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用厕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176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动物用厕所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由诸如猫等的动物使用的动物用厕所。



背景技术:

传统上已知由诸如猫等的动物使用的动物用厕所101。如图1所示,该动物用厕所101包括作为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的纵向、横向和上下方向。此外,该动物用厕所101设置有:上容器110,其设置有供尿液向下方通过的多个孔h、h…;下容器120,其位于上容器110的下方并在位于纵向上的端侧处的前表面120f形成有插入口120fh;以及托盘130,其以允许沿纵向拉出的方式从上述插入口120fh收纳在下容器120中。如图2a所示,托盘130的底面130ts载置有吸收性片50,吸收性片50接收并吸收已经通过上容器110的上述孔h、h...落下的尿液。因此,通过诸如动物的所有者等的作业人员向前拉出托盘130,以将该托盘130中的使用过的吸收性片50换成新的吸收性片50。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744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划分出用于吸收性片50的载置区域a130,该托盘130包括一对横壁130f、130b和一对纵壁130s、130s,一对横壁130f、130b以从上述底面130ts向上立起的方式沿着横向设置在纵向上的两端侧,一对纵壁130s、130s以从上述底面130ts向上立起的方式沿着纵向设置在横向上的两端侧。

同时,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吸收性片50是包括例如一对横边部50x、50x和一对纵边部50y、50y以及包括位于四个角处的角部50c、50c…的矩形形状。当该吸收性片50载置于上述载置区域a130时,该片50的横边部50x、50x和纵边部50y、50y均向上弯折成通过沿着托盘的各横壁130f、130b的内壁面130fs、130bs以及各纵壁130s、130s的内壁面130ss、130ss上升而立起。

然而,如图2b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所示,横边部50x接合纵边部50y的角部50c将使该角部50c从横向和纵向两者弯折,从而该角部50c将过度升起。结果,与吸收性片50的横边部50x中的不包括上述角部50c的部分50xn和纵边部50y中的不包括上述角部50c的部分50yn相比,该角部50c将过度向上突出。为此,当从图1的下容器120中拉出托盘130时或当将托盘130推入下容器120中时,该角部50c将被下容器120的插入口120fh等钩住,结果,可能会造成吸收性片50相对于托盘130沿纵向不期望地相对移动的问题。

已经鉴于以上情况作出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抑制当将吸收性片载置到托盘时该吸收性片的角部过度向上突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用于实现以上目的的主要方面是动物用厕所,其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横向和上下方向,动物用厕所包括:

上容器,其设置有供尿液向下方通过的多个孔;

下容器,其位于上容器的下方并在纵向上的前表面形成有插入口;

托盘,其以允许向前拉出的方式从插入口收纳在下容器中;以及

吸收性片,其载置于托盘的底面并接收和吸收通过上容器的孔落下的尿液,

为了划分出吸收性片的载置区域,托盘包括在纵向上的两侧从底面向上立起且沿着横向设置的一对横壁和在横向上的两侧从底面向上立起且沿着纵向设置的一对纵壁,并且

以与载置区域的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对应的方式,在横壁的横向上的端部处形成有使横壁沿着纵向向外移位的横壁移位部,在纵壁的纵向上的端部处形成有使纵壁沿着横向向外移位的纵壁移位部。

通过本说明书并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当将吸收性片载置到托盘时该吸收性片的角部向上过度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动物用厕所101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a是示出将吸收性片50载置到托盘130的方式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2b是图2a中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物用厕所1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物用厕所1的示意性分解侧视图。

图5a是罩40被从动物用厕所1取下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

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c-c截取的纵截面图。

图6是在图5a中的箭头vi-vi的方向上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7a是托盘30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7c是在图7a中的箭头c-c的方向上的示意性主视图。

图7d是沿着图7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d-d截取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图8是托盘30的从顶表面侧观察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9a是吸收性片50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9b是沿着图9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9c是沿着图9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c-c截取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图10a是示出吸收性片50载置于托盘30的状态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

图10c是沿着图10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c-c截取的示意性纵截面图。

图11a是图10a中的部分x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

图11c是沿着图11a中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2是图10a中的部分xa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13是用于说明限定在托盘30的底面30ts上的矩形区域a30a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4是收纳有托盘30的下容器20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15是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的示意性放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说明,至少如下事项将变得清楚。

动物用厕所,其具有彼此正交的纵向、横向和上下方向,动物用厕所包括:

上容器,其设置有供尿液向下方通过的多个孔;

下容器,其位于上容器的下方并在纵向上的前表面形成有插入口;

托盘,其以允许向前拉出的方式从插入口收纳在下容器中;以及

吸收性片,其载置于托盘的底面并接收和吸收通过上容器的孔落下的尿液,

为了划分出吸收性片的载置区域,托盘包括在纵向上的两侧从底面向上立起且沿着横向设置的一对横壁和在横向上的两侧从底面向上立起且沿着纵向设置的一对纵壁,并且

以与载置区域的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对应的方式,在横壁的横向上的端部处形成有使横壁沿着纵向向外移位的横壁移位部,在纵壁的纵向上的端部处形成有使纵壁沿着横向向外移位的纵壁移位部。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在托盘上划分出的上述载置区域的四个角部中的至少一个角部具有横壁的包括沿着纵向向外移位的横壁移位部的上述端部,并且具有纵壁的包括沿着横向向外移位的纵壁移位部的上述端部。因此,当将吸收性片载置到托盘时,能够通过上述横壁移位部和纵壁移位部缓和对该片的角部从横向和纵向两者施加的各弯折动作。结果,抑制了角部过度向上突出。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横壁移位部在趋向横向上的外侧的同时沿着纵向向外移位,并且

纵壁移位部在趋向纵向上的外侧的同时沿着横向向外移位。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横壁移位部在趋向横向上的外侧的同时朝向纵向上的外侧移位,纵壁移位部在趋向纵向上的外侧的同时朝向横向上的外侧移位。因此,能够顺利地缓和沿横向和纵向两者对吸收性片的角部施加的弯折动作。由此,能够顺利地抑制角部的立起,结果,能够快速地抑制该角部过度向上突出。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横壁移位部与纵壁移位部的接合部位于比横壁的不包括横壁移位部的部分靠纵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并且位于比纵壁的不包括纵壁移位部的部分靠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能够进一步确实地获得抑制角部向上突出的上述抑制效果。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横壁的内壁面基于横壁的倾斜角度而倾斜,使得上下方向上的上部位于比上下方向上的下部靠纵向上的外侧的位置,

纵壁的内壁面基于纵壁的倾斜角度而倾斜,使得上下方向上的上部位于比上下方向上的下部靠横向上的外侧的位置,并且

横壁的内壁面的倾斜角度的最大值比纵壁的内壁面的倾斜角度的最大值小。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横壁的内壁面相对于纵壁的内壁面处于直立状态。因而,该横壁能够有效地防止当拉出托盘或推入托盘时吸收性片因吸收性片自身的惯性力而相对于托盘沿纵向相对移动。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横壁移位部处的倾斜角度具有与横壁的横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值。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横壁移位部处的内壁面的倾斜角度具有与横壁的横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内壁面的倾斜角度相同的值,使得与在抑制吸收性片在横向上的中央部处相对移动方面同样地,使得横壁能够在抑制吸收性片在横向上的端部处相对移动方面是有效的。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收性片沿朝向托盘的端部的方向、换言之沿朝向纵向与横向之间的方向相对移动。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托盘具有纵向上的长度比横向上的长度长的形状,

托盘无论其纵向上的两侧中的哪一侧面向前方均能够收纳在下容器中,并且

对载置区域的所有四个角部中的所有角部设置横壁移位部和纵壁移位部。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当托盘的纵向上的两端侧中的任一端侧面向下容器的插入口时,能够将托盘从插入口收纳在下容器中。因此,能够确实地防止作业人员沿错误的方向插入托盘。

此外,对托盘中的载置区域的所有四个角部均设置横壁移位部和纵壁移位部,从而能够防止吸收性片相对于吸收性片的所有四个角部过度向上突出。由此,能够确实地防止当从下容器中拉出托盘时或当将托盘推入下容器中时上述四个角部被下容器钩住。结果,能够确实地防止吸收性片相对于托盘沿纵向相对移动。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在包括横壁移位部开始朝向纵向上的外侧移位的位置的预定范围,横壁沿着圆弧曲线移位,并且

在包括纵壁移位部开始朝向横向上的外侧移位的位置的预定范围,纵壁沿着圆弧曲线移位。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基于在上述各预定范围处沿着圆弧曲线的移位,能够使吸收性片在横壁处从横壁移位部向横壁移位部的附近部分顺利地偏移,并且还能够使吸收性片在纵壁处从纵壁移位部向纵壁移位部的附近部分顺利地偏移。因此,可能在横壁移位部与其附近部分之间发生的吸收性片的弯折状态的改变能够连续且逐渐地进行。由此,抑制了可能在这些改变大时发生的吸收性片与横壁的内壁面的分离以及吸收性片与纵壁的内壁面的分离。结果,能够使该吸收性片与横壁和纵壁的各自的内壁面确实地接触。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纵壁的纵向上的长度比横壁的横向上的长度长,

吸收性片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吸收性片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吸收性片以使长度方向沿着纵向、使宽度方向沿着横向的方式载置于托盘,并且

纵壁移位部的纵向上的长度比横壁移位部的横向上的长度长。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使得吸收性片的长边部沿着比横壁长的纵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与该吸收性片的短边部相比,长边部容易朝向内侧(沿远离各对应壁的方向)倾倒,然而在这里,纵壁移位部的纵向上的长度长。因此,能够抑制上述长边部容易朝向内侧倾倒的倾向。为此,能够防止吸收性片的比短边部长的长边部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成从上方覆盖该吸收性片的内侧部分,由此防止了对尿液吸收性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接合部沿着与正交于托盘的底面中的平面中心位置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上述接合部的延伸方向与平行于托盘的底面的方向大致正交。因此,该接合部能够可靠地接收沿着上述底面朝向托盘的角部相对移动的吸收性片,从而能够有效地抑制吸收性片朝向托盘的角部相对移动。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纵壁的纵向上的长度比横壁的横向上的长度长,

吸收性片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吸收性片在长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长,吸收性片以使长度方向沿着纵向、使宽度方向沿着横向的方式载置于托盘,

当从上方观察时,托盘的底面具有矩形区域,

矩形区域是由以下两者划分而成的区域:横壁的不包括横壁移位部的部分和从横壁的不包括横壁移位部的部分延伸的延长线、以及纵壁的不包括纵壁移位部的部分和从纵壁的不包括纵壁移位部的部分延伸的延长线,并且

接合部位于比矩形区域的对角线靠纵壁侧的位置。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使得吸收性片的长边部沿着比横壁长的纵壁。在这种情况下,尽管与吸收性片的短边部相比,长边部容易朝向内侧倾倒,但是在这里,上述接合部位于比上述对角线靠纵壁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上述长边部容易朝向内侧倾倒的倾向。换言之,当如上所述上述接合部位于比对角线靠横壁的位置时,与短边部朝向纵向上的内侧倾倒相比,长边部容易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并且另一方面,当上述接合部位于比上述对角线靠纵壁的位置时,与长边部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相比,短边部容易朝向纵向上的内侧倾倒。关于这方面,在这里采用后者的位置关系。因此,能够进一步防止吸收性片的比短边部长的长边部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成从上方覆盖片的内侧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对尿液吸收性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优选的是,在动物用厕所中,

当从上方观察下容器的插入口的位于下容器中的缘部的上部时,该上部中的与托盘的角部对应的部分具有呈曲线形状的部分。

根据该动物用厕所,缘部的上述上部中的与托盘的角部对应的部分包括曲线形状的部分。因此,当从下容器中拉出托盘时,即使该部分与吸收性片的上述角部接触,该部分也将与该角部逐渐接触。由此,能够减轻通过插入口的缘部的上述上部经由上述角部对吸收性片施加的纵向上的外力,结果,能够抑制吸收性片相对于托盘的不期望的沿纵向相对移动。

===本实施方式===

图3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动物用厕所1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同一动物用厕所1的分解侧视图。注意,在以下说明中,将彼此正交的三个方向称作纵向、横向和上下方向。另外,纵向也称作“前后方向”,横向也称作“左右方向”。

如图3和图4所示,该动物用厕所1设置有:上容器10;下容器20,其布置在上容器10的下方;托盘30,其以允许向前拉出的方式收纳在下容器20中;以及罩40,其布置在上容器10的上方。上容器10的底面部10t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多个通孔h、h…,并且还在底面部10t载置有诸如猫砂等的粒状物(未图示)。

因此,当诸如猫等的动物从罩40的出入口用开口部40h到位于上容器10的底面部10t的粒状物上并排尿时,尿液穿过粒状物之间的空间以及上述通孔h、h...落下以由下方的托盘30接收,从而将尿液存储在托盘30中。注意,如图4所示,该托盘30载置有吸收液体的、例如呈大致矩形平面形状的吸收性片50,由此能够吸收并确实地保持尿液。

以下将给出上容器10、下容器20、托盘30和吸收性片50的说明。

图5a是罩40被从动物用厕所1取下的示意性平面图,图5b是沿着图5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横截面图,图5c是沿着图5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c-c截取的纵截面图。另外,图6是图5a中的箭头vi-vi的方向上的示意性主视图。

上容器10是例如有底但无盖的容器,底面部10t的形状为大致碗状,包括其平面中心位置c10t的预定区域10tm的高度低,预定区域10tm的四个周围区域10tf、10tb、10ts、10ts高。该预定区域10tm的顶面被形成为大致平坦,并且该区域10tm具有均被形成为长形的上述多个通孔h、h...,使得该预定区域10tm被制成允许尿液向下穿过的网状区域10tm。顺便地,在本示例中,网状区域10tm的平面中心位置c10tm相对于上容器10的底面部10t的平面中心位置c10t向后方偏移,并且高度低的该网状区域10tm基本上具有分散载置的诸如猫砂等的上述粒状物,然而,不限于此。

容器20也是例如有底但无盖的容器。换言之,该下容器20包括前壁20f、后壁20b、左右侧壁20s、20s和底面壁20t,前壁20f、后壁20b和左右侧壁20s、20s分别从底面壁20t的前端缘、后端缘和左右侧端缘向上立设。然而,在本示例中,从减轻重量、降低材料成本等观点出发,底面壁20t具有被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贯穿的大致矩形的大开口部20th,由此该下容器20实质上是无底容器,然而,不限于此。

此外,如图5c和图6所示,形成下容器20的前表面的前壁20f具有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贯穿的在横向上长的插入口20fh。该插入口20fh具有从前侧插入的上述托盘30,由此将托盘30以允许从下容器20中向前拉出的方式收纳在下容器20的内部。

此外,该前壁20f形成有在插入口20fh上方、与插入口20fh邻接的向后凹陷的凹面20fk,由此容易从上方抓握托盘30的后述把持部30fg。

图7a是托盘30的示意性平面图。图7b是沿着图7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7c是沿图7a中的箭头c-c的方向观察的示意性主视图,图7d是沿着图7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d-d截取的纵截面图。另外,图8是托盘30的从顶面侧观察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7a至图7d和图8所示,托盘30是例如有底但无盖的浅的平坦容器。换言之,托盘30包括:在横向上长的前侧横壁30f,其位于纵向上的前侧并沿着横向延伸;在横向上长的后侧横壁30b,其位于纵向上的后侧并沿着横向延伸;在纵向上长的右侧纵壁30s,其位于横向上的右侧并沿着纵向延伸;在纵向上长的左侧纵壁30s,其位于横向上的左侧并沿纵向延伸;以及底面壁30t,其为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在纵向上比在横向上长的大致矩形形状。前侧横壁30f、后侧横壁30b、左侧纵壁30s、右侧纵壁30s分别从底面壁30t的前端缘、后端缘和左右侧端缘向上立设。由此,托盘30划分有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呈大致矩形形状的载置区域a30,用于载置吸收性片50(参照图8和图10a中的由点构成的图案的区域a30)。换言之,吸收性片50载置在作为位于前侧横壁30f的内壁面30fs、后侧横壁30b的内壁面30bs、左侧纵壁30s的内壁面30ss和右侧纵壁30s的内壁面30ss处或内侧的区域a30的载置区域a30。

同时,托盘30的前侧横壁30f形成有用于在将托盘30从下容器20中拉出时抓持的把持部30fg。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c和图7d所示,前侧横壁30f中的下部形成有:凹部30fk,其向后方凹下并在从前方观察时呈大致矩形;残留在该凹部30fk上方的部分30fg,其用作把持部30fg。

此外,如图7a所示,托盘30的形状相对于纵向中央线cl1和横向中央线cl2中的每一者线对称。例如,后侧横壁30b也设置有规格与上述把持部30fg相同的把持部30bg,使得后侧横壁30b的形状和前侧横壁30f的形状具有彼此呈镜像的关系,以及使得这些横壁30f、30b在左右方向上各自彼此不对称。此外,左侧纵壁30s的形状和右侧纵壁30s的形状也彼此不对称,并且这些纵壁30s、30s的形状在前后方向上彼此不对称。

因此,该托盘30在前后方向上是能够替换的。换言之,托盘30能够相对于图6中的下容器20的插入口20fh从后侧横壁30b或前侧横壁30f插入。由此,能够防止作业人员错误地沿相反方向插入托盘30。

然而,不限于此。例如,托盘30的形状不需要相对于纵向中央线cl1线对称,诸如通过从后侧横壁30b省略把持部30bg等,并且同样地,托盘30的形状不需要相对于横向中央线cl2线对称。

图9a是吸收性片50的示意性平面图。另外,图9b是沿着图9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9c是沿着图9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c-c截取的纵截面图。

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吸收性片50是例如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比长度方向上的长度短的方向)的大致矩形形状。此外,关于与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正交的厚度方向,该吸收性片50包括:透液性顶面片51;不透液性底面片52,其配置在顶面片51的下方;以及吸收体53,其插在顶面片51与底面片52之间以吸收尿液。这两个片51、52的平面尺寸被制成比吸收体53的平面尺寸大,从而存在从吸收体53的四条边突出的部分,对于这些突出的部分,通过粘接或热粘合等而接合。以下,将这两个片51、52的从吸收体53的四条边伸出的部分、换言之吸收性片50中不存在吸收体53的部分50f称作“翼片部50f”。顺便地,形成吸收性片50的平面形状的四条边的一对长边部50y、50y和一对短边部50x、50x均大致包括在翼片部50f中。

作为吸收体53的示例,能够给出将由浆粕纤维、高吸收性聚合物等制成的液体吸收性材料形成为诸如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呈矩形形状等的预定形状的示例,并且能够给出无纺布和树脂膜等分别作为顶面片51和底面片52的示例。然而,不限于此,只要它们是具有以上给出的功能的材料并且能够适当地使用这样的材料即可。

图10a是示出该吸收性片50载置于托盘30的状态的示意性平面图。图10b是沿着图10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b-b截取的示意性横截面图,图10c是沿着图10a中的近似中心处的线c-c截取的示意性纵截面图。在图10a至图10c中,出于防止在图中搞错的目的,使用双点划线表示吸收性片50。

如双点划线所示,吸收性片50的平面尺寸被制成与托盘30的载置区域a30(由点构成的图案区域)的尺寸大致对应。换言之,该平面尺寸被制成比托盘30的底面壁30t的大致平坦底面30ts大。具体地,该平面尺寸比底面30ts大一对纵壁30s、30s的各内壁面30ss、30ss以及一对横壁30f、30b的各内壁面30fs、30bs。当将吸收性片50载置在载置区域a30中时,吸收性片50的长度方向与纵向对齐,宽度方向与横向对齐。

因此,如图10b所示,该吸收性片50的一对长边部50y、50y分别从上方与托盘30的一对纵壁30s、30s的内壁面30ss、30ss接触,并且如图10c所示,该片50的一对短边部50x、50x分别从上方与托盘30的一对横壁30f、30b的内壁面30fs、30bs接触。换言之,吸收性片50的一对长边部50y、50y和一对短边部50x、50x分别沿着对应的纵壁30s、30s的内壁面30ss、30ss和横壁30f、30b的内壁面30fs、30bs上升。结果,各长边部50y、50y和各短边部50x、50x均分别向上弯折成立起状态。

然而,此时,从横向和纵向两者对吸收性片50的四个角部50c、50c...中的每一个角部施加弯折动作,使得如图2b所示,各角部50c、50c...均将过度向上突出。结果,可能会产生开头所解释的问题、即如下问题“当从下容器20中拉出托盘30时,或者当将托盘30推入下容器20中时,角部50c、50c…可能会被插入口120fh…钩住的问题,以及可能会使吸收性片50相对于托盘30沿纵向不期望地相对移动的问题”。

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抑制这些角部50c向外突出,对托盘30施行预定的设计。以下,对该设计进行解释,并且在图10a的示例中,对托盘30上的上述载置区域a30中的所有四个角部a30c、a30c...施行该设计,并且这里的设计均具有相同的构造。为此,以下将给出关于角部a30c中的一个角部的说明。这里,供说明的角部a30c为由接合在一起的后侧横壁30b和左侧纵壁30s形成的角部a30c(在图10a中为左上方的角部a30c)。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还将吸收性片50的长边部50y称作“纵边部50y”,还将吸收性片50的短边部50x称作“横边部50x”。

图11a是图10a中的部分xa的示意性放大图,其以放大的方式示出了上述角部a30c。另外,图11b是沿着图11a中的线b-b截取的截面图,图11c是沿着图11a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此外,图12是图10a中的部分xa的示意性立体图。

如图11a和图12所示,首先,与载置区域a30中的上述角部a30c对应地形成为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其中在横壁移位部30bd处,横壁30b在横壁30b的横向端部处沿纵向向外移位,在纵壁移位部30sd处,纵壁30s在纵壁30s的纵向端部处沿横向向外移位。由此,在载置区域a30的上述角部a30c处,底面壁30t的底面30ts向纵向上的外侧和横向上的外侧扩展。

因此,能够基于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缓和从横向和纵向两者对吸收性片50的角部50c施加的弯折动作,由此能够控制吸收性片50的角部50c的立起。结果,能够抑制角部50c过度向上突出。

此外,在本示例中,如图11a所示,该横壁移位部30bd被制成在趋向横向上的外侧的同时沿纵向向外逐渐移位,并且同样地,纵壁移位部30sd被制成在趋向纵向上的外侧的同时沿横向向外逐渐移位。

因此,能够基于如上所述的平缓移位,顺利地缓和沿横向和纵向两者对吸收性片50的角部50c施加的弯折动作。由此,能够顺利地抑制该角部50c的立起,结果,能够快速地抑制该角部50的过度向上突出。

此外,在本示例中,横壁移位部30bd与纵壁移位部30sd的接合部30j相对于横壁30b的不包括横壁移位部30bd的部分30bn位于纵向上的外侧,并且还相对于纵壁30s的不包括纵壁移位部30sd的部分30sn位于横向上的外侧。因此,能够确实地显示出对角部50c过度向上突出的上述抑制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示例中,对载置区域a30的所有四个角部a30c、a30c...均设置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然而,不限于此。换言之,当对至少一个角部a30c进行设置时,该角部a30c能够使得吸收性片50的被抑制向上突出的角部50c,并且能够通过抑制该角部50c被插入口20fh等钩住来控制吸收性片50的不期望的纵向相对移动。为此,对至少单个角部a30c设置上述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将是足够的。然而,显然地,优选的是,为多个角部a30c、a30c...而不是单个角部a30c设置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

此外,在本示例中,如图11a所示,包括横壁移位部30bd开始沿着纵向向外移位的移位开始位置p2的预定范围使得该横壁移位部30bd沿着圆弧曲线移位,并且进一步地,包括纵壁移位部30sd开始沿着横向向外移位的移位开始位置p1的预定范围使得该纵壁移位部30sd沿着圆弧曲线移位。

因此,可能在横壁移位部30bd与其附近部分之间发生的吸收性片50的弯折状态的改变能够连续且逐渐地进行。由此,能够抑制可能在以上改变大时发生的吸收性片50的横边部50x与横壁30b的内壁面30bs的分离以及吸收性片50的纵边部50y与纵壁30s的内壁面30ss的分离。结果,能够确实地使横边部50x和纵边部50y分别与横壁30b的内壁面30bs和纵壁30s的内壁面30ss接触。

这里,横壁移位部30bd的横向上的长度l30bd选自例如5mm至40mm的范围,并且将该移位部30bd的纵向上的移位量设定成其最大值在例如2mm至20mm内。同样地,纵壁移位部30sd的纵向上的长度l30sd选自例如10mm至60mm的范围,并且将该移位部30sd的横向上的移位量设定成其最大值在例如5mm至30mm内。当以这样的方式进行设定时,能够进一步确实地展现出抑制角部50c向上方突出的前述效果。

此外,在本示例中,尽管归因于如上所述吸收性片50的长度方向沿着纵向配置,纵壁30s的纵向上的长度被制成比横壁30b的横向上的长度长,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如图11a所示,纵壁移位部30sd的纵向上的长度l30sd被制成比横壁移位部30bd的横向上的长度l30bd长,因此以这样的方式实施本示例。

当采用以上方式时,能够控制吸收性片50的纵边部50y容易朝向内侧倾倒的倾向。换言之,在图11a所示的本示例中,由于纵壁30s的纵向上的长度长,所以与吸收性片50的横边部50x相比,纵边部50y存在容易朝向内侧(沿远离对应的壁30b、30s的方向)倾倒的倾向,然而,本示例使得纵壁移位部30sd的纵向上的长度l30sd比横壁移位部30bd的横向上的长度l30bd长。因此,能够基于以上纵壁移位部30sd抑制上述纵边部50y容易朝向内侧倾倒的倾向,由此能够防止吸收性片50的比横边部50x长的纵边部50y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成从上方覆盖该片50的内侧部分。为此,能够防止对尿液吸收性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在本示例中,当如图13的示意性平面图那样从上方观察托盘30时,托盘30的底面壁30t的底面30ts具有矩形区域a30a。换言之,如图13中的由点构成的图案所示,该矩形区域a30a由横壁30b(30f)的不包括横壁移位部30bd(30fd)的部分30bn(30fn)和从部分30bn(30fn)延伸的延长线l30bn(l30fn)划分,并且由各纵壁30s的不包括纵壁移位部30sd的部分30sn和从部分30sn延伸的延长线l30sn划分。然而,上述接合部30j位于比该矩形区域a30a的对角线lca30a靠纵壁30s的位置。

根据该位置关系,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前述纵边部50y朝向内侧倾倒。换言之,当上述接合部30j位于比上述对角线lca30a靠横壁30b(30f)的位置时,与横边部50x朝向纵向上的内侧倾倒相比,纵边部50y容易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并且另一方面,当上述接合部30j位于比上述对角线lca30a靠纵壁30s的位置时,与纵边部50y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相比,横边部50x容易朝向纵向上的内侧倾倒,本示例采用后者的位置关系。为此,能够防止吸收性片50的比横边部50x长的纵边部50y朝向横向上的内侧倾倒成从上方覆盖该片50的内侧部分,从而能够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对尿液吸收性产生大的负面影响。

此外,在本示例中,如图11b所示,横壁30b的内壁面30bs基于横壁30b的倾斜角度θ30bs而倾斜,使得其上下方向上的上部位于其下部的纵向上的外侧。同样地,如图11c所示,纵壁30s的内壁面30ss基于纵壁30s的倾斜角度θ30ss而倾斜,使得其上下方向上的上部位于其下部的横向上的外侧。前者的横壁30b的倾向角度θ30bs的最大值被设定为比后者的纵壁30s的倾向角度θ30ss的最大值小。换言之,与纵壁30s的内壁面30ss相比,横壁30b的内壁面30bs处于直立状态。

因此,该横壁30b能够有效地防止当拉出托盘30时或当推入托盘30时,吸收性片50因吸收性片50自身的惯性力而沿纵向相对于托盘30移动。

从改善该操作和效果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使横壁30b的倾斜角度θ30bs的平均值比纵壁30s的倾斜角度θ30ss的平均值小。此外,优选的是,将横壁30b的倾斜角度θ30bs设定在例如0度至5度的范围,将纵壁30s的倾斜角度θ30ss设定在例如2度至40度的范围。

此外,在该图13的示例中,横壁移位部30bd中的内壁面30bs的倾斜角度θ30bs被设定为与在横壁30b的位于横向上的中央部30bc处的内壁面30bs的倾斜角度θ30ss的值相同的值。

当以以上方式进行设定时,与对吸收性片50在中央部30bc处相对移动的抑制效果同样地,横壁30b能够展现出对吸收性片50在横向上的端部处相对移动的抑制效果。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吸收性片50沿朝向载置区域a30的角部a30c的方向、即沿横向与纵向之间的方向相对移动。

此外,从上述抑制吸收性片50朝向角部a30c的方向相对移动的观点出发,优选的是,横壁移位部30bd与纵壁移位部30sd的接合部30j沿着与正交于托盘30的底面壁30t的底面30ts中的平面中心位置c30ts的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换言之,当以这样的方式配置时,该接合部30j的延伸方向与平行于底面壁30t的底面30ts的方向大致正交,使得该接合部30j能够可靠地接收沿着上述底面30ts朝向角部a30c相对移动的吸收性片50。由此,能够确实地控制吸收性片50朝向角部a30c相对移动。

图14是收纳有托盘30的下容器20的示意性平面图。在图14中,下容器20被示出为由点构成的区域。在本示例中,当从上方观察设置于下容器20的插入口20fh的位于下容器20中的缘部20fheb的上部20fhebu时,该上部20fhebu中的与托盘30的上述角部a30c对应的部分20fhebup包括呈作为曲线形状的示例的圆弧曲线形状的部分。

因此,当从下容器20中拉出托盘30时,即使与上述缘部20fheb相关的上述部分20fhebup与吸收性片50的角部50c接触,该部分20fhebup也将与该角部50c逐渐接触。从而,能够减轻隔着上述角部50c从插入口20fh的缘部20fheb的上部20fhebu作用于吸收性片50的纵向上的外力。结果,能够控制吸收性片50相对于托盘30的不期望的沿纵向的相对移动。

顺便地,尽管能够给出诸如聚乙烯、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烯烃系热塑性树脂作为用于上容器10、下容器20、托盘30和罩40的材料的示例,但是不限于此。例如,除了以上树脂以外的树脂是可行的,或者诸如不锈钢板、铝板等的金属板是可行的。

===其它实施方式===

以上,已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前述实施方式旨在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无需赘述,在不超出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的内壁面30b进行变型和改进,并且其等同方案也包含在本发明中。例如,可以是以下变型是。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动物用厕所1包括罩40,然而,不限于此,可以没有罩40。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诸如猫砂等的粒状物载置于上容器10的底面部10t,然而,不限于此,可以没有粒状物。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如图11a所示,作为示例横壁移位部30bd的形状被示出成沿纵向弯曲,作为示例纵壁移位部30sd的形状被示出成沿横向弯曲,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如图15中的示意性放大平面图所示的那样形成横壁移位部30bd和纵壁移位部30sd。换言之,在图15的示例中,横壁30b的端部形成有作为单个台阶的横壁移位部30bd的沿着纵向向外以台阶状的方式移位的部分30bd,纵壁30s的端部形成有作为单个台阶的纵壁移位部30sd的沿着横向向外以台阶状的方式移位的部分30sd。以这种方式也能够控制吸收性片50的角部50c的立起。顺便地,采用台阶状的方式的部分30bd、30sd的台阶数不限于一个。换言之,可以存在如下情况:部分30bd、30sd中的一者或两者以台阶状的方式、包括多个台阶地形成,由此部分30bd、30sd沿着纵向向外或着沿横向向外以台阶状的方式移位。

在如图7a所示的前述实施方式中,托盘30的上述角部a30c的形状是尖的,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角部a30c的形状可以是具有预定曲率等的圆形或可以是多边形。

附图标记说明

1动物用厕所,10上容器,10t底面部,10tf周围区域,10tfd台阶部,10tb周围区域,10ts周围区域,10tm网状区域,20下容器,20f前壁,20fh插入口,20fheb缘部,20fhebu上部,20fhebup与角部对应的部分,20fk凹面,20b后壁,20s侧壁,20t底面壁,20th开口部,30托盘,30f前侧横壁(横壁),30fs内壁面,30fg把持部(部分),30fk凹部,30b后侧横壁(横壁),30bs内壁面,30bd横壁移位部,30bn不包括横壁移位部的部分,30bc中央部,30bg把持部,30s右侧纵壁(纵壁),30s左侧纵壁(纵壁),30ss内壁面,30sd纵壁移位部,30sn不包括纵壁移位部的部分,30j接合部,30t底面壁,30ts底面,40罩,40h出入口用开口部,50吸收性片,50c角部,50x横边部(短边部),50xn不包括角部的部分,50y纵边部(长边部),50yn不包括角部的部分,50f翼片部,51顶面片,52底面片,53吸收体,h通孔,a30载置区域,a30c角部,a30a矩形区域,p1移位开始位置,p2移位开始位置,c10t平面中心位置,c10tm平面中心位置,c30ts平面中心位置,cl1中央线,cl2中央线,l30bn延长线,l30sn延长线,lca30a对角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