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98135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包含有破碎滚筒、弧形破碎板和挡煤板,所述破碎滚筒设置于皮带输送机机头卸料端主滚筒的前方,所述破碎滚筒与主滚筒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破碎滚筒的前方固定设置有弧形破碎板,所述弧形破碎板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牙,所述破碎滚筒圆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破碎齿条,所述挡煤板固定设置于主滚筒的底部并向弧形破碎板的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将需要调配的煤和煤泥按比例送入皮带输送机,在机头卸料处实现破碎和混合均匀,破混装置的驱动力借助于皮带输送机,无需另外的动力提供,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实现了节能降耗。
【专利说明】—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干煤泥的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为调配煤质,需把煤质好的煤与煤质稍差的煤泥混合调配。煤泥一般经凉晒后水分在5-8%之间,这时易结成比较松散的块状,在配煤时这种块状不经外力不易散开,这种情况往往先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再用装载机混合调配,费时费力,还浪费电。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将需要调配的煤和煤泥按比例送入皮带输送机,在机头卸料处实现破碎和混合均匀,破混装置的驱动力借助于皮带输送机,无需另外的动力提供,结构简单,降低成本,实现了节能降耗。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包含有破碎滚筒、弧形破碎板和挡煤板,所述破碎滚筒设置于皮带输送机机头卸料端主滚筒的前方,所述破碎滚筒与主滚筒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破碎滚筒的前方固定设置有弧形破碎板,所述弧形破碎板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牙,所述破碎滚筒圆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破碎齿条,所述挡煤板固定设置于主滚筒的底部并向弧形破碎板的方向倾斜。
[0006]所述弧形破碎板的上部沿向皮带机尾方向探伸超过主滚筒的主轴中心线、高度方向上与主滚筒顶部之间距离超过400mm。
[0007]所述弧形破碎板内侧面上的齿牙距离与之最接近的所述破碎滚筒圆周面上的破碎齿条15?30mm。
[0008]弧形破碎板内侧面上的齿牙按矩形阵列布置,每个齿牙左右上下的间距100mm?150mmo
[0009]所述主滚筒距离所述破碎滚筒圆周面上与之最接近的破碎齿条15?30mm。
[0010]所述破碎齿条在破碎滚筒上按螺旋线布置方式固定,每条螺旋线的螺距在300mm?400mm,每条螺旋线上的齿条间距100mm?150mm。
[0011]所述破碎滚筒圆周面上的破碎齿条的长度设置为150?200mm。
[0012]所述弧形破碎板内侧面上的齿牙的长度设置为20?40mm。
[0013]所述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所述主滚筒的一端部连接有主滚筒传动带轮,所述破碎滚筒的一端连接有破碎滚筒传动带轮,所述主滚筒传动带轮与破碎滚筒传动带轮通过三角带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由破碎滚筒和弧形破碎板构成的破碎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皮带输送机的卸料处主滚筒连接,在皮带输送机输送需要调配的煤和煤泥到卸料处进行破碎和混合,通过破碎滚筒上的破碎齿条和弧形破碎板内侧面的齿牙相结合,实现了煤和煤泥的均匀混合,满足了所需煤质要求;破混装置的动力来源于皮带输送机的主滚筒,无需借助另外的动力,节约了设备投资,降低了生产成本,简便容易实现,并且弧形破碎板上部及挡煤板的设计,确保了煤和煤泥在破碎、混合过程中控制在适当范围内而不会溢出或者溅出,方便集料进入下一生产环节,也减少了煤散落损失,同时减少了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17]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该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包含有破碎滚筒1、弧形破碎板3和挡煤板8,所述破碎滚筒1设置于皮带输送机9机头卸料端主滚筒7的前方,所述破碎滚筒1与主滚筒7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破碎滚筒1的前方固定设置有弧形破碎板3,所述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牙10,所述破碎滚筒1外侧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破碎齿条2,所述挡煤板8固定设置于主滚筒7的底部并向弧形破碎板3的方向倾斜。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弧形破碎板3的上部沿向皮带机尾方向探伸超过主滚筒7的主轴中心线、高度方向上与主滚筒7顶部之间距离超过400mm。所述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的齿牙10的长度设置为20?40mm。
[0019]所述破碎齿条2在破碎滚筒1上按六条螺旋线布置方式固定,每条螺旋线的螺距在300mm?400mm,每条螺旋线上的齿条间距100mm?150mm。所述破碎滚筒1圆周面上的破碎齿条2的长度设置为150?200mm。所述主滚筒7和所述破碎滚筒1圆周面上与之最接近的破碎齿条2之间的距离为15?30mm。
[0020]所述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的齿牙10和与之最接近的所述破碎滚筒1圆周面上的破碎齿条之间的距离为15?30mm。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的齿牙10按矩形阵列布置,每个齿牙10左右上下的间距100mm?150mm。
[0021]所述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所述主滚筒7的一端部连接有主滚筒传动带轮5,所述破碎滚筒1的一端连接有破碎滚筒传动带轮6,所述主滚筒传动带轮5与破碎滚筒传动带轮6通过三角带4连接。此种传动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传动方式。
[0022]采用本实用新型,无需专用的煤泥破碎机,即可实现煤泥的破碎,还能够实现煤与煤泥的均匀混合,达到均匀配煤的目的。通过传动机构将破混装置与皮带输送机的主滚筒7连接,通过主滚筒7驱动破碎滚筒1转动,在皮带输送机将需要调配的煤和煤泥输送到卸料处,较细颗粒的煤和煤泥经破碎滚筒的齿条的掺混部分从主滚筒与破碎滚筒之间的空隙落下,还有一部分和一些大颗粒的煤和煤泥进入破碎滚筒1与弧形破碎板3之间,通过破碎齿条2和齿牙10的结合将干煤泥块击碎,并能将煤和煤泥混合均匀,在弧形破碎板3下方设置漏斗,以便落煤,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该装置无需另外的动力提供,而直接有皮带输送机的主滚筒7驱动,节省了设备的投资,节约了工人的劳动力,节约了能源的消耗,从多方面做到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0023]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破碎滚筒(I)、弧形破碎板(3)和挡煤板(8),所述破碎滚筒(I)设置于皮带输送机(9)机头卸料端主滚筒(7)的前方,所述破碎滚筒(I)与主滚筒(7 )通过传动机构连接,所述破碎滚筒(I)的前方固定设置有弧形破碎板(3),所述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设置有多个齿牙(10),所述破碎滚筒(I)圆周面固定设置有多个破碎齿条(2),所述挡煤板(8)固定设置于主滚筒(7)的底部并向弧形破碎板(3)的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破碎板(3)的上部沿向皮带机尾方向探伸超过主滚筒(7)的主轴中心线、高度方向上与主滚筒(7)顶部之间距离超过4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的齿牙(10)距离与之最接近的所述破碎滚筒(I)圆周面上的破碎齿条(2) 15?30mmo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的齿牙(10)按矩形阵列布置,每个齿牙(10)左右上下的间距10mm?15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滚筒(7)距离所述破碎滚筒(I)圆周面上与之最接近的破碎齿条(2) 15?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或5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齿条(2)在破碎滚筒(I)上按螺旋线布置方式固定,每条螺旋线的螺距在300mm?400mm,每条螺旋线上的齿条间距10mm?150mm。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破碎滚筒(I)圆周面上的破碎齿条(2)的长度设置为15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破碎板(3)内侧面上的齿牙(10)的长度设置为20?4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煤泥简易破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采用皮带传动,所述主滚筒(7)的一端部连接有主滚筒传动带轮(5),所述破碎滚筒(I)的一端连接有破碎滚筒传动带轮(6 ),所述主滚筒传动带轮(5 )与破碎滚筒传动带轮(6 )通过三角带(4)连接。
【文档编号】B02C4/28GK204051762SQ201420493870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9日
【发明者】高翔, 刘卫停, 许光明, 时雷, 藏德鹏 申请人:泰安市良达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