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下水道飞虫喷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1675阅读:79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灭下水道飞虫喷剂。



背景技术:

居家的卫生间、厨房,经常在晚间会有不知从何方飞出来的一种飞虫,造成对卫生间和厨房的健康危害。经反复观察,发现这些飞虫是从下水道地漏口飞出来的,特别是一到晚上,就大量飞出来,爬满墙壁和衣物、器物上,有时还会落到人体上咬人。其带有大量细菌和病毒,普遍反映无所适从,只能把下水道地漏口堵死,但其又会从洗脸池的下水口冒出来,总之,防不胜防,无法解决。经过研究,制作一种天然药液,定期对下水道口喷撒,不但可以杀灭,而且可以根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灭下水道飞虫喷剂。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a、取除虫菊20-40%、椿皮15%、斑蝥4-6%、毛茛19-21%、石榴皮20-40%,采用超临界萃取工艺,提取浓缩液,备用;b、取浓缩液90%、与雄黄5%、樟脑5%,混合搅拌均匀,罐装,即成。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在于:

除虫菊:除虫菊头序花序中含有4种0.4-2%的杀虫成分,即除虫菊素甲、乙(pyrethrinI、II)及灰菊素甲、乙(cinerinI、II)。杀虫效力以除虫菊素甲最强。但上述4种成分性不稳定,容易水解而失效。杀虫的药理作用在于麻痹昆虫的神经;昆虫中毒后,初起呕吐、下痢,身体前后蠕动,继而麻痹,可致死亡,致死时间的长短依药量及昆虫种类而异。一般昆虫,经麻痹醉倒后,可在24小时内复苏;家蝇中毒后,在10分钟内全部麻痹,死亡率60-70%。对节虫动物,鱼类、两栖及爬虫类也有毒;对鸟类、哺乳类毒性不明显。除虫菊素甲的杀虫效果比除虫菊素乙强10倍;灰菊素甲与除虫菊素甲的毒力相当,而灰菊素乙与除虫菊素乙的毒力相当。

椿皮: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斑蝥:1.化学成分:主要含有斑蝥素,此外还含有油脂、蚁酸、色素等。2.药理作用:斑蝥素有抗癌作用,尤其对小鼠腹水型肝癌及网状细胞肉瘤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癌细胞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抑制其生长分化。斑蝥素的各种衍生物能刺激骨髓而有升高白细胞的作用;斑蝥素还有免疫增强作用、抗病毒、抗菌作用以及促雌激素样作用。斑蝥丹灸对家兔实验踝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此外,斑蝥素可刺激人和动物皮肤发红起泡。3.不良反应:斑蝥素的毒性最大,斑蝥酸钠次之,羟基斑蝥胺和甲基斑蝥胺的毒性很小。急慢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肾脏对斑蝥素的敏感性很高,无论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均可引起肾脏功能障碍。犬和小鼠还可以发生肝细胞浊肿、坏死及脂肪变,心肌浊肿及肺瘀血等。 正常人口服斑蝥的中毒剂量为0.6g,致死量为 1.3—3g。中毒表现为消化道、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口腔烧灼感、口渴、吞咽困难、舌肿胀起跑、气喘、多涎、恶心、呕吐、胃出血、肠绞痛,尿急、尿频、蛋白尿、管型、血尿、排尿困难以及头痛、头晕、高热、休克等。斑蝥素对人的致死量为30mg。

石榴皮:用于杀虫,治疗牛皮癣。

毛茛: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

《本草拾遗》:主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叶敷之,不得入疮,令人肉烂。主疟,令病者取一握微碎,缚臂上。子和姜捣涂腹,破冷气。《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癣癞。《江西民间草药》:治偏头痛,眼生翳膜,黄疸,鹤膝风。[《本草推陈》:外用为皮肤刺激药。治瘰疬,关节炎,关节结核,骨结核,支气管喘息,及一切阴疽肿毒未溃者。《重庆草药》:治鱼口及蛇咬伤。

雄黄:味辛苦,性温。具有解毒杀虫作用,有治痈疽肿毒,疥癣湿疮功能,用于治疱痈疔毒,虫毒蛇伤等症。

樟脑:味辛,性热,有毒,气芳香,除湿止痒,杀虫止痛,用于疥癣,牙痛,湿疮痉痒等皮肤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a、取除虫菊40%、椿皮15%、斑蝥6%、毛茛19%、石榴皮20%,采用超临界萃取工艺,提取浓缩液,备用;b、取浓缩液90%、与雄黄5%、樟脑5%,混合搅拌均匀,罐装,即成。

实施例二

1、取除虫菊20%、椿皮15%、斑蝥4%、毛茛21%、石榴皮40%,采用超临界萃取工艺,提取浓缩液,备用;2、取浓缩液90%与雄黄5%、樟脑5%,混合搅拌均匀,罐装,即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