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种植菊苣改良盐碱地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504449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盐碱地改良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利用种植菊苣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盐碱地大部分与土壤中的碳酸盐的累积有关,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盐碱地在利用过程中,简单的说,可以分为轻盐碱地、中度盐碱地和重盐碱地。轻盐碱地是指它的出苗在七八成,含盐量在千分之三以下;重盐碱地是指它的含盐量超过千分之六,出苗率低于50%,土壤内水分pH值超过8.5,造成土壤板结,对作物的根系有抑制作用,使作物不生长或者发育不健康;中度盐碱地则介于二者之间。对于盐碱地的改良,化学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化学改良就是应用一些酸性盐类物质来改良盐碱地的性质,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增加土壤的阳离子代换能力,降低土壤的含盐量,增强土壤中微生物和酶的活性,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土壤团粒结构,协调土壤水肥气热,增加土壤肥力。但是化学改良容易造成化学成分残留,所以,生物改良法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传统意义上的生物措施改良盐碱地,即用植物改良盐碱地,方法易行,经济效益显著。生物措施可以逐渐改变土壤的物理特性,使土壤结构发生变化,质地变得疏松,透气和贮水能力增强。因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种植耐盐植物与能够促进盐碱地区植物生长的复混肥协同作用,通过此肥料结合植物生长来达到对盐碱地的改造,不但可以改良当地土壤环境,还能带来经济效益。菊苣为盐碱化严重地区的重要经济作物,在我国盐碱化地区具有广阔的推广种植前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与缺陷,提供一种集物理、化学与生物法一体的利用种植菊苣改良盐碱地的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种植菊苣改良盐碱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在盐碱地进行挖沟,形成排水渠道和种植区;在种植区铺设碎石层,在碎石层上部铺设排盐管,在排盐管上部覆盖混有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的土壤,形成种植层;

b.播种前:将种植层深翻、平地、起垄,并进行种子催芽;

c.播种及定苗:播种在垄的顶部,双垄播种可大小行播种;出苗后经过一、二次间苗后定苗;

d.田间日常管理:定苗后注意实时灌溉、追肥、除草;

e.收割:植株长到50厘米后即可收割,收割留茬高度为5~10厘米,以后每隔25~30天收割一次,每次收割后追施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

f.放牧:出苗后3~4个月即可进行放牧,10~15天内完成采食,牧后割去植株残体,以高度10~15厘米留茬,30~35天后再次放牧;

g.收获:在地温降到0~2℃时收获,挖出肉质根,预冷2~3天后窖藏或冷库储藏;

其中,步骤e和所述步骤f可选择其中一个步骤进行,也可选择两步骤交替进行。

菊苣:菊科,两年生至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软化菊苣芽球以其奶白或鲜红的色彩,微苦带甜的风味,至脆至嫩的口感,而成为蔬菜中的贵族;菊苣具有极强的抗逆性,耐寒,对土壤的酸碱性适应力较强。

优选的,所述的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是由微生物菌剂、菌渣有机肥、植物性农药、矿物质和酸性改良液按质量比为1.8~2.2:75~85:6~8:7~9:2~4组成,最优选比例为2:80:7:8:3;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质量比为0.8~1.2:0.8~1.2:0.8~1.2:0.8~1.2:0.8~1.2:0.1~0.3:0.1~0.3:0.1~0.3的圆褐固氮菌、绿色木霉、白僵菌、巨大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最优选质量比为1:1:1:1:1:0.2:0.2:0.2;所述的菌渣有机肥由质量比为38~42:28~32:8~12:8~12:4~6:4~6的阿维菌素菌渣、动物粪便、糠麸、锯末、秸秆和草炭经过按每吨肥料添加一公斤含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菌粉进行固体发酵制成,其最优选质量比为40:30:10:10:5:5;所述的植物性农药包括质量比为22~26:12~16:18~22:12~16:12~16:12~16de蓖麻、桃叶、银杏叶、苍耳、花椒和辣椒,其中最优选比例为24:14:20:14:14:14;所述的矿物质包括质量比为1.8~2.2:0.8~1.2:0.8~1.2:0.8~1.2:0.8~1.2:0.8~1.2de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麦饭石、方解石和磷矿石,其最优选质量比为2:1:1:1:1:1;所述的酸性改良液包括质量比为18~22:27~33:18~22:8~12:8~12:8~12的腐植酸、醋糟、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其最优选质量比为20:30:20:10:10:10。

所述的微生物菌剂包括圆褐固氮菌、绿色木霉、白僵菌、巨大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上述菌剂直接参与土壤肥力的形成,包括土壤中物质和能量的转化、腐植质的形成和分解、养分的释放、氮素的固定等等,可以改良土壤板结,激发土壤活力,提供额外的天然植物生长的激素和抗生素,抑制土壤中的真菌和线虫及植物根部病虫害,从根本上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改善作物和农产品的品质。

所述的菌渣有机肥由阿维菌素菌渣、动物粪便、糠麸、锯末、秸秆、草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制成;其中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是用来对上述组份进行固体发酵,阿维菌素菌渣主要为阿维菌素产生菌的菌体,营养丰富,并含有少量阿维菌素可以用来杀虫,其它组份主要是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

所述的植物性农药包括蓖麻、桃叶、银杏叶、苍耳、花椒和辣椒;上述组合碾碎后播撒到土壤里可防治蛴螬、蝼蛄、金针虫、蚜虫等地下害虫;

所述的矿物质包括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麦饭石、方解石和磷矿石;矿物质中脱硫石膏可以改良碱化土壤,与其它矿物质混合后能抑制盐碱地返盐外,给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元素,能吸附土壤中重金属、致病物质,平衡土壤养分,激活土壤活力,促进作物新陈代谢,提高作物抗性和免疫功能;

所述的酸性改良液包括腐植酸、醋糟、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氨基酸;酸性改良液可以代换、活化土壤胶体中的钠离子及其他矿物质元素,可以迅速改良盐碱地,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提高作物抗病、抗旱、抗逆能力。

优选的,所述的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混合菌粉中其质量比为1:1:1。

优选的,所述的种植层中混合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的比例为每亩1~2吨。

优选的,所述的碎石层与所述排盐管之间设有秸秆层。

优选的,所述的排水渠道围绕种植层挖成方格状。

优选的,所述的排盐管两端开口,向排水渠道排盐碱水。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采用物理、化学、生物法综合改良盐碱地,通过挖沟、安置排盐管等措施排盐并防止返盐;通过有机药肥里的酸性化学物质降低盐碱地的盐分和pH值;通过有机药肥和菊苣的种植、以及放牧的牲畜粪便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因为有机药肥中特有的组份,如阿维菌素和芽孢杆菌等可以抑制有害菌和杀灭害虫,可以保证对种植的作物具有防病治病、防治虫害、防重茬的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一、菊苣的种植

a.在待脱盐的盐碱地每隔长500米,宽5米进行挖沟,形成排水渠道和种植区;在种植区中间铺设10厘米碎石层防止返盐,在碎石层上部铺设排盐管,需要时可实施灌溉排盐;在碎石层上部和排盐管之间铺设一层3~5厘米的秸秆层,在排盐管上部覆盖混有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的土壤,每亩添加的有机药肥为1~2吨,形成种植层;

b.播种前准备:播前3~5天,施足步骤a中的底肥。深耕整地,耕深25~30厘米,整平土地。播单垄时按40~50厘米距离起垄,垄高15~17厘米;播双垄时按80~90厘米距离起垄,垄高12~15厘米,并做成10~15米长的畦;同时晾晒种子2~3天,然后用1~2%的小苏打水浸种12~24小时,冲洗干净后于湿纱布中20~25℃催芽;

c.播种及定苗:地温达到8~10℃时即可播种,直播每亩需种子120~150克,直播播种方法是起垄栽培,等行距40厘米,播种在垄的顶部;双垄播种可大小行播种,小行距30厘米;先用竹竿划0.5厘米深的小沟;将种子攥在手中,用两个手指往沟里捻籽,用锄轻轻推平即可;播种后随即浇水,不要串垄,不要漫过顶;出苗前浇一水,出苗后再浇一水定棵;菊苣2~3片叶时第一次间苗,4~5片叶时第二次间苗,去病弱苗,适当疏开;7~9片叶时定苗,株距单行播种的17厘米,双行播种的19厘米,每亩留苗8500~10000株;

d.定植后日常管理:定苗后4~5天浇一次缓苗水,以后视墒情浇水;莲座后期,根株进入膨大期,每亩追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1~2次,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定苗后及时中耕除草1~2次,以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根子膨大;

e.收割:植株长到50厘米后即可收割,收割留茬高度为5~10厘米,以后每隔25~30天收割一次,每次收割后追施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

f.放牧:出苗后3~4个月即可进行放牧,10~15天内完成采食,牧后割去植株残体,以高度10~15厘米留茬,30~35天后再次放牧;

g.收获:在地温降到0~2℃时收获,挖出肉质根,预冷2~3天后窖藏或冷库储藏。

实施例二、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的生产

a.将圆褐固氮菌、绿色木霉、白僵菌、巨大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按照各自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培养,并将培养产物浓缩分离制成干粉,按质量比0.8:0.8:0.8:1.2:1.2:0.3:0.3:0.1混合得微生物菌剂18公斤;

b.选取当地容易得到的动物粪便晒干、各种植物的秸秆晒干后粉碎,将阿维菌素菌渣干燥至含水量为40%~45%,然后以阿维菌素菌渣、动物粪便、糠麸、锯末、秸秆和草炭的质量比为38:28:8:12:6:6混合,按每吨肥料添加一公斤含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菌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固体发酵二十天左右,期间3至5天翻堆一次,制得有机肥832公斤;

c.按质量比22:12:18:16:16:16调配好蓖麻、桃叶、银杏叶、苍耳、花椒和辣椒,磨碎并混匀,制得植物性农药60公斤;

d.按质量比1.8:0.8:0.8:1.2:1.2:1.2将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麦饭石、方解石和磷矿石混合,磨成粉末状,组合成矿物质70公斤;

e.将腐植酸、醋糟、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组份按质量比为18:27:18:12:12:12混匀,制得改良液20公斤;

f.将以上所得的微生物菌剂18公斤、有机肥832公斤、植物性农药60公斤、矿物质70公斤混匀,再在上述混匀产物上均匀喷洒上酸性改良液20公斤,混合均匀即可得到一吨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

g.造粒或直接分装。

实施例三、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的生产

a.将圆褐固氮菌、绿色木霉、白僵菌、巨大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按照各自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培养,并将培养产物浓缩分离制成干粉,按质量比1.2:1.2:1.2:0.8:0.8:0.1:0.1:0.3混合得微生物菌剂22公斤;

b.选取当地容易得到的动物粪便晒干、各种植物的秸秆晒干后粉碎,将阿维菌素菌渣干燥至含水量为40%~45%,然后以阿维菌素菌渣、动物粪便、糠麸、锯末、秸秆和草炭的质量比为42:32:12:8:4:4混合,按每吨肥料添加一公斤含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菌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质量比为1:1:1)进行固体发酵二十天左右,期间3至5天翻堆一次,制得有机肥768公斤;

c.按质量比26:16:22:12:12:12调配好蓖麻、桃叶、银杏叶、苍耳、花椒和辣椒,磨碎并混匀,制得植物性农药80公斤;

d.按质量比2.2:1.2:1.2:0.8:0.8:0.8将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麦饭石、方解石和磷矿石混合,磨成粉末状,组合成矿物质90公斤;

e.将腐植酸、醋糟、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组份按质量比为22:33:22:8:8:8混匀,制得改良液40公斤;

f.将以上所得的微生物菌剂22公斤、有机肥768公斤、植物性农药80公斤、矿物质90公斤混匀,再在上述混匀产物上均匀喷洒上酸性改良液40公斤,混合均匀即可得到一吨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

g.造粒或直接分装。

实施例四、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的生产

a.将圆褐固氮菌、绿色木霉、白僵菌、巨大芽孢杆菌、弗氏链霉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嗜盐嗜碱杆菌和胶冻样芽胞杆菌按照各自的培养条件进行发酵培养,并将培养产物浓缩分离制成干粉,按质量比1:1:1:1:1:0.2:0.2:0.2混合得微生物菌剂20公斤;

b.选取当地容易得到的动物粪便晒干、各种植物的秸秆晒干后粉碎,将阿维菌素菌渣干燥至含水量为40%~45%,然后以阿维菌素菌渣、动物粪便、糠麸、锯末、秸秆和草炭的质量比为40:30:10:10:5:5混合,按每吨肥料添加一公斤含有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和嗜酸乳杆菌的混合菌粉进行固体发酵二十天左右,期间3至5天翻堆一次,制得有机肥800公斤;

c.按质量比24:14:20:14:14:14调配好蓖麻、桃叶、银杏叶、苍耳、花椒和辣椒,磨碎并混匀,制得植物性农药70公斤;

d.按质量比2:1:1:1:1:1将脱硫石膏、硼砂、海泡石、麦饭石、方解石和磷矿石混合,磨成粉末状,组合成矿物质80公斤;

d.将腐植酸、醋糟、聚乳酸、马来酸酐、木醋酸和氨基酸各组份按质量比为20:30:20:10:10:10混匀,制得改良液30公斤;

e.将以上所得的微生物菌剂20公斤、有机肥800公斤、植物性农药70公斤、矿物质80公斤混匀,再在上述混匀产物上均匀喷洒上酸性改良液30公斤,混合均匀即可得到一吨适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有机药肥;

f.造粒或直接分装。

实施例五、土壤改良效果

潍坊滨海区种植基地进行的菊苣种植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的试验,试验前土壤含盐量0.44%,pH值9.2,种植菊苣两年后测得含盐量0.03%,pH值7.3。其它指标见表1。

表1施肥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

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