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99205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特别是指一种含有有效成分申嗪霉素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属于农药复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能否健康生长,除受虫、草害影响外,对病害的防治亦很重要。随着环保观念的加强和可持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效、低毒、高活性、低残留已成为农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即便是高效杀菌剂,长期单独使用,也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等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科学用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提高药效,成为植物保护领域急需解决的课题。纹枯病又称云纹病,俗名花足秆、烂脚瘟、眉目斑。是由立枯丝核菌感染得病,多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纹枯病在南方稻区为害严重,是当前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使水稻不能抽穗,或抽穗的秕谷较多,粒重下降。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是一类兼具有保护和治疗效果的杀菌剂,可以通过抑制氨基酸代谢、者抑制细胞壁合成等作用机理干扰病原菌的正常生长繁殖,对部分真菌性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低浓度时对病原微生物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是一类低浓度使用的药剂。霜霉威或其盐酸盐,英文名称:PropaMocarb,又称丙胺威、普力克,属氨基甲酸酯类,是一种具有内吸性和保护性的杀菌剂。对卵菌纲真菌有特效。其杀菌机制主要是抑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囊的形成和萌发。该杀菌机制与其他类型杀菌剂不同,无交互抗药性。国际上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RAC)对该菌的抗性风险评估为低到中等抗性风险。该药内吸传导性好,用做土壤处理时,能很快被根吸收并向上输送到整个植株;用做茎叶处理时,能很快被叶片吸收并分布在叶片中,在30分钟内就能起到保护作用。乙霉威或其盐酸盐,英文名称:Diethofencarb,又称万霉灵,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通过内吸传到作用进入病原微生物细胞后,与细胞内的微管蛋白结合,从而抑制病原物正常分裂,进而达到抑菌作用。申嗪霉素,其结构式如(Ⅰ)所示,申嗪霉素是由荧光假单胞菌M18经生物培养分泌的一种抗菌素,同时具有广谱抑制植物病原菌并促进植物生长作用的双重功能的杀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特点。结构式(Ⅰ)申嗪霉素长期大量的使用同一种农药,最终会增强病菌、害虫的抗药性。后期对同种病菌、害虫的防治必须不断加大农药的用药量.才能达到消灭病菌、害虫的目的。虽然申嗪霉素、乙霉威或其盐酸盐、霜霉威或其盐酸盐作为杀菌剂是高效的,但是其单剂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加大、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的问题,不利于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急需一种新型产品替代单一活性组分的杀菌产品,增加药效延缓病害的抗药性风险,减少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分合理,增效作用显著,杀菌效果好,用药成本低,不易产生抗药性、对作物安全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申嗪霉素A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B,其中,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B为霜霉威或其盐酸盐、乙霉威或其盐酸盐的一种或多种,申嗪霉素A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B的重量比为1:100~100:1,优选为重量比为1:50~50:1,更优选重量比为1:25~25:1。本发明所述杀菌组合物中还可以含有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以制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剂型。所述农药制剂辅助成分为溶剂、乳化剂、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或湿润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干悬浮剂(DF)、可湿性粉剂(WP)、水分散粒剂(WDG)、悬浮剂(SC)、种子处理剂或悬浮种衣剂等。A可湿性粉剂(WP),是在水中可均匀分散的固体粉末制剂。本发明可湿性粉剂除了向原药中加如白炭黑、轻质碳酸钙、陶土、硅藻土、凹凸棒土等稀释剂或惰性物质外,还有离子型或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润湿剂、分散剂),润湿剂例如,烷基苯磺酸盐(DBS-Na),烷基萘磺酸盐(拉开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醇环氧乙烷加成物磺酸盐,烷酰胺基牛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基醚(JFC),含量0.1~30%;分散剂如萘磺酸盐,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SOPA),PVA、CMC含量0.1~30%;还含有渗透剂JFC、氮酮、噻酮、渗透剂T之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含量0.3~30%;还可以含有稳定剂、抑泡剂、防结块剂等其它助剂。B水分散粒剂(WDG),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由活性成分,润湿剂、分散剂、隔离剂、崩解剂、稳定剂、黏结剂等助剂和载体等要素组成。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造粒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基本类同于可湿性粉剂和悬浮剂。C悬浮剂(SC),是不水溶固体农药或不混溶液体农药在水或油中的分散体。由活性成分、助剂(润湿分散剂、增稠剂、稳定剂、pH调节剂、消泡剂、防冻剂)经湿法超微粉碎制得。润湿分散剂可以为萘或烷基萘甲醛缩合物磺酸盐(NO、NN0、MF)、木质素及其衍生物磺酸盐(M-9、POLYFON等)、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磺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基醚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基磷酸酯、羧甲基纤维素(CM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缩合磷酸盐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1~12%;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以为黄原酸胶(XG)、聚乙烯醇(PVA)、硅酸铝镁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含量0.05~0.5%;pH调节剂和消泡剂可视情况适量添加。D干悬浮剂(DryFlowable,简称DF),是能在水中较快崩解、分散形成高悬浮分散体系的颗粒剂。制备方法:由悬浮剂的脱水得到的制剂。其助剂与载体,以及前体(脱水干燥前的预制物)的配制方法与悬浮剂一致。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制备防治植物病害的农药制剂。特别适用于制备防治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小麦锈病、白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纹枯病、水稻纹枯病、大豆根腐病、油菜菌核病、玉米丝黑穗病、辣椒枯萎病、瓜类枯萎病等的农药制剂。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杀菌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或者杀菌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者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本发明所述的杀菌组合物应用于防治病害的方法,有效成分申嗪霉素A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B,以1:100-100:1的重量比施用,其可按上述比例混合后施用、按比例同时施用或按比例依次施用;进一步的施用重量比为1:50-50:1,更进一步的施用重量比为1:25-25:1。具体施用方式可以是喷粉法、喷雾法、烟雾法、熏蒸法及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超低容量喷雾、拌肥、撒施、灌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与单剂相比,复配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提高了防治效果;2、组合物由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有效成分组成,杀菌效果好,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3、药剂混配减少了用药量,从而降低了成本和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本发明组分合理,治疗加保护作用,用药成本低,且其活性和杀菌效果不是各组分活性的简单叠加,而是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作物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将不同农药的有效成分组合制成农药,是目前开发和研制新农药以及防治农业上抗性病菌的一种有效和快捷的方式。不同品种的农药混合后,通常表现出大量三种作用类型: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能够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降低农药的使用量,从而有助于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速度,是综合防治病害的重要手段。本发明组合物以申嗪霉素(A)为一种有效成分,氨基甲酸酯类杀菌剂(B)为另一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组合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剂作用的简单叠加,这可以从室内毒力测试结果中清楚的了解到。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小麦纹枯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霜霉威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试验采用小麦纹枯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杀菌剂生物测定模式──蚕豆叶片法,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选取蚕豆感病品种盆栽,剪取相同部分,长势一致,带有叶柄的叶片,置培养皿中,保湿备用,将实验药剂采用原药用水溶解稀释,设置5个质量浓度,将叶片在预配置好的药液中充分浸润5S,沥去多余药液,自然风干后,按处理标记后保湿培养,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为空白对照。用接种器将直径为5mm菌饼有菌丝的一面接种于处理叶片中央,每个处理接种30片叶。保护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后24h接种,治疗性试验在药剂处理前24h接种。接种后置于人工气候箱或恒温实有光照保湿箱内,在温度26摄氏度-28摄氏度、相对湿度80%-90%的条件下培养。根据空白对照发病情况,用卡尺测量记录每个接种点病斑长度和宽度,以长、宽平均值表示病斑直径记录病斑直径(单位mm).根据调查数据,按防治结果公示:防效=(空白直径-处理直径)/空白直径*100,计算各处理抑制病斑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1申嗪霉素和霜霉威复配对小麦纹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药剂处理配比毒力回归方程EC50(mg/L)共毒系数(CTC)申嗪霉素(A)——Y=3.0090+1.3352X30.9895——霜霉威(B1)——Y=2.5937+1.2622X80.6180——A:B11:100Y=2.4360+1.5498X45.1244175.87A:B11:50Y=2.4871+1.5752X39.3842198.47A:B11:25Y=2.5894+1.5836X33.2859228.13A:B11:1Y=2.6332+1.8779X18.2129245.81A:B125:1Y=2.6041+1.8856X18.6462170.23A:B150:1Y=2.6578+1.7767X20.8113150.73A:B1100:1Y=2.6532+1.7469X22.0485141.41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1显示,在重量比1:100-100:1,特别是1:50-50:1的范围内,尤其在重量比1:25-25:1的范围内申嗪霉素与霜霉威复配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复配的增效效果更为明显,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品种。为了防治农业生产上的油菜菌核病,发明人以申嗪霉素和乙霉威进行复配的增效研究,具体方法为:试验采用油菜菌核病为测试对象。将原药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参照菌丝生长速率法,菌种的准备:在已灭过菌的培养基中倒入约10mLPDA培养基。在无菌条件下,从油菜菌核病菌的菌种斜面上取一菌丝块,放在培养皿中间。连续培养几代,然后在试验前3d、在接种一次,在24~26℃条件下培养,备用。含毒平板的制作,先将已制备好的PDA培养基溶化后,放置冷却。在无菌条件下,将药液1mL加入灭过菌的培养皿中,然后用移液管吸取9mL培养基加入已有药液的培养皿中,轻轻的晃动摇匀(左3圈,右3圈),制成薄厚均匀的平板。接菌:将已准备好的病原菌用打孔器打制菌饼,然后用接种针挑取菌饼移入已凝固的含药平板上,菌丝一面朝下。标记,置24~26℃培养箱中培养。待对照组菌落直径长至6cm左右,十字交叉法调查其它处理的数据并记录。计算各处理抑制菌落直径生长的百分率,通过抑制率的机率值和系列浓度的对数值之间的线性回归分析,求出各药剂的EC50值,用共毒系数表计算出混剂的共毒系数(CTC),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病菌的活性。复配制剂的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CTC≤80表现为拮抗作用;80﹤CTC﹤120表现为相加作用。表2申嗪霉素和乙霉威复配对油菜菌核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药剂处理配比毒力回归方程EC50(mg/L)共毒系数(CTC)申嗪霉素(A)——Y=3.0090+1.3352X30.9895——乙霉威(B2)——Y=2.5478+1.2805X82.2208——A:B21:100Y=2.5813+1.4292X49.2436164.28A:B21:50Y=2.7529+1.3934X40.9922194.28A:B21:25Y=2.7634+1.4448X35.3211218.85A:B21:1Y=2.6324+1.8977X17.6847254.53A:B225:1Y=2.5999+1.8950X18,4746171.86A:B250:1Y=2.5575+1.8959X19.4209161.54A:B2100:1Y=2.5431+1.8728X20.5063152.09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2显示,在重量比1:100-100:1,特别是1:50-50:1的范围内,尤其在重量比1:25-25:1的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霉威复配对植物病害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防治效果优异且好于单剂品种。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构建申嗪霉素分别与霜霉威或其盐酸盐、乙霉威或其盐酸盐复配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另外,发明人还通过实验发现,申嗪霉素分别与霜霉威或其盐酸盐、乙霉威或其盐酸盐的复配效果,优于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与霜霉威或其盐酸盐、乙霉威或其盐酸盐的复配效果。为了清楚地说明这个问题,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构建其他抗生素类杀菌剂与霜霉威或其盐酸盐、乙霉威或其盐酸盐复配的对比例,进行详细描述。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列举具有代表性的几种对比例。应当指出的是,不仅局限在有限的对比例中。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比较好的剂型为可湿性粉剂、水悬浮剂、油悬浮剂、悬浮乳剂、水分散粒剂。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剂型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100)组分:申嗪霉素0.2%,霜霉威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15%,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1:20.2%多抗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100)组分:多抗霉素0.2%,霜霉威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6%,白炭黑15%,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2:16.8%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干悬浮剂(1:55)组分:申嗪霉素0.3%,霜霉威盐酸盐16.5%,聚羧酸钠3%,木质素萘磺酸钠10%,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1%,白炭黑8%,高岭土补足至100%。软水150-200%。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16.8%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干悬浮剂。实施例3:25.5%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50)组分:申嗪霉素0.5%,霜霉威25%,十二烷基硫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5%,白炭黑6%,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5.5%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2:25.5%春雷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50)组分:春雷霉素0.5%,霜霉威25%,十二烷基硫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5%,白炭黑6%,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4:35%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干悬浮剂(1:34)组分:申嗪霉素1%,霜霉威盐酸盐34%,木质素萘磺酸钠8%,木质素磺酸钠8%,白炭黑20%,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1%,高岭土补足至100%。软水150-200%。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35%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干悬浮剂。实施例5:26%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水分散粒剂(1:25)组分:申嗪霉素1%,霜霉威盐酸盐25%,木质素磺酸钠4%,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12%,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水分散粒剂。对比例3:26%梧宁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水分散粒剂(1:25)组分:梧宁霉素1%,霜霉威盐酸盐25%,木质素磺酸钠4%,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12%,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6:16%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1:15)组分:申嗪霉素1%,霜霉威盐酸盐15%,聚羧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实施例7:20%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1)组分:申嗪霉素10%,霜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萘磺酸钠6%,白炭黑12%,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4:20%多抗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1)组分:多抗霉素10%,霜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萘磺酸钠6%,白炭黑12%,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对比例5:20%春雷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1)组分:春雷霉素10%,霜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萘磺酸钠6%,白炭黑12%,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8:21%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水分散粒剂(19:2)组分:申嗪霉素19%,霜霉威盐酸盐2%,十二烷基磺酸钠4%,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4%,滑石粉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霜霉威盐酸盐水分散粒剂。实施例9:16%申嗪霉素·霜霉威干悬浮剂(15:1)组分:申嗪霉素15%,霜霉威1%,聚羧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10%,白炭黑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1%,高岭土补足至100%。软水150-200%。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霜霉威干悬浮剂。实施例10:26%申嗪霉素·霜霉威水分散粒剂(25:1)组分:申嗪霉素25%,霜霉威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8%,滑石粉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霜霉威水分散粒剂。对比例6:26%梧宁霉素·霜霉威水分散粒剂(25:1)组分:梧宁霉素25%,霜霉威1%,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8%,滑石粉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1:18.4%申嗪霉素·霜霉威悬浮剂(45:1)组分:申嗪霉素18%,霜霉威0.4%,聚羧酸钠3%,脂肪醇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4%申嗪霉素·霜霉威悬浮剂。实施例12:20.4%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50:1)组分:申嗪霉素20%,霜霉威0.4%,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6%,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7:20.4%春雷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50:1)组分:春雷霉素20%,霜霉威0.4%,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4%,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6%,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3: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组分:申嗪霉素20%,霜霉威0.2%,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8:20.2%多抗霉素·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组分:多抗霉素20%,霜霉威0.2%,十二烷基硫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6%,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4:20.2%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1:100)组分:申嗪霉素0.2%,乙霉威20%,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对比例9:20.2%多抗霉素·乙霉威悬浮剂(1:100)组分:多抗霉素0.2%,乙霉威20%,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共聚物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2%,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5:16.8%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55)组分:申嗪霉素0.3%,乙霉威16.5%,聚羧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3%,无水硫酸钠6%,滑石粉补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16.8%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实施例16:25.5%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组分:申嗪霉素0.5%,乙霉威25%,十二烷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5.5%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10:25.5%春雷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50)组分:春雷霉素0.5%,乙霉威25%,十二烷基磺酸钠3%,十二烷基硫酸钠4%,白炭黑10%,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7:35%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悬浮剂(1:34)组分:申嗪霉素1%,乙霉威34%,聚羧酸钠4%,木质素萘磺酸钠12%,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1%,白炭黑5%,高岭土补足至100%。软水150-200%。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35%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悬浮剂。实施例18: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25)组分:申嗪霉素1%,乙霉威25%,萘磺酸钠4%,聚羧酸钠4%,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对比例11:26%梧宁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25)组分:梧宁霉素1%,乙霉威25%,萘磺酸钠4%,聚羧酸钠4%,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19:16%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1:15)组分:申嗪霉素1%,乙霉威15%,聚羧酸钠3%,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乙二醇6%,XG0.35%,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实施例20:20%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1)组分:申嗪霉素10%,乙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8%,白炭黑10%,滑石粉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12:20%多抗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1)组分:多抗霉素10%,乙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8%,白炭黑10%,滑石粉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对比例13:20%纳他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1)组分:纳他霉素10%,乙霉威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木质素磺酸钠8%,白炭黑10%,滑石粉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21:21%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19:2)组分:申嗪霉素19%,乙霉威2%,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1%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实施例22:16%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悬浮剂(15:1)组分:申嗪霉素15%,乙霉威1%,木质素萘磺酸钠10%,木质素磺酸钠10%,白炭黑5%,有机硅消泡剂0.4%,苯甲酸钠0.1%,滑石粉补足至100%。软水150-200%。制备方法:加入1.5—2.0倍制剂配制量的水,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脱水干燥即可制得16%申嗪霉素·乙霉威干悬浮剂。实施例23: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25:1)组分:申嗪霉素25%,乙霉威1%,十二烷基硫酸钠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机械粉碎,再经气流粉碎,混合均匀,再经湿法造粒并烘干,即可制得26%申嗪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对比例14:26%梧宁霉素·乙霉威水分散粒剂(25:1)组分:梧宁霉素25%,乙霉威1%,十二烷基硫酸钠3%,聚羧酸钠4%,无水硫酸钠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24:18.4%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45:1)组分:申嗪霉素18%,乙霉威0.4%,聚羧酸钠3%,脂肪醇氧乙烯醚3%,1,2-丙二醇5%,XG0.35%,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匀,再通过砂磨机砂磨2-3小时,使平均粒径达到1-5微米,即可制得18.4%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实施例25:20.4%申嗪霉素·乙霉威悬浮剂(50:1)组分:申嗪霉素20%,乙霉威0.4%,聚羧酸钠3%,脂肪醇氧乙烯醚4%,1,2-丙二醇5%,XG0.3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对比例15:20.4%纳他霉素·乙霉威悬浮剂(50:1)组分:纳他霉素20%,乙霉威0.4%,聚羧酸钠3%,脂肪醇氧乙烯醚4%,1,2-丙二醇5%,XG0.33%,有机硅消泡剂0.2%,苯甲酸钠0.4%,软水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实施例26:20.2%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组分:申嗪霉素20%,乙霉威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萘磺酸钠6%,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先经过机械粉碎,再经过气流粉碎后,混合均匀,即可制得20.2%申嗪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对比例16:20.2%多抗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组分:多抗霉素20%,乙霉威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萘磺酸钠6%,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对比例17:20.2%春雷霉素·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0:1)组分:春雷霉素20%,乙霉威0.2%,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萘磺酸钠6%,白炭黑6%,高岭土补足至100%制备方法:同上。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黄瓜霜霉病、马铃薯晚疫病试验。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66.5%霜霉威盐酸盐水剂、72.2%霜霉威水剂、1%申嗪霉素SC及空白清水试验。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以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分级调查,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黄瓜霜霉病田间调查标准采用如下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马铃薯晚疫病田间调查标准采用如下分级方法:0级:无病;1级:个别叶片上有个别病斑;3级:1/3以下叶片有病斑;5级:1/3-1/2叶片有病斑;7级:几乎所有叶片都有病斑;9级:全部叶片霉烂几乎无绿色部分;试验结果见下表3、4:表3申嗪霉素和霜霉威或其盐酸盐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表3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霜霉威复配增效效果明显,特别是1:50-50:1范围内,尤其是1:25-25:1范围内,对黄瓜霜霉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表4实施例与对比例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霜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梧宁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4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霜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霜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的防治效果。在1:50-50:1范围内,1:25-25:1范围内,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申嗪霉素与霜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霜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的防治效果。用上述实施例、对比例制得的农药制剂防治玉米纹枯病、葡萄炭疽病试验。1、试验处理:试验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进行。本试验药剂用量根据各个成分的不同分别设三个处理浓度,对照药剂分别是市售农药25%乙霉威可湿性粉剂、10%申嗪霉素悬浮剂及空白清水试验。2、试验方法:每个小区面积为50m2,重复4次,施药前调查及防治后的检查药效方法为:以空白对照发病情况分级调查,每小区对角线取样,每点选10株,记录总株数、病株数和病级数。玉米纹枯病采用如下分级方法:0级:叶鞘及叶片上无病斑;1级: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小于叶鞘面积的25%;3级: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占叶鞘面积的25%-50%;5级: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占叶鞘面积的51%-75%以下;7级:叶鞘上有病斑,病斑面积超过叶鞘面积的76%,且穗位下部的叶片发病;9级:叶鞘和苞叶发病,植株枯死或接近枯死。葡萄炭疽病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选取不同部位果穗20个,调查记录每个果穗的总果粒数和病果粒数。试验结果见下表5、6:表5申嗪霉素(A)和乙霉威(B)复配对玉米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表5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霉威复配增效效果明显,特别是1:50-50:1范围内,尤其是1:25-25:1范围内,对玉米纹枯病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好于单剂品种。表6实施例与对比例对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比较发明人发现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乙霉威或其盐酸盐复配,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也具有一定的复配增效效果。因篇幅所限,不一一列举,仅以最具代表性的春雷霉素、多抗霉素、梧宁霉素、纳他霉素构建了对比例与实施例进行防效对比,如表6田间药效结果表明,在重量比1:100-100:1范围内,申嗪霉素与乙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乙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的防治效果。在1:50-50:1范围内,1:25-25:1范围内,对植物病害的防治效果,申嗪霉素与乙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增效效果明显,好于其它抗生素类杀菌剂与乙霉威及其盐酸盐复配的防治效果。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