对白粉病表现为中抗至抗。


【发明内容】

[000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 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通过该育种方法培育的新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达到高抗, 亩产量高。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0010] 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1] 1)选择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为轮回亲本,该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丰产性及综合性状,但易感白粉病;选择携带抗白粉病Pm4a基因的小麦品种扬麦10号为非 轮回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0012] 2)将杂交轮回亲本宁麦9号种植于白粉病病圃,选择抗病单株与宁麦9号回 交,获得BCR ;再将BCR及轮回亲本宁麦9号种植于白粉病病圃,选择抗病单株再与宁麦 9号回交,获得BC2Fi。
[0013] 3)BC2F2、BC2F 3和BC2F4均按大田生产密度种植,每个家系种植15行,行长3. 6米, 行距0.25米,各家系群体约4500株。田间种植白粉病诱发行,以提供适宜的发病环境。在 籽粒灌浆期,各家系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单株约400株并挂牌作标记,成熟时收获标 记的单株,每个单株只收一个单穗。BC 2F2和BC2F3收获的单穗采用混合脱粒,而BC 2F4收获 的单穗采用分穗脱粒,室内淘汰籽粒小、饱满度差的劣质种子。
[0014] 4)将BC2F5种成穗行,行长1. 6米,行距0. 25米。苗期进行分蘖性、抗寒性选择;记 载抽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进行综合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选择;收获后采用近红 外测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籽粒蛋白质含量低、软质的材料提供下一世代产量初级鉴定。
[0015] 5)将BC2F5种成穗系,每个穗系种植7行,行长1. 6米,行距0. 25米,每隔10个穗 系种植1个对照种,成熟时选择优良的穗系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性状稳定的优异穗系进 入产量鉴定圃。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7] 本发明育成的宁麦18弱筋品质与宁麦9号相当,但产量潜力和综合抗病性明显超 过宁麦9号,特别是对白粉病的抗性达到高抗。近4年来,宁麦18生产应用面积约50万 亩,按亩增产25公斤计,累计增加社会经济效益2700万元以上。由于轮回亲本宁麦9号 的遗传传递力特别强,本发明仅采用2次回交并辅以抗白粉病及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选 择,既可以保持轮回亲本宁麦9号分蘖成穗率高、多花多粒、丰产性好、高抗小麦黄花叶病、 中抗赤霉病、籽粒软质等优点,又能增添非轮回亲本抗白粉病等重要性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 -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1] 1997春以宁9312(后定名为宁麦9号)为母本,携带抗白粉病基因Pm4a的扬 93-111 (后定名为扬麦10号)为父本配制杂交,当年秋种植杂交种(编号A106),1998、 1999年春选择抗病单株连续两年再与宁麦9号回交二次,2000年夏混合收获回交种子,当 年秋将回交BC 2Fi种成BC2F2 (编号B270),成熟时选择单穗400个,混合脱粒,于2001年秋 种成BC2F3(编号为C118),2002年成熟时继续选择优异单穗,混合脱粒,于当年秋播种成 BC 2F4 (编号D55),2003年成熟时从该组合中选择熟相好、穗大的优异单穗200个左右,经室 内考种,当选70个单穗于当年秋播种成BC 2F5穗行,经田间丰产性、抗病性鉴定,选择穗大、 植株较矮、籽粒较大、饱满的穗行(编号为E1661)于2004年秋种成BC2F6穗系;经田间和 室内考种鉴定,编号为F198、F216、F229的穗系表现矮杆抗倒、产量潜力大、病害轻、籽粒较 大,于2005年秋进入产量鉴定圃,这3个穗系参加鉴定圃的编号分别为宁0556、宁0564和 宁0569,其中宁0569在鉴定圃中产量居所有品种第1位,于2006年进入多点品种比较试 验,2007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小麦预备试验,2008-2010年参加江苏省淮南片小麦良种区域 试验和长江中下游片小麦良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国家和省级生产试验。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任何熟 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显而易见地得到的技术方案的简 单变化或等效替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利用回交改良弱筋小麦宁麦9号抗白粉病的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选择优质高产弱筋小麦品种宁麦9号为轮回亲本,该品种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丰产 性及综合性状,但易感白粉病;选择携带抗白粉病Pm4a基因的小麦品种扬麦10号为非轮回 亲本,配制杂交组合; 2) 将杂交Fi及轮回亲本宁麦9号种植于白粉病病圃,选择抗病单株与宁麦9号回交, 获得BCR ;再将BCR及轮回亲本宁麦9号种植于白粉病病圃,选择抗病单株再与宁麦9号 回交,获得BCR ; 3. BC2F2、BC2F3和BC2F 4均按大田生产密度种植,每个家系种植15行,行长3. 6米,行距 0. 25米,各家系群体约4500株;田间种植白粉病诱发行,以提供适宜的发病环境;在籽粒灌 浆期,各家系选择农艺性状优良的抗病单株约400株并挂牌作标记,成熟时收获标记的单 株,每个单株只收一个单穗;BC 2F2和BC2F3收获的单穗采用混合脱粒,而BC 2F4收获的单穗采 用分穗脱粒,室内淘汰籽粒小、饱满度差的劣质种子; 4) 将BC2F5种成穗行,行长1. 6米,行距0. 25米;苗期进行分蘖性、抗寒性选择;记载抽 穗、开花期;灌浆成熟期进行综合抗病性、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选择;收获后采用近红外测 定籽粒蛋白质含量,选择籽粒蛋白质含量低、软质的材料提供下一世代产量初级鉴定; 5) 将BC2F5种成穗系,每个穗系种植7行,行长1. 6米,行距0. 25米,每隔10个穗系种 植1个对照种,成熟时选择优良的穗系进行产量和品质测定,性状稳定的优异穗系进入产 量鉴定圃。
【文档编号】A01H1/02GK104115741SQ201410329259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4日
【发明者】姚金保, 马鸿翔, 杨学明, 周淼平, 杨丹 申请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