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修枝工具,即一种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包括两个刀片(1)、两个刀杆(3)和四支转轴(2),两个刀片(1)通过转轴⑵相较连,其中一个刀片⑴与刀杆⑶为一体,另一刀片(1)通过连板(4)及两个转轴(2)与刀杆(3)较连,该刀杆(3)上端与前一刀片(1)通过转轴(2)相较连。其特点是:所述修枝剪上设有压板(5),压板⑶内侧压在刀片(1)的外侧。其有益效果是:压板对刀片具有强制导向作用,可防止刀片锋刃向内侧翻转而相互卡咬,因而允许两个刀片的转轴与锋刃接近,省力效果显著,用于果树修枝作业时切面平整,愈合良好,可避免由此产生的果树病患。
【专利说明】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树木修枝工具,即一种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
【背景技术】
[0002]修枝剪是果树等树木修枝打叉的工具,修枝剪的主体是AB两支交叉的杠杆,交叉点上由转轴相连。转轴前面的两个短段即杠杆的阻力臂是AB两个刀片,转轴后面的两个长段即杠杆的动力臂是AB两个刀杆。近年来,市场上推出一种四轴修枝剪,这种修枝剪的刀片A与刀杆A直接相连,而刀片B则与刀杆B断开,刀杆B的上部与刀片B的下部通过一支连板相铰连。刀杆B的上端通过转轴铰连在与刀片A上。由剪切原理可知:剪切的最佳状态是两个刀片在被切割物的两侧相对剪切,而且两侧的剪切线极细且完全相对。这就要求两个刀片内侧为平面,前侧的锋刃必须很薄。可是,由于刀片必须具有较高的强度,整体不能太薄,因而刀片的外侧靠近锋刃处必然设有斜面。由力学原理可知:所述斜面在切割过程中,与被切割面形成向内的压力,这个压力既可促使刀片相互贴靠,又会使两个刀片在完成切割时相互卡咬。为了防止两个刀片相互卡咬,串连两个刀片的转轴与锋刃之间必须保持较大的距离,以使两个刀片的内侧面在转轴周围特别是靠近锋刃的一侧形成较大的导向平面。可是,根据杠杆原理可知,初始切割点距离两个刀片的转轴越近越省力。综上可见,转轴前移会省力,但会卡咬,转轴后移可防止卡咬但却费力,这就形成了难以两全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四轴修枝剪只好放弃了一侧的切割,而把一个刀片安装了垫板,垫板的板面与另一刀片的锋刃相对,起到支撑被切割物的作用,当一侧刀片完成切割时,锋刃压在垫板上。显然,这种放弃一侧切割的方式并没有完全避免卡咬,只能降低了锋刃卡咬的压强,防止锋刃的损伤,显然不是最好的切割状态。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垫板较宽,在剪枝时刀片不能贴靠树干,剪口留下一段枝茬,这种剪口妨碍愈合,增加感染机会,极易弓I发腐烂病。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两侧切割,两侧切割线极细且高度相对,两个刀片的转轴与初始切割点距离很小,切割省力,且能防止刀片相互卡咬,切茬平整,有效防止腐烂病发生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
[0004]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增导加力修枝剪,包括两个刀片、两个刀杆和四支转轴,两个刀片通过转轴相铰连,其中一个刀片与刀杆为一体,另一刀片通过连板和两个转轴与刀杆铰连,该刀杆上端通过转轴铰连在与刀杆连体的刀片上。其特点是:所述修枝剪上设有压板,压板内侧压在刀片的外侧。
[0005]所述压板一端与一支刀杆的上部相固连,另一端伸至一个刀片的外侧,压板的内侧面压在刀片下部的外侧面上。
[0006]所述刀片下部外侧面的后边缘设有凸台,凸台的高于转轴外端,所述压板的内侧压在凸台上。
[0007]所述压板是一个条形板,上面开有两个轴孔,分别与一个刀片下部的两个轴孔相对,且通过两支转轴与这个刀片的下部相固连,压板的一端压在另一个刀片的外侧面上。
[0008]所述压板固定在一个刀片的内侧下部,压板的内侧压在另一个刀片的外侧面上。
[0009]所述铰连两个刀片的转轴外围,有一个刀片开有半环形槽,另一个刀片的内侧固定一支短轴,短轴外端穿过刀片的半环形槽且装有压板,环形槽的槽宽与短轴滑动配合,压板宽于半环形槽,压板压在半环形槽的槽口上。
[0010]所述压板是与短轴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母。
[0011]所述压板即为连板。
[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压板对刀片具有强制导向作用,防止刀片锋刃向内侧翻转,杜绝刀片卡咬,因而允许两个刀片的转轴与刀刃接近,省力效果显著,用于果树修枝作业时切面平整,愈合良好,可避免由此产生的病患。
[0013]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参见以下附图。
[0015]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6]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的主视图;
[0017]图3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的另一结构主视图;
[0018]图4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杆连体的主视图;
[0019]图5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杆连体的俯视图;
[0020]图6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刀杆和压板连接的主视图;
[0021]图7是第一种实施例的部件刀杆和压板连接的俯视图;
[0022]图8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3]图9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刀杆和连板连接的主视图;
[0024]图10是第二种实施例的部件刀杆和连板连接的俯视图;
[0025]图11是第三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6]图12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杆连板连接的主视图;
[0027]图13是第三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杆连板连接的俯视图;
[0028]图14是第四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29]图15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压板连接的主视图;
[0030]图16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压板连接的左视图;
[0031]图17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压板另一连接结构的主视图;
[0032]图18是第四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和压板另一连接结构的左视图;
[0033]图19是第五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34]图20是第五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的放大主视图;
[0035]图21是第五种实施例的刀片刀杆压板连接的放大主视图;
[0036]图22是第六种实施例的刀片刀杆压板连接的放大左视图;
[0037]图23是第七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38]图24是第七种实施例的部件刀片刀杆的主视图;
[0039]图25是第七种实施例的刀片、转轴及短轴连接的主视图;
[0040]图26是第七种实施例的刀片、转轴及短轴连接的左视图。
[0041]图中可见:刀片1,转轴2,刀杆3,连板4,压板5,锋刃6,斜面7,外侧面8,轴孔9,凸台10,弹簧11,半环形槽12,短轴13。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是:在四轴修枝剪上设有压板,压在一个刀片的外侧面,使两个刀片在切割时内侧贴近且不能相互卡咬,即可使转轴靠近剪刀的刀刃,达到双侧切割和省力的目的。下面围绕这一构思结合附图介绍四种实施例。
[0043]第一种实施例:图1介绍了一种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这种修枝剪也有两支交叉的杠杆,通过一个转轴2相铰连。转轴2前段是刀片1,后段是刀杆3。两个刀片I当中有一个与刀杆3直接相连,而另一刀片则与刀杆3断开,刀杆3上部与刀片I下部通过一支连板4及两个转轴相铰连。断开的刀杆3上端通过一个转轴2铰连在与刀杆直接相连的刀片I上。结合图2图4图5图6图7可见:这里的刀片有两种,一种是锋刃内凹的刀片,习称砧片,其刀杆习称砧片刀杆。另一种是锋刃外凸的刀片,习称剪片,其刀杆习称剪片刀杆。砧片的下端向内平折,再与砧片刀杆连为一体。而剪片却与剪片刀杆断开,不直接相连。剪片的下部有上下两个轴孔9,上面的轴孔9通过一支转轴与砧片相铰连,下面的轴孔9通过另一支转轴与一个连板5的一端相铰连,连板5的另一端通过第三支转轴与剪片刀杆的上部相铰连,剪片刀杆的上端通过转轴铰连在砧片上。
[0044]图中可见:在剪片刀杆上部固连一块条形的压板5,压板5的内侧面压在剪片的外侧面8上。显然,压板5内侧与砧片的内侧形成了一个导向槽,恰好把剪片夹在槽中,在进行切割时,剪片不能向内翻转。同样,砧片的运行路线也受到限制,这样,剪片和砧片既可以贴紧,但又不会卡咬。这样就为两个刀片I的转轴2位置上移创造了条件。由切割关系可知,两个刀片在切割时,转轴对锋刃一侧没有压力,转轴的轴孔可以无限的接近锋刃外边缘,甚至可以出现缺口。由此可以增加两刀片的张口幅度,大幅降低切割阻力,操作人员非常省力。同时,由于消除了卡咬现象,砧片也可以进行切割,即可以去掉垫板,实现双侧相对切割,双侧的切割线可以高度的重合,剪切性能达到最佳。
[0045]结合图3可见:在刀片I的外侧面8下部后边缘设有凸台10,凸台10的高度高于转轴2的外端。这样,压板5就可以压在凸台10上面,摆转时在转轴2的外端通过而即不受转轴的限制,铺盖的面积更大,导向作用更强。
[0046]第二种实施例:图8介绍的四轴果树修枝剪,与第一种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压板5与剪片刀杆不固连,而是通过转轴铰连。结合图9图10可见:压板5上面开有两个轴孔,分别与一个刀片例如砧片下部的两个轴孔9相对,且通过两支转轴2与这个刀片下部相固连,压板5的一端压在另一个刀片I例如剪片的外侧。这里的两个转轴2,一支是铰连两个刀片的转轴,另一支是串连砧片和剪片刀杆的转轴。这样,压板5和砧片的下部相对把剪片夹在中间。显然,这种压板5更容易安装,导向作用也更好。
[0047]第三种实施例:图11图12图13介绍的四轴果树修枝剪,与前两种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压板5的下部固定在另一个刀杆即砧片刀杆的上部,再向上延伸压在剪片的外侧面8。显然,这种结构是第一种实施例的变异,压板都是固定在一支刀杆上,对一个刀片的外侧进行约束。但由于这个刀杆与砧片为一整体,压板5的稳定性更好,对刀片的导向作用更强。
[0048]图11中的刀杆之间装有回位弹簧11,可使刀杆在向内靠拢完成剪切之后,自动张开,以便于再次剪切。这种结构特别适于单手操作。
[0049]第四种实施例:图14介绍的果树修枝剪,与前两种实施例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压板5不固定在刀杆上,而是固定在一个刀片I的内侧下部,压板5的内侧压在另一个刀片的外侧。这里例举的是压板5的下边缘焊接在一个剪片的内侧下部,其内侧面压在砧片的外侧。显然,这种结构的压板5也可以防止刀片内翻,避免卡咬,而且结构还比较紧凑。
[0050]这种结构需要考虑的是压板5与转轴的干涉问题。结合图15图16可见:压板5上部开有轴孔9,铰连两个刀片的转轴2穿过压板5。当然也可以如图17图18所示,压板5不开轴孔,而是设有豁口躲开转轴2,都是可以正常工作的。
[0051]第五种实施例:图19介绍的四轴修枝剪,与前几个实施例相比,其压板5的结构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结合图20可见:一个刀片I (图中例举的剪片)的转轴2外围开有以转轴2轴心为圆心的半环形槽12,包括不完整的大半环形槽。结合图21图22可见:另一个刀片(图中例举的是砧片)的内侧固定一支短轴13,短轴13外端装有压板5,半环形槽12的槽宽与短轴13滑动配合,压板5宽于半环形槽12。安装时,短轴13穿过环形槽12,短轴13上端的压板5压在半环形槽12的上口。在进行切割作业时,刀片I绕转轴2摆动,半环形槽12随着绕转轴2转动,短轴13在半环形槽12内相对移动,压板5即可对刀片外侧面施压而避免与另一刀片卡咬。
[0052]当然,这个半环形槽13也可以设在转轴2的上方,只要参数合理,也是可以工作的。
[0053]结合图22可见,压板5是与短轴13外面的螺纹相配合的螺母。螺母两侧设有扳柄,以便于随时调整压板5的压力。这里的螺母最好有两个,定位后可相互压紧,防止松动。显然,这种形式既简单,又方便,适应性更好,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0054]第七种实施例:图23介绍的是第六种实施例的变异结构。结合图24可见:一个刀片I (图中例举的砧片)的转轴2外围开有以转轴2轴心为圆心的半环形槽12,包括不完整的大半环形槽。结合图25图26可见:另一个刀片(图中例举的是剪片)的内侧固定一支短轴13,短轴13外端装有压板5,半环形槽12的槽宽与短轴13滑动配合,压板5宽于半环形槽12。安装时,短轴13穿过环形槽12,短轴13上端的压板5压在半环形槽12的上口。在进行切割作业时,刀片I绕转轴2摆动,半环形槽12随着绕转轴2转动,短轴13在半环形槽12内相对移动,压板5即可对刀片外侧面施压而避免与另一刀片卡咬。
[0055]需要说明的是:压板5和连板4可以是同一个部件。如图所示:半环形槽12开在砧片下部,短轴13固定在剪片的内侧,短轴穿过半环形槽12,再与压板5的外端相铰连,压板5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上端铰连在砧片上的刀杆3通过转轴相铰连。显然,这个压板5同时也是连板4。工作时,在刀杆3的推动下,连板4通过短轴13推动剪片摆转,同时,短轴13在半环形槽12内滑动,连板4起到压板5的作用,压在槽口上,限制剪片的翻转,同时也限制了砧片的翻转,从而避免了两个刀片的卡咬。
[0056]这样方式省略了一个部件,结构更加紧凑。当然,本例当中的压板5和连板4也可以是两个部件。
【权利要求】
1.一种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包括两个刀片(I)、两个刀杆(3)和四支转轴(2),两个刀片(I)通过转轴(2)相铰连,其中一个刀片(I)与刀杆(3)为一体,另一刀片(I)通过连板(4)及两个转轴(2)与刀杆(3)铰连,该刀杆(3)上端通过转轴(2)铰连在与刀杆连体的刀片(I)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枝剪上设有压板(5),压板(5)内侧压在刀片(I)的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端与一支刀杆(3)的上部相固连,另一端伸至一个刀片(I)的外侧,压板(5)的内侧面压在刀片(I)下部的外侧面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I)下部外侧面(8)的后边缘设有凸台(10),凸台(10)的高于转轴(2)外端,所述压板(5)的内侧压在凸台(10)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是一个条形板,上面开有两个轴孔(9),分别与一个刀片(I)下部的两个轴孔(9)相对,且通过两支转轴(2)与这个刀片(I)的下部相固连,压板(5)的一端压在另一个刀片(I)的外侧面(8)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固定在一个刀片⑴的内侧下部,压板(5)的内侧压在另一个刀片(I)的外侧面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铰连两个刀片(I)的转轴⑵外围,有一个刀片⑴开有半环形槽(12),另一个刀片⑴的内侧固定一支短轴(13),短轴(13)外端穿过刀片(I)的半环形槽(12)且装有压板(5),半环形槽(12)的槽宽与短轴(13)滑动配合,压板(5)宽于半环形槽(12),压板(5)压在半环形槽(12)的槽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是与短轴(13)的外螺纹相配合的螺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四轴增导加力修枝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即为连板⑷。
【文档编号】A01G3/02GK204014571SQ201420512091
【公开日】2014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30日
【发明者】腾建军 申请人:腾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