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石斛组培细弱苗复壮方法

文档序号:277086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皮石斛组培细弱苗复壮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皮石斛组培细弱苗复壮方法,该方法适用于铁皮石斛组培苗中壮苗及定植培养后细弱苗复壮,属植物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组培苗以壮苗及定植培养中未到达要求的细弱苗为对象,通过植入该发明培养基可达到转接或出苗标准,有效减少了组培苗过程中因生长不均和营养元素吸收差异造成细弱苗大量丢弃的现象,节约了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的组培快繁方法,经过65天的复壮培养,直径可增粗约40%,极大地提高了组培苗中有效苗率,为铁皮石斛组培苗生产降低了损耗成本。
【专利说明】一种铁皮石斛组培细弱苗复壮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植物生物技术中植物组织培养方法,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铁皮石斛壮 苗或定植后细弱苗的复壮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铁皮石斛是中华九大仙草之首,有极其丰富的药用价值,野生资源极少,由于人们 长期的野外采挖,野生的铁皮石斛已经到了濒危的状况。铁皮石斛坐果率很低,种子不易发 芽,自然繁殖率极低。建立组培快繁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0003] 迄今,铁皮石斛组培技术相关专利已经有很多,多数集中在铁皮石斛繁殖配方及 种植方面,但对于铁皮石斛中期壮苗及定植后细弱苗恢复等,尚未有专业的研究及专利。本 发明提出了一种铁皮石斛细弱苗的复壮方式及配方,避免在转接培养苗过程中因过多的细 弱苗丢弃产生的成本浪费。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培育铁皮石斛组培苗选取铁皮石斛蒴果为外植体,经常规组培消毒后将种子撒播在原 球茎诱导培养基MS+香蕉50g/L+马铃薯50g/L+蛋白胨lg/L,PH5. 8 ;分化培养基为MS+ 香蕉50g/L+马铃薯50g/L+6-BA(6-苄氨基嘌呤)I. 5mg/L;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MS(大 量元素减半)+〇? 5mg/LNAA(萘乙酸)+50g/L香蕉+50g/L马铃薯+0? 25g/L活性炭。pH为 5.8。在壮苗及生根后,仍有一些茎粗达不到标准的组培苗,栽植入本壮苗培养基。因马铃 薯中含淀粉成分较多,能补充必要的碳源等物质,对细弱苗复壮有积极的作用,本发明以MS 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物为马铃薯80g/L,香蕉40g/L,NAA为0.4mg/L,同时调整pH为5.8, 即为MS+NAAO. 4mg/L+马铃薯80g/L+香蕉40g/L+琼脂粉6g/L+蔗糖30g/L。培养基在 121. 3°C,103. 42kPa条件下灭菌20分钟,冷却凝固后待用。将细弱苗接种至复壮培养基中, 放置于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光强度为人工辅助光1200LUX,自然光2000LUX,温度为20-23°C; 光暗交替时间为12小时/天。培养约60天-70天。
[0005]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此发明通过改良基础培养基配方,使得细 弱苗的粗壮度提高40%。图1细弱苗转入复壮培养基及正常培养基的表现。其中A是细弱 苗转入本发明培养基培养60天后的苗情况图。B是细弱苗转入正常壮苗生根培养基60天 后的苗情况图。2.此发明建立了有效的铁皮石斛细弱苗复壮方法,减少了生产浪费,降低了 生产成本,提升了组培苗的有效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06] 培养基配方筛选实施例 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添加物为马铃薯与香蕉,使用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设计法,马 铃薯添加量为 〇g/L、20g/L、40g/L、60g/L、80g/L;香蕉的添加量为 0g/L、20g/L、40g/L、 60g/L、80g/L,NAA加量为Omg/L、0. 4mg/L、0. 8mg/L、l.Omg/L、2.Omg/L;6_BA的添加 量为Omg/L、lmg/L、1.5mg/L、2mg/L、4mg/L;pH为 5.8,人工辅助光 12001^父,自然光 2000LUX,光暗交替时间为12h/d。温度为18-23°C。查阅正交表设计方法共设计25组实验, 其中MS+NAAO. 4mg/L+马铃薯80g/L+香蕉40g/L+琼脂粉6g/L+蔗糖30g/L壮苗配方,其直 径可增粗40%,达到了出苗的直径要求。
[0007] 表1四因素五水平正交设计表

【权利要求】
1. 培养基改良:因马铃薯中含淀粉成分较多,能补充必要的碳源等物质,对细弱苗复 壮有积极的作用,本发明以MS为基础培养基,添加物为马铃薯80g/L,香蕉40 g/L,萘乙酸 NAA为0. 4mg/L,同时调整pH为5. 8,即为MS+NAAO. 4mg/L+马铃薯80g/L+香蕉40g/L+琼脂 粉 6g/L+ 鹿糖 30g/L。
2. 根据权利1所述的组培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壮培养的条件,培养室中光 强度为人工辅助光1200LUX,自然光2000LUX,温度为20-23°C ;光暗交替时间为12h/d。
【文档编号】A01H4/00GK104472360SQ201410721617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2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2月3日
【发明者】田晓玲, 杨晓寅, 马知遥, 杨瑞 申请人:红河州巨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