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14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联合收割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割取在田地栽植的穗秆并收集谷粒的联合收割机、或者割取饲料用穗秆而作为饲料来收集的饲料联合收割机等联合收割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具备将柴油发动机等的废气中所含有的微粒状物质(烟灰、微粒)、或者废气中所含有的氮氧化物(nox)等除去的废气净化装置的联合收割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如下技术:在柴油发动机的排气路径中,作为废气净化装置(后处理装置)而设置内置有柴油微粒过滤器的箱体(以下称为dpf箱体)、以及内置有尿素选择还原型催化剂的箱体(以下称为scr箱体),将废气导入至dpf箱体和scr箱体,由此对从柴油发动机排出的废气进行净化处理(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3)。另外,以往,联合收割机为如下构造:利用割刀装置将田地中的未割取穗秆切断,利用穗秆输送装置将其收割穗秆输送至脱粒装置而进行脱粒,并将谷粒收集于谷粒箱,该联合收割机构成为:在行驶机体搭载有发动机,dpf箱体以横置姿势配置于该发动机上表面侧,从发动机朝向dpf箱体排出废气。(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744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5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17723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0-209813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所述现有技术而言,在将发动机和废气净化装置(dpf箱体)以相互接近的方式设置于发动机室的构造中,需要在发动机安装部的周围确保有废气净化装置(scr箱体)的设置空间,从而存在着发动机室容积或者废气净化装置(dpf箱体或者scr箱体)容积受到限制等问题。另外,在将废气净化装置(dpf箱体或者scr箱体)支承于发动机室外侧的构造中,将scr箱体连接于dpf箱体的尿素混合管、或者废气净化装置等的安装位置受到限制,从而存在着无法使得废气净化装置的安装构造简化等问题。此外,在如载货汽车那样将废气净化装置(dpf箱体或者scr箱体)设置于与发动机分离的位置处的行驶机体的构造中,虽然能够容易地确保废气净化装置的设置空间,但却存在着废气净化装置内的废气温度容易降低至规定温度以下的不良情况。

另外,在废气净化装置具备尿素选择还原型催化剂的情况下,需要在废气净化装置设置出用于使得尿素水与废气混合的尿素混合室,且向该尿素混合室供给尿素水。因此,在设置有具有尿素选择还原型催化剂的废气净化装置的情况下,不仅需要设置废气净化装置,还必须设置用于贮存向尿素混合室供给的尿素水的尿素水箱、以及将尿素水箱中的尿素水向废气净化装置供给的尿素水泵等。因此,即使能够确保废气净化装置的设置空间,该设置空间也不够充分,还需要尿素水箱、以及尿素水泵的设置场所。另外,有时尿素水会在低温环境下冻结,因尿素水的冻结会导致废气净化处理无法发挥功能,不仅如此,而且还有可能因尿素水浓度的变化而导致净化能力下降。

因此,本申请的发明提供一种研究上述这些现状而实施了改善的联合收割机。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申请的发明的联合收割机具备:割取装置;脱粒装置;发动机,其对所述割取装置或者所述脱粒装置进行驱动;废气净化装置,其将上述发动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除去;发动机室,其内置有所述发动机;以及谷粒箱,其供收获的谷物输入,将所述废气净化装置设置于所述发动机室的后方,并且,用于将尿素水向所述废气净化装置供给的尿素水供给装置被设置在比所述废气净化装置靠下侧的位置。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可以是如下结构,将所述废气净化装置配置于前后方向上介于所述发动机室与所述谷粒箱之间的位置,将所述尿素水供给装置配置于介于所述谷粒箱与所述脱粒装置之间的位置。另外,可以是如下结构,具备:扬谷输送机,其将利用所述脱粒装置筛选出的一等品输送至所述谷粒箱;以及还原输送机,其为了对利用所述脱粒装置筛选出的二等品进行再筛选而将该二等品输送至所述脱粒装置的筛选部,将所述尿素水供给装置固定于所述脱粒装置侧面、且是固定于介于所述扬谷输送机与所述还原输送机之间的区域。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是如下结构,将所述谷粒箱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而使得其后方被轴支承于机体外侧,将用于贮存尿素水的尿素水箱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后方,另一方面,将用于贮存燃料的燃料箱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的后方。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是如下结构,将用于贮存尿素水的尿素水箱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的机架下部。另外,可以是如下结构,使用于贮存尿素水的尿素水箱配置于将脱粒装置的侧方覆盖的侧罩的内侧。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是如下结构,将用于贮存尿素水的尿素水箱以与燃料箱重叠的方式配置于所述脱粒装置的下侧,将所述尿素水箱的供水口和所述燃料箱的供油口设置为朝向所述脱粒装置的外侧突出。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是如下结构,使得所述废气净化装置构成为包括:第一箱体,其将所述发动机的废气中的微粒状物质除去;以及第二箱体,其将所述发动机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除去,并且,所述谷粒箱在与所述发动机室对置的面具有凹部,将所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配置于所述谷粒箱的凹部。

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是如下结构,以所述第一箱体以及第二箱体各自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将所述第一箱体以及第二箱体设置为左右并列。另外,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是如下结构,经由尿素混合管而将所述第二箱体的排气入口与所述第一箱体的排气出口连接起来,在所述第一箱体以及第二箱体之间将所述尿素混合管配置为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以及第二箱体平行。

并且,在上述联合收割机中,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具有固定部件,该固定部件将以并列状连结着的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固定为一体,利用从行驶机体立起设置的支承框架来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支承,从而将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固定。另外,利用所述支承框架、所述发动机框架、以及所述脱粒装置的上表面来对所述固定部件进行支承,从而将所述废气净化装置固定。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由于将废气净化装置配置于发动机室后方,因此,能够将废气净化装置配置于接近发动机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作业者与变为高温的废气净化装置接触。另外,由于能够将从发动机室排出的热向废气净化装置引导,因此,能够将废气净化装置配置于废气的净化所需的高温环境下,从而能够在废气净化装置中维持高水平的净化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由于将尿素水供给装置配置于比废气净化装置靠下方的位置,因此,在发动机停止之后,能够使尿素水经由尿素水供给装置回流至尿素水箱而无需使尿素水循环。因此,在发动机停止之后,能够防止尿素水残留于尿素水供给路径、或废气净化装置并结晶,因此能够抑制废气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的下降、或装置的劣化。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有效利用谷粒箱周围的空间而对废气净化装置、尿素水供给装置以及尿素水箱进行配置,由此能够确保谷粒箱的容量。另外,由于能够将尿素水供给装置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的附近,因此,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将尿素水供给装置和废气净化装置连结起来的尿素水配管,能够抑制配管内的尿素水的残留,从而能够预先防止尿素水的结晶化等。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由于将尿素水供给装置配置于脱粒装置侧面、且配置于介于扬谷输送机和还原输送机之间的区域,因此,无需为了确保尿素水供给装置的空间而对谷粒箱的形状进行变更。因此,不仅能够确保谷粒箱的容量,而且还不会使谷粒箱的形状变得复杂化,其设计也变得容易。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由于将尿素水供给装置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和尿素水箱之间,因此,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从尿素水箱朝向废气净化装置的尿素水配管。另外,通过将燃料箱和尿素水箱分配配置于行驶机体的后方,从而容易识别出燃料和尿素水各自的供给口。并且,通过将尿素水箱配置于谷粒箱的转动轴附近,能够基于谷粒箱的开闭而减小配管距离之差,因此,尿素水配管不会对谷粒箱的开闭动作造成妨碍。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通过将尿素水箱配置为比废气净化装置、尿素水供给装置靠下侧,能够使残留于尿素水配管等的尿素水回流至尿素水箱。另外,通过将尿素水箱配置于下侧,能够使得尿素水箱的供水位置处于下方,从而容易进行供水作业。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能够通过灵活运用脱粒装置周围的空间而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并且,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在脱粒装置侧方设置的尿素水供给装置和尿素水箱的尿素水配管。另外,能够构成为:使得尿素水箱形成为较大的容量,在针对谷粒箱周围或者发动机周围等的维护保养作业时,能够对尿素水箱补给尿素水。

根据本申请的发明,能够通过灵活运用燃料箱的设置空间而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另外,能够灵活运用燃料箱的支承构造而对尿素水箱进行支承。并且,能够通过使燃料供给部和尿素水供给部接近而提高补给作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6行割取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是该6行割取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该6行割取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4是示出发动机室内的结构的主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发动机周围零部件与谷粒箱以及脱粒机之间的位置关系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发动机以及废气净化装置的外观立体图。

图7是废气净化装置安装部的后视立体图。

图8是示出脱粒装置的一部分的右视图。

图9是尿素水供给说明图。

图10是示出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上的零部件配置的立体图。

图11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后方立体图。

图12是该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3是作为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14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后方立体图。

图15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尿素水箱的主视图。

图16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17是示出作为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各零部件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该联合收割机的脱粒装置的内部的左视图。

图19是示出作为第四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上的零部件配置的立体图。

图20是该联合收割机的后方立体图。

图21是示出该联合收割机的尿素水箱的变形例的图。

图22是示出作为第五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行驶机体上的零部件配置的立体图。

图23是该联合收割机的燃料箱和尿素水箱的主视图(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4是示出该联合收割机的燃料箱和尿素水箱的第一变形例的主视图(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5是示出图24所示的燃料箱和尿素水箱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6是示出使图24所示的燃料箱和尿素水箱分离时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7是示出该联合收割机的燃料箱和尿素水箱的第二变形例的主视图(联合收割机的左视图)。

图28是示出图27所示的燃料箱和尿素水箱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29是示出在图27所示的尿素水箱中充满尿素水时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30是作为第六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1是该第六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右视图。

图32是示出发动机以及废气净化装置的配置的立体图。

图33是废气净化装置安装部的后视立体图。

图34是示出行驶机体上的零部件配置的立体图。

图35是废气净化装置的配置的第一变形例。

图36是废气净化装置的配置的第二变形例。

图37是示出发动机以及废气净化装置周围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8是示出废气净化装置安装部周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9是示出废气净化装置安装部周围的结构的后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2,对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参照图1~图3,对搭载有柴油发动机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构造进行说明。此外,在以下说明中,将朝向行驶机体1的前进方向时的左侧简称为左侧,同样将朝向前进方向时的右侧简称为右侧。如图1~图3所示,具备由作为行驶部的左右一对行驶履带2支承的行驶机体1。在行驶机体1的前部,收割并取入穗秆的6行割取用的割取装置3装配为:能够利用单动式的升降用液压缸4而绕着割取转动支点轴4a进行升降调节。具有进给链6的脱粒装置5、和用于贮存从该脱粒装置5取出的谷粒的谷粒箱(graintank)7以横向并列状被搭载于行驶机体1。此外,脱粒装置5配置于行驶机体1的左侧,谷粒箱7配置于行驶机体1的右侧。

另外,构成为:在行驶机体1的后部设置有能够借助纵向取出输送机8a而旋转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将谷粒箱7的内部的谷粒从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稻谷投入口9排出至卡车(truck)的载物台或者容器等。在割取装置3的右侧、且在谷粒箱7的前侧设置有驾驶室10。构成为:在驾驶室10的前表面下部设置有驾驶室转动支点轴10a,经由驾驶室转动支点轴10a而将驾驶室10的前表面下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轴支承于行驶机体1,将驾驶室10设置为能够朝向联合收割机外部前侧移动,并使得驾驶室10在前侧绕着驾驶室转动支点轴10a转动。

在驾驶室10内配置有:操纵方向盘11、驾驶坐席12、主变速杆15、副变速杆16、对脱粒离合器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脱粒离合器杆17、以及对割取离合器进行接合断开操作的割取离合器杆18。在驾驶坐席12的下方的行驶机体1配置有作为动力源的柴油发动机14。此外,在驾驶室10配置有:供操作者搭乘的脚踩踏板、供操纵方向盘11设置的方向盘柱、以及供所述各杆15、16、17、18设置的杆柱等。

如图1所示,在行驶机体1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左右的轨道框架(trackframe)21。在轨道框架21设置有:驱动链轮22,其将发动机14的动力向行驶履带2传递;张紧辊23,其维持行驶履带2的张紧力;多个轨道辊(trackroller)24,它们将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保持为接地状态;以及中间辊25,其对行驶履带2的非接地侧进行保持。利用驱动链轮22对行驶履带2的前侧进行支承,利用张紧辊23对行驶履带2的后侧进行支承,利用轨道辊24对行驶履带2的接地侧进行支承,并利用中间辊25对行驶履带2的非接地侧进行支承。

如图1及图2所示,构成为:将供向发动机14供给的燃料贮存的燃料箱31配置于行驶机体1的左侧后部,且能够从脱粒装置5左侧的联合收割机外侧朝燃料箱31内补充柴油燃料。即,燃料箱31设置于行驶机体1上、且设置于脱粒装置5后部的秸秆排出刀具65下方的位置,供油口32(参照图1及图2)设置为在脱粒装置5左侧延伸,从而能够从联合收割机外侧供油。

如图1及图2所示,在与割取装置3的割取转动支点轴4a连结的割取框架51,设置有:将栽植于田地的未收割穗秆的根部切断的推剪式的割刀装置52。在割取框架51的前方配置有:将栽植于田地的未收割穗秆拔起的与6行穗秆相对应的穗秆拔起装置53。在穗秆拔起装置53与进给链6的前端部(进给起始端侧)之间,配置有:对利用割刀装置52割取的割取穗秆进行输送的穗秆输送装置54。此外,在穗秆拔起装置53的下部前方突出设置有:将未收割穗秆分开的与6行穗秆相对应的分禾体55。构成为:一边在田地内移动,一边利用割取装置3连续地对栽植于田地的未收割穗秆进行割取。

接下来,参照图1及图2对脱粒装置5的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在脱粒装置5具备:穗秆脱粒用的脱粒筒56;摆动筛选盘57以及扬谷风扇58,它们对降落至脱粒筒56的下方的脱粒物进行筛选;处理筒59,其对从脱粒筒56的后部取出的脱粒排出物进行再处理;以及排尘风扇60,其将摆动筛选盘57的后部的粉尘排出。此外,由穗秆输送装置54从割取装置3输送的穗秆被进给链6承接,并被输入至脱粒装置5而利用脱粒筒56进行脱粒。

如图1所示,在摆动筛选盘57的下侧设置有:一等品输送机61,其将由摆动筛选盘57筛选出的谷粒(一等品)取出;以及二等品输送机62,其将带有枝梗的谷粒等二等品取出。摆动筛选盘57构成为:利用进给盘68以及粗筛69,对从张紧设置于脱粒筒56下方的承受网67漏下的脱粒物进行摆动筛选(比重筛选)。对于从摆动筛选盘57降落的谷粒,利用来自扬谷风扇58的筛选风将该谷粒中的粉尘除去,并使该谷粒降落至一等品输送机61。借助扬谷输送机63将从一等品输送机61取出的谷粒输入至谷粒箱7,从而在谷粒箱7收集谷粒。

另外,如图1所示,摆动筛选盘57构成为:通过摆动筛选而使得带有枝梗的谷粒等二等品从粗筛69降落至二等品输送机62。具备筛选风扇71,该筛选风扇71对降落至粗筛69下方的二等品进行风选。对于从粗筛69降落的二等品,利用来自筛选风扇71的筛选风将该谷粒中的粉尘以及秸秆屑除去,并使该谷粒降落至二等品输送机62。构成为:二等品输送机62的末端部经由还原输送机66而与进给盘68的上表面侧连通式地连接,由此使得二等品返回至摆动筛选盘57的上表面侧而对其进行再筛选。

另一方面,如图1及图2所示,在进给链6的后端侧(输送末端侧)配置有:秸秆排出链64和秸秆排出刀具65。构成为:从进给链6的后端侧承接至秸秆排出链64的排出秸秆(谷粒脱除后的禾杆)以较长的状态向行驶机体1的后方排出,或者在由设置于脱粒装置5后部的秸秆排出刀具65适当地切断为较短的长度之后,向行驶机体1的后下方排出。

如图4及图5所示,谷粒箱7具备: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其形成为将前表面左侧的一部分切除后的形状;谷粒排出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b,其在上表面左侧形成为前后方向上的槽状;以及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其在左侧面中央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台阶的形状。在谷粒箱7前表面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且在发动机室97后方设置出空间而供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其前端被收纳于输送机支承体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沿着谷粒排出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b而收纳于谷粒箱7上表面的谷粒排出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b。并且,扬谷输送机63沿着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而固定于谷粒箱7左侧面的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并由设置于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上部的承接口连结。

如图4及图11所示,谷粒排出输送机8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纵向取出输送机(纵向输送输送机)8a的上端侧,在谷粒排出输送机8的输送末端侧设置有稻谷投入口9。在谷粒箱7的底部以前后朝向而配置有横向输送机8b,并且将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下端(基端)侧连结于横向输送机8b的后端。另外,在谷粒箱7底部设置有:联合收割机外侧底板7d以及联合收割机内侧底板(省略图示),使得联合收割机外侧底板7d和联合收割机内侧底板朝向横向输送机8b倾斜,由此使得谷粒箱7内部的谷粒朝着横向输送机8b方向流下。横向输送机8b在谷粒箱7的底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设置,将沿着谷粒箱7的底板朝下流动的谷粒朝向后方的纵向取出输送机8a输送。

纵向取出输送机8a与比谷粒箱7后端面更突出的横向输送机8b后端连结,并沿谷粒箱7后端面朝向谷粒箱7上方延伸设置。将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下端(基端)侧与横向输送机8b连结,另一方面,将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上方部分固定于谷粒箱7后端面,由此将该纵向取出输送机8a立起设置于谷粒箱7后方。并且,构成为:将纵向取出输送机8a下端支承于行驶机体1上,由此能够使谷粒箱7绕着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轴心线朝向联合收割机外侧进行横向移动,并且能够使得脱粒装置5右侧面和发动机室97后表面敞开。另外,在谷粒箱7后方,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将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周围覆盖的后方罩30,在谷粒箱7的联合收割机外侧底板7d外侧面,以能够拆装的方式设置有底部罩体165。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作为废气净化装置74的第一箱体75(柴油微粒过滤器、dpf)以及第二箱体229(选择催化剂还原、scr)、和柴油发动机14进行说明。具备:第一箱体75,其作为将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微粒状物质除去的柴油微粒过滤器(dpf);以及第二箱体229,其作为将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氮氧化物除去的尿素选择催化剂还原(scr)系统。如图5所示,在第一箱体75内置有:柴油氧化催化剂79、以及烟尘过滤器80。如图7所示,在第二箱体229内置有:尿素选择催化剂还原用的scr催化剂232、以及氧化催化剂233。

另外,第一箱体75具有:入口侧箱体76以及出口侧箱体77。在入口侧箱体76的内部配置有:生成二氧化氮(no2)的白金等柴油氧化催化剂79。在入口侧箱体76和出口侧箱体77的内部,配置有:在较低温度下连续地使所捕集到的微粒状物质(pm)氧化而将其除去的蜂巢构造的烟尘过滤器80。利用在入口侧箱体76以及出口侧箱体77内沿着废气的移动方向而串联配置的柴油氧化催化剂79和烟尘过滤器80,将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微粒状物质(pm)除去,在此基础上,还使得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减少。另一方面,在第二箱体229内沿着废气的移动方向而串联地配置有:scr催化剂232和氧化催化剂233。构成为:利用第二箱体229内的scr催化剂232和氧化催化剂233而使得氮氧化物(nox)减少。

并且,如图4~图7所示,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构成为:在机体左右方向上较长地延伸的长条圆筒形状。在第一箱体75的筒状两侧(废气移动方向一端侧及其另一端侧)设置有:净化入口管81,其用于将废气取入;以及净化出口管82,其用于将废气排出。同样,在第二箱体29的两侧(废气移动方向一端侧及其另一端侧)设置有:scr入口管236,其用于将废气取入;以及scr出口管237,其用于将废气排出。

另外,如图4~图7所示,在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出口(排气岐管117)配置有:强制地将空气送入至柴油发动机14的增压器118。借助排气连结管119而使得净化入口管81与增压器118的废气出口侧连通,由此将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导入至第一箱体75内。构成为:将与scr入口管236连接的尿素混合管239连结于净化出口管82,从而将废气从第一箱体75经由尿素混合管239而导入至第二箱体229内。在此基础上,构成为:利用能够折曲且伸缩的蛇腹状连结管98,将增压器118的废气出口侧和排气连结管119连接,从而使得增压器118侧的发动机14的振动不会向排气连结管119侧传递。

另一方面,在管凸缘处利用螺栓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将净化出口管82和尿素混合管239的尿素水喷射部240紧固连结。构成为:通过多组厚板状中间凸缘体84的螺栓紧固连结而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将入口侧箱体76和出口侧箱体77连结,并能够使出口侧箱体77分离,从而执行烟尘过滤器80的分解维护保养。另外,构成为:将尾管83连结于scr出口管237,朝向机体上侧而开设尾管83的废气出口,将柴油发动机14(各气缸)的废气从增压器118导入至第一箱体75内,并使该废气从第一箱体75向尿素混合管239移动,在后述的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与废气混合之后,将该废气导入至第二箱体229内并从尾管83向联合收割机外部释放。

通过上述结构,在第一箱体75内的烟尘过滤器80对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所含有的微粒状物质(pm)进行捕集,并利用二氧化氮(no2)连续地使该物质氧化而将其去除。在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粒状物质(pm)的去除的基础上,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的含有量降低。接下来,在尿素混合管239的内部,从尿素水喷射部240的尿素水喷射喷嘴体朝向来自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喷射尿素水,利用尿素选择催化剂还原用的scr催化剂232、氧化催化剂233而使得下述废气中的氮氧化物(nox)的含有量降低,所述废气是指:混合有因加水分解而生成的氨的第二箱体229内的废气。在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对柴油发动机14的废气进行净化,并从尾管83向联合收割机外部释放。

接下来,如图4及图6所示,在谷粒箱7前方的行驶机体1上立起设置有作为机体框架的发动机室框架91,由发动机室框架91形成发动机室97。将柴油发动机14载置于行驶机体1上表面侧,并将柴油发动机14内置于发动机室97内部。另外,将水冷用散热器(省略图示)以及冷却风扇115等的冷却零部件内置于发动机室97内部的柴油发动机14的侧方。构成为:利用冷却风扇115,从联合收割机机体的右侧外部朝向散热器(省略图示)等冷却零部件取入外部气体,另一方面,将柴油发动机14的暖气朝向脱粒装置5侧排出。

另外,构成为:柴油发动机14和冷却零部件的右侧、背面侧以及上面侧由发动机室框架91包围,利用柴油发动机14的冷却风扇115,从发动机室框架91的右侧外部朝向发动机室97内部取入冷却用外部空气,另一方面,将对柴油发动机14和冷却零部件进行冷却之后的暖气朝向与发动机室框架91(发动机室97)相邻的作为作业部的脱粒装置5的右侧排出。

发动机室框架91具有:左侧的方管状支柱体92;右侧的倒u字形状支柱体93;以及方管状横框架94,其两端侧一体地固定于左右的支柱体92、93。方管状横框架94的一端与方管状支柱体92上端连结,另一方面,将方管状横框架94的另一端连结且固定于在倒u字形状支柱体93上方固定的方管状框架93a。

另外,使在驾驶室10的底面后部设置的橡胶制的压接脚体(省略图示)从上侧与横框架94的左右的支承台96上表面抵接,并将驾驶室10的后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接触、分离的方式支承于横框架94的各支承台96。将柴油发动机14设置于驾驶室10底面侧和由发动机室框架91形成的发动机室97的内部。此外,如图4所示,将输送机支承体90设置于左支柱体92的上端侧,借助输送机支承体90而将谷粒排出输送机8支承于收纳位置。

并且,具备:空气清洁器123,其将外部空气向柴油发动机14供给;以及预清机(precleaner)124,其将外部空气取入至空气清洁器123。在发动机室97的上表面中,将空气清洁器123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74的右侧,并且将预清机124配置于谷粒箱7前方右侧、且配置于发动机室97上方,借助供气管125而将空气清洁器123连接于预清机124。构成为:将燃烧用空气从预清机124经由空气清洁器123而取入至柴油发动机14的增压器118的压缩机箱体118a。在发动机室框架91的横框架94的后表面右侧,将空气清洁器123固定,从而使得该空气清洁器123位于废气净化装置74的前方右侧。

如图4~图6等所示,增压器118设置于柴油发动机14的上方前侧,在其右侧设置内置有鼓风机叶轮的压缩机箱体118a,另一方面,在左侧设置内置有涡轮机叶轮的涡轮机箱体118b。而且,设置于压缩机箱体118a右端的进气取入侧经由供气管120而与空气清洁器123的进气排出侧连通。另一方面,设置于涡轮机箱体118b左端的排气出口管99经由能够折曲的蛇腹状排气导入管98而与排气连结管119连结,其中,该排气连结管119与作为后处理装置的废气净化装置74的废气入口(净化入口管81)连接。

如图3~图6所示,具备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的废气净化装置74、和空气清洁器123以及预清机124,是在发动机室框架91背面且相对于发动机14而分配配置于左右侧。即,相对于发动机14前表面的增压器118,将构成进气系统的空气清洁器123以及预清机124配置于右侧的压缩机箱体118a侧,另一方面,将构成排气系统的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左侧的涡轮机箱体119b侧。因此,将具备增压器118的发动机14的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分配配置于左右侧,从而能够由较短的路径构成进气路径以及排气路径,并且能够将进气路径配置为相对于供高温的废气通过的排气路径而分离的位置。

接下来,参照图4~图7,对废气净化装置74的安装构造以及支承构造进行说明。废气净化装置74是利用箱体固定体231将第一箱体(dpf)75和第二箱体(scr)229以并列状连结起来而构成一个单元。在箱体固定体231上,利用多个紧固连结带85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将第一箱体75固定,并且利用多个紧固连结带230以能够装拆的方式将第二箱体229固定。即,利用螺栓将多个紧固连结带85、230各自的两端紧固连结于箱体固定体231,由此以使得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平行的方式将它们并列设置于箱体固定体231上。

将在上表面搭载有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的箱体固定体231固定于支承台250,由此将废气净化装置74支承于行驶机体1上。如图4~图7所示,支承台250配置于:在谷粒箱7的前表面左侧(脱粒装置5侧)设置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下方;从发动机室97至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对废气净化装置74进行支承。如图5~图7所示,关于支承台250,其左缘固定于脱粒装置5的机架框架右侧,其前侧固定于发动机室框架97,其右缘固定于从行驶机体1立起设置的支柱框架251,由此将该支承台250支承于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的上方位置。

如图4及图6所示,将架设桥接框架252的一端固定于支承台250背面,并将该架设桥接框架252的另一端与发动机室框架91的横框架94连结,由此利用发动机室框架91,对支承台250前侧进行支承。另外,如图5所示,借助组装调整框架253而将支承台250左缘与脱粒装置5上表面的右侧部(脱粒机架右侧上部的脱粒上表面框架)连结,由此将支承台250左缘支承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部。并且,如图7所示,借助横栅框架254而将支承台250右缘与支柱框架251上端连结,由此将该支承台250右缘支承于支柱框架251上。

如图4及图5所示,架设桥接框架252在空气清洁器123与净化入口管81之间的位置处从支承台250朝向横框架94延伸设置。由此,不仅能够确保用于将配置于横框架94下方的蛇腹状排气导入管98和第一箱体75的净化入口管81连结起来的空间,而且还能够防止相对于空气清洁器123的缓冲。进而,由于将架设桥接框架252配置于:包括空气清洁器123的进气路径、与和第一箱体75连结的排气路径之间的位置,因此能够减弱从排气路径排出的热对空气清洁器123的影响。

如图4~图7所示,谷粒箱7在与发动机室97对置的面具有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在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配置有:具有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的废气净化装置74。由此,能够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谷粒箱7与发动机室97之间且配置于接近发动机14的位置,并且能够防止作业者与高温的废气净化装置74接触。另外,由于能够将从发动机室97排出的热向废气净化装置74引导,因此能够在废气的净化所需的高温环境下配置废气净化装置74,并在废气净化装置74中维持高水平的净化效果。

此时,如图4~图7所示,从脱粒装置5至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以水平地对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进行支承的方式,对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进行并列配置。通过水平地对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进行支承,能够紧凑地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比发动机14高的位置,从而能够形成为容易将来自发动机14的高温的废气向废气净化装置74引导的构造。另外,通过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较高的位置,能够防止因发动机14停止时的温度降低所引起的结露等而产生的水滞留于废气净化装置74内。

如图4~图7所示,利用箱体固定体231将废气净化装置74的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以并列状连结起来,并且借助尿素混合管239而将第二箱体229的排气入口连接于第一箱体75的排气出口,与第一及第二箱体75、229分别平行地将尿素混合管239配置于第一及第二箱体75、229之间。由此,能够使第一箱体以及第二箱体和尿素混合管构成为一体的单元构造,从而能够紧凑地将废气净化装置74设置于谷粒箱7前方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内侧。因此,能够容易地确保废气净化装置74的设置空间,能够狭小地构成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且确保谷粒箱7的谷物收纳容量。

以废气净化装置74的第一及第二箱体75、229各自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将第一及第二箱体75、229并列设置于左右侧,且将第一箱体75配置于脱粒装置5侧。将第一箱体75配置于脱粒装置5侧,另一方面,将第二箱体229配置于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里侧,由此能够将第二箱体229以及尿素混合管239配置为由谷粒箱7覆盖,与此同时,能够将第一箱体75配置于与发动机14的排气口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以较短的路径来构成从发动机14至第一箱体75的排气路径,从而能够高性能地维持第一箱体75中的再生处理。另外,能够将第二箱体229以及尿素混合管239配置于由发动机室97后方的谷粒箱7包围的高温环境下,从而能够防止尿素水冻结,与此同时,还能够高水平地维持第二箱体229的净化能力。

如图7~图12所示,具备:尿素水箱174,其用于贮存尿素水(选择催化剂还原用尿素水溶液);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其将尿素水向尿素混合管239的尿素水喷射部240供给。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将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朝向尿素混合管239的尿素水喷射部240供给,由此将尿素水以雾状从尿素水喷射部240的尿素水喷射阀178朝向尿素混合管239内喷射。

如图9所示,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具备:尿素水泵171,其对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溶液进行压送;以及尿素水供给用电动马达172,其对尿素水泵171进行驱动。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经由尿素水喷射管177而与尿素水喷射部240的尿素水喷射阀178连接,并且在与尿素水箱174之间将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连接。另外,具备:发动机控制器181,其执行柴油发动机14的燃料喷射控制等;以及尿素喷射控制器182,其对尿素水供给装置175或者尿素水喷射阀178进行控制。

而且,将尿素水喷射阀178安装于尿素混合管239的尿素水喷射部240,从尿素水喷射阀178以雾状向尿素混合管239的内部喷射尿素水溶液。构成为:使得供给至尿素混合管239内的尿素水作为氨而混合于从第一箱体75至第二箱体229的废气中。此外,构成为:将尿素喷射控制器182与尿素水箱174的尿素水温度传感器183以及尿素水箱174的尿素水量传感器184连接,并且将发动机控制器181和尿素喷射控制器182连接,根据柴油发动机14的工作状况等,而在适当的时期将尿素水供给至尿素混合管239内。

首先,对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且是配置于比废气净化装置74靠下侧的高度位置。即,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比尿素水喷射阀178低的位置。因此,在尿素水的喷射停止之后,还能够因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和尿素水喷射阀178的高低差而使得残留于尿素水喷射管177等的尿素水向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回流。

如图10及图12所示,将废气净化装置74设置于发动机室97后方的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并且,将尿素水向废气净化装置74供给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被设置在比废气净化装置74靠下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将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发动机室97后方,因此能够利用从发动机14排出的热而防止尿素水冻结,从而能够抑制尿素水的品质劣化。

另外,如图10及图12所示,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前后方向上介于发动机室97和谷粒箱7之间的位置,并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介于谷粒箱7和脱粒装置5之间的位置。有效利用谷粒箱7周围的空间而对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配置,由此能够确保谷粒箱7的容量。另外,由于能够以较短的距离对废气净化装置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配置,因此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将废气净化装置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接的尿素水配管(尿素水喷射管177)。

如图7及图8所示,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脱粒装置5右侧(谷粒箱7侧)侧面、且固定于介于扬谷输送机63和还原输送机66之间的区域。由此,能够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74附近,其中,该废气净化装置74位于与脱粒装置5相邻的谷粒箱7的前表面,因此,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从尿素水箱174连接至尿素水喷射部240的尿素水配管(尿素水喷射管177)。另外,能够将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在发动机室97后方的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构成的排热空气的流路。因此,能够防止尿素水冻结等,从而能够使scr系统在最佳的温度环境下进行动作。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及图8所示,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比扬谷输送机63靠前侧、且处于还原输送机66的下侧的位置。即,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并将该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处于还原输送机66的下侧、且处于扬谷风扇58与一等品输送机61之间的位置。即,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如下位置,该位置由相互交叉的扬谷输送机63以及还原输送机66、和将扬谷风扇58的右侧吸引口覆盖的罩体58a包围。

另一方面,相对于扬谷输送机63以及还原输送机66无缓冲地设置谷粒箱7。因此,通过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由扬谷输送机63和还原输送机66包围的区域,能够相对于谷粒箱7无缓冲地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脱粒装置5侧面,从而无需对谷粒箱7的形状进行变更,能够确保谷粒箱7的容量。

接下来,参照图8,对配置于介于扬谷输送机63和还原输送机66之间的区域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设置位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可以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设置于比扬谷输送机63靠前侧、且处于还原输送机66的下侧的位置,如假想线那样,通过配置于与扬谷输送机63的排出口等同的高度位置而配置于比废气净化装置74靠下侧的高度位置。

另外,如图8中的假想线所示,可以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设置于比扬谷输送机63靠后侧的、还原输送机66的上下侧的任一侧。并且,在脱粒装置5右侧面,在对扬谷输送机63和还原输送机66进行并列设置而不使它们交叉的情况下,可以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设置于扬谷输送机63与还原输送机66之间。

接下来,参照图10~图12,对尿素水箱174的安装构造进行说明。如图10~图12所示,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谷粒箱7后方,另一方面,将燃料箱31配置于脱粒装置后方。将燃料箱31的供油口32设置为朝向左侧突出,另一方面,将尿素水箱174的供水口174a设置为朝向右侧突出。具体而言,尿素水箱174以从联合收割机外侧朝向后方(斜右后方)的方式设置有供水口174a,该尿素水箱174以纵向设置的方式配置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与后方罩30之间。构成为:供水口174a从后方罩30的开口部(省略图示)突出,且能够从联合收割机外部对供水口に174a进行操作。

如图10~图12所示,尿素水箱174以将上下方向作为其长度方向的纵置方式而配置,并固定于谷粒箱7的后端面的右缘(联合收割机外侧缘)下侧。而且,使得供水口174a朝向供油口32的相反侧的右侧突出,其中,该供油口32朝向行驶机体1的左侧,因此,当进行向燃料箱31的供油作业或者向尿素水箱174的供水作业时,能够防止对供油口32和供水口174a的误判断。并且,由于供水口174a朝斜后方突出,因此,能够减小从供油口32至供水口174a的供水软管的布设量,从而能够同时执行供油作业和供水作业。

如图10及图11所示,将尿素水箱174以纵向设置的方式配置于谷粒箱7后方的纵向取出输送机(纵向输送输送机)8a的周围。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后方罩30内侧,并将尿素水箱174设置为相对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并列。如图10及图12所示,尿素水箱174经由配置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而与配置于谷粒箱7的左侧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接。即,能够灵活运用谷粒箱7周围的空间而对废气净化装置74、尿素水供给装置175以及尿素水箱174进行配置,因此能够确保谷粒箱7的容量。

如图10及图12所示,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谷粒箱7前方周围,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谷粒箱7侧方,并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谷粒箱7后方。即,由于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74与尿素水箱174之间,因此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从尿素水箱174朝向废气净化装置74的尿素水配管177、179、180。

如图12所示,谷粒箱7构成为:将谷粒箱7后部支承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上,从而能够绕着纵向取出输送机8a轴心线朝向联合收割机外侧进行横向移动。通过使谷粒箱7以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垂直转动轴为中心,围绕着垂直方向而朝联合收割机外侧转动,能够使得脱粒装置5右侧面和发动机室97后表面敞开。由于尿素水箱174设置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周围,因此能够将与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之间的连接部分配置于谷粒箱7的转动支点附近。而且,将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配置为:从谷粒箱7的左侧面向背面迂回。因此,与谷粒箱7的收纳时相比,在谷粒箱7敞开时,从尿素水箱174至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配管距离被缩短,并且能够通过谷粒箱7的开闭而减小配管距离之差。

另外,当通过谷粒箱7的横向移动而使其敞开时,能够容易地对发动机室97后方的、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对谷粒箱7进行收纳的情况下,成为无法对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操作的状态。因此,在谷粒箱7的收纳时,无法与在工作中变为高温的废气净化装置74等接触,因此能够确保作业者的安全性,并且,在维护保养等各种作业中,通过使谷粒箱7敞开而能够容易地对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操作。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3~图16,对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以横向设置的方式将谷粒箱7后方的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谷粒箱7的下侧。关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对尿素水箱174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谷粒箱7前方周围,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谷粒箱7侧方,并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谷粒箱7后方。另外,在行驶机体1后方,将燃料箱31和尿素水箱174分配配置于左右侧,由此形成为容易分别识别出燃料的供油口32和尿素水的供给口174a的构造。

如图13~图15所示,尿素水箱174以横向配置的方式被固定于谷粒箱7的底板,并使其后端部分比谷粒箱7更向后方突出。即,将尿素水箱174的后端部分配置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和横向输送机8b的连结部分附近。经由配置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而将尿素水箱174的后端部分与在谷粒箱7的左侧配置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接。

如图14及图15所示,将箱体支承体173设置于谷粒箱7的联合收割机外侧底板7d外侧面,并借助箱体支承体173而将尿素水箱174支承于谷粒箱7的联合收割机外侧底板7d外侧面。将底部罩体165以能够装拆的方式设置于谷粒箱7的联合收割机外侧底板7d外侧面,并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底部罩体165的联合收割机内侧。在尿素水箱174的右侧面,将供水口174a配置为朝向右侧(联合收割机外侧)。此时,将开口部设置于后方罩30,且将尿素水箱174的供水口174a设置为朝联合收割机外侧突出,由此能够从联合收割机外部容易地进行供水作业。

如图13所示,与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连结的尿素水箱174的后端部分,被配置于谷粒箱7的转动支点附近。尿素水箱174的后端部分经由配置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而与在谷粒箱7的左侧配置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接。因此,与谷粒箱7的收纳时相比,在谷粒箱7敞开时,从尿素水箱174至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配管距离被缩短,并且能够通过谷粒箱7的开闭而减小配管距离之差。

如图16所示,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且是配置于比废气净化装置74靠下侧的高度位置。另外,在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处,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对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偏置配置。即,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且固定于比尿素水喷射阀178低的位置。

通过将尿素水喷射阀178配置于比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高的位置,在尿素水的喷射停止之后,因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和尿素水喷射阀178的高低差而能够使得所残留的尿素水朝向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回流。同样,通过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在尿素水的喷射停止之后,因尿素水箱1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高低差而能够使得所残留的尿素水朝向尿素水箱174回流。因此,如图16所示,通过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74与尿素水箱174之间的高度位置,在发动机停止之后,能够使尿素水朝向尿素水箱174回流而无需利用尿素水供给装置175使该尿素水循环,从而能够省略尿素水返回管180。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7及图18,对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脱粒装置5的下侧空间。关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对尿素水箱174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构成脱粒装置5的框体的脱粒机框36的下部配置有尿素水箱174。通过灵活运用脱粒机框36下部的空间而能够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174,并且能够构成为:使得尿素水箱174形成为较大的容量,在针对谷粒箱7周围或者发动机14周围等的维护保养作业时,能够对尿素水箱174补给尿素水。

如图17及图18所示,能够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谷粒箱7侧),从而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将尿素水箱1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结的配管路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因此,能够缩短从废气净化装置74至尿素水箱174的配管路径,从而能够使得各配管177、179、180中的尿素水的压送变得顺畅,并且能够抑制基于再结晶化、冻结等的尿素水的品质劣化。由于将废气净化装置74配置于脱粒装置5和谷粒箱7之间,因此通过灵活运用脱粒装置5周围的空间而能够紧凑地对废气净化装置74、尿素水供给装置175以及尿素水箱174进行配置,从而能够提高scr系统的维护保养性以及组装性。

另外,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且是固定于比废气净化装置74低的位置。因此,在尿素水的喷射停止之后,因尿素水箱1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高低差而能够使得所残留的尿素水朝向尿素水箱174回流。因此,在发动机停止之后,能够使尿素水朝向尿素水箱174回流而无需利用尿素水供给装置175使尿素水循环,从而能够省略尿素水返回管180。

如图17及图1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脱粒机框36下部中的扬谷筒37的下表面侧配置有尿素水箱174。即,通过将尿素水箱174设置于扬谷风扇58与一等品输送机61之间的位置,能够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下侧,且是配置于在左右方向上偏置的位置。

如图17及图18所示,与尿素水箱174连接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能够以较短的尺寸配置为: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沿着上下方向,且在脱粒机框36下侧沿着左右方向。另外,能够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对从发动机14排出的热进行引导的扬谷风扇58附近;通过利用从发动机14排出的热,能够防止尿素水的冻结、再结晶化。

接下来,参照图18,对配置于脱粒机框36下侧的尿素水箱174的设置位置的变形例进行说明。如图18中的假想线所示,可以将尿素水箱174设置于一等品筒38或者二等品筒39的下表面侧。即,可以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一等品输送机61与筛选风扇71之间的位置,也可以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二等品输送机62后方的位置。由此,能够灵活运用脱粒机框36下部的空间而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174。

<第四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19~图21,对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脱粒装置5的侧方空间。关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对尿素水箱174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9及图20所示,在将脱粒装置5的左侧覆盖的侧罩41内侧,配置有供尿素水贮存的尿素水箱174。能够灵活运用侧罩41内侧的空间而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174,并且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与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谷粒箱7侧)配置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结的配管路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

如图19及图20所示,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侧罩41内侧的燃料箱31的左侧。尿素水箱174构成为从燃料箱31左侧面的下侧将后侧覆盖的l字形状。尿素水箱174构成为:将比燃料箱31的左侧面上方更向联合收割机外侧(左侧)突出设置的供油口32的下侧以及后侧包围。

尿素水箱174沿前后方向设置于燃料箱31的左侧,并具有使得其后方部分朝向上方突出设置的形状。而且,尿素水箱174在后方的向上方突出的部分设置有朝向联合收割机外侧(左侧)突出的供水口174a。通过这样构成尿素水箱174,能够灵活运用燃料箱31的设置空间而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174,并且能够将供油口(燃料供给部)32和供水口(尿素水供给部)174a配置为相互接近,从而能够提高补给作业性。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1所示的变形例那样,可以使尿素水箱174与侧罩构成为一体。在图21所示的变形例中,尿素水箱174在将燃料箱31左侧面整体覆盖的侧罩部174b里侧(燃料箱31侧)设置有用于贮存尿素水的箱体部174c,另一方面,在侧罩部174b表侧设置有与箱体部174c连通的供水口174a。另外,在侧罩部174b的箱体部174c的非设置区域设置有开口部174d,使得燃料箱31的供油口32插通于该开口部174d。

此时,将箱体部174c与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之间的连接部分设为:能够利用快装接头(quickcoupler)等而进行拆装的构造,由此能够将侧罩一体型的尿素水箱174拆下。由此,通过将尿素水箱174拆下,使得燃料箱31周围的维护保养、扫除等作业变得容易,并且,通过将尿素水箱174拆下而进行保管,能够在最佳的温度环境下对尿素水进行管理。

<第五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22~图29,对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与第三实施方式不同,将谷粒箱7后方的尿素水箱174配置为与燃料箱31重叠。关于其他结构,由于与第三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对尿素水箱174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2及图23所示,以与燃料箱31重叠的方式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脱粒装置5下侧,并将尿素水箱174的供水口174a和燃料箱31的供油口32设置为:朝向脱粒装置5的联合收割机外侧突出。由此,能够将燃料箱31和尿素水箱174各自的供给口(供油口32以及供水口174a)配置于相互接近的位置,因此能够减轻供油以及供水作业的负担。

如图22及图23所示,在脱粒装置5的后方,且在构成脱粒装置5的框体的脱粒机框36(二等品筒39)以及摆动筛选盘57的后方下部,将供尿素水贮存的尿素水箱174配置为与燃料箱31重叠。另外,在将脱粒装置5的左侧覆盖的侧罩41内侧,将尿素水箱174和燃料箱31配置为上下重叠,并使得供油口32以及供水口174a比侧罩41的开口部更向联合收割机外侧突出。由此,能够灵活运用脱粒装置5后方的空间而紧凑地设置尿素水箱174,并且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与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面(谷粒箱7侧)配置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连结的配管路径(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

如图22及图23所示,将燃料箱31上方设为锥状(前后宽度朝向上方缩小的形状),并且使得尿素水箱174大致构成为倒u字形状。将尿素水箱174设为与燃料箱31上表面相对应的形状,由此利用尿素水箱174下表面将燃料箱31上表面覆盖,并将尿素水箱174设置于燃料箱31上。另外,以在前后方向上夹持燃料箱31的方式将尿素水箱174搭载于燃料箱31上,由此将尿素水箱174固定于燃料箱31上。

尿素水箱174构成为相对于燃料箱31能够装拆。此时,可以构成为:通过使尿素水箱174相对于燃料箱31在左右方向上滑动而能够进行装拆,也可以使尿素水箱174相对于燃料箱31在上下方向上嵌合、脱离。此时,使得尿素水箱174与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之间的连接部分形成为:能够借助快装接头等而进行装拆的构造。这样,通过使得尿素水箱174构成为能够从燃料箱31分离,不仅能够通过尿素水箱174的更换而简单地进行供水,还能够在作业完毕之后将尿素水箱174拆下而进行保管,从而能够防止尿素水的品质劣化。

接下来,以下参照图24~图26,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如图24~图26所示,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燃料箱31下侧,并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为由燃料箱包围。因燃料箱31将尿素水箱174包围而使得燃料箱31作为隔热层发挥功能,从而能够提高尿素水箱174内的保温效果,并能够抑制:贮存在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的劣化。

在第一变形例中,如图25及图26所示,在燃料箱31的左侧面(设置有供油口32的侧面)下侧设置有切口部31a,使尿素水箱174与该切口部31a嵌合。尿素水箱174具有与燃料箱31的切口部31a匹配的形状,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燃料箱31的左下侧,并利用燃料箱31的切口部31a,将尿素水箱174的上表面以及右侧面覆盖。

另外,如图25所示,利用箱体支承体(支承带)33,将燃料箱31固定于行驶机体1。此时,在与尿素水箱174的收纳位置(切口部31a的形成位置)重叠的位置处,利用箱体支承体33将燃料箱31固定,由此还能够利用箱体支承体33而将尿素水箱174支承固定于行驶机体1。另外,以使得箱体支承体33卡挂于尿素水箱174的左侧端部的方式来对箱体支承体33进行设置,因此能够不将箱体支承体33拆下地使尿素水箱174从燃料箱31分离。

接下来,以下参照图27~图29,对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在本变形例中,如图27~图29所示,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燃料箱31下侧,并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为由燃料箱包围,在此基础上,使得尿素水箱174形成为:具有比供水口174a更向上侧突出设置的凸部174x的形状。通过设置有延伸至比供水口174a更靠上方的位置的凸部174x,能够在凸部174x内的一部分确保有未由尿素水充满的空间。因此,即使在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的容积超过尿素水箱174的容积,从而能够防止尿素水箱174的破损。

在第二变形例中,如图27~图29所示,使得尿素水箱174的左端部形成为:比燃料箱31的左端部向联合收割机外侧(左侧)突出的形状。即,当使得尿素水箱174与燃料箱31的切口部31a嵌合时,尿素水箱174的左侧面位于:比燃料箱31的左侧面靠左侧的位置。而且,在尿素水箱174的左端部,将突出设置至比供水口174a靠上方的位置的凸部174x设置于:相对于燃料箱31的供油口32而偏置的位置,并将通风装置174y设置于该凸部174x上表面,由此构成为:能够将外部空气取入。

如图28及图29所示,通过形成为:在比供水口174a高的位置处具有通风装置174y的结构,即使将尿素水供给至尿素水箱174,凸部174x也不会变为充满水的状态,而是变为:通过通风装置174y而使得凸部174x的上方部分始终由空气充满的状态。因此,即使在尿素水箱174内的尿素水冻结的情况下,也能够在凸部174x的上方空间容纳:所冻结的尿素水的容积增加的部分,从而不会超过尿素水箱174的容积,因此能够防止尿素水箱174的破损等。

<第六实施方式>

接下来,基于图30~图34,对使得本发明实现了具体化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与此前的各实施方式不同,在谷粒箱7前表面与发动机室97后表面之间、且在废气净化装置74下方配置有尿素水箱174。关于其他结构,由于与此前的各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下对尿素水箱174所涉及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30~图34所示,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谷粒箱7前表面与发动机室97后表面之间,且是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74下方。尿素水箱174构成为:设置于箱体上方的供水口174a配置成朝向联合收割机外侧(右侧),能够从谷粒箱7与发动机室97之间的联合收割机外侧朝向尿素水箱174内补充尿素水溶液。另外,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脱粒装置5的右侧,并由发动机室框架91、脱粒装置5右侧面以及谷粒箱7前表面包围。由此,将尿素水箱174配置于:对从发动机室97通过后且被加热了的空气进行引导的位置,从而能够将尿素水箱174维持为适当的温度,并能够防止所贮存的尿素水冻结。进而,将燃料箱31以及尿素水箱174配置于行驶机体1的左右侧,使得供水口174a朝向行驶机体1的左侧、且朝向供油口32的相反侧的右侧突出,因此,当进行朝向燃料箱31的供油作业或者朝向尿素水箱174的供水作业时,能够防止对供油口32和供水口174a的误判断。

如图33及图34所示,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配置于脱粒装置5与谷粒箱7之间,且是配置于比废气净化装置74靠下侧的高度位置。另外,在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处且在前后方向(或者左右方向)上,对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偏置配置。即,将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固定于: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且比尿素水喷射阀178低的位置。

因此,在尿素水的喷射停止之后,还能够因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和尿素水喷射阀178的高低差而使得残留于尿素水喷射管177等的尿素水朝向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回流。同样,在尿素水的喷射停止之后,还能够因尿素水箱1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高低差而使得残留于尿素水供给装置175、尿素水供给管179以及尿素水返回管180等的尿素水朝向尿素水箱174回流。另外,由于在水平方向上对尿素水箱174和尿素水供给装置175进行偏置配置,因此,处于比尿素水箱174高的位置的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过滤部件的更换等之类的维护保养作业变得容易。

如图34所示,谷粒箱7具备: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其形成为将前表面左侧的一部分切除后的形状;谷粒排出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b,其在上表面左侧形成为前后方向上的槽形状;以及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其在左侧面中央形成为沿上下方向设置有台阶的形状。在谷粒箱7前表面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且在发动机室97后方设置出空间,而供废气净化装置74以及尿素水箱174配置。在谷粒箱7上表面的谷粒排出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b,沿着谷粒排出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b,收纳有:前端被收纳于输送机支承体的谷粒排出输送机8。并且,沿着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将扬谷输送机63固定于谷粒箱7左侧面的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并利用设置于扬谷输送机设置用凹部7c上部的承接口进行连结。

谷粒箱7构成为:将谷粒箱7后部支承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上,从而能够绕着纵向取出输送机8a轴心线而朝向联合收割机外侧进行横向移动。通过使谷粒箱7以纵向取出输送机8a的垂直转动轴为中心绕着垂直方向朝联合收割机外侧转动,能够使得脱粒装置5右侧面和发动机室97后表面敞开。因此,当谷粒箱7因横向移动而敞开时,作业者能够容易地对发动机室97后方的、基于废气净化装置74、尿素水箱1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的scr系统进行操作,另一方面,在对谷粒箱7进行收纳的情况下,形成为无法对上述scr系统进行操作的状态。因此,作业者无法与工作中变为高温的废气净化装置74、尿素水箱174以及尿素水供给装置175接触,因此能够确保安全性,并且,在尿素水的补给、维护保养等各种作业中,能够简单地进行对scr系统的操作。

图35是废气净化装置74(第一箱体75或者第二箱体229)安装构造的第一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4等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废气净化装置74中的第一箱体75配置于脱粒装置5侧,但是,在图35所示的第一变形例中,利用箱体固定体231,对以并列状连结的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以左右相邻的方式进行支承,并将第二箱体配置于脱粒装置5侧。由此,朝向前后方向,对长条的圆筒状的第一箱体75、第二箱体229以及尿素混合管239进行支承,并且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将尾管83配置于第二箱体229后方,并将该尾管83与scr出口管237连结。

如图35所示,在第一变形例中,以废气净化装置74的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各自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而将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设置为左右并列,并将第二箱体229配置于脱粒装置5侧。即,在第一变形例中,将第二箱体229配置于脱粒装置5侧,另一方面,将第一箱体75配置于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的里侧(右侧的里侧),因此能够将第一箱体75配置为由谷粒箱7和第二箱体229包围。因此,能够利用从发动机室97排出的高温的热而使第一箱体75配置于高温环境下,从而能够高性能地维持第一箱体75中的再生处理。另外,能够缩短从第二箱体229的scr出口管(排气出口)237至配置于脱粒装置5右侧的尾管83为止的路径,从而能够容易地将scr出口管237连接于尾管83。

图36是废气净化装置74(第一箱体75或者第二箱体229)安装构造的第二变形例的说明图。在图4等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左右排列的方式对前后较长的圆筒状的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进行配置,但是,在图36所示的第二变形例中,利用箱体固定体231,对以并列状而连结的第一箱体75和第二箱体229以前后相邻的方式进行支承,并将尿素混合管239配置于左右较长的圆筒状的第一箱体75与第二箱体229之间。此时,第一箱体75以处于发动机14侧的方式配置于第二箱体229的前侧。而且,将第二箱体229配置为使得scr出口管(排气出口)237处于左侧,并且在脱粒装置5的右侧,将尾管83配置于第二箱体229后方,并将尾管83连结于scr出口管237。

如图36所示,在第二变形例中,以废气净化装置74的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各自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而对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进行前后并列设置,并将第一箱体75配置于发动机室97侧。即,在第二变形例中,将第一箱体75配置于发动机14侧,另一方面,将第二箱体229配置于谷粒箱7侧。

在基于上述结构的第二变形例中,能够沿着谷粒箱7前表面紧凑地设置第一箱体75以及第二箱体229和尿素混合管239,并能够容易地将脱粒装置5右侧的尾管83连接于第二箱体229的scr出口管(排气出口)237。因此,能够利用从发动机室97排出的高温的热而使第一箱体75配置于高温环境下,从而能够高性能地维持第一箱体75中的再生处理。另外,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形成发动机14与尾管83之间的排气路径,从而能够将排气路径中的废气的温度维持为废气净化装置74中的废气的净化所需的高温。

在上述第二变形例中,如图36所示,形成为如下结构:将净化入口管81设置于第一箱体75右端侧,另一方面,将净化出口管82设置于第一箱体75左端侧,并且,将scr入口管236设置于第二箱体229右端侧,另一方面,将scr出口管237设置于第二箱体229左端侧。而且,在左右较长的圆筒状的第一箱体75与第二箱体229之间,使得左右较长的圆筒状的尿素混合管239平行地延伸设置于各箱体75、229的上侧。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也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将净化入口管81设置于第一箱体75左端侧,另一方面,将净化出口管82设置于第一箱体75右端侧,并且,将scr入口管236设置于第二箱体229左端侧,另一方面,将scr出口管237设置于第二箱体229右端侧,由此能够以较短的尺寸来构成从发动机14向第一箱体75的净化入口管81的连接。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基础上,为了减弱:从成为热源的废气净化装置74释放的热对周围零部件的影响,可以将隔热部件配置于废气净化装置74外周。如图37所示,利用作为隔热板的净化装置罩体261,将废气净化装置74的上表面以及左侧面(脱粒装置5侧)覆盖,由此将来自废气净化装置74的热隔绝而减弱热对脱粒装置5侧的影响,另一方面,抑制废气净化装置74周围的温度的降低。另外,如图38所示,净化装置罩体261在其侧面部开设有多个孔,由此能够抑制加热后的空气在废气净化装置74周围滞留,从而能够防止谷粒箱7被废气净化装置74过度加热。

如图37及图38所示,将锁定销固定框架160设置为从脱粒装置5的机架框架右侧上方延伸,并使得对谷粒箱7进行固定支承的锁定销161固接于锁定销固定框架160上端。当将锁定臂162安装于谷粒箱7前表面、且将谷粒箱7收纳于行驶机体1的收纳位置时,锁定臂162与锁定销161啮合。另外,构成为:锁定解除杆(省略图示)安装于谷粒箱7前表面,借助连结卡合杆163而将锁定解除杆连结于锁定臂162,通过对锁定解除杆的操作而能够使锁定臂162从锁定销161脱离。构成为:将谷粒箱7后部支承于纵向取出输送机8a上,通过锁定解除杆相对于锁定臂162的脱离操作而使得谷粒箱7绕着纵向取出输送机8a轴心线而朝向联合收割机外侧进行横向移动,由此能够使得脱粒装置5右侧面和发动机室97后表面敞开。

如图37及图38所示,可以形成为如下结构:利用锁定销固定框架160,对净化装置罩体261进行支承,另一方面,利用隔热件260,将谷粒箱7的左侧面覆盖,由此对废气净化装置74的周围进行隔热。即,利用隔热件260,将废气净化装置74的右侧面以及上表面的一部分覆盖,另一方面,利用净化装置罩体261,将废气净化装置74的左侧面以及上表面的剩余部分覆盖,由此将来自废气净化装置74的热隔绝。因此,能够抑制:基于废气净化装置74的热对周围零部件的影响,并且能够防止作业者与高温的废气净化装置74接触,另一方面,能够利用从发动机14排出的热而将废气净化装置74周围的气氛维持为高温。而且,由于将隔热件260粘贴设置于谷粒箱7的净化装置设置用凹部7a,因此能够减弱基于废气净化装置74的热对谷粒箱7内侧的影响。

另外,如图39所示,为了抑制作为高温热源的废气净化装置74对谷粒箱7的加热,除了设置隔热件260以外,还可以将隔热板262设置为从支承台250的右缘朝向废气净化装置74的上侧延伸。即,通过将隔热板262设置于谷粒箱7的左侧面与废气净化装置74的右侧面之间,从而利用隔热板262将从废气净化装置74辐射的热隔绝,由此能够防止谷粒箱7被废气净化装置74加热。

附图标记说明

5脱粒装置

7谷粒箱

10驾驶室

31燃料箱

14柴油发动机

74废气净化装置

75第一箱体

81净化入口管(废气取入口)

82净化出口管(废气出口)

83尾管

91发动机室框架

92左支柱体(背面侧框架)

94横框架(背面侧框架)

97发动机室

174尿素水箱

175尿素水供给装置

229第二箱体

236scr入口管(废气取入口)

237scr出口管(废气排出口)

239尿素混合管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