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223275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在联合收割机中,在具有行驶装置的机体框架的前侧设置有收割装置,在机体框架的上侧设置有操纵部、脱粒装置以及谷物箱。而且,在联合收割机中,为了进行谷物箱的维护作业,将谷物箱设置为以设置于后侧的上下方向的转动中心为中心,在维护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旋转自如,其中,在该维护位置处谷物箱的前端部远离机体框架,在储存位置处谷物箱的前端部位于机体框架上。在该储存位置处,通过收割脱粒作业而从脱粒装置运送来的谷粒被投入并储存于谷物箱中。作为这样的联合收割机,存在如下装置:在机体框架上设置检测储存位置处的谷物箱的重量的重量检测装置(例如,负荷传感器)来测量储存于谷物箱内的谷粒的重量(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64533号公报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联合收割机中,重量检测装置位于比设置于谷物箱的底部的运送螺杆靠机体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谷物箱的、比设置于底部的运送螺杆靠内侧的倾斜壁搭在重量检测装置上。因此,有可能不能准确地测量谷物箱的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准确地测量谷物箱的重量的联合收割机。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的技术方案。即,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为联合收割机,在该联合收割机中,将谷物箱(7)设置为以配置于该谷物箱(7)的后侧的上下方向的转动中心(7a)为中心,在储存从脱粒装置(5)运送来的谷粒的机体框架(2)上的储存位置、和从机体框架(2)上向外侧方移开的维护位置之间转动自如,在所述储存位置处的谷物箱(7)和所述机体框架(2)之间设置有检测该谷物箱(7)的重量的重量检测装置(11),并且设置有在所述谷物箱(7)从所述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将该谷物箱(7)的前端部引导到所述重量检测装置(11)上的引导机构(12),其特征在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11)设置于在所述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的状态下,机体框架(2)的与该谷物箱(7)的底部设置的谷粒运送装置(72)的下方面对的部位,所述引导机构(12)具有机体侧引导部件(80),该机体侧引导部件(80)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随着所述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侧转动而暂时上升,在谷物箱(7)位于所述储存位置时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下降,使该谷物箱(7)的底部载置于所述重量检测装置(11)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采用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所述机体侧引导部件(80)具有:第一倾斜部(81、82),随着所述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侧转动,而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搭上该第一倾斜部(81、82)而抬升;第一水平部(83),其接着该第一倾斜部(81、82)设置,使从所述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侧转动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水平移动;以及凹部(84),其接着该第一水平部(83)设置,在所述储存位置处,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落入该凹部(84)中。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采用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在所述凹部(84)和水平部(83)之间具有第二倾斜部(85),该第二倾斜部(85)以从所述凹部(84)的机体外侧的端部朝向所述水平部(83)的机体内侧的端部上升的方式倾斜。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采用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所述引导机构(12)具有设置于所述谷物箱(7)的前端部并且搭在所述机体侧引导部件(80)上的箱侧引导部件(90),该箱侧引导部件(90)具有:第三倾斜部(92),其随着所述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侧转动而搭在所述第一倾斜部(81、82)上;以及第二水平部(93),其接着该第三倾斜部(92)设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采用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中,该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具有覆盖所述谷物箱(7)的底部外侧面的加强部件(73),将该加强部件(73)搭载在重量检测装置(11)上。发明效果根据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重量检测装置(11)被设置在机体框架(2)的下述部位,该部位是在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处的状态下,机体框架(2)的与该谷物箱(7)的底部设置的谷粒运送装置(72)的下方面对的部位,并且,在使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转动时,使谷物箱(7)暂时上升后载置在重量检测装置(11)上,因此,能够准确地测量谷物箱(7)的重量。根据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在使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转动时,使谷物箱(7)的底部不与机体框架(2)干涉地载置在重量检测装置(11)上。根据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能够容易地使谷物箱(7)从储存位置向维护位置转动。根据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在实现上述技术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在使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向储存位置转动时,能够利用箱侧引导部件(90)所具备的第三倾斜部(92)而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第一倾斜部(81、82)上逐渐上升,利用箱侧引导部件(90)所具备的第二水平部(93)而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水平部(83)上滑动,从而将其引导到储存位置。根据技术方案5所述的发明,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效果的基础上,通过具有覆盖谷物箱(7)的底部外侧面的加强部件(73)而能够提高谷物箱(7)的强度,能够使谷物箱(7)的重量作用于重量检测装置(11)。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等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引导机构的机体侧引导部件等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等的侧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水分计等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引导机构的箱侧引导部件等的主视图。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箱侧引导部件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箱侧引导部件进入机体侧引导部件的凹部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箱侧引导部件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上的状态下的负荷传感器等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搭在负荷传感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标号说明1:联合收割机;2:机体框架;7:谷物箱;7a:铰接部(转动中心);11:负荷传感器(重量检测装置);12:引导机构;21:框架部件;22:第二框架部件;23:加强板(加强部件);72:螺旋输送机(谷粒运送装置);73:箱侧加强部件(加强部件);80:机体侧引导部件;81:第一上升倾斜部(第一倾斜部);82:第二上升倾斜部(第一倾斜部);83:水平部(第一水平部);84:凹部;85:倾斜部(第二倾斜部);86:螺栓(固定构件);90:箱侧引导部件;92箱侧上升倾斜部(第三倾斜部);93:箱侧水平部(第二水平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并且,在下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中包含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且容易置换的内容或者实质上相同的内容。[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8对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进行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概略结构的俯视图。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等的俯视图。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引导机构的机体侧引导部件等的俯视图。图5是沿着图4中的V-V线的剖视图。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等的侧剖视图。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水分计等的立体图。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引导机构的箱侧引导部件等的主视图。以下,为了便于说明,如图1至图10所示,将相互垂直的三个方向分别定义为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以及上下方向,根据该定义对各部分的结构进行说明。前后方向为联合收割机(机体)1的长度方向,左右方向为宽度方向,上下方向为高度方向。其中,前方为收割作业时的联合收割机1的行进方向,左方为朝向前方时的左手方向,右方为朝向前方时的右手方向,下方为重力所作用的方向。此外,这些方向是为了使说明易于理解说明而适当定义的,本发明不被这些方向所限制。联合收割机1搭载有:行驶装置3,其配设于机体框架2的下部;收割装置4,其安装于机体框架2的前端部;脱粒装置5,其搭载于机体框架2的上部左侧;驾驶室6,其配设于机体框架2上的右前部;谷物箱(谷粒储存装置)7,其在机体框架2的上部右侧,并配设于驾驶室6的后方;以及柴油发动机(以下,称作发动机)8,其在机体框架2上,并配设于驾驶室6的后部下方。行驶装置3将来自发动机8的动力传递到左右一对履带3a以使联合收割机1行驶。收割装置4具有:分草器具4a,其对谷物秆进行分离;拔起装置4b,其拔起被分离的谷物秆;以及割刀4c,其切断拔起的谷物秆的根部,收割装置4按照规定的高度收割生长于农田中的谷物秆。由收割装置4所收割的谷物秆被夹在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左端部的运送链9(参照图2)和其上方的夹持杆之间,利用由来自发动机8的动力所驱动的运送链9被运送到脱粒装置5。在利用运送链9向后方运送谷物秆的过程中,脱粒装置5从谷物秆上剥落(脱粒)谷粒,分离秸秆等夹杂物和谷粒。通过脱粒装置5并被剥落了谷粒的谷物秆(废秸秆)被运送链9被运送到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后端部的废秸秆切断装置10处。废秸秆在被废秸秆切断装置10切断后,被排出到例如农田上。驾驶室6为用于在作业人员就座的状态下,进行驾驶操作和收割操作等的驾驶座席。驾驶室6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前后方向的前方,设置于发动机8的竖直方向的上侧。并且,在驾驶室6的周围,在作业人员就座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操作的位置上,设置有例如用于进行收割装置4的升降操作的收割升降杆(省略图示)、用于进行排出搅龙的升降操作和旋转操作的搅龙操作杆(省略图示)、以及显示面板等。发动机8在机体框架2的前后方向的前方被搭载于在驾驶室6的竖直方向的下侧形成的发动机室(省略图示)内。运送链9将收割后的谷物秆运送到脱粒装置5。运送链9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左侧。运送链9具有供给运送装置(省略图示)、脱粒运送装置(省略图示)以及废秸秆运送装置(省略图示)。供给运送装置向前后方向的后方运送收割后的谷物秆搬并且以谷物秆的根侧朝向左右方向的左侧、谷物秆的穗侧朝向左右方向的右侧的方式使谷物秆变更为躺倒的姿势。并且,供给运送装置在谷物秆躺倒的状态下调节处理(扱ぎ)深度,向脱粒运送装置移送谷物秆。脱粒运送装置在谷物秆躺倒的状态下利用喂送链和挟持杆夹持谷物秆的根侧,并且向脱粒装置5进行运送。并且,脱粒运送装置将由脱粒装置5脱粒后的已脱粒的废秸秆移送到废秸秆运送装置。废秸秆运送装置向前后方向的后方运送废秸秆,利用废秸秆切断装置10切断废秸秆后,将废秸秆从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外部排出。废秸秆切断装置10具有多个旋转刀,用旋转刀切断利用运送链9投入的废秸秆,并将其从联合收割机1的前后方向的后方向外部例如农田排出。谷物箱7形成为箱状,为暂时储存由脱粒装置5分拣出的谷粒的谷粒储存装置。谷物箱7在驾驶室6的前后方向的后方被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右侧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谷物箱7在左右方向上与脱粒装置5并列配置。并且,谷物箱7能够以设置于右后侧的铰接部7a(与技术方案中的“转动中心7a”对应)为中心,向车辆外侧即车辆的右后方(图2的箭头A方向)转动。谷物箱7被设置为以铰接部7a为中心在维护位置(在图3中用实线表示)和储存位置(在图3中用两点划线表示)之间转动自如,在该维护位置处,谷物箱7的前端部远离机体框架2,在该储存位置处,谷物箱7位于机体框架2上并在收割脱粒作业中储存从脱粒装置5运送来的谷粒。通过使谷物箱7从储存位置朝向维护位置转动到车辆外侧,能够进行配设于谷物箱7的左方的脱粒装置5等的维护等。对于谷物箱7,在储存位置处,从脱粒装置5对其供给谷粒,并且通过由扬谷筒和横送筒组成的排出搅龙7b将储存于内部的谷粒向外部排出。谷物箱7利用设置于脱粒装置5等处的卡定臂(省略图示)而卡定,将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地设置的定位销7c(在图9中示出)卡定于机体框架2上设置的卡定孔7d中,由此,在储存位置处固定于机体框架2。如图3和图6所示,谷物箱7具有形成为箱状的箱主体71、设置于箱主体71的底部的螺旋输送机72(在图8中示出,与技术方案中的“谷粒运送装置72”对应)、箱侧加强部件73(在图8中示出。与技术方案中的“加强部件73”对应)以及水分计74。在箱主体71中在下端部设置有随着朝向下方而左右方向的宽度逐渐减小的宽度减小部71a。并且,通过扬谷筒51(在图6中示出)对箱主体71供给由脱粒装置5分拣出的谷粒。扬谷筒51将由脱粒装置5的分拣部分拣并由回收部回收的谷粒从分拣部的回收部供给到谷物箱7的箱主体71。扬谷筒51具有从回收部向上方延伸的筒部51a和设置于筒部51a内并且通过绕轴心旋转而将谷粒从回收部向上方运送的扬谷输送机51b等。筒部51a在上端设置有排出口51c,排出口51c用于朝向谷物箱7的箱主体71的后侧的壁71b排出谷粒。扬谷筒51构成为使谷粒在谷物箱7内向箱主体71的后方排出。螺旋输送机72沿着前后方向设置在箱主体71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螺旋输送机72遍及谷物箱7的箱主体71的前后方向的大致全长地设置,并被设置为能够绕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轴心旋转自如。螺旋输送机72利用来自发动机8的驱动力而绕轴心旋转,从而将谷物箱7的箱主体71内的谷粒向后方即排出搅龙7b运送。箱侧加强部件73由不锈钢构成,在谷物箱7的箱主体71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的外侧安装于宽度减小部71a的前部。箱侧加强部件73在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的外侧安装于宽度减小部71a的前部,并覆盖螺旋输送机72的下方的前部。箱侧加强部件73设置有平坦面73a,该平坦面73a与水平方向平行并且设置于谷物箱7的重心的下方。箱侧加强部件73能够抑制下述情况:在螺旋输送机72向后方运送谷粒时,因进入螺旋输送机72和底部之间的谷粒而引起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尤其是底部)向沿外侧扩张的方向的弹性变形。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说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包含设置有谷物箱7的箱侧加强部件73的部分和比箱侧加强部件73靠前侧的部分。水分计74对谷物箱7内的谷粒的一部分进行采样来测量谷粒所含有的水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也称作偏差、水分波动)。水分计74安装于谷物箱7的箱主体71的后侧的壁71b的上部,如图7所示,被罩部件74a覆盖。这样,水分计74通过被安装于后侧的壁71b的上部而被配设在从扬谷筒51排出的谷粒的轨迹上。因此,水分计74易于准确地取得储存于谷物箱7内的谷粒,能够准确地测量谷粒的水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水分计74设置于与排出搅龙7b的基端部在左右方向上并列的位置并且设置在排出搅龙7b的左右方向的内侧。因此,利用排出搅龙7b保护水分计74不受异物影响。在安装有水分计74的后侧的壁71b上设置有:开口71c,其用于将谷粒的一部分取入到水分计74内;以及沟槽(樋)状部件71d,其安装于开口71c的下缘部并且使水分计74易于取入谷粒。开口71c贯穿后侧的壁71b。沟槽状部件71d被安装于谷物箱7的箱主体71的内侧。沟槽状部件71d形成为上方开口的截面沟槽状,并且通过将谷粒收纳于内侧而使水分计74易于取得谷粒。因此,能够实现水分计74的精度提高。如图7所示,水分计74具有通过开口71c而一粒粒地取入谷粒的圆柱状的取入部件74b和设置于取入部件74b的下方的一对电极辊74c等。取入部件74b在外周面上设置有一粒粒地收纳谷粒的未图示的间断螺旋槽,通过绕着轴心旋转而将谷粒一粒粒地供给到一对电极辊74c之间。电极辊74c在彼此之间挤压一粒粒的谷粒,从而测量一对电极辊74c之间的电阻值。水分计74通过在一对电极辊74c之间挤压一粒粒的谷粒并测量一对电极辊74c之间的电阻值,来测量一粒粒的谷粒所含有的水分。水分计74测量多粒谷粒的水分,测量谷粒的水分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并且,覆盖水分计74且安装于谷物箱7的箱主体71的后侧的壁71b上的罩部件74a借助螺栓等安装于该后侧的壁71b上,由此,罩部件74a装卸自如。通过设置罩部件74a而能够保护水分计74,通过使罩部件74a装卸自如而能够提高水分计74的维护性。并且,谷物箱7以其重心的左右方向的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螺旋输送机72重叠的位置的方式来配设各部件。优选为,在谷物箱7中,其重心的左右方向的位置被配设于在上下方向上与螺旋输送机72的轴心重叠的位置。并且,联合收割机1具有:负荷传感器11(在图11和图12中示出,与重量检测装置对应),其检测谷物箱7的重量即谷物箱7所储存的谷粒的重量;以及引导机构12(在图9和图10示出),其将谷物箱7的前端部引导到负荷传感器11上。负荷传感器11安装于机体框架2上,配设于机体框架2上和储存位置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之间,并且配设于在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的状态下与螺旋输送机72的下方面对的位置处。如图11所示,负荷传感器11安装于机体框架2的框架部件21和加强板23(与加强部件对应)上,该加强板23架设于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之间。即,负荷传感器11安装于框架部件21和加强板23上,至少一部分安装于框架部件21上,也安装于加强板23上。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形成为与前后方向平行的直线状,并且形成为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四边形筒状。框架部件21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缘部。第二框架部件22配设于比框架部件21靠左右方向的内侧的位置。加强板23由不锈钢构成,形成为平板状。当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时,箱侧加强部件73的平坦面73a重叠在前述的结构的负荷传感器11的上方,从而前述的结构的负荷传感器11检测谷物箱7即谷物箱7所储存的谷粒的重量。此外,谷物箱7在储存位置处在上下方向上仅由负荷传感器11支承,并被铰接部7a、卡定臂以及定位销7c等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定位。并且,机体框架2由板状部材24(在图5中示出)等构成,在该板状部材24的表面上固定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在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引导机构12将谷物箱7的前端部引导到负荷传感器11上。如图9和图10所示,引导机构12具有安装于机体框架2的机体侧引导部件80和设置于谷物箱7的前端部的箱侧引导部件90。机体侧引导部件80对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进行引导使得随着朝向储存位置而逐渐上升后,谷物箱7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通过负荷传感器11的上方,其后,机体侧引导部件80将谷物箱7的箱侧加强部件73的平坦面73a的前端部引导到负荷传感器11上。机体侧引导部件80与负荷传感器11在前后方向上并列,设置于负荷传感器11的前侧。如图4和图5所示,机体侧引导部件80具有第一上升倾斜部81(与上升倾斜部对应)、第二上升倾斜部82(与上升倾斜部对应)、水平部83(与技术方案中的“第一水平部83”对应)以及凹部84。第一上升倾斜部81、第二上升倾斜部82、水平部83以及凹部84在左右方向上从机体框架2的外侧依次排列。(在技术方案中将第一上升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倾斜部82总称为“第一倾斜部”。)第一上升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倾斜部82配设于比机体框架2靠左右方向的外侧的位置,抬升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使谷物箱7的前端部逐渐上升。第一上升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倾斜部82以在左右方向上随着朝向机体框架2的内侧而逐渐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第二上升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上升倾斜部8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靠下方的位置,第二上升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位于比第一上升倾斜部8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靠上方的位置。水平部83与第二上升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连接,使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水平移动。水平部83以从第二上升倾斜部82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水平部83配设于机体框架2上。并且,在水平部83设置有卡定定位销7c的卡定孔7d。凹部84与水平部8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连接,并且,位于负荷传感器11上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的至少一部分进入其中。凹部84形成为比水平部83向下方凹下。凹部84以从水平部83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的方式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凹部84配设于与负荷传感器11在前后方向上排列的位置上。并且,凹部84的深度形成为下述程度的深度:当储存位置的谷物箱7的箱侧加强部件73的平坦面73a重叠于水平部83上时,箱侧引导部件90进入内侧而箱侧引导部件90与底面不抵接。并且,机体侧引导部件80具有配设于凹部84和水平部83的左右方向之间的倾斜部85(与技术方案中的“第二倾斜部85”对应)。倾斜部85与水平部83的表面和凹部84的底面连接,以随着朝向机体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而逐渐朝向上方的方式相对于水平方向和上下方向这两个方向倾斜。并且,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中,水平部83、倾斜部85以及凹部84一体地构成并且凹部84的底面借助螺栓86(与固定构件对应)等而安装于机体框架2。箱侧引导部件90在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上,当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时,一部分进入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凹部84内。如图8所示,箱侧引导部件90具有:下方延伸部件91、箱侧上升倾斜部92(与技术方案中的“第三倾斜部92”对应)、箱侧水平部93(技术方案中的“第二水平部93”)以及销引导部件94。下方延伸部件91安装于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的前端部,并且从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的前端部向下方延伸。箱侧上升倾斜部92、箱侧水平部93以及销引导部件94在左右方向上从机体框架2的内侧依次排列,配设于与机体侧引导部件80上重叠的位置。箱侧上升倾斜部92在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搭在第一上升倾斜部81和第二上升倾斜部82上,并且随着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而逐渐向上方倾斜。箱侧上升倾斜部92设置于下方延伸部件91的左右方向的内侧的端部。箱侧水平部93与箱侧上升倾斜部92连接并且与水平方向平行。箱侧水平部93设置于下方延伸部件91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箱侧上升倾斜部92和箱侧水平部93配设于当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时进入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凹部84内的位置。箱侧上升倾斜部92和箱侧水平部93与箱侧引导部件90的一部分对应。销引导部件94将定位销7c支承成在上下方向上滑动自如。销引导部件94设置于下方延伸部件91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端部。销引导部件94配设于当谷物箱7位于储存位置时重叠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水平部83上的位置。参照图10至图12,对使前述的结构的联合收割机1的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的动作进行说明。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箱侧引导部件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箱侧引导部件进入机体侧引导部件的凹部内的状态的剖视图。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箱侧引导部件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上的状态下的负荷传感器等的剖视图。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谷物箱搭在负荷传感器上的状态的剖视图。当谷物箱7以铰接部7a为中心从维护位置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箱侧引导部件90的箱侧上升倾斜部92的靠近脱粒装置5的前端与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第一上升倾斜部81接触。而且,当谷物箱7进一步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箱侧引导部件90的箱侧上升倾斜部92的靠近脱粒装置5的前端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第一上升倾斜部81上,沿着第一上升倾斜部81逐渐上升,其后,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第二上升倾斜部82上,沿着第二上升倾斜部82逐渐上升。接着,如图9所示,箱侧引导部件90的箱侧水平部93搭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水平部83上。这样,如图11所示,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前端部从负荷传感器11隔开间隔地位于负荷传感器11的上方。而且,当谷物箱7进一步朝向储存位置转动时,箱侧引导部件90的箱侧水平部93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水平部83上滑过后,如图10所示,箱侧引导部件90的下方延伸部件91重叠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水平部83上,箱侧引导部件90的箱侧上升倾斜部92和箱侧水平部93进入凹部84内。而且,卡定臂卡定于谷物箱7,定位销7c卡定于卡定孔7d,谷物箱7在储存位置处被固定于机体框架2等。这样,如图11所示,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前端部重叠于负荷传感器11上,使得负荷传感器11能够检测谷物箱7的重量。接下来,对这样构成的联合收割机1的动作进行说明。联合收割机1一边利用发动机8的驱动力来驱动行驶装置3而行驶,一边利用收割装置4收割谷物秆。由收割装置4收割的谷物秆被运送链9运送到脱粒装置5。在脱粒装置5中,在利用运送链9向后方运送谷物秆的过程中,从谷物秆上剥落谷粒,分离秸秆等夹杂物和谷粒。剥落了谷粒后的谷物秆(废秸秆)被运送链9运送到设置于机体框架2的后端部的废秸秆切断装置10处。废秸秆在被废秸秆切断装置10切断后,被排出到例如农田中。在脱粒装置5中分离了的谷粒被储存于谷物箱7中。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1,由于能够将负荷传感器11配设于与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设置的螺旋输送机72的下方面对的位置,因此,谷物箱7的重量朝向下方作用于负荷传感器11。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能够准确地测量谷物箱7的重量。并且,由于在联合收割机1中机体侧引导部件80具有倾斜部85和水平部83,因此在使谷物箱7从维护位置转动到储存位置时,能够使谷物箱7暂时升高,然后在水平方向上移动到负荷传感器11的上方。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能够在储存位置处将谷物箱7可靠地配设于负荷传感器11上。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机体侧引导部件80具有供储存位置的谷物箱7的前端部进入的凹部84,因此,在储存位置处,能够使谷物箱7不与机体框架2干涉地配设于负荷传感器11上。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机体侧引导部件80在凹部84和水平部83之间设置有倾斜部85,因此,能够易于使谷物箱7从储存位置转动到维护位置。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在机体侧引导部件80中一体地构成水平部83和凹部84并且借助螺栓86等将凹部84固定于机体框架2,因此,在储存位置处,能够抑制谷物箱7和螺栓86等的干涉。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将负荷传感器11的一部分配设于机体框架2的框架部件21上,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谷物箱7的重量而引起的支承负荷传感器11的部位产生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地测量谷物箱7的重量。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将配设有负荷传感器11的一部分的框架部件21配设于机体框架2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的外缘部,因此,能够抑制机体侧引导部件80引导谷物箱7的路径的长度。因此,在联合收割机1中,能够实现机体侧引导部件80的小型化。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还将负荷传感器11配设于框架部件21和第二框架部件22之间架设的加强板23上,因此,能够抑制由于谷物箱7的重量而引起的机体框架2产生变形的情况,从而能够准确地测量谷物箱7的重量。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在谷物箱7的宽度减小部71a的底部设置有箱侧加强部件73,因此,能够提高谷物箱7的机械强度,并且能够可靠地使谷物箱7的重量作用于负荷传感器11。在联合收割机1中,由于在谷物箱7上设置有箱侧引导部件90,因此,能够使谷物箱7在维护位置和储存位置之间可靠地转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