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基质袋栽培方法,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栽培方法,属于农业设施领域。。
背景技术:
日光温室生产是近20年我国农业种植中效益最大的产业。我国设施园艺面积达320多万hm2,总面积占世界首位。其中日光温室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随着设施农业的发展,温室栽培应用得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温室很多在非耕地区域,其土质不适合直接栽培蔬菜,且温室内湿度大,病虫害滋生。很多温室在连年种植后,造成连作障碍,土壤板结,土传病虫害严重。
现有的温室内使用的基质多是散装,且没有针对不同蔬菜的专用基质,使用时在温室内基质槽中现场装袋,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基质的n、p、k等成分含量一致,适用性差,蔬菜产量低,且温室内湿度大、病虫害滋生。任俭老师的实用新型专利——甜瓜基质袋栽培结构,授权公告号cn204482480u,是甜瓜专用基质袋栽培结构,其中基质槽中放置两排基质袋,基质袋上有栽培孔和渗透孔,仅适用于甜瓜的栽培,灌溉方式不知。
综上所述,现有温室内的基质袋栽培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有:适用基质少、栽培株行距固定、灌溉方式不配套、水肥利用率低,温室内湿度大、病虫害滋生,基质装运工作量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温室中基质栽培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连作障碍、栽培株行距可调、节水节肥、减少病虫害,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栽培方法。该栽培方法操作方便、经济实用、节能环保。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栽培方法,包括:混合基质4、基质袋3、滴灌管路共同组成。
混合基质4由细砂、牛羊粪、炭化稻麦壳等秸秆或轻沙壤土、腐殖土、蛭石配制而成。
滴灌管路由滴管1、滴头2、蓄水罐6和主管7组成。
基质袋3为长方体,按行距纵向依次摆放,按株距打栽培洞5栽植,蔬菜苗木要求带土移栽。
混合基质4配方由细砂、牛羊粪、炭化稻麦壳等秸秆按比例4:3:3,或轻沙壤土、腐殖土、蛭石按比例4:4:2配制而成,混合基质理化指标满足要求:ph值6.0~8.5;含氮量>1.1g/kg;含钾量>19g/kg;含磷量>0.7g/kg;含盐量<0.11%;基质预湿含水量60-70%。
基质袋3为长方体,规格55cm(栽培长度方向)×35cm(栽培宽度方向)×25cm(栽培深度方向),体积为0.041~0.048m3,重量在28~35kg,基质袋摆放的行距45~50cm可调,栽培的株距20~45cm不等,冬春、早春茬株距20~25cm;秋延、秋冬茬株距30~35cm;越冬、长季茬株距40~45cm,在栽培洞内5内栽植。
滴灌主管7和滴管1分别采用直径16mm和12mm黑色pvc管,栽培番茄和黄瓜时,滴头选用流量3l/h~4l/h可调。
混合基质4的细砂粒径为0.1~2mm。
混合基质4的稻麦壳等秸秆炒或烧使其炭化,以完全变黑炭化但又基本保护原形为标准,ph值8以上,用硫酸稀释液洗涤中和,使ph值稳定后使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其可以根据黄瓜和番茄的栽培茬口不同,灵活调节株距和行距。采用蓄水罐滴灌,增加灌溉水温,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混合基质中的无机基质成分增加混合基质的保水性和离子交换能力,有机基质成分改善混合基质通气性和排水性。基质袋质量轻巧,一人就可搬运和操作。该专利技术解决了温室连作障碍带来的土壤板结和土传病虫害,且该栽培方法节水、节肥,温室湿度低,蔬菜不易生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的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栽培方法的滴灌管路组成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滴管,2-滴头,3-基质袋,4-混合基质,5-栽培洞,6-蓄水罐,7-滴灌主管,8-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介绍和说明。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发明的混合基质4由细砂、牛羊粪、炭化稻麦壳等秸秆或轻沙壤土、腐殖土、蛭石配制而成。优选地,按比例4:3:3或4:4:2配制而成,混合基质理化指标满足要求:ph值6.0~8.5;含氮量>1.1g/kg;含钾量>19g/kg;含磷量>0.7g/kg;含盐量<0.11%;基质预湿含水量60-70%。混拌均匀、消毒、装入基质袋3中、封口。
混合基质4的两种配方根据温室生产使用地原料的多寡情况可选,混合基质4中的无机基质成分增加混合基质的保水性和离子交换能力,有机基质成分改善混合基质通气性和排水性。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本发明的混合基质4配方中的细砂粒径为0.1~2mm。稻麦壳等秸秆炒或烧使其炭化,以完全变黑炭化但又基本保护原形为标准,ph值8以上,用硫酸稀释液洗涤中和,使ph值稳定后使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长方体基质袋3,规格55cm(栽培长度方向)×35cm(栽培宽度方向)×25cm(栽培深度方向),体积为0.041~0.048m3,重量在28~35kg,基质袋3的质量适中、体积均等,满足人体工程学,便于一人就可搬运和操作。
优选地,本发明的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栽培方法,其可以根据番茄和黄瓜的栽培茬口不同,基质袋摆放的行距45~50cm可调,栽培的株距20~45cm不等,冬春、早春茬的株距20~25cm;秋延、秋冬茬的株距30~35cm;越冬、长季茬的株距40~45cm。灵活调节基质袋3的摆放行距和其上的栽培洞5的株距,按蔬菜需要行距和株距进行栽培。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蓄水罐6在温室东西方向中间位置、高度1米以上支撑架8上摆放,体积5~7l。滴灌主管7和滴管1分别采用直径16mm和12mm黑色pvc管。采用蓄水罐滴灌增加灌溉水温,大幅度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缩短生长期。自压重力滴灌使得滴灌可靠,不易堵塞滴头。
更为优选的是,栽培番茄时,滴头2选用流量3l/h;栽培黄瓜时,滴头2选用流量4l/h,滴头的流量可选,满足番茄和黄瓜生育期需水量的不同需求。
该专利技术解决了温室连作障碍带来的土壤板结和病虫害滋生。该基质袋栽培方法整体栽培效果好,节水、节肥,温室湿度有效降低,蔬菜不易生病。
本发明用于温室内的番茄、黄瓜基质袋栽培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按原料和配比配制混合基质4——混拌均匀混合基质4——对混合基质4消毒——混合基质4装入基质袋3——基质袋3封口——基质袋3按行距摆放在温室内——在基质袋3上按株距打栽培洞5——铺设滴灌主管7——连接滴管1——布置滴头2——移栽苗木。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