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2416阅读:370来源:国知局
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



背景技术:

一般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包括一个主体、一支设于该主体一侧的摇柄,该主体内设有一支转轴及一支与该转轴垂直设置的往复杆,该摇柄与该转轴连接,通过转动该摇柄能驱动该转轴转动,且该转轴上设有一个主动齿轮,该主动齿轮与一个设于该主体内的从动齿轮啮合,该从动齿轮上设有一支偏心柱,而该往复杆的下端设有滑动块,该滑动块上设有一个滑槽,该偏心柱嵌套于该滑槽内,当转动该转轴时,该主动齿轮带动该从动齿轮转动,该偏心柱随着该从动齿轮运动,从而最终带动该往复杆往复运动。另外,该转轴上还设有一个蜗轮,该往复杆上设有一支蜗杆,该蜗轮与该蜗杆啮合,该蜗杆与一个收线导盘固接,该转轴转动则该蜗轮带动该蜗杆转动,从而带动该收线导盘转动。该往复杆的末端固接有一个位于该收线导盘外侧的卷线筒,该卷线筒能被该往复杆带动而相对于该卷线筒产生往复运动。

现有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还存在的缺点在于:该蜗轮只能带动蜗杆以一个速度旋转,不能实现变速,无法适应不同情形下的变速需求。

再以中国台湾证书号i389639号专利案而言,也包括一个本体、一个设于该本体一侧的旋转传达机构、一个受该旋转传达机构间接连动能相对于该本体转动的转子、一个受该旋转传达机构间接连动的往复移动机构及一个受该往复移动机构连动能产生往复移动的卷筒。该专利案虽能达到纺车式卷线器的使用目的,但是也无法产生变速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依使用需求产生变速功能的可变 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

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包含一个主体,及安装于该主体的一个驱动单元、一个受该驱动单元连动能产生转动的收线导盘、一个受该驱动单元连动能相对于该收线导盘往复移动的卷线筒及一个变速装置,该主体包括一个用于容置该变速装置的上盖,该驱动单元包括一能转动且轴设于该主体的摇柄、一支受该摇柄连动能产生转动且沿一条轴线延伸的转轴及一支沿垂直于该轴线的蜗杆,该上盖具有一个能围绕出一个容置空间的内周面,该变速装置安装于该上盖且套设于该转轴,并包括一个外蜗轮盘、一个套设于该外蜗轮盘内部的内蜗轮盘、一个受该转轴连动的连轴器壳体、一个套设于该连轴器壳体与该转轴之间且能受该连轴器壳体连动的连轴器、一个安装于该连轴器壳体外部的离合轮、一个沿该轴线设置于该外蜗轮盘与该连轴器之间的游星齿轮单元及一个调节单元,该外蜗轮盘、该内蜗轮盘、该连轴器壳体、该连轴器、该离合轮与该游星齿轮单元安装于该容置空间,该内蜗轮盘包括一个对应于该连轴器的内套管,该游星齿轮单元包括一个套设于该内套管且也对应于该连轴器的外套管、一个连接于该外套管且能转动而套设于该内套管的驱动齿轮、一个能相对于该离合轮产生定位且套设于该驱动齿轮外部的飞轮及数个分别啮合于该驱动齿轮与该飞轮之间且轴设于该外蜗轮盘的游星齿轮,该飞轮具有数个能供所述游星齿轮啮合的内齿,操作该调节单元能带动该连轴器沿该轴线产生位移,以及带动该离合轮沿该轴线产生位移,且使该外蜗轮盘与该内蜗轮盘其中一者连动该蜗杆转动,另一者相对于该转轴空转,且操作该调节单元能改变传动路径而由该外蜗轮盘或该内蜗轮盘产生不同转速。

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该变速装置的连轴器能由一个对应于该外套管的第一位置,转变成一个对应于该内套管的第二位置,该离合轮能由一个与该外蜗轮盘咬合的下降位置,转变成一个与该上盖咬合的上升位置,该连轴器位于该第一位置,且该离合轮位于下降位置,该转轴的转动力通过该连轴器及该游星齿轮单元的传递,而由该外蜗轮盘输出高速转速,该连轴器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离合轮位于上升位置,该转轴的转动力通过该连轴器而带动该内蜗轮 盘产生中速转动,该连轴器位于该第一位置,且该离合轮位于上升位置,该转轴的转动力通过该连轴器及该游星齿轮单元的传递,而由该外蜗轮盘输出低速转速。

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该调节单元包括一个套设于该转轴外部且位于该摇柄与该主体的上盖之间的变速钮、一个能受该变速钮连动的内连接环及一个能受该变速钮连动且位于该内连接环外部的外连接环,该变速钮呈中空环圈状,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的内环面、数个围绕该轴线呈倒v形且相邻于该内环面的内轨道、一个相反于该内环面的外环面及数个围绕该轴线呈倒l形且相邻于该外环面的外轨道,所述内轨道各具有一个第一内斜面段、一个沿环向设于该第一内斜面段一侧的第一内平直段及一个沿环向设于该第一内平直段一侧的第二内斜面段,该第一内斜面段与该第二内斜面段的倾斜方向呈相反,所述外轨道各具有一个对应于该第一内斜面段的外斜面段及一个沿环向设于该外斜面段一侧且对应于该第一内平直段与该第二内斜面段的外平直段,该内连接环具有一个能连动该连轴器的内圆环部及数个连接于该内圆环部且能沿所对应的内轨道产生滑动的内连动勾,该外连接环具有一个能连动该离合轮的外圆环部及数个连接于该外圆环部且能沿所对应的外轨道产生滑动的外连动勾。

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该变速装置的连轴器壳体具有一个内壁面及数个设于该内壁面且围绕该轴线间隔设置的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各具有一个中间段、一个由该中间段朝一个正转方向延伸时逐渐朝趋近于该轴线的内侧偏斜的正转渐开线面及一个由该中间段朝一个反转方向延伸时逐渐朝趋近于该轴线的内侧偏斜的反转渐开线面,该连轴器具有数个分别对应于所述驱动槽的嵌孔及数个能转动且分别安装于所述嵌孔中的滚柱,操作该调节单元能使该连轴器沿该轴线在该第一位置与该第二位置之间产生位移,且使所述滚柱位于所述驱动槽与该外套管之间,或者使所述滚柱位于所述驱动槽与该内套管之间。

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该主体的上盖还具有数个平行于该轴线且设于该内周面的第一卡合部,该离合轮具有数个能与所述第一卡合部相嵌套的第二卡合部及数个沿该轴线相反于所述第 二卡合部的第三卡合部,该外蜗轮盘具有数个相对于所述第三卡合部的第四卡合部,操作该调节单元且使该离合轮位于下降位置时,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互相咬合,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分离,操作该调节单元且使该离合轮位于上升位置时,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互相咬合,所述第三卡合部与所述第四卡合部互相分离。

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该变速装置的离合轮呈中空筒状,且具有数个分别沿环向间隔设置的槽孔,该飞轮呈中空环圈状,且具有数个分别嵌套于所述槽孔中的卡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变速装置整体的设置,以及该外蜗轮盘、该内蜗轮盘、该连轴器壳体、该连轴器、该离合轮、该游星齿轮单元及该调节单元的配合,只需操作该调节单元,就能使该外蜗轮盘或者该内蜗轮盘产生不同的输出转速,而达到变速目的,能依使用需求适时地使该收线导盘产生不同的转速,适应性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立体分解图;

图3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方向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该实施例的一个组合剖面图,说明一个外蜗轮盘能进行增速转动;

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ⅴ-ⅴ所取的剖视图;

图6是沿图4中的直线ⅵ-ⅵ所取的剖视图;

图7是该实施例的一个调整示意图,说明一个调节单元带动一个内连接环位移,且一支转轴能间接带动一个内蜗轮盘进行等速转动;

图8是沿图7中的直线ⅷ-ⅷ所取的剖视图;

图9是该实施例的另一个调整示意图,说明该调节单元带动该内连接环及一个外连接环位移,且该转轴能间接带动该外蜗轮盘进行减速转动;

图10是该实施例的一个变速钮的一个内轨道与一个外轨道的轨迹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本发明可变速的钓鱼用纺车式卷线器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主体1及安装于该主体1的一个驱动单元2、一个受该驱动单元2连动能产生转动的收线导盘3、一个受该驱动单元2连动能相对于该收线导盘3往复移动的卷线筒4及一个变速装置5。且该主体1包括一个用于容置该变速装置5的上盖101,该上盖101具有一个能围绕出一个容置空间102的内周面103及数个围绕该轴线l设于该内周面103其中一端的第一卡合部104及数个由该容置空间102连通至外部的穿孔105,所述第一卡合部104呈锯齿状。

该驱动单元2包括一支能转动且轴设于该主体1的摇柄201、一支沿一条轴线l延伸且受该摇柄201连动能产生转动的转轴202、一支沿垂直于该轴线l的一条中心线l’延伸的蜗杆203。该转轴202具有一个挡环204、一个设于该挡环204一侧的平面部205,该转轴202设有所述平面部205且垂直于该轴线l的截面呈非圆形。

该收线导盘3安装于该主体1一侧,且受该蜗杆203连动能围绕该中心线l’产生转动。

该卷线筒4能沿该中心线l’相对于该收线导盘3往复移动。

配合参图5及图6,该变速装置5安装于该上盖101且套设于该转轴202,并包括一个外蜗轮盘10、一个套设于该外蜗轮盘10内部的内蜗轮盘20、一个受该转轴202连动的连轴器壳体30、一个套设于该连轴器壳体30与该转轴202之间且能受该连轴器壳体30连动的连轴器40、一个安装于该连轴器壳体30外部的离合轮50、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于该外蜗轮盘10与该连轴器壳体30之间的游星齿轮单元60及一个调节单元70,该外蜗轮盘10、该内蜗轮盘20、该连轴器壳体30、该连轴器40、该离合轮50与该游星齿轮单元60安装于该容置空间102。

该外蜗轮盘10具有一个垂直于该轴线l的第一端面11、一个相反于该第一端面11的背端面12、数个由该第一端面11凸设且围绕该轴线l间隔设置的轴杆13、一个由该背端面12凹设的沉孔14、一个设于该背端面12且与该蜗杆203啮合的高速齿圈15、一个沿该轴线 l由该第一端面11朝该沉孔14贯穿的圆孔16及数个第四卡合部17。

该内蜗轮盘20安装于该沉孔14内部,且抵止定位于该挡环204,并具有一个第二端面21、数个由该第二端面21凸设且伸设于该圆孔16中的卡制块22、一个对应于该连轴器40且与所述卡制块22嵌卡的内套管23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二端面21且与该蜗杆203啮合的低速齿圈24。该内套管23呈阶级杆状,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l的内掣动面231及一个设于该内掣动面231与所述卡制块22之间的颈段232。

配合参阅图5及图8,该连轴器壳体30呈阶级中空筒状,并具有一个套设于该转轴202的平面部205的长圆孔31、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于该长圆孔31一侧的内壁面32、数个设于该内壁面32且围绕该轴线l间隔设置的驱动槽33及数个环设于该长圆孔31周围且贯穿该连轴器壳体30内、外部的透孔34,所述驱动槽33各具有一个中间段331、一个由该中间段331朝一个正转方向f延伸时逐渐朝趋近于该轴线l的内侧偏斜的正转渐开线面332及一个由该中间段331朝一个反转方向r延伸时逐渐朝趋近于该轴线l的内侧偏斜的反转渐开线面333。

配合参阅图5及图8,该连轴器40具有一个呈中空筒状的定位环41、数个连结于该定位环41的勾件42、数个设于该定位环41且分别对应于所述驱动槽33的嵌孔43、数个能转动且分别安装于所述嵌孔43中的滚柱44及数个分别安装于所述嵌孔43且弹抵于所述滚柱44的弹性回复件45,所述勾件42穿设于该连轴器壳体30的透孔34。

该离合轮50呈中空圆筒状且沿该轴线l滑动,并具有数个设于外周面且能与所述第一卡合部104相嵌套的第二卡合部51、数个沿该轴线l相反于所述第二卡合部51且相对于该第四卡合部17的第三卡合部52、一沿该轴线l设置于该第二卡合部51一侧的卡沟53及数个与该卡沟53相反设置且分别沿环向间隔设置的槽孔54。

配合参阅图5及图6,该游星齿轮单元60包括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于该内套管23的颈段232上且也对应于该连轴器40的外套管61、一个连接于该外套管61且能转动而套设于该内套管23的驱动齿轮62、一个能相对于该离合轮50产生定位且套设于该驱动齿轮62 外部的飞轮63及数个分别啮合于该驱动齿轮62与该飞轮63之间且轴设于该外蜗轮盘10的轴杆13的游星齿轮64。该外套管61具有一个外掣动面611及数个设置于该外掣动面611一侧且呈凸齿状的嵌制部612,该驱动齿轮62套设于该内套管23的颈段232上,并具有数个呈凹槽状且能与该嵌制部612互相嵌卡的卡合部621,该飞轮63呈中空环圈状,并具有数个能供所述游星齿轮64啮合的内齿631及数个分别嵌套于所述槽孔54中的卡块632。

该调节单元70包括一个套设于该转轴202外部且位于该摇柄201与该主体1的上盖101之间的变速钮71、一个能受该变速钮71连动的内连接环72及一个能受该变速钮71连动且位于该内连接环72外部的外连接环73。

配合参阅图10,该变速钮71呈中空环圈状,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l的内环面711、数个围绕该轴线l呈倒v形且相邻于该内环面711的内轨道712、一个相反于该内环面711的外环面713及数个围绕该轴线l呈倒l状且相邻于该外环面713的外轨道714,所述内轨道712各具有一个第一内斜面段715、一个沿环向设于该第一内斜面段715一侧的第一内平直段716及一个沿环向设于该第一内平直段716一侧的第二内斜面段717,该第一内斜面段715与该第二内斜面段717的倾斜方向呈相反,所述外轨道714各具有一个对应于该第一内斜面段715的外斜面段718及一个沿环向设于该外斜面段718一侧且对应于该第一内平直段716与该第二内斜面段717的外平直段719。

该内连接环72具有一个能连动该连轴器40且卡合于所述勾件42的内圆环部721及数个连接于该内圆环部721且能沿所对应的内轨道712产生滑动的内连动勾722,所述内连动勾722穿设于该主体1的穿孔105。

该外连接环73具有一个能连动该离合轮50且卡合于该卡沟53的外圆环部731及数个连接于该外圆环部731且能沿所对应的外轨道714产生滑动的外连动勾732,所述外连动勾732穿设于该主体1的穿孔105。

且如图4、图5及图6、图10所示,当该卷线器整体组配完成,且操作该变速钮71,使得该内连接环72的内连动勾722分别对应于 所述内轨道712的第一内斜面段715下端,而该外连接环73的外连动勾732分别对应于所述外轨道714的外斜面段718下端时,该内连接环72连动该连轴器40位于一个对应于该外套管61的第一位置,该外连接环73连动该离合轮50位于一个与该外蜗轮盘10咬合的下降位置,且该离合轮50的第三卡合部52与该外蜗轮盘10的第四卡合部17卡合,该离合轮50径向的槽孔54也卡制于该飞轮63的卡块632。当操作者转动该摇柄201(见图1)时,能带动该转轴202、该连轴器壳体30同步转动,又利用所述驱动槽33的正转渐开线面332、反转渐开线面333都分别掣动所述滚柱44卡制于该外套管61的外掣动面611,所以能带动已连结成一体的游星齿轮单元60、该外蜗轮盘10及该离合轮50同步转动,且该外蜗轮盘10又能连动该蜗杆203产生高速正转或反转,以达到高速收线或放线目的,也就是说:输入转速=输出转速。此时,该内蜗轮盘20和该内套管23相对于该转轴202空转。

再配合参阅图7及图8、图10,当操作该调节单元70且再转动该变速钮71,使得所述内连动勾722分别受到所述内轨道712的第一内平直段716所导引,该连轴器40能由对应于该外套管61的第一位置,转变成一个对应于该内套管23的第二位置,同时,所述外连动勾732分别受到所述外轨道714的外平直段719所导引,该离合轮50也能由下降位置换成一个与该外蜗轮盘10分离的上升位置,此时,该离合轮50的第三卡合部52与该外蜗轮盘10的第四卡合部17分离,该第二卡合部51则卡合于该上盖101的第一卡合部104。当操作者转动该摇柄201(见图1)时,能带动该转轴202、该连轴器壳体30同步转动,又利用所述驱动槽33的正转渐开线面332、反转渐开线面333都分别掣动所述滚柱44卡制于该内套管23的内掣动面231,所以能带动该内蜗轮盘20同步转动,且该内蜗轮盘20又能连动该蜗杆203产生中速正转或反转,以达到中速收线或放线目的,也就是说:输入转速=输出转速。此时,该外蜗轮盘10相对于该转轴202空转。

再配合参阅图9、图5及图10,当操作该调节单元70且再转动该变速钮71,使得所述内连动勾722分别受到所述内轨道712的第二内斜面段717所导引,该连轴器40能由对应于该内套管23的第二位 置,再次转变成对应于该外套管61的第一位置,同时,所述外连动勾732仍然分别受到所述外轨道714的外平直段719所导引,该离合轮50仍然保持于与该外蜗轮盘10分离的上升位置,此时,该离合轮50的第三卡合部52与该外蜗轮盘10的第四卡合部17分离,该第二卡合部51则卡合于该上盖101的第一卡合部104。当操作者转动该摇柄201(见图1)时,能带动该转轴202、该连轴器壳体30同步转动,又利用所述驱动槽33的正转渐开线面332、反转渐开线面333都分别掣动所述滚柱44卡制于该外套管61的外掣动面611,该外套管61又通过所述嵌制部612嵌套于该驱动齿轮62的卡合部621,所以能带动该驱动齿轮62转动,且因为该飞轮63卡制于该离合轮50,该离合轮50又相对于该上盖101产生定位,所以该飞轮63也卡制不转,该驱动齿轮62会带动所述游星齿轮64沿着该飞轮63的内齿631产生行星式运转,且会带动该外蜗轮盘10产生低速转动,且(输入转速:输出转速)=1:《1/〔1+(飞轮/外蜗轮盘驱动齿轮)〕》。此时,该内蜗轮盘20和该内套管23相对于该转轴202空转。

因此,操作该调节单元70能同时带动该连轴器40与该离合轮50沿该轴线l产生位移,且能改变连动路径,使得该转轴202的转动力通过该外套管61与该游星齿轮单元60的传递而由该外蜗轮盘10输出,或由该内套管23传递而由该内蜗轮盘20输出,就能不同的转速,也就是说,能由该外蜗轮盘10输出高速、低速等不同转速,以及能由该内蜗轮盘20输出中速的作用,从而能使该收线导盘3在收线时产生不同的转速,操作的适应性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