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鲚的捕捉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680792阅读:753来源:国知局
刀鲚的捕捉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室内水泥池内捕鱼技术,具体涉及刀鲚捕捉方法,属于鱼室内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鲱形目(Clupeiformes)鲲科(Engraulidae)鲚属,又名长颌鲚,俗称刀鲚,为中国长江中重要的洄游性鱼类,享有“长江三鲜”美誉之一的名贵鱼,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极受人们喜爱。目前,生态环境恶化,刀鲚资源急剧下降,以及受媒体关注和市民热捧,造成在市场上“一刀难求”的局面。

2003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和江阴市申港三鲜养殖有限公司采用“灌江纳苗”的方法成功实现刀鲚的人工繁殖。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建立了一种野生长江刀鲚鱼种驯养人工饲料配方及驯食的方法,让野生长江刀鲚大规模室内养殖成为可能,并已在宜兴基地、江阴基地、泰州基地合计室内养殖长江野生刀鲚群体30000尾以上。刀鲚具洄游性,每年春末夏初则成群由海入江,味美但生性凶猛、刚烈,出水即死,即使在室内池内驯养也是如此。刀鲚因其文化物种的特性而备受关注,但对其基础理论研究还是甚少,加大刀鲚研究的力度和深度,其采样方法很关键。以往取样,都是聚乙烯网在池塘内全池下网捕捉,不但耗人力物力,鱼种也易受长时间应激缺氧窒息、鱼网刮伤等。因此,发明一 种快速捕捉刀鲚的方法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结合刀鲚趋光性特性,提供一个快速有效地捕捉养殖刀鲚的方法,设备简易,方法简单,有效地提高了采样速率及保持采样刀鲚活性,适合开展各类科学实验。

一种养殖刀鲚捕捉的方法,具体如下:

时间:傍晚过后,光照度为5Lux以下时;

特备捕具:手电筒,筛子:有一定深度,优选圆形开口直径40-70cm、深30-40cm、筛缝小于0.5cm的半椭球形,放在水里会渗水,拿出水面会漏水;

捕捉流程:事先用手电筒向刀鲚池子四周左右照射,之后把筛子侧放到水里,开口对向刀鲚平时游动的正方向,保持筛子部分在水面上,手电筒照射筛子开口附近,由于刀鲚具有趋光性,定向投光1-5min陆续有鱼游过来,见鱼游至筛子附近,迅速将筛子开口向上抬出小部分水面,这时筛子底部大部分仍然在水体里,则筛子里的刀鲚然可水中游动,如需要则可慢慢抬起筛子至底部小部分还在水体中,之后用可水盆将鱼连同水一并取出,可一直保持其活性,尽量减少对鱼的伤害。

本发明由于依据的是刀鲚的趋光效应,并且使用的捕鱼工具是光滑的,故刀鲚无刮伤,易成活;池底清,光透射远,刀鲚感应快,则取样时间快,效率高;实验材料简单易获,采样流程简单易学;采样过程中可选择,如不符采样标准可放回池中,无影响,采样鱼及时放入实验 桶中,能保持刀鲚活性,顺利开展实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筛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使用的筛子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方案作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时间:2012年11月8晚上19:45,3Lux,池内水温18.1℃;

特备捕具:防水手电筒,水盆,水桶,一个圆形开口直径50cm、深30cm、筛缝0.4cm的半椭球形的竹筛子(如图1、2所示),竹筛子放在水里会渗水,拿出水面会漏水;

捕捉流程:事先用手电筒向刀鲚池子四周左右照射0.5min,之后把筛子沿水池壁侧放到水里,圆形开口对向刀鲚平时游动的正方向,保持筛子三分之一在水面上,手电筒照射筛子圆形开口,由于刀鲚具有趋光性,定向投光0.5min陆续有鱼游过来,见鱼游至筛子里面,迅速将筛子开口向上抬起,将筛子容积的三分之二移出水面,剩三分之一在水体中,则筛子里的刀鲚仍然在水中游动,用水盆将鱼从筛子中取出迅速放入暂养水桶并可一直保持其活性。重复上述操作,二十分钟取到三十尾鱼,无死亡。

实施例2

时间:2012年11月15晚上19:05,4Lux,池内水温15.6℃;

特备捕具:防水手电筒,水盆,水桶,一个圆形开口直径60cm、深40cm、筛缝0.4cm的半椭球形的竹筛子(如图1、2所示),放在水里会渗水,拿出水面会漏水;

捕捉流程:事先用手电筒向刀鲚池子四周左右照射1min,之后把筛子沿水池壁侧放到水里,圆形开口对向刀鲚平时游动的正方向,保持筛子三分之一在水面上,手电筒照射筛子圆形开口旁一片地方,由于刀鲚具有趋光性,定向投光1min陆续有鱼游过来,见鱼游至筛子里面,迅速将筛子开口向上抬起,将筛子容积的三分之二移出水面,剩三分之一在水体中,则筛子里的刀鲚仍然在水中游动,再用水盆将鱼从筛子中取出迅速放入暂养水桶并可一直保持其活性。重复上述操作,七分钟取到十尾鱼,无死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