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4613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涉及烟蚜茧蜂防治烟蚜【技术领域】,应用在烟田中用于大面积放养未羽化的烟蚜茧蜂,实现对烟蚜的生物防治,且该放蜂器便于折叠和存放。本实用新型的放蜂器,养蜂箱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的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杆插入泥土中,将养蜂箱固定在空中,养蜂箱上设有通孔,烟蚜茧蜂羽化后可通过通孔飞出养蜂箱,然后寻找烟田中的烟蚜,并将卵产于烟蚜中,卵吸取烟蚜中的营养物质并长大,使得烟蚜死亡,烟蚜茧蜂可大面积放养。在养蜂箱的上方设有挡雨板,既可以挡雨又可以遮挡强光的照射,且挡雨板可折叠,整个放蜂器为可折叠式结构,便于存放和携带。
【专利说明】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烟蚜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烟蚜茧蜂对烟蚜进行生物防治的放蜂器。

【背景技术】
[0002]烟蚜茧蜂属寄生性天敌,主要寄主包括烟蚜、萝卜蚜、麦长管蚜和棉蚜等,烟蚜茧蜂在烟田对烟蚜的自然寄生率通常达20%?60%。烟蚜茧蜂将卵产于蚜虫体内,烟蚜茧蜂的幼虫在烟蚜体内利用烟蚜的营养物质生长发育,最终导致烟蚜死亡,形成僵蚜;成蜂羽化后,又寻找新的烟蚜产卵、寄生,是我国烟蚜天敌的优势种群。
[0003]目前通常采用投放僵蚜叶或释放成蜂的方法来进行大田防治。具体操作过程是先移栽烟苗,待烟株长到9-12片真叶时接种脱毒蚜虫,待其大量繁殖后,接种烟蚜茧峰寄生在烟蚜上,待叶片上70% -80%以上的烟蚜茧蜂形成僵蚜时,将叶片放到大田中,让烟蚜茧峰自然羽化后寄生到大田蚜虫上。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成蜂收集较困难,并且成蜂存活时间短,仅有2-3小时,很难大面积发放。因此急需一种便于折叠和存放的放蜂器,用于实现对烟蚜茧蜂成蜂的放养,应用在大田中实现对烟蚜的生物防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应用在烟田中用于大面积放养未羽化的烟蚜茧蜂,实现对烟蚜的生物防治,且该放蜂器便于折叠和存放。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板、端盖、侧板和挡雨板,在竖向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一水平放置的方形的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固定有三角形的端盖,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安装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设有若干放蜂孔的方形金属板,且所述第一侧板自由端和第二侧板自由端之间卡接配合并与两端盖围成一个正三棱柱体;
[0006]在两所述端盖的侧面分别固定有竖向放置的第二支撑杆,在两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位于第一、第二侧板上方的挡雨板。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为金属圆管,所述第一圆管为下端封堵、上端敞口的圆形金属管,所述第二圆管滑动套置在第一圆管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设有第一锁紧螺栓。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三圆管和第四圆管,所述第三圆管和第四圆管均为金属圆管,所述第四圆管滑动套置在第三圆管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三圆管与第四圆管之间设有第二锁紧螺栓。
[0009]进一步地,所述放蜂孔为圆孔或菱形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放蜂孔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以方阵形式排列。
[0011]进一步地,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一圆筒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第二圆管的顶部螺纹连接。
[0012]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圆管底部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长槽,在每一所述长槽中转动安装有一支腿,所述支腿为锥形的金属件且支腿的大端与第一圆管转动连接。
[0013]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第三圆管的底部固定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端盖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挡雨板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均为方形的金属板,所述第一斜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固定筒上,所述第二斜板的安装端与第一斜板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杆,在所述第二斜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杆,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自由端设有一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大端远离第一固定杆的安装端,并在所述锥形孔的小端设有磁铁,所述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伸入到第一固定杆的锥形孔中后使得挡雨板构成一个“人”字形。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放蜂器,养蜂箱与第一支撑杆可拆卸的连接,通过第一支撑杆插入泥土中,将养蜂箱固定在空中,养蜂箱上设有通孔,烟蚜茧蜂羽化后可通过通孔飞出养蜂箱,然后寻找烟田中的烟蚜,并将卵产于烟蚜中,卵吸取烟蚜中的营养物质并长大,使得烟蚜死亡,烟蚜茧蜂可大面积放养。在养蜂箱的上方设有挡雨板,既可以挡雨又可以遮挡强光的照射,且挡雨板可折叠,整个放蜂器为可折叠式结构,便于存放和携带。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三维示意图;
[0017]图2为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的配合示意图;
[0018]图3为第三圆管与第四圆管的配合示意图;
[0019]图4为挡雨板的示意图;
[0020]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1]图6为图1中A处向视图;
[0022]图7为图6的另一种形式;
[0023]图8为图1中C向视图;
[0024]图9为图2中D处局部放大图;
[0025]图10为支腿伸出第一圆管后的正面示意图;
[0026]图11为支腿伸出第一圆管后的三维图;
[0027]图12为底板与两侧板的配合图;
[0028]图13为图12中E-E剖视图;
[0029]图14为图12中F-F剖视图;
[0030]图中:I第一圆管,11长槽,12支腿,13第一转轴,2第二圆管,3底板,31连接件,4端盖,51第一侧板,511放蜂孔,52第二侧板,53第一长条,531突起,54第二长条,6第三圆管,61固定板,62螺钉,7第四圆管,71固定筒,81第一斜板,82第二斜板,83第二转轴,9第一固定杆,91锥形孔,92磁铁,10第二固定杆,14第一锁紧螺栓,15第二锁紧螺栓,16铰接。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如图1至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养蜂箱和挡雨板,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2]如图1、图2所示,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圆管I和第二圆管2,第二圆管为金属圆管,第一圆管为上端敞口、下端封堵的圆形金属件,可在一圆管的底部焊接一圆柱体得到。第二圆管伸入到第一圆管的内腔中,并在第一圆管的外壁上设有一第一锁紧螺栓14,第二圆管可在第一圆管中上下滑动,通过第一锁紧螺栓实现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的锁紧,以实现第一支撑杆的伸长或缩短。如图9至图11所示,在第一圆管底部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三个长槽11,每一长槽均竖向设置,在每一长槽中通过第一转轴13转动安装有一支腿12,支腿为锥形的金属件,支腿的大端与转轴固连。为避免支腿绕转轴的自由转动,在转轴与第一圆管之间设有阻尼件。支腿可以绕转轴做180度的旋转,当支腿的自由端朝下时,即支腿的尖端朝下时,可将支腿插入泥土中使得第一支撑杆处于竖直状态。
[0033]在第二圆管的顶部设有外螺纹,在第二圆管的上方设有一水平放置的底板3,如图
8、图14所示,底板为方形的金属板,在底板底部的中心设有一带有内螺纹的盲孔,在该盲孔中螺纹连接一连接件31,连接件为圆筒形的金属件,在连接件的上部设有外螺纹,在连接件的下部设有内螺纹,第二圆管的顶部与连接件的下部螺纹连接。如图1所示,在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端盖4,端盖为等边三角形的金属板,端盖与底板垂直设置并焊接固定。在两端盖之间设有两前后设置的侧板,分别为第一侧板51和第二侧板52,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方形的金属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一端为安装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安装端分别与底板的前后两端铰接16连接;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可以绕铰接点转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整体形状相同,如图6所示,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分别设有若干成方阵形式排列的放蜂孔511,放蜂孔可以为圆形,如图7所示,也可以为菱形。如图12所示,在第一侧板51的自由端固定有一条状的第一长条53,在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固定有条状的第二长条54,第一长条和第二长条的截面均为矩形。如图13所示,在第二长条上设有若干突起531,在第一长条的对应位置设有若干凹槽,第二长条上的突起卡接在第一长条的凹槽中,进而实现两侧板自由端的连接。这样,底板、两端盖、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围成一个正三棱柱体,构成了养蜂箱。使用时,在底板上放入若干带有僵蚜的烟叶,然后连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的自由端,将烟叶限制在养蜂箱的密闭空间中。烟蚜茧蜂的幼虫羽化后,会通过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放蜂孔飞出,进入烟田中寻找烟蚜,并将卵产于烟蚜中。
[0034]为防止僵蚜叶暴晒于太阳下或受到雨水的侵袭,影响烟蚜茧蜂的羽化,如图3所不,在每一端盖的侧面通过螺钉62固定有一方形的固定板61,在每一固定板的侧面固定有一竖向放置的第三圆管6,第三圆管为金属圆管,在第三圆管中套置有一第四圆管7,第四圆管也为金属圆管;第四圆管可在第三圆管中上下滑动以实现伸缩,并在第三圆管的外壁上设有第二锁紧螺栓15,用于实现第三圆管与第四圆管之间的相对固定;第三圆管与第四圆管组成了第二支撑杆。在每一第四圆管的顶部固定有一固定筒71,固定筒为圆筒形的金属件。在固定筒中设有内螺纹,固定筒与第四圆管的顶部螺纹连接,两固定筒相对设置。在两固定筒之间设有第一斜板81,第一斜板为方形的金属板,第一斜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固定筒上,第一斜板倾斜设置。在第一斜板的前端通过第二转轴83铰接连接有第二斜板82,第二斜板也为方形的金属板,且第二斜板倾斜设置,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组成一个屋脊形状。如图4至图5所示,在第一斜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杆9,第一固定杆为圆形的金属杆,在第一固定杆自由端的中心设有一锥形孔91,锥形孔的大端朝外,在锥形孔的小端固定有磁铁92。在第二斜板的底部设有圆形的第二固定杆10,将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伸入到第一固定杆的锥形孔中,第一固定杆内的磁铁吸住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这样,第一斜板与第二斜板组成一个屋脊状,可对养蜂箱进行遮阳和挡雨的作用。不需要使用时,转动第二斜板使得第二斜板的顶部与第一斜板的顶部接触,此时挡雨板处于折叠状态。
【权利要求】
1.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底板、端盖、侧板和挡雨板,在竖向放置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固定有一水平放置的方形的底板,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垂直固定有三角形的端盖,在所述底板的前后两端分别铰接安装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设有若干放蜂孔的方形金属板,且所述第一侧板自由端和第二侧板自由端之间卡接配合并与两端盖围成一个正三棱柱体; 在两所述端盖的侧面分别固定有竖向放置的第二支撑杆,在两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设有位于第一、第二侧板上方的挡雨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第一圆管和第二圆管,所述第二圆管为金属圆管,所述第一圆管为下端封堵、上端敞口的圆形金属管,所述第二圆管滑动套置在第一圆管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一圆管与第二圆管之间设有第一锁紧螺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三圆管和第四圆管,所述第三圆管和第四圆管均为金属圆管,所述第四圆管滑动套置在第三圆管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三圆管与第四圆管之间设有第二锁紧螺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所述放蜂孔为圆孔或菱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所述放蜂孔在第一侧板或第二侧板上以方阵形式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在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一圆筒形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第二圆管的顶部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在所述第一圆管底部的外壁上沿周向均匀设有若干长槽,在每一所述长槽中转动安装有一支腿,所述支腿为锥形的金属件且支腿的大端与第一圆管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在每一所述第三圆管的底部固定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端盖通过螺钉进行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棱柱形烟蚜茧蜂放蜂器,其特征是,所述挡雨板包括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所述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均为方形的金属板,所述第一斜板的两端分别固定在两固定筒上,所述第二斜板的安装端与第一斜板铰接连接;在所述第一斜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一固定杆,在所述第二斜板的底部固定有第二固定杆,在所述第一固定杆的自由端设有一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大端远离第一固定杆的安装端,并在所述锥形孔的小端设有磁铁,所述第二固定杆的自由端伸入到第一固定杆的锥形孔中后使得挡雨板构成一个“人”字形。
【文档编号】A01K67/033GK203934528SQ201420391917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15日
【发明者】谭炳昱, 王梅勋, 朱先志, 宗浩, 刘莉, 徐蕊, 于天忠, 徐景涛, 武博, 谭效磊, 李兰芬, 王滨, 高强 申请人:山东临沂烟草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