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棉摘锭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76327发布日期:2018-08-28 23:00阅读:5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收棉花的摘锭。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大型自走式采棉机有一不足之处是采收的籽棉含杂率高,含杂率在10%左右,这增加了籽棉的清理难度,经反复清理再加工后的皮棉疵点多、短纤维多,所以很多纺纱厂不愿用机采棉,造成了机采棉收购价格低,棉农收入减少,机械采收的棉花含杂多,有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摘锭结构,现有采棉机的摘锭,其锋利的抓棉斜齿全裸露在外、碰到什么抓什么,所以含杂率高是必然的。

限制抓棉齿刺入杂质深度的摘锭,也有所见,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4377440U中公开的采棉摘锭和本发明的意图相似,但思路不同,方法不同,产品结构也不同,CN204377440U中的摘锭在加工抓棉齿的时候、连续的螺纹凸起阻碍了加工刀具的切入,需反复的人工对刀,使摘锭的加工工艺繁琐,自动化程度低,加工成本增加,另外该专利中关于凸起对相邻抓棉齿的限制也不够精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采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采棉摘锭,可有效解决采摘棉花含杂率高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围绕摘锭轴心线旋转的圆柱状驱动段、摘棉段,所述驱动段与驱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摘棉段外周面上设置多个尖锐的抓棉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抓棉齿旁设有钝头的凸起,所述凸起用于限制与之相邻的抓棉齿齿尖径向突出的高度、切向伸出的长度、抓棉齿两侧的空间;所述抓棉齿和与其相邻的凸起抓棉时的运动轨迹在摘棉段任一与轴心线垂直的平面上的投影分别为以该平面与轴心线交点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不等径的圆A、圆B;所述圆A的半径RA与圆B的半径RB满足:-6mm<RA—RB≤0.7mm;所述抓棉齿在圆A上的投影与圆A圆周线的交点为A,与该抓棉齿相邻的凸起在圆B上的投影与圆B圆周线的交点为B,圆心O与点B的连线或其延长线与圆A圆周线的交点为C,圆心O与点A的连线OA和OC在圆A上所夹的弦长不大于0.5mm;所述抓棉齿齿尖到相邻凸起侧壁的最近距离为2mm—8mm;所述抓棉齿的齿尖指向与摘锭抓棉时的旋转方向一致;所述摘棉段上的各凸起相对独立、不呈连续螺纹状。

所述摘棉段大致为截顶圆锥体;所述摘棉段上的勾齿和凸起向锥体小端倾斜。

所述摘棉段上的勾齿和凸起均不高出其所在位置的锥体本表面。

在所述锥体径向等分度,且沿锥体母线设置有三排所述的齿。

在相邻两排齿之间保留一小幅从锥体大端至小端的完整的锥体本表面。

在所述每排齿与保留的锥体本表面之间还设有一角式槽。

所述摘锭由钢制成,所述摘锭表面有镀铬层或陶瓷材料涂层。

本发明利用了棉花蓬松、软、随形好等特性,采用在尖锐的抓棉齿旁侧设置钝头凸起的结构,由凸起限制尖齿齿尖露出的高、长和侧面空间,使摘锭抓到杂质的概率大幅降低,并且抓棉齿因受到凸起的保护而不易磨损,延长其寿命。需说明的一点是,采用限制抓棉齿露出的方案与直接把抓棉齿做矮小的方案效果差距会很大,直接把抓棉齿做矮小有一定的降低杂质率的效果,但同时会出现,抓棉效率降低、齿尖容易堵塞填平、容易磨损等严重负作用,而采用限制抓棉齿露出的方案,相对于硬度较高,不容易缠绕的茎、杆、叶这些杂质来说,齿尖受限了,而对于具有上述特性的棉花来说,齿尖是没限制的,所以本发明摘锭在降杂的同时兼顾了采棉效率和使用寿命。使用本发明所采收的籽棉含杂率可成倍降低,减轻籽棉清理环节的工作负担,提高皮棉的品质。并且本发明的摘锭制作工艺简单,可自动化批量生产。本发明从源头入手,降低能耗,提高品质,对棉花产业的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c-c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2中,本发明的采棉摘锭包括驱动段1和摘棉段2,摘锭围绕其轴心线5旋转,驱动段1有伞齿轮3和轴承部4,伞齿轮3与驱动装置的伞齿轮啮合。轴承部4在摘锭座中可被支撑的旋转,以使摘锭围绕轴心线5向摘棉方向R旋转,摘棉段2大致为圆锥体,在圆锥体上径向等分度且沿锥体母线6设置三排齿,任一排齿都是由多个尖锐的抓棉齿7和钝头的凸起8间隔设置而成。1,凸起与凸起之间相对独立,不是连续螺纹状,凸起8限制与其相邻的抓棉齿7齿尖露出的高度、长度和两侧的空间,具体为:凸起8顶面限制与之相邻的抓棉齿7齿尖在径向的露出高度为0.7毫米以内并且允许是负数(即允许抓棉齿7比相邻的凸起8矮,如图3、图4所示)。凸起8头端限制与之相邻的抓棉齿7齿尖(A点)在摘锭旋转方向的露出长度(线段AC)为0.5毫米以内且允许是负数(即允许抓棉齿齿尖比相邻的凸起短、缩在凸起中,如图3、图4所示),凸起8还限制与之相邻抓棉齿7到凸起侧壁的最近距离大于2毫米且少于8毫米。

为了便于退棉,使摘棉段2上的齿和凸起均向锥体小端倾斜,并且均不高出其所在位置的锥体本表面10,在两排齿之间保留一小幅完整的锥体本表面,并在每排齿与保留的本表面之间设一角式槽9,是为了形成一个三角支撑,减少退棉时抓棉齿和凸起对棉花的阻力,便于退棉、同时便于清洗和散热。本发明的摘锭由钢制成,为降低摘锭的摩擦系数,增加摘锭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在摘锭表面镀铬,或者覆盖陶瓷材料的涂层。

图5、图6中,摘锭驱动段和实施一、二相似,只是摘锭的摘棉段由锥体变化为圆柱体11。为方便摘锭的穿插,在圆柱体头端设有一尖头12,在圆柱体表面上加工有断续的环状的凸起8,四条大致平行于轴心线5且等分度设置的槽14,把圆柱体等分为四个扇面体。在每隔一个凸起加工出一个尖锐的抓棉齿7,每个抓棉齿7的径向露出高度,周向露出的长度及侧面空间同实施例一、二相同、受到与之相邻的凸起的限制,不过实施例三中摘锭退棉方式必须自身反转退棉,所以对凸起和齿尖的角度没特别要求。同样为增加摘锭的硬度和耐磨性能,在摘锭表面镀铬或者覆盖陶瓷材料的涂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