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3869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包括扒秧机构、动力传动机构、调整机构和支架,所述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花生摘果机的提升装置的下端,所述支架一端铰接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下端,另一端安装扒秧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下端外侧,其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扒秧机构;所述扒秧机构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和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驱动带动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转动实现转动扒秧;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架的下方靠近扒秧机构的一端。本实用新型在将花生秧提升到摘果室时起到喂入、扒秧的作用,其将花生秧缠成的团扒散、打开,不会产生花生秧拥堵的现象,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花生摘果机上的扒秧装置,特别是一种喂入式自动扒秧
>J-U ρ?α装直。
【背景技术】
[0002]花生摘果机用于花生收获后带蔓直接摘果,可在田间地头灵活移动使用,摘果干净,果壳破碎率低,损失少,干湿茎杆都可用,工作效率高,脱粒干净。花生摘果机主要有机架、电动机(柴油机)、传动部分、摘果脱离部分、风机请选部分、风机淸选部分、振动机构组成。作业时由电动机或柴油机带动机器运转经喂入口或自动喂入台进入摘果系统,由滚筒摘选杆转动打击使花生脱离茎杆,果实及杂物通过凹版孔下落到振动筛上,茎杆由出料口排出,散落在振动筛上的杂果经振动筛传到风机吸杂口排杂,选出干净的果实从而完成全过程。因其具有摘净率高、破碎率低、清选干净、工作效率高、整机结构合理、场地间移动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现有技术的花生摘果机缺少扒秧装置,因此,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将花生秧提升到摘果室的时候,花生秧容易相互缠绕成团状,从而输送时产生拥堵造成花生秧拾捡不干净、掉果严重、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包括扒秧机构、动力传动机构、调整机构和支架,所述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花生摘果机的提升装置的下端,所述支架一端铰接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下端,另一端安装扒秧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下端外侧,其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扒秧机构;所述扒秧机构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和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驱动带动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转动实现转动扒秧;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架的下方靠近扒秧机构的一端。
[0005]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扒秧机构含有驱动轴、扒齿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驱动轴上,所述扒齿轴上设有多个扒齿,且扒齿轴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联动片及连接杆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片一端固定在扒齿轴一端,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固定在驱动组件的转动盘上;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在驱动组件的驱动盘上,另一端通过套管套装在扒齿轴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组件含有驱动盘、偏心盘和转动盘,所述驱动盘固定安装驱动轴上,驱动盘的外侧设有所述偏心盘;所述偏心盘上设有偏心孔,偏心孔内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偏心盘通过套筒以旋转自如地方式套装在驱动轴上,所述偏心盘外侧通过连接件与支架固定连接,其内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与偏心盘垂直设置的销轴,销轴外侧套装有轴套;所述转动盘设置在偏心盘和驱动盘之间,该转动盘通过转盘轨道安装偏心盘内侧的销轴上。[0007]优选地,为了保证驱动轴旋转时的直线度和限制其跳动度,所述的驱动组件与传动机构之间的驱动轴上还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支架上,该轴承座内设有套装在驱动轴外侧的轴承。
[0008]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含有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与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传动单元由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动力轮组成,所述动力轮与第一主动轮同轴安装,其通过皮带与花生摘果机的动力系统传动连接,第一主动轮和第一从动轮分别为与第一链条匹配的链轮;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传动单元由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构成,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在驱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一主、从动轮之间且为双排链轮,双排链轮的内链轮与第一传动单元的第一链条啮合传动,其外链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所述从动轮为链轮。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主、从动轮之间还设有张紧导向轮。
[0012]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调整机构由调整套和设置在调整套两端的调整丝杆组成,调整丝杆的其中一个调整丝杠固定在支架上,另一个调整丝杆固定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外侧;所述调整套通过其两端的内螺纹分别与调整丝杆螺纹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的套管和轴套分别为尼龙套。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5]1、本实用新型花生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花生摘果机的提升装置的下端,在将花生秧提升到摘果室时起到喂入、扒秧的作用,因此不会产生花生秧拥堵的现象,拾捡花生秧干净,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收获花生的成本。
[0016]2、本实用新型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作、安装方便,且制作成本低,易于推广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的偏心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的偏心盘和转动盘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的A向的向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实施例1:参见图1至图3,图中标号所代表的意义为,1、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
2、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3、皮带,4、动力轮,5、第一主动轮,6、张进导向轮,7、第二主动轮,8、第二链条,9、调整套,10、第二从动轮,11、偏心轮外侧与支架连接的连接件,12、偏心轮,13、转动盘,14、连接杆,15、支撑杆,16、驱动轴,17、驱动盘,18、第一从动轮,19、支架,20、支架与花生摘果机提升转轴铰接的铰接耳,21、第一链条,22、联动片,23、扒齿,24、扒齿轴,25、轴承座,26、偏心孔,27、销轴,28、套筒,29、轴套,其中,7-1为第二主动轮双排链轮的内链轮,7-2为第二主动轮双排链轮的外链轮。
[0024]—种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包括扒秧机构、动力传动机构、调整机构和支架,所述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花生摘果机的提升装置的下端,所述支架一端通过铰接耳铰接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下端,另一端安装扒秧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下端外侧,其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扒秧机构;所述扒秧机构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和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驱动带动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转动实现转动扒秧;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架的下方靠近扒秧机构的一端,该调整机构用于调整扒秧机构的高低。
[0025]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扒秧机构含有驱动轴、扒齿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驱动轴上,所述扒齿轴上设有多个扒齿,该扒齿采用具有一定弧度的弹齿,且扒齿轴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联动片及连接杆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片一端固定在扒齿轴一端,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固定在驱动组件的转动盘上;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在驱动组件的驱动盘上,另一端通过套管套装在扒齿轴上,套管采用尼龙套。
[0026]进一步地,所述的驱动组件含有驱动盘、偏心盘和转动盘,所述驱动盘固定安装驱动轴上,驱动盘的外侧设有所述偏心盘;所述偏心盘上设有偏心孔,偏心孔内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偏心盘通过套筒以旋转自如地方式套装在驱动轴上,所述偏心盘外侧通过连接件与支架固定连接,其内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与偏心盘垂直设置的销轴,销轴外侧套装有轴套;所述转动盘设置在偏心盘和驱动盘之间,该转动盘通过转盘轨道安装偏心盘内侧的销轴上,所述转动盘通过转盘轨道围绕偏心盘转动,偏心盘对转盘具有限位的作用,从而限制扒秧机构的扒齿轴的运动轨迹。
[0027]优选地,所述的驱动组件与传动机构之间的驱动轴上还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支架上,该轴承座内设有套装在驱动轴外侧的轴承。
[0028]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含有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与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0029]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传动单元由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动力轮组成,所述动力轮与第一主动轮同轴安装,其通过皮带与花生摘果机的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0030]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二传动单元由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构成,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在驱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一主、从动轮之间且为双排链轮,双排链轮的内链轮与第一传动单元的第一链条啮合传动,其外链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
[0031]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的调整机构由调整套和设置在调整套两端的调整丝杆组成,调整丝杆的其中一个调整丝杠固定在支架上,另一个调整丝杆固定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外侧;所述调整套通过其两端的内螺纹分别与调整丝杆螺纹连接,该调整机构通过旋转调整套实现调整扒秧机构的高低。
[0032]优选地,所述的套管和轴套分别为尼龙套。[0033]实施例2:参见图4和图5,实施例2与实施例1结构基本相同,图中相同标号代表意义相同,相同之处不重述,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一主、从动轮之间还设有张紧导向轮,该张进导向轮起到防止第一链条松弛,且起到导向的作用。
[00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花生摘果机的动力系统将动力传递给动力轮,该动力轮采用皮带轮,动力轮旋转带动同轴安装的第一主动轮,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带动第一从动轮;第二主动轮为双排链轮,其内侧链轮靠第一链条带动,从而带动第二从动轮转动,从而实现扒秧机构的转动扒秧;第二从动轮安装在驱动轴上,第二从动轮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从而带动固定在驱动轴上的驱动盘转动,驱动盘上的支撑杆通过带动扒齿轴旋转,扒齿轴的通过联动盘带动转盘转动,从而实现扒齿轴的伸缩运动。
[0035]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包括扒秧机构、动力传动机构、调整机构和支架,所述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通过支架安装在花生摘果机的提升装置的下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一端铰接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下端,另一端安装扒秧机构;所述动力传动机构设置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下端外侧,其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扒秧机构;所述扒秧机构通过动力传动机构的传动和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驱动带动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转动实现转动扒秧;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架的下方靠近扒秧机构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扒秧机构含有驱动轴、扒齿轴和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安装在驱动轴上,所述扒齿轴上设有多个扒齿,且扒齿轴两端分别通过支撑杆、联动片及连接杆与驱动组件连接;所述联动片一端固定在扒齿轴一端,另一端与连接杆一端铰接;所述连接杆固定在驱动组件的转动盘上;所述支撑杆一端固定在驱动组件的驱动盘上,另一端通过套管套装在扒齿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含有驱动盘、偏心盘和转动盘,所述驱动盘固定安装驱动轴上,驱动盘的外侧设有所述偏心盘;所述偏心盘上设有偏心孔,偏心孔内固定安装有套筒,所述偏心盘通过套筒以旋转自如地方式套装在驱动轴上,所述偏心盘外侧通过连接件与支架固定连接,其内侧沿圆周方向均布有至少两个与偏心盘垂直设置的销轴,销轴外侧套装有轴套;所述转动盘设置在偏心盘和驱动盘之间,该转动盘通过转盘轨道安装偏心盘内侧的销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组件与传动机构之间的驱动轴上还安装有轴承座,所述轴承座固定在支架上,该轴承座内设有套装在驱动轴外侧的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动力传动机构含有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将花生摘果机动力系统的动力传递到第二传动单元,所述第二传动单元与扒秧机构的驱动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单元由第一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动力轮组成,所述动力轮与第一主动轮同轴安装,其通过皮带与花生摘果机的动力系统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从动轮和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链条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主、从动轮之间还设有张紧导向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动单元由第二主动轮和第二从动轮构成,所述第二从动轮安装在驱动轴的一端;所述第二主动轮设置在第一主、从动轮之间且为双排链轮,双排链轮的内链轮与第一传动单元的第一链条啮合传动,其外链轮与第二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整机构由调整套和设置在调整套两端的调整丝杆组成,调整丝杆的其中一个调整丝杠固定在支架上,另一个调整丝杆固定在花生摘果机提升装置的侧板外侧;所述调整套通过其两端的内螺纹分别与调整丝杆螺纹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喂入式自动扒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和轴套分别为尼龙套。
【文档编号】A01F11/00GK203748281SQ201420113141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刘大华 申请人:刘大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