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2534阅读:8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本实用新型 1)方便在露地、温室中广泛使用,不受自然条件限制;2)减少了大量的农药使用,节省了人力物力;3)同等肥料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4)物理方法提高作物产量,不使用化肥、农药、植物激素等,产品不含以上成份。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电子发生器,电子发生器与振荡变压器和振荡晶体管串联,振荡变压器上并联有半波整流电路;电子发生器包括电源,电源上串联有开关K、发光二极管和电阻R1;半波整流电路包括相串联的电容C1、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电容C3和电容C4上并联有电阻R3和电阻R4,电容C1、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4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专利说明】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

【背景技术】
[0002]自然界电击(放电)对植物的正效应有许多文献论述,本实用新型将这些理论应用与具体的温室作物、大田中,将针对不同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调整不同的物理参数(电压、频率等),力求为植物提供可以被利用的电子(能量),促进光合作用,提高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利用率,同时,提高植物抗逆性。
[0003]将特斯拉线圈放电原理第一次应用在为植物提供生长能量上,把植物电化学反应理论与物理现象结合在一起,突出了电能借助植物体转化成植物生长量(光合物质积累)的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发生器,所述的电子发生器与振荡变压器和振荡晶体管串联,所述的振荡变压器上并联有半波整流电路。
[0006]所述的电子发生器包括电源,所述的电源上串联有开关K、发光二极管和电阻R1。
[0007]所述的半波整流电路包括相串联的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的电容C3和电容C4上并联有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的电容Cl、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4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0008]所述的振荡晶体管与振荡变压器之间串联有电阻R2。
[0009]所述的半波整流电路与振荡变压器之间连接有电阻R5和电阻R6。
[0010]所述的振荡晶体管的型号为8050。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效果如下:
[0012]1、成本低,效率高
[0013]投入少量电费、机械设备折损就能得到作物20-50%左右的生物学增长量,是目前化肥、农药、植物激素使用所达不到的增长效果;
[0014]2、大幅度提升作物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0015]接受电刺激的植物,不同程度提高了电化学反应速度,合成了更高浓度的植物激素、蛋白酶等,显著提升了植物抗性,对各种有害昆虫起到了很强的电趋避作用甚至杀灭作用;
[0016]3、大幅度提高了植物对各种矿物质肥料、有机质肥料的利用率
[0017]电击后的植物生理活性显著增加,对水份、矿物质、有机质、二氧化碳的利用率明显提高,有资料显示,不增加肥料投入情况下,大约提升生物学产量20-80% ;
[0018]4、使用方便
[0019]电击器可以装在手推车上或手持,在植物顶部、中部缓慢移动,一般1-2米/秒即可,距植物约10-30公分距离,即便碰到植物短时间没有伤害;
[0020]几台电击器组装好可以同时使用在一台推车上,并排处理植物,如小麦、玉米、烤烟、树苗、菜苗、生菜、甘蓝等,效率更高。
[0021]对高大树木如樱桃树、葡萄、苹果树等,可以使用连接杆升高电击器位置,在树的顶部、中部缓慢移动即可。
[0022]5、电击器使用寿命长,一般可以使用10万次以上,更换元配件成本较低。
[0023]6、使用效率高
[0024]单台使用,如在1.5米左右高度植株的番茄挂果田中,0.5小时可以完成一亩操作。
[0025]7、效果维持时间长
[0026]一次电击,效果可以持续2-3周(番茄),2-3天一次,效果更佳。
[0027]8、阴雨天奇效
[0028]阴雨天气使用电击器,可以部分弥补光合作用不足,极大减少灰霉、霜霉、黑斑等叶部病害发生,提高根系活力。
[0029]9、晴天使用,产生叠加效益。
[0030]10、配合二氧化碳施肥,效果更佳。
[0031 ] 11、对植物不形成伤害,无灼伤、无机械伤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0034]参见图1: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包括电子发生器,所述的电子发生器与振荡变压器4和振荡晶体管I串联,所述的振荡变压器4上并联有半波整流电路6,所述的振荡晶体管I与振荡变压器4之间串联有电阻R2,所述的半波整流电路6与振荡变压器4之间连接有电阻R5和电阻R6。
[0035]所述的电子发生器包括电源3,所述的电源3上串联有开关K2、发光二极管5和电PlRl0
[0036]所述的半波整流电路6包括相串联的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的电容C3和电容C4上并联有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的电容Cl、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4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0037]所述的振荡晶体管I的型号为8050。
[0038]植物电击器通过蓄电池提供电源,手动开关K2接通后,振荡变压器4和振荡晶体管I产生交变电压,带动4倍压半波整流器产生高电压低电流,刺激植物。
[0039]4倍压半波整流器内部的电容器和二极管等通过升压组合,使得输出电压值升高,电流量下降,满足植物电击所需。
[004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方式为:
[0041]通过将电子发生器产生微小电流直接作用于植物根、茎、叶的某一部位,增强其内部电化学反应,叠加了植物7生长量(光合物质积累)的功效。可以使植物提高抗逆性、抗病性、抗虫性;在同等施肥、灌溉条件下可以提高植物产量。
[0042]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0043]1、手动按下开关K2,蓄电池开始供电,振荡晶体管I与电阻Rl和R2提升电压;通过振荡变压器4进一步放大电压;
[0044]2、振荡变压器4和振荡晶体管I产生交变电压350V,350伏电压经过4倍压半波整流电路产生高电压低电流的直流,电压达到1.4KV,直接作用在植物7上。人工手持在植物7顶部、中部缓慢移动,一般1-2米/秒即可,距植物约0.1-5公分距离.
[0045]3、电阻R6和R5为一个千欧,控制电流大小;电阻R3和R4为2.2兆欧,起稳定高电压、控制电流作用。二极管01、02、03、04起分部提升电压储能左右。
[0046]电子发生器通过振荡变压器4和振荡晶体管I产生交变电压350V,4倍压半波整流电路产生促进植物生长的高电压低电流的直流1.4KV作用在植物7上,电子发生器为简易手持式、大型农机携带组合式等形式,能量由蓄电池提供,能方便地对多株植物7的多点、多部位和多次的使用,人工手持在植物7顶部、中部缓慢移动,一般1-2米/秒即可,距植物约0.1-5公分距离。
[0047]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者把豌豆的根置于较低电流的环境中,结果豌豆秧产生了比普通豌豆秧多12倍的豌豆素(一种抗真菌的化合物)。当用电击一种类似紫花苜蓿的植物细胞的培养基时,竟然使这种植物细胞中的一种化合物含量提高了 168倍,另外还有54种化合物含量提高了两倍以上。
[0048]本实用新型:
[0049]I)方便在露地、温室中广泛使用,不受自然条件限制。
[0050]2)减少了大量的农药使用,节省了人力物力。
[0051]3)同等肥料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农作物产量。
[0052]4)物理方法提高作物产量,不使用化肥、农药、植物激素等,产品不含以上成份。
[005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0054]I)可移动;
[0055]2)对大田作物、温室作物均可以使用;
[0056]3)电击器产生的电流、电压对植物形成正向效应,促进植物生长;
[0057]4)电击器产生的电流可以杀死植物体周边的微生物(含细菌、真菌等),同时可以杀死大部分电击范围内的有害昆虫;
[0058]5)可以使被电击植物体内的抗逆性物质合成量增加,显著增加植物对外界的抗逆性、抗虫性、抗病性增强;
[0059]6)可调节,针对不同植物、不同季节、不同使用目的使用数个控制档,调节电流、电压参数,达到最佳效果。
【权利要求】
1.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子发生器,所述的电子发生器与振荡变压器(4)和振荡晶体管(I)串联,所述的振荡变压器(4)上并联有半波整流电路(6); 所述的电子发生器包括电源(3 ),所述的电源(3 )上串联有开关K (2 )、发光二极管(5 )和电阻Rl ; 所述的半波整流电路(6)包括相串联的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和电容C4,所述的电容C3和电容C4上并联有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的电容Cl、电容C2和电容C3、电容C4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1、二极管D2、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晶体管(I)与振荡变压器(4 )之间串联有电阻R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半波整流电路(6 )与振荡变压器(4 )之间连接有电阻R5和电阻R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植物移动电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荡晶体管(I)的型号为8050。
【文档编号】A01G7/06GK204047300SQ20142034165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5日
【发明者】李大民 申请人:李大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