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文档序号:265195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采集健壮、肥满、较大、较重的亲螺,用圆形网袋加塑料筐在浙江沿海海湾中暂养待产,自然繁殖得到卵荚,卵荚放置于浮在孵化池的塑料筛筐中,在适宜水温、盐度、pH、卵荚密度下孵化30~60d,前20d孵化时需遮阳,接着2~3d孵化池阳光直射,然后孵化池再遮阳,可以提高孵化率,孵化率约为90%,同时孵化的稚螺降低死亡率,稚螺移入池底与池壁长满底栖硅藻的培育池中培育,在适宜水温、盐度、pH、稚螺密度、投喂带壳缢蛏肉、换水、翻池等条件下,培育20多日,就可以出苗,育成率达80%以上,这样可以大量培育出稚螺,有利于自然放养,恢复管角螺资源。
【专利说明】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管角螺繁育,具体涉及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管角螺(Zfeffiifiz1SW1S tuba Gmelin)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蓝螺科(Galeodidae),角螺属 illetnifusus),为浅海经济型腹足类,主要分布在中国浙江、福建、广西、广东和海南各省的沿海11?40m的软泥和泥沙质的海底,其个体大、味美、营养丰富,具有滋补功效,且肌肉中糖蛋白有显著的抗癌活性,属名贵海鲜。近年来由于海区污染及人类的过度捕捉,导致管角螺资源日趋枯竭。目前对管角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然的繁殖发育及人工促熟等,对大规模工厂化的育苗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可以大量培育出稚螺,有利于自然放养,恢复管角螺资源。
[0004]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步骤如下:
(1)3月下旬月上旬,在浙江沿海采集健壮、肥满、螺壳高至少12cm、体重至少150g的亲螺,所述亲螺中雌螺与雄螺的比例为1:2?3,将亲螺放入直径为7(T80 cm的圆形网袋中,所述圆形网袋的孔径为f 2cm,所述圆形网袋中亲螺的总重量为1Γ16 kg,扎紧袋口,将圆形网袋放入高5(T60 cm的塑料筐,在水质优良,盐度24?33、水温15?201:,风浪较少的浙江沿海海湾中,用2?4 m的绳子将塑料筐吊在伐架上暂养待产,自然繁殖得到卵荚;卵荚产于塑料筐中便于收集;
(2)5月中旬飞月上旬,用薄刀片逐一轻轻地将刚产出f 2d的卵荚刮下,放入直径60cm、高20 cm的塑料筛筐中,每个塑料筛筐放置卵荚4(Γ50个,将塑料筛筐浮于水深f 1.5m的孵化池中,在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温18?30 °C,盐度为2(Γ30,ρΗ 7.8?8.1,连续充气条件下孵化30?60 d ;水温21?30 °C,盐度25?27时较好;
(3)孵化时隔:Γ7d更换全部海水一次,隔2?3d清理坏死的卵囊,前20 d孵化时,孵化池遮阳,接着2?3 d孵化池阳光直射孵化,然后孵化池再遮阳孵化;阳光直射2?3 d,孵化池中卵荚表面会生长一层硅藻,利于孵化出膜的稚螺可以直接舔食生长卵荚表面的硅藻,可大大提高育成率;
(4)孵化30d后开始孵化出稚螺,将隔天的稚螺移入池底与池壁长满底栖硅藻的培育池中培育,培育池水深0.8?I m,水温为18?32 °C,盐度为15?30,pH 7.8?8.1,连续充气,Γ13日龄稚螺时培育密度为500(Γ7000个/m2,14?20日龄稚螺时培育密度为300(Γ4000个/m2,21?30日龄稚螺,培育密度为1000?2000个/m2 ;水温为22?28 °C,盐度为25?30时较好; (5)培育第三天起每天投喂带壳缢蛏肉,每天带壳缢蛏肉投饵量为稚螺总重量的20?40%,分早晚各一次投喂,每天换水I次,换水量100%,换水时清除残渣污垢,螺壳高小于Icm前,隔10 d翻池一次,螺壳高I cm以后,隔疒8 d翻池一次,每天巡池:Γ4次,用扫帚将爬离水面的稚螺刷入水中,螺壳高1.(Tl.5cm就可出苗。翻池使其均匀分布,防止稚螺自相残杀,稚螺刷入水中可以防止稚螺被太阳晒死。
[000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采集健壮、肥满、较大、较重的亲螺,用圆形网袋加塑料筐在浙江沿海海湾中暂养待产,自然繁殖得到卵荚,卵荚放置于浮在孵化池的塑料筛筐中,在适宜水温、盐度、pH、卵荚密度下孵化3(T60 d,前20 d孵化时需遮阳,接着2?3 d孵化池阳光直射,然后孵化池再遮阳,可以提高孵化率,孵化率约为90%,同时孵化的稚螺降低死亡率,稚螺移入池底与池壁长满底栖硅藻的培育池中培育,在适宜水温、盐度、pH、稚螺密度、投喂带壳缢蛏肉、换水、翻池等条件下,培育20多日,就可以出苗,育成率达80%以上,这样可以大量培育出稚螺,有利于自然放养,恢复管角螺资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06]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07]实施例1
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步骤如下:
Cl) 3月下旬月上旬,在浙江沿海采集健壮、肥满、螺壳高至少12cm、体重至少150g的亲螺,亲螺中雌螺与雄螺的比例为1:2?3,将亲螺放入直径为7(T80 cm的圆形网袋,圆形网袋的孔径为f 2cm,圆形网袋中亲螺的总重量为1Γ16 kg,扎紧袋口,将圆形网袋放入高5(T60 cm的塑料筐,在水质优良,盐度24?33、水温15?20°C,风浪较少的浙江沿海海湾中,用2?4 m的绳子将塑料筐吊在伐架上暂养待产,自然繁殖得到卵荚;卵荚产于塑料筐中便于收集;浙江沿海在4月中旬进入繁殖期,5月为繁殖盛期,6月中下旬停止产卵,每个雌螺产卵2?3次,每次产卵囊1(Γ80个(平均20个),每个卵囊最后可孵出稚螺1(Γ30个(平均19 个);
(2)5月中旬飞月上旬,用薄刀片逐一轻轻地将刚产出f2d的卵荚刮下,放入直径60cm、高20 cm的塑料筛筐中,每个塑料筛筐放置卵荚4(Γ50个,将塑料筛筐浮于水深f 1.5m的孵化池中,在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温18?30 °C,盐度为2(Γ30,ρΗ 7.8?8.1,连续充气条件下孵化3(T60 d ;水温2广30 °C,盐度25?27时较好;海水经过沉淀、砂滤,达到水质清澈要求;
(3)孵化时隔:Γ7d更换全部海水一次,隔2?3d清理坏死的卵囊,前20 d孵化时,孵化池遮阳,接着2?3 d孵化池阳光直射孵化,然后孵化池再遮阳孵化,孵化率约为90% ;阳光直射2?3 d,孵化池中卵荚表面会生长一层硅藻,利于孵化出膜的稚螺可以直接舔食生长卵荚表面的硅藻,可大大提高育成率;破裂的卵囊,卵囊内的营养液流出,极易滋生细菌,发生霉变,导致卵囊内的卵无法正常发育,出现死亡;因此各池孵化的卵囊隔2?3d全部挑选一边,剔除霉变、坏死卵囊,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4)孵化30d后开始孵化出稚螺,将隔天的稚螺移入池底与池壁长满底栖硅藻的培育池中培育,培育池水深0.8?I m,水温为18?32 °C,盐度为15?30,pH 7.8?8.1,连续充气,Γ13日龄稚螺时培育密度为500(Γ7000个/m2,14?20日龄稚螺时培育密度为300(Γ4000个/m2,21?30日龄稚螺,培育密度为1000?2000个/m2 ;水温为22?28 °C,盐度为25?30时较好;底栖硅藻可以在稚螺培育前5?10天接种培育;
(5)培育第三天起每天投喂带壳缢蛏肉,每天带壳缢蛏肉投饵量为稚螺总重量的20?40%,分早晚各一次投喂,每天换水I次,换水量100%,换水时清除残渣污垢,螺壳高小于Icm前,隔10 d翻池一次,螺壳高I cm以后,隔疒8 d翻池一次,每天巡池:Γ4次,用扫帚将爬离水面的稚螺刷入水中,螺壳高1.(Tl.5cm就可出苗,育成率达80%以上。翻池使其均匀分布,防止稚螺自相残杀,稚螺刷入水中可以防止稚螺被太阳晒死。
【权利要求】
1.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3月下旬月上旬,在浙江沿海采集健壮、肥满、螺壳高不低于12cm、体重不小于150g的亲螺,所述亲螺中雌螺与雄螺的比例为1:2?3,将亲螺放入直径为7(T80 cm的圆形网袋中,所述圆形网袋的孔径为f2cm,所述圆形网袋中亲螺的总重量为1Γ16 kg,扎紧袋口,将圆形网袋放入高5(T60 cm的塑料筐,在水质优良,盐度24?33、水温15?20°C,风浪较少的浙江沿海海湾中,用2?4 m的绳子将塑料筐吊在伐架上暂养待产,自然繁殖得到卵荚; (2)5月中旬飞月上旬,用薄刀片逐一轻轻地将刚产出f2d的卵荚刮下,放入直径60cm、高20 cm的塑料筛筐中,每个塑料筛筐放置卵荚4(Γ50个,将塑料筛筐浮于水深f 1.5m的孵化池中,在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温18?30 °C,盐度为2(Γ30,ρΗ 7.8?8.1,连续充气条件下孵化3(T60 d ; (3)孵化时,隔3?7d更换全部海水一次,隔2?3d清理坏死的卵囊,前20 d孵化时,孵化池遮阳,接着2?3 d孵化池阳光直射孵化,然后孵化池再遮阳孵化; (4)孵化30d后开始孵化出稚螺,将隔天的稚螺移入池底与池壁长满底栖硅藻的培育池中培育,培育池水深0.8?I m,水温为18?32 °C,盐度为15?30,pH 7.8?8.1,连续充气,Γ13日龄稚螺时培育密度为500(Γ7000个/m2,14?20日龄稚螺时培育密度为300(Γ4000个/m2,21?30日龄稚螺,培育密度为1000?2000个/m2 ; (5)培育第三天起每天投喂带壳缢蛏肉,每天带壳缢蛏肉投饵量为稚螺总重量的20?40%,分早晚各一次投喂,每天换水I次,换水量100%,换水时清除残渣污垢,螺壳高小于Icm前,隔10 d翻池一次,螺壳高I cm以后,隔疒8 d翻池一次,每天巡池:Γ4次,用扫帚将爬离水面的稚螺刷入水中,螺壳高1.(Tl.5cm就可出苗。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角螺的工厂化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温为2广30°C,盐度为25?27 ;步骤(4)水温为22?28 °C,盐度为25?30。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304101SQ201410456492
【公开日】2015年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彭瑞冰, 蒋霞敏, 阮鹏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