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鳖的生态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9954阅读:47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态鳖的养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的成鳖的养殖方法,属于农副产品养殖领域。



背景技术:

鳖是变温动物,对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锐,其生长速度随 当地的自然温度而变。长江流域,每年10月下旬起,当水温降至15 摄氏度左右时,鳖的营养摄取明显减少甚至会停止,鳖的生长速度也 会随之减少和停止生长;当水温降到10-12摄氏度以下时,鳖即潜 入水底的泥沙中开始长达5-6个月的冬眠,冬眠期鳖的呼吸和新陈 代谢极度下降,由于冬眠期间消耗了体内贮存的众多脂肪、蛋白质等 物质,所以越冬后鳖体重可下降10-15%,次年6月上旬至9月下旬, 当水温升高到25-30摄氏度时,鳖才进入正常摄食生长,所以实际 摄食生长期仅为90天左右,一般当年鳖为5-15克,二龄鳖为100 -200克,四龄鳖可达200-500克。因此,长江流域在自然界的条 件下,鳖需经4年以上的饲养,才能从稚鳖饲养成500克/只以上的 商品鳖。

目前,国内的养鳖方法大致有两种:第一种为常温条件养鳖,这种养鳖方法大多数为池塘养鳖方法;第二种为人为控温养鳖法,即通 常所说的温室养鳖法,在温室内,采用人工加温饲养的方式,人为地 增加鳖的摄食生长时间,使鳖能全年生长,从而缩短养殖周期。只要 用一年的时间就可达到500克以上的商品鳖。但采用温室养鳖法养殖 生产的商品鳖质量比较差,售价仅为野生鳖的1/5左右,为池塘养鳖 的1/4左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可缩短生长期限又满足野生鳖的品质要求的成鳖的生态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成鳖的生态养殖方法,其操作过程为:

A.鳖种放养:

(1)鳖种出池准备工作:温室鳖种在出池放入池塘养殖前一周即应 停止加温,打开天窗,逐渐使室内外气温相一致。

(2)最佳放养密度:每亩放养规格为200克/只左右的鳖种400-450 只。

(3)同池放养规格要一致。

(4)鳖种药浴下塘:为预防鳖病发生,鳖种下塘前,采用浸浴消毒, 用5%的食盐水+5‰的小苏打合剂浸泡15分钟。

B.投饲管理

(1)投饲品种: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动物性饲料 为野杂鱼类、螺蛳等;植物性饲料为玉米、小麦等。

(2)投饲量:每日投饲量为在塘鳖总重的5-7%,每日投喂2次, 上午6-7点,下午5-6点。具体投饲量视天气、水色,鳖的摄食生 长情况而定。

(3)投饵方法:饲料均匀地投在池塘四周的脚滩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在商品鳖养殖方面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即通过营造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选择投喂天然新鲜饲料,控制养殖密度, 良好的水质调节技术等措施,全面提高了商品鳖的品质,缩短了生长周期,采用生态养殖法生产的商品鳖可与野生鳖的品质相媲美。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成鳖的生态养殖方法,其操作过程为:

1、池塘内的清整消毒:在鳖种放养前15天,对养殖池塘进行清整消毒,消除淤泥,每亩用150公斤生石灰消毒,采用干法清塘,清除塘内的野杂鱼类和敌害生物,杀灭病菌。

2、种植水草和放养螺蛳,清塘一星期后,在池塘底部种植一定数量的水草,水草占塘底的80%左右,每亩放养螺蛳200公斤,螺蛳放养 时间在清明前,通过种植水草和放养螺蛳为鳖的生长营养良好的池塘生态环境。

3、鳖种放养:

(1)鳖种出池准备工作:温室鳖种在出池放入池塘养殖前一周即应停止加温,打开天窗,逐渐使室内外气温相一致。

(2)最佳放养密度:每亩放养规格为200克/只左右的鳖种400-450 只。

(3)同池放养规格要一致。

(4)鳖种药浴下塘:为预防鳖病发生,鳖种下塘前,采用浸浴消毒, 用5%的食盐水+5‰的小苏打合剂浸泡15分钟。

4、投饲管理

(1)投饲品种: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动物性饲料为野杂鱼类、螺蛳等;植物性饲料为玉米、小麦等。

(2)投饲量:每日投饲量为在塘鳖总重的5-7%,每日投喂2次, 上午6-7点,下午5-6点。具体投饲量视天气、水色,鳖的摄食生 长情况而定。

(3)投饵方法:饲料均匀地投在池塘四周的脚滩上。

5、水质管理:

(1)定期注排水,6-9月每一星期注排水一次,换水量为30cm左 右。

(2)定期泼洒生物制剂:6-9月每半个月泼洒50ppm光合细菌一次或50ppm的EM原露。

(3)每池养20尾左右的花白鲢,控制池内的浮游生物量,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40cm左右。

(4)定期泼洒生石灰:6-9月每10天泼洒一次浓度为20ppm的生石灰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