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

文档序号:264707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所述植物源杀菌剂按重量份数比由0.5~2份瑞香狼毒、3~5份青蒿、0.7~2份黄花蒿、0.3~1份香樟、1~3份烟叶、0.8~1.6份甘草、1~3份盐麸子、3~5份五倍子、0.5~2份苦参、0.2~0.6份增效剂制成。本发明植物源杀菌剂具有无毒、低残留、无污染、无抗药性、抑菌活性较强、高选择性、原料来源广泛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应用化学合成农药,它有防效好,作用快的特点,目前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长期的大量的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尤其是高毒、高残留农药的应用,致使造成农药残留超标,环境和农产品被污染,危害人畜健康;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防效降低甚至杀伤天敌严重,引起病虫害再猖獗,破坏生态平衡。这就是所谓化学农药的“3R”问题。
[0003]因化学农药的使用不当或滥用造成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植物源农药有低毒、无残留、对天敌比较安全等特点,同时,植物源农药其化学成分复杂,不易产生抗药性。因此植物源农药是针对解决化学合成农药“3R”问题较理想的一类无公害农药。鸢尾的软腐病是由胡萝卜欧文氏杆菌引起的,并经常发生在“Prof.Blaauw”品种中。在高温高湿时感染机率加大。鸢尾和其他作物的残体诱发病菌生长,而种植时根尖受损也会导致此病发生。水滴的溅射会传播土壤中的细菌。目前还没有关于利用植物源杀菌剂防治鸢尾软腐病的报道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
[0005]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将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施用于鸢尾,其中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按重量份数比由0.5?2份瑞香狼毒、3?5份青蒿、0.7?2份黄花蒿、0.3?I份香樟、I?3份烟叶、
0.8?1.6份甘草、I?3份盐麸子、3?5份五倍子、0.5?2份苦参、0.2?0.6份增效剂制成。
[0006]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按重量份数比0.8?I份瑞香狼毒、3.5?4.5份青蒿、0.9?
1.3份黄花蒿、0.5?0.7份香樟、1.8?2.2份烟叶、1.2?1.4份甘草、1.6?2.4份盐麸子、3.8?4.2份五倍子、0.8?1.2份苦参、0.3?0.5份增效剂制成。
[0007]所述的增效剂为氮酮或增效磷。
[0008]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为:一、按重量份数比称取中药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210r/min,乙醇体积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28h,浸提温度为75°C;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110°C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在130°C、0.0lMPa条件下,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21min ;六、加入氮酮,搅拌均匀即得到植物源杀菌剂。
[0009]所述增效剂为氮酮或增效磷。
[001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1]本发明植物源杀菌剂具有无毒、低残留、无污染、无抗药性、抑菌活性较强、高选择性、原料来源广泛,能杀灭鸢尾软腐病的病菌。本发明的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的优点。与化学药剂相比,中草药作用位点多,药剂持续期长,降解速度快,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用药量及稀释倍数相同的情况下,化学药剂喷施防治病害喷药次数为5?10次,而本发明植物源杀菌剂施药次数为3?5次,可大大降低药剂使用量,降低成本,减少化学药剂对环境的压力,特别是由于含有增效剂,杀菌效果显著增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13]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0014]实施例1:制备时按以下步骤:一、按重量份数比称取0.5份瑞香狼毒、3份青蒿、
0.7份黄花蒿、0.3份香樟、I份烟叶、0.8份甘草、I份盐麸子、3份五倍子、0.5份苦参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210r/min,乙醇体积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28h,浸提温度为75°C;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110°C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在130°C、0.0lMPa条件下,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21min ;六、加入氮酮,搅拌均匀即得到植物源杀菌剂。
[0015]实施例2:制备时按以下步骤:一、按重量份数比称取2份瑞香狼毒、5份青蒿、2份黄花蒿、I份香樟、3份烟叶、1.6份甘草、3份盐麸子、5份五倍子、2份苦参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230r/min,乙醇体积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42h,浸提温度为80°C;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115°C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在130°C、0.0lMPa条件下,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30min ;六、加入增效磷,搅拌均匀即得到植物源杀菌剂。
[0016]实施例3:制备时按以下步骤:一、按重量份数比称取1.4份瑞香狼毒、4份青蒿、
1.3份黄花蒿、0.7份香樟、2份烟叶、1.2份甘草、2份盐麸子、4份五倍子、1.2份苦参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220r/min,乙醇体积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36h,浸提温度为78°C;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113°C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在130°C、0.0lMPa条件下,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25min ;六、加入增效磷,搅拌均匀即得到植物源杀菌剂。
[0017]利用实施例3所配制的杀菌剂对鸢尾软腐病进行防治,在鸢尾栽种后开始施药,每10天喷施一次,共喷施3次,化学药剂50%速克灵、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和本实施方式植物源杀菌剂分别稀释300、500、1000倍数后对软腐病防治效果,结果显示:本申请杀菌剂与50%速克灵比较,在稀释倍数为1000倍时,本申请杀菌剂防治效果达显著水平。与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比较,在500倍稀释时,防治效果相同,其它稀释倍数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略优于本申请杀菌剂防治效果,因此,可采用500倍作为稀释浓度进行鸢尾软腐病防治工作。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用于防治鸢尾软腐病的用途,其特征在于将多功能植物源杀菌剂施用于鸢尾,其中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按重量份数比由0.5?2份瑞香狼毒、3?5份青蒿、0.7?2份黄花蒿、0.3?I份香樟、I?3份烟叶、0.8?1.6份甘草、I?3份盐麸子、3?5份五倍子、0.5?2份苦参、0.2?0.6份增效剂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按重量份数比0.8?I份瑞香狼毒、3.5?4.5份青蒿、0.9?1.3份黄花蒿、0.5?0.7份香樟、1.8?2.2份烟叶、1.2?1.4份甘草、1.6?2.4份盐麸子、3.8?4.2份五倍子、0.8?1.2份苦参、0.3?0.5份增效剂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效剂为氮酮或增效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植物源杀菌剂的制备方法为:一、按重量份数比称取中药后混合;二、将步骤一的混合物用乙醇浸提,其中浸提过程中的搅拌速度为210r/min,乙醇体积浓度为60%,浸提时间为28h,浸提温度为75°C;三、将步骤二得到的产物过滤;四、在110°C条件下将步骤三的滤液蒸馏;五、在130°C、0.01MPa条件下,将步骤四的馏分进行湿热灭菌21min ;六、加入氮酮,搅拌均匀即得到植物源杀菌剂。
【文档编号】A01N65/38GK104273182SQ201410442510
【公开日】2015年1月14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2日
【发明者】陈妍 申请人:陈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