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技术,尤其是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工艺。
背景技术:
金针菇又名冬菇,金针菇属于担子菌亚门,伞菌目,口蘑科,金针菇属的食用菌,因其菌柄形状和色泽极象金针菜,故称金针菇。金针菇滑嫩味美、营养丰富,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高达20.9%,其中,44.5%又为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明显高于一般菇类;由于赖氨基酸和精氨酸含量也比较高,因此,经常食用金针菇对儿童脑细胞的发育也十分有利,金针菇干品中含蛋白质8.87%,碳水化合物60.2%,粗纤维达7.4%,经常食用可防治溃疡病。有研究又表明,金针菇内所含的一种物质具有很好的抗癌作用。对治疗脑、心血管疾病、肠胃道疾病、肝脏系统疾病有很好的作用,同时还可防癌、抗癌、抗衰老、促进儿童身高和智力发育有显著效果。
金针菇以其菌盖滑嫩、柄脆、营养丰富、味美适口而著称于世,特别是凉拌菜和火锅的上好食材,其营养丰富,清香扑鼻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大众的喜爱。
金针菇传统的栽培方法是熟料袋(瓶)栽,栽培料经过高压或常压灭菌后进行接种培养,此时物料中的纤维素等高分子有机物质已降解,料内的杂菌也被杀死,因此,栽培料发菌时,菌丝生长快,杂菌污染少。但随着劳动力价格和燃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熟料栽培成本剧增,同时高温灭菌还造成栽培料营养物质的损失,导致生物转化率降低。香菇是世界名贵食用兼药用菌之一,目前我国香菇产量约占世界香菇总产量的70%,在我国有70%以上的省份均栽培香菇。由于香菇柄脚硬化、纤维素含量较高,适口性差,因此,香菇在鲜食或加工过程中,生产者会将香菇的柄脚作为下脚料除去,导致占香菇重量30%左右的香菇柄脚成为废弃物,金针菇人工栽培的方法很多,但由于生产原料组成的配比不合理,生产管理缺乏科学有效的方法,当前的金针菇普遍存在低产、生长周期长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搅拌:称取木屑、玉米芯、麸皮、米糠、石膏和磷酸钙作为预混料,并将其放入搅拌机中,加入水分搅拌20~25min;
2)、装瓶: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通过自动装瓶机进行装瓶,装瓶时一边装瓶一边将瓶中混合料压紧,当装至瓶肩处时,混合料的松紧度要适宜,下部稍松,上部压紧,以利于发菌和防止水分蒸发;
3)、灭菌:将装好的原料瓶放入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原料瓶移入自然冷却室进行降温,再将原料瓶移入强制冷却室迅速将温度降到15~18℃;
4)、接种:接种室进行空气净化,室内净化风压达到1.5mpa,并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原料瓶中;
5)、在温度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培养18~25天;
6)、搔菌:菌丝长满菌种瓶后,通过搔菌机去除培养基表面的大量老化菌丝,使其接触新鲜空气从而发出新菌丝,促使菇蕾多而整齐;
7、催蕾与芽出期:搔菌后将菌种瓶移至生育房,生育室温度为15~17℃,生育室相对湿度为85%~90%,待菌种瓶长满新菌丝后,每天光照3h诱导,5~7天出现菇蕾,现蕾期间保持生育室二氧化碳浓度约为2000~40000ppm,菇蕾形成子实体后,待子实体从瓶口长出0.5-1cm时,保持生育室温度为7~9℃;
8)、抑制期:保持室内温度为4~6℃,湿度为75%~85%,并保持通风换气,每天光照2h至3h,连续2~3天;
9)、套筒:当子实体长出瓶口2~3cm时进行套筒,把扇状开角为15°的胶片卷起直立固定在瓶口上,通过套筒减少菌种氧气量、促使菌柄生长,并将通气孔堵上,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为4000~6000ppm,并将温度降至3~5℃,每天通过光照强度为2800x以上的强光照射10-20min,通过光照,增加金针菇产量和品质,若光照过度,会引起菌盖和菌柄的色泽发暗,套筒后5~6天,子实体伸长至10cm以上时,由上往下对菌盖吹风,使菌盖、菌柄干燥、发白,培育出健康,耐存放,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保健食品特色优质金针菇;
10)、包装:金针菇成熟以后,进行采收,将采收好的菇进行分类包装、质检入库。
预混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木屑50%、玉米芯20%、麸皮20%、米糠5%、石膏2%和磷酸钙3%,预混料与水分的重量配比为65:35。
先将高压灭菌压力调节到0.15mpa,温度126~128℃,保压1~2h灭菌完成后,待高压灭菌器内压力降至0.05mpa以下时,微开排气阀,高压灭菌器内蒸汽充分排净,压力降至为0时,打开灭菌器门,待温度降到78~82℃时,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原料瓶移入自然冷却室进行降温,当原料瓶温度降到50℃时,将原料瓶移入强制冷却室迅速将温度降到15~18℃。
将采收好的菇分为a菇、b菇和c菇,其中a菇,菇脚粘连不散且白,无烂根、黑心现象,菇柄白长13~15cm,菇盖白、大小均匀且直径在6~10mm,无锈帽、无水渍状、整包菇整齐;b菇,菇脚散成小把或多小把拼齐,挑去烂根、黑心菇,菇白,长10~16cm,菇盖部分偏大偏小不均匀,有少数锈帽或少量水菇;c菇,达不到做b菇标准的,散乱的,但无烂根菇,无黑心菇,无变质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选用优良菌种、掌握最佳栽培季节、采用优质原料和最佳配方以及栽培方式改进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金针菇的产量、质量以及缩短生产周期,改变商品价值偏低,而且生物学效率较低,产量低等状况,生产的金针菇菌盖嫩滑、颜色嫩白,菌柄细脆,形美,味鲜,提高金针菇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并且金针菇培养基配方营养比较全面,栽培出来的金针菇风味更加浓郁,味鲜美、口感好、质量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金针菇的培养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搅拌:称取木屑、玉米芯、麸皮、米糠、石膏和磷酸钙作为预混料,并将其放入搅拌机中,加入水分搅拌20~25min;
2)、装瓶:将搅拌均匀的混合料通过自动装瓶机进行装瓶,装瓶时一边装瓶一边将瓶中混合料压紧,当装至瓶肩处时,混合料的松紧度要适宜,下部稍松,上部压紧,以利于发菌和防止水分蒸发;
3)、灭菌:将装好的原料瓶放入高压灭菌器中进行灭菌,灭菌完成后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原料瓶移入自然冷却室进行降温,再将原料瓶移入强制冷却室迅速将温度降到15~18℃;
4)、接种:接种室进行空气净化,室内净化风压达到1.5mpa,并对接种室进行消毒,将金针菇菌种接入原料瓶中;
5)、在温度为15~18℃,空气相对湿度60%的环境下培养18~25天;
6)、搔菌:菌丝长满菌种瓶后,通过搔菌机去除培养基表面的大量老化菌丝,使其接触新鲜空气从而发出新菌丝,促使菇蕾多而整齐;
7、催蕾与芽出期:搔菌后将菌种瓶移至生育房,生育室温度为15~17℃,生育室相对湿度为85%~90%,待菌种瓶长满新菌丝后,每天光照3h诱导,5~7天出现菇蕾,现蕾期间保持生育室二氧化碳浓度约为2000~40000ppm,菇蕾形成子实体后,待子实体从瓶口长出0.5-1cm时,保持生育室温度为7~9℃;
8)、抑制期:保持室内温度为4~6℃,湿度为75%~85%,并保持通风换气,每天光照2h至3h,连续2~3天;
9)、套筒:当子实体长出瓶口2~3cm时进行套筒,把扇状开角为15°的胶片卷起直立固定在瓶口上,通过套筒减少菌种氧气量、促使菌柄生长,并将通气孔堵上,保持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为4000~6000ppm,并将温度降至3~5℃,每天通过光照强度为3100x以上的强光照射15min,通过光照,增加金针菇产量和品质,若光照过度,会引起菌盖和菌柄的色泽发暗,套筒后5~6天,子实体伸长至10cm以上时,由上往下对菌盖吹风,使菌盖、菌柄干燥、发白,培育出健康,耐存放,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保健食品特色优质金针菇;
10)、包装:金针菇成熟以后,进行采收,将采收好的菇进行分类包装、质检入库。
预混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木屑50%、玉米芯20%、麸皮20%、米糠5%、石膏2%和磷酸钙3%,预混料与水分的重量配比为65:35。
先将高压灭菌压力调节到0.15mpa,温度126~128℃,保压1~2h灭菌完成后,待高压灭菌器内压力降至0.05mpa以下时,微开排气阀,高压灭菌器内蒸汽充分排净,压力降至为0时,打开灭菌器门,待温度降到78~82℃时,将高压灭菌器内的原料瓶移入自然冷却室进行降温,当原料瓶温度降到50℃时,将原料瓶移入强制冷却室迅速将温度降到15~18℃。
将采收好的菇分为a菇、b菇和c菇,其中a菇,菇脚粘连不散且白,无烂根、黑心现象,菇柄白长13~15cm,菇盖白、大小均匀且直径在6~10mm,无锈帽、无水渍状、整包菇整齐;b菇,菇脚散成小把或多小把拼齐,挑去烂根、黑心菇,菇白,长10~16cm,菇盖部分偏大偏小不均匀,有少数锈帽或少量水菇;c菇,达不到做b菇标准的,散乱的,但无烂根菇,无黑心菇,无变质菇。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