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525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一、选地整地,二、种子繁殖,三、药田管理,四、病虫防治,五、采收加工,本发明方法简单,种植出的要牡丹产量高,符合国家绿色中药材标准,可大量满足中药制造业的需求。
【专利说明】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的规模化种植及管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0002]牡丹皮是一种常用中药,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于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及跌打伤痛。据研究,安徽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产的药用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ssp.1ishizhenensis B.A.Shen的干燥根皮,为我国传统道地药材“凤丹皮”。在全国牡丹皮药材中,其质量最佳,产量最大。据唐代《四声本草》记载药用牡丹曰:“今出合州者佳,白者补,赤者利;出和州、宣州者并良。”据笔者考证,今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在唐代均为宣州辖境。由此可见,早为一千多年前的我国唐代宣州曾有过野生药用牡丹分布。后来由于受到《四声本草》的宣传影响,加上牡丹皮为常用中药,野生资源不能满足人们的药用需求量而逐渐转为大面积人工栽培。据笔者调查研究,安徽省铜陵县凤凰山和南陵县丫山一带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宜药用牡丹生长,并且以种子繁殖,其原植物形态特征稳定。I植物形态药用牡丹与原变种杨山牡丹Paeonia ostii T.Hong et J.X.Zhang 主要区别在于叶为一至二回羽状复叶,二回羽状复叶,小叶长达14cm,宽达8cm ;小叶柄长达35mm ;花较大,直径14 — 20cm,花瓣长7 — 1cm ;骨突果5 — 8,长3.5 — 4.5cm ;种子长9 —12_。2生长习性药用牡丹耐寒(一 12°C)、耐旱、怕水溃,无论阴坡、阳坡,凡是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和通气性能良好的中性或微酸性砂质壤土均可栽种。强酸性土壤、盐碱地、粘土、低湿地及树荫下则不宜栽种。3繁殖方法药用牡丹的根通常单一,极少分叉,而其果实中有较多发育良好的成熟种子。因此,在其道地药材产区通常采用种子繁殖生产。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情况提供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
一、选地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平地、坡地均可,土层要深厚、肥沃、疏松。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忌盐,戒地和死粘土,前作以芝麻、玉米等为宜,土壤要求深翻60厘米,整地务求精细,排水必须畅通;
二、种子繁殖
牡丹从播种到药材收获需5年时间,第一年秋季用种子育苗,第二年秋季移栽,第五年秋季收获;
1、种子选择与处理采收种子要选用4年生以上生长健壮、向阳处生长、无病虫害的植株。7月份种子成熟而种果没有裂开时,及早摘下,摊在室内地上,厚约10厘米,过几天翻动I次,到8月份种果裂开时扫起,扬弃果壳,把种子收存在布袋中。播种前剔除瘦瘪和色泽不好的种子,选择粒大饱满有光泽的新鲜种子,用50°C温水浸泡一昼夜,使种皮变软脱胶,吸水膨胀,这样易于发芽;
2、播种牡丹要选用新鲜种子作种,种子不要晒干,否则播种后不易出苗。播种时间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用条播,行距20厘米,沟深5厘米,粒距3厘米,下籽后覆土压平,稍加镇压;
3、苗期管理播种后,为防止冬季干早、受冻,应在畦面盖草。翌年2?3月幼苗出土前,及时揭除盖草,底墒不足或冬季严重干旱时,应浇水I次。幼苗期要经常松土、除草、浇水,为使幼苗迅,速生长,健壮,在4月上旬、6月上旬各追肥I次;
4,移栽定植,育苗I年后苗高约15厘米,于秋季落叶后(9?10月)移栽。移栽地需施足底肥。按行株距50厘米X 40厘米、深30厘米挖坑,每坑栽大苗I株,填土时使根伸直,根颈部略低于地面I?2厘米,踏紧土壤,若底墒不足,应灌足定根水;
三、药田管理
1、松土除草生长期间每年松土除草10次,保持地内无杂草,土壤疏松;
2、施肥初冬或早春,在植株周围挖穴,每株用I公斤土杂肥和50克化肥混合施入。开花前后再施追肥I?2次,注意避免肥、泥溅污茎叶;
3、浇水与排水每次施肥结合浇水。春季萌芽时浇水I次,夏季干旱时也要浇水,入冬前还要浇水I次,雨涝要及时排水;
4、摘蕾与修枝除留种和售花外,春季现蕾后即将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摘蕾要在晴天上午进行,10?11月剪除枯枝、徒长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四、病虫防治
1、斑点病是真菌病害,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上生小黑点;
防治:
①清除病枝落叶;
②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天I次,连续数次;
2、蛴螬、蝼蛄咬食幼根和根皮,造成缺苗或生长不良;
防治办法:
①在被害株附近人工捕杀;
②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害盛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泼浇;
③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
五、采收加工
1、采收移栽后第4?5年的9?10月份收获。采挖应在晴天进行,把根全部刨出,结合分株繁殖,将大根和中等大小的根齐基部剪下运回,及时加工;
2、加工挖回的牡丹根,先掐去须根晒干即为丹须。将粗根洗净,用瓷片轻轻刮去粗皮,晾晒至软。然后用刀片顺根划切一直缝,剥开根皮,去掉木心,再将限皮捏紧,合拢切缝,切成10厘米短截,哄干或晒干,拣净柴骨,分级包装贮售;
本发明方法简单,种植出的要牡丹产量高,符合国家绿色中药材标准,可大量满足中药制造业的需求。
[0004]【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以下方案来实现:
一、选地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平地、坡地均可,土层要深厚、肥沃、疏松。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忌盐,戒地和死粘土,前作以芝麻、玉米等为宜,土壤要求深翻60厘米,整地务求精细,排水必须畅通;
二、种子繁殖
牡丹从播种到药材收获需5年时间,第一年秋季用种子育苗,第二年秋季移栽,第五年秋季收获;
1、种子选择与处理采收种子要选用4年生以上生长健壮、向阳处生长、无病虫害的植株。7月份种子成熟而种果没有裂开时,及早摘下,摊在室内地上,厚约10厘米,过几天翻动I次,到8月份种果裂开时扫起,扬弃果壳,把种子收存在布袋中。播种前剔除瘦瘪和色泽不好的种子,选择粒大饱满有光泽的新鲜种子,用50°C温水浸泡一昼夜,使种皮变软脱胶,吸水膨胀,这样易于发芽;
2、播种牡丹要选用新鲜种子作种,种子不要晒干,否则播种后不易出苗。播种时间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用条播,行距20厘米,沟深5厘米,粒距3厘米,下籽后覆土压平,稍加镇压;
3、苗期管理播种后,为防止冬季干早、受冻,应在畦面盖草。翌年2?3月幼苗出土前,及时揭除盖草,底墒不足或冬季严重干旱时,应浇水I次。幼苗期要经常松土、除草、浇水,为使幼苗迅,速生长,健壮,在4月上旬、6月上旬各追肥I次;
4,移栽定植,育苗I年后苗高约15厘米,于秋季落叶后(9?10月)移栽。移栽地需施足底肥。按行株距50厘米X 40厘米、深30厘米挖坑,每坑栽大苗I株,填土时使根伸直,根颈部略低于地面I?2厘米,踏紧土壤,若底墒不足,应灌足定根水;
三、药田管理
1、松土除草生长期间每年松土除草10次,保持地内无杂草,土壤疏松;
2、施肥初冬或早春,在植株周围挖穴,每株用I公斤土杂肥和50克化肥混合施入。开花前后再施追肥I?2次,注意避免肥、泥溅污茎叶;
3、浇水与排水每次施肥结合浇水。春季萌芽时浇水I次,夏季干旱时也要浇水,入冬前还要浇水I次,雨涝要及时排水;
4、摘蕾与修枝除留种和售花外,春季现蕾后即将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摘蕾要在晴天上午进行,10?11月剪除枯枝、徒长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四、病虫防治
1、斑点病是真菌病害,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上生小黑点;
防治:
①清除病枝落叶;
②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天I次,连续数次;
2、蛴螬、蝼蛄咬食幼根和根皮,造成缺苗或生长不良;
防治办法: ①在被害株附近人工捕杀;
②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害盛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泼浇;
③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
五、采收加工
1、采收移栽后第4?5年的9?10月份收获。采挖应在晴天进行,把根全部刨出,结合分株繁殖,将大根和中等大小的根齐基部剪下运回,及时加工;
2、加工挖回的牡丹根,先掐去须根晒干即为丹须。将粗根洗净,用瓷片轻轻刮去粗皮,晾晒至软。然后用刀片顺根划切一直缝,剥开根皮,去掉木心,再将限皮捏紧,合拢切缝,切成10厘米短截,哄干或晒干,拣净柴骨,分级包装贮售。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牡丹高产栽培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选地整地 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地方种植,平地、坡地均可,土层要深厚、肥沃、疏松;土质以沙壤土为好,忌盐,戒地和死粘土,前作以芝麻、玉米等为宜,土壤要求深翻60厘米,整地务求精细,排水必须畅通; 二、种子繁殖 牡丹从播种到药材收获需5年时间,第一年秋季用种子育苗,第二年秋季移栽,第五年秋季收获; (1)、种子选择与处理采收种子要选用4年生以上生长健壮、向阳处生长、无病虫害的植株;7月份种子成熟而种果没有裂开时,及早摘下,摊在室内地上,厚约10厘米,过几天翻动I次,到8月份种果裂开时扫起,扬弃果壳,把种子收存在布袋中;播种前剔除瘦瘪和色泽不好的种子,选择粒大饱满有光泽的新鲜种子,用50°C温水浸泡一昼夜,使种皮变软脱胶,吸水膨胀,这样易于发芽; (2)、播种牡丹要选用新鲜种子作种,种子不要晒干,否则播种后不易出苗;播种时间是8月中旬至9月上旬,采用条播,行距20厘米,沟深5厘米,粒距3厘米,下籽后覆土压平,稍加镇压; (3)、苗期管理播种后,为防止冬季干早、受冻,应在畦面盖草;翌年2?3月幼苗出土前,及时揭除盖草,底墒不足或冬季严重干旱时,应浇水I次;幼苗期要经常松土、除草、浇水,为使幼苗迅,速生长,健壮,在4月上旬、6月上旬各追肥I次; (4)、移栽定植,育苗I年后苗高约15厘米,于秋季落叶后(9?10月)移栽;移栽地需施足底肥;按行株距50厘米X 40厘米、深30厘米挖坑,每坑栽大苗I株,填土时使根伸直,根颈部略低于地面I?2厘米,踏紧土壤,若底墒不足,应灌足定根水; 三、药田管理 (1)、松土除草生长期间每年松土除草10次,保持地内无杂草,土壤疏松; (2)、施肥初冬或早春,在植株周围挖穴,每株用I公斤土杂肥和50克化肥混合施入;开花前后再施追肥I?2次,注意避免肥、泥溅污茎叶; (3)、浇水与排水每次施肥结合浇水;春季萌芽时浇水I次,夏季干旱时也要浇水,入冬前还要浇水I次,雨涝要及时排水; (4)、摘蕾与修枝除留种和售花外,春季现蕾后即将花蕾摘除,以减少养分消耗;摘蕾要在晴天上午进行,10?11月剪除枯枝、徒长枝,清除落叶,集中烧毁; 四、病虫防治 (I )、斑点病是真菌病害,叶片上病斑圆形,直径2?3毫米,中央黄褐色,边缘紫红色,上生小黑点; 防治: ①清除病枝落叶; ②发病前及发病初期喷1:1:100波尔多液,每10天I次,连续数次; (2)、蛴螬、蝼蛄咬食幼根和根皮,造成缺苗或生长不良; 防治办法: ①在被害株附近人工捕杀; ②在4月上旬至5月中旬为害盛期,用90%敌百虫800?1000倍液泼浇; ③必须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作底肥; 五、采收加工 (I )、采收移栽后第4?5年的9?10月份收获;采挖应在晴天进行,把根全部刨出,结合分株繁殖,将大根和中等大小的根齐基部剪下运回,及时加工; (2)、加工挖回的牡丹根,先掐去须根晒干即为丹须;将粗根洗净,用瓷片轻轻刮去粗皮,晾晒至软;然后用刀片顺根划切一直缝,剥开根皮,去掉木心,再将限皮捏紧,合拢切缝,切成10厘米短截,哄干或晒干,拣净柴骨,分级包装贮售。
【文档编号】A01G1/00GK104429477SQ201410629941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1日
【发明者】任庭周 申请人:安顺市西秀区钰霖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