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61400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桑树枝木屑、花生壳、石膏粉、生石灰、厚朴粉、黄岑粉、玄参粉份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55~65%,混匀,即为栽培料;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3kg,即为料袋;3)将料袋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0~26℃下发菌,即为菌袋;4)在菌袋上均匀刺孔,在18~24℃、空气湿度85~90%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18~24℃、空气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理。本发明的栽培料可以很好的控制杂菌的生长和虫害,黑木耳质地优、口感好、生物效率高、产量稳定。
【专利说明】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的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黑木耳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人工栽培黑木耳主要有木段栽培和袋栽培,由于木段栽培需要大规模砍伐森林, 对生态环境不利且成本较高,目前耳农们普遍都采用袋栽培黑木耳。袋栽黑木耳是将由棉 籽壳、木屑、玉米芯、稻草、麦草等物质组成的栽培料装入专用耐高温塑料袋中,经过高温杀 菌、接种、培养、割口出耳等步骤培植黑木耳。上述栽培料配料不具备抗菌、抑菌能力,很容 易沾染杂菌,普遍存在产量低、品质差、污染率高、产量不稳定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产量高、品质好、污染率低、产量稳定的黑木 耳的栽培方法。
[0004]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5] 1)按重量份计,将桑树枝木屑40?75份、花生壳25?30份、石骨粉0. 2?5份、 生石灰0. 2?5份、厚朴粉0. 05?0. 5份、黄岑粉0. 01?0. 1份、玄参粉0. 01?0. 05份 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55?65%,混匀,即为栽培料;
[0006]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3kg,即为料袋;
[0007] 3)将料袋灭囷、冷却,两头接种,在20?26 C下发囷,即为囷袋;
[0008] 4)在菌袋上均匀刺孔,在18?24°C、空气湿度85?90%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09]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18?24°C、空气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进 行出耳管理。
[0010] 上述步骤1)中,所述栽培料还包括ο. 1?〇. 5重量份的大蒜粉。
[0011] 上述步骤1)中,所述栽培料还包括〇. 1?〇. 5重量份的洋葱粉。
[0012] 上述步骤3)中,所述灭菌是将料袋在95?105 °C下保持18?22h。
[0013] 上述步骤4)中,采用直径为6?8mm的铁钉刺孔,孔深为1. 5?2cm。
[0014] 本发明的栽培料可以很好的控制杂菌的生长,栽培出来的黑木耳质地优、口感好、 生物效率高、产量稳定。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以下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16] 实施例1
[0017] 1)将桑树枝木屑40kg、花生壳25kg、石膏粉0. 2kg、生石灰0. 2kg、厚朴粉0. 05kg、 黄岑粉0. 01kg、玄参粉0. 01kg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55%,混匀,即为栽培料;
[0018]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kg,即为料袋;
[0019] 3)将料袋在95°C下保持18h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0°C下发菌,即为菌袋;
[0020] 4)在菌袋上采用直径为6mm的铁钉均匀刺孔,孔深为1. 5cm,在18°C、空气湿度 85%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21]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18°C、空气湿度为90%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 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0022] 实施例2
[0023] 1)将桑树枝木屑75kg、花生壳30kg、石膏粉5kg、生石灰5kg、厚朴粉0. 5kg、黄岑 粉0. lkg、玄参粉0. 05kg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5%,混匀,即为栽培料;
[0024]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3kg,即为料袋;
[0025] 3)将料袋在105°C下保持22h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6°C下发菌,即为菌袋;
[0026] 4)在菌袋上采用直径为8mm的铁钉均匀刺孔,孔深为2cm,在24°C、空气湿度90% 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27]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24°C、空气湿度为95%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 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0028] 实施例3
[0029] 1)将桑树枝木屑40kg、花生壳30kg、石膏粉0. 2kg、生石灰5kg、厚朴粉0. 05kg、黄 岑粉0. lkg、玄参粉0. 01kg、大蒜粉0. 5kg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55%,混匀,即为栽培 料;
[0030]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3kg,即为料袋;
[0031] 3)将料袋在95 °C下保持22h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6 °C下发菌,即为菌袋;
[0032] 4)在菌袋上采用直径为6mm的铁钉均匀刺孔,孔深为2cm,在18°C、空气湿度90% 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33]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18°C、空气湿度为95%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 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0034] 实施例4
[0035] 1)将桑树枝木屑75kg、花生壳25kg、石膏粉5kg、生石灰0. 2kg、厚朴粉0. 5kg、黄 岑粉0. 01kg、玄参粉0. 05kg、大蒜粉0. lkg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5 %,混匀,即为栽培 料;
[0036]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kg,即为料袋;
[0037] 3)将料袋在105°C下保持18h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6°C下发菌,即为菌袋;
[0038] 4)在菌袋上采用直径为6mm的铁钉均匀刺孔,孔深为2cm,在18°C、空气湿度90% 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39]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18°C、空气湿度为95%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 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0040] 实施例5
[0041] 1)将桑树枝木屑55kg、花生壳28kg、石膏粉2kg、生石灰2kg、厚朴粉0. 1kg、黄岑 粉0. 05kg、玄参粉0. 03kg、大蒜粉0. 3kg、洋葱粉0. lkg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0 %,混 匀,即为栽培料;
[0042]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 5kg,即为料袋;
[0043] 3)将料袋在100°C下保持20h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4°C下发菌,即为菌袋;
[0044] 4)在菌袋上采用直径为7mm的铁钉均匀刺孔,孔深为1. 8cm,在22°C、空气湿度 88%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45]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22°C、空气湿度为92%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 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0046] 实施例6
[0047] 1)将桑树枝木屑55kg、花生壳28kg、石膏粉2kg、生石灰2kg、厚朴粉0. 1kg、黄岑 粉0. 05kg、玄参粉0. 03kg、大蒜粉0. 3kg、洋葱粉0. 5kg充分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60 %,混 匀,即为栽培料;
[0048] 2)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 5kg,即为料袋;
[0049] 3)将料袋在100°C下保持20h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4°C下发菌,即为菌袋;
[0050] 4)在菌袋上采用直径为7mm的铁钉均匀刺孔,孔深为1. 8cm,在22°C、空气湿度 88%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0051] 5)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22°C、空气湿度为92%的条件下进行出耳管 理,当耳片充分展开,耳根变细,约八成熟时即可采收。
[0052] 对比实施例1
[0053] 采用常规栽培料(木屑44kg、棉籽壳40kg、麸皮10kg、石膏粉3kg、生石灰粉 3kg、),其余步骤与实施例6 -样。
[0054] 实验例
[0055] 分别用实施例1?6以及对比实施例1的方法栽培黑木耳,结果见下表:
[0056]
【权利要求】
1. 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按重量份计,将桑树枝木屑40?75份、花生壳25?30份、石骨粉0. 2?5份、生石 灰0. 2?5份、厚朴粉0. 05?0. 5份、黄岑粉0. 01?0. 1份、玄参粉0. 01?0. 05份充分 混合,加水至含水量为55?65 %,混匀,即为栽培料; 2) 将栽培料装袋,每袋装料2?3kg,即为料袋; 3) 将料袋灭菌、冷却,两头接种,在20?26 °C下发菌,即为菌袋; 4) 在菌袋上均匀刺孔,在18?24°C、空气湿度85?90%条件下摧耳,即为耳袋; 5) 将耳袋首尾相接平放于耳场,在18?24°C、空气湿度为90?95%的条件下进行出 耳管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栽培料还 包括0. 1?0. 5重量份的大蒜粉。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栽培料还 包括0. 1?0. 5重量份的洋葱粉。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 述灭菌是将料袋在95?105 °C下保持18?22h。
5.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采 用直径为6?8mm的铁钉刺孔,孔深为1. 5?2cm。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106377SQ201410375450
【公开日】2014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31日
【发明者】王运凤 申请人:桂林丰茂源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王运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