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4519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药用植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言黄芪Hedysarum polybotrys Hand.-Mazz.的干燥根,因其皮色红润,故称红芪。自古与黄芪通用,但其原植物与黄芪同科不同属。中国名医陶弘景就说:“黄芪第一出陇百沈阳,色黄白,甜美,今亦难得。次用黑水岩昌者,色白肌理粗,甘而温补。色赤者可作膏贴,用消痛肿"。前者为甘肃省野生黄芪,后者所指即产于甘肃省岩昌、武都等地的野生红芪。甘肃省野生红芪主要分布于宕昌、武都、峡县、舟曲、临潭、卓尼、文县、礼县、武山、西和及临夏等地;野生红芪只有甘肃偏僻的高寒山地有部分分布,由于长期大量采挖,近年来野生红芪的数量急剧减少,为国家三级保护植物,由于地理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的改变导致红芪多为人工栽培,但目前红芪的产量与品质均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红芪是较名贵的中药材,其不同部位用途也不同,根可以入药,茎、叶可以作为饲料和燃料。可用于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作用。还可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等。

由于红芪药用价值高,用途广,社会需求量增加,红芪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被扩大,对其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红芪种子有硬实现象,即种子表皮 失去透性,即使在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下也不能吸胀萌发,因此种子萌发率较低,而现有技术对于打破红芪种子的硬实休眠效果并不理想,因而有必要寻求一种新的能提高种子发芽率,出苗整齐度好的种子处理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采集当年成熟的红芪种子,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25-35℃的水浸泡种子4-8h,捞出后与细沙搅拌混合,所述细沙的用量为黄芪种子体积的2-3倍,搅拌时喷洒配置好的种子用调节液,所述调节液的配方为:尿素20g/L、黄腐酸0.15mg/L、赤霉素0.5mg/L、钼酸钠0.001mg/L、NAA1mg/L,喷洒调节液后的细沙湿度为35-40%,将混合有细沙的种子置于12-16℃条件下10-20h;

⑵筛除细沙,用4-10℃的水浸泡种子3-5h,捞出后置于10-15℃条件下12-24h;

⑶将种子取出后置于红外光灯下照射10~15min,其中红外光的波长为800-900nm,种子距离红外光灯80-100cm。

⑷将步骤⑶得到的种子与步骤⑵得到的细沙拌匀后播种。

其中,步骤⑴中所述细沙的最大粒径小于红芪种子的最小粒径。

优选地,步骤⑴中,用33℃的水浸泡种子6h。

优选地,步骤⑴中,喷洒调节液后的细沙湿度为37.5%。

优选地,步骤⑴中,将混合有细沙的种子置于14℃条件下16h。

优选地,步骤⑵中,用4℃的水浸泡种子4h。

优选地,步骤⑵中,捞出后置于12℃条件下18h。

优选地,步骤⑶中,所用红外光的波长为875nm,种子距离红外光灯8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处理方法能有效破除红芪种子休眠,提高其发芽率,产生的幼苗成活率高,出苗齐整;易于操作,普通种植户即可迅速掌握,适合大范围推广。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不构成对本发明的范围限制。

实施例1

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采集当年成熟的红芪种子,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25℃的水浸泡种子4h,捞出后与细沙搅拌混合,所述细沙的用量为黄芪种子体积的2倍,搅拌时喷洒配置好的种子用调节液,所述调节液的配方为:尿素20g/L、黄腐酸0.15mg/L、赤霉素0.5mg/L、钼酸钠0.001mg/L、NAA1mg/L,喷洒调节液后的细沙湿度为35%,将混合有细沙的种子置于12℃条件下10h;

⑵筛除细沙,用4℃的水浸泡种子3h,捞出后置于10℃条件下12h;

⑶将种子取出后置于红外光灯下照射10min,其中红外光的波长为800nm,种子距离红外光灯80cm。

⑷将步骤⑶得到的种子与步骤⑵得到的细沙拌匀后播种。

实施例2

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采集当年成熟的红芪种子,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35℃的水浸泡种子8h,捞出后与细沙搅拌混合,所述细沙的用量为黄芪种子体积的3 倍,搅拌时喷洒配置好的种子用调节液,所述调节液的配方为:尿素20g/L、黄腐酸0.15mg/L、赤霉素0.5mg/L、钼酸钠0.001mg/L、NAA1mg/L,喷洒调节液后的细沙湿度为40%,将混合有细沙的种子置于16℃条件下20h;

⑵筛除细沙,用10℃的水浸泡种子5h,捞出后置于15℃条件下24h;

⑶将种子取出后置于红外光灯下照射15min,其中红外光的波长为900nm,种子距离红外光灯100cm。

⑷将步骤⑶得到的种子与步骤⑵得到的细沙拌匀后播种。

实施例3

一种红芪种子的休眠后熟处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采集当年成熟的红芪种子,挑选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用30℃的水浸泡种子6h,捞出后与细沙搅拌混合,所述细沙的用量为黄芪种子体积的2.5倍,搅拌时喷洒配置好的种子用调节液,所述调节液的配方为:尿素20g/L、黄腐酸0.15mg/L、赤霉素0.5mg/L、钼酸钠0.001mg/L、NAA1mg/L,喷洒调节液后的细沙湿度为38%,将混合有细沙的种子置于15℃条件下15h;

⑵筛除细沙,用8℃的水浸泡种子4h,捞出后置于12℃条件下18h;

⑶将种子取出后置于红外光灯下照射12min,其中红外光的波长为850nm,种子距离红外光灯85cm。

⑷将步骤⑶得到的种子与步骤⑵得到的细沙拌匀后播种。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