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刺楸种子温室育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721406发布日期:2018-06-17 15:50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植物育苗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刺楸种子温室育苗方法



背景技术:

刺楸系五加科乔木树种,树干通直,木材花纹别致,是建筑和高档家具的优质材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材的需求量剧增,刺楸已被列为珍贵树种,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备受人们瞩目。刺楸结实存在明显的大小年周期性,种子瘪种率较高。而且刺楸种子有深度休眠的习性,主要原因是由于生理后熟,不经过适当的变温处理,自然下种子出苗率过低。常规的方法主要是对其进行变温处理和沙藏。沙藏几乎是所有林木种子越冬保存的主要方法,简单易行,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种子沙藏后,对于种子萌发状态的观察极其不方便,经常会出现种子过萌发现象。对于变温处理的方法需要对混沙的种子置于室内和窖内,并来回搬动,就更加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刺楸种子温室育苗方法,依次经过采集种子、种子调制、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培育出刺楸种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育苗方法对整个育苗过程高度集成控制,方法易于掌握,育苗后的刺楸种苗成活率高,技术便于推广,尤其适合大规模的工厂化育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刺楸种子温室育苗方法,包括种子采集、种子调制、种子催芽、播种、苗期管理、苗木出圃,用以培育刺楸种苗,所述种子催芽为在底上有空的催芽盘底部装上5-6cm深地蛭石,用水浇透,将消毒的种子撒播到蛭石表面,再在其上覆盖一层1-1.5cm的蛭石,然后再在催芽盘上覆盖一层纱布,用水浇透,将催芽盘放置在日光温室,自然光照控制室温在0℃-25℃,将放置种子后的催芽盘,保持催芽盘内湿润,所述湿润的标准:表层纱布泛干时,再次浇水,保持催芽盘内湿润。

优选:所述种子撒播时的播种密度控制在25-40g/dm2。优点:这种密度下既可增加播种密度,又能保证在一个发育期内种子正常发芽,移栽时各植株不发生缠绕。

优选:所述苗期管理,施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幼苗期,施N:P:K=30:10:10的可溶性肥料;第二阶段生长期施N:P:K=20:20:20的可溶性肥料;第三阶段木质化期施N:P:K=10:20:20的肥料。

优选:所述可溶性肥料的浓度为1:200-1:300。

优选:所述种子调制为:将处理好的种子在11月下旬取出,采用质量分数为0.2-0.8%(优选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种子浸种消毒,浸种1.5-2.5h(优选2h)捞出密封20-40min(优选30min)后,用清水冲洗,然后用45-55℃(优选50℃)水浸种至自然冷却,所述处理是指:是将采集的种子脱皮、去除瘪种及杂质的过程,以获得纯净饱满的种子,种子处理干净后需要适当阴干,将种子装入透气系良好的网袋或者布袋中堆放于阴凉通风处,防潮备用。

优选:所述种子催芽,基质:选取草炭、壤土的体积比为1.5-2.5:0.5-1.5(优选2:1)作为基质,控制基质其含水量在10%~15%之间,然后装入穴盘或育苗钵中,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0.5cm~1cm处(优点:浇水时不容易冲出基质),然后用质量分数0.1%的高锰酸钾消毒。

优选:所述草炭、壤土的体积比为2:1。

优选:所述种子催芽,播种移苗:到刺楸种子从催芽盘内出土,形成弓形芽,子叶未展开前进行移栽,将移栽后刺楸芽苗放在苗床上,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0-25)℃。

优选:所述苗期管理,间苗:刺楸生长到2叶1心时间苗,留强去弱。

优选:所述苗期管理,移栽:当采用穴盘育苗时,炼苗时间持续45-50d,将幼苗移栽入15*13cm的营养钵中,基质比例为草炭:壤土1:1,移栽后及时浇透水,并遮阴3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育苗方法对整个育苗过程高度集成控制,方法易于掌握,育苗后的刺楸种苗成活率高,技术便于推广,尤其适合大规模的工厂化育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体如下:1.在催芽盘内底部铺设蛭石,顶部覆盖蛭石,以及蛭石的深度与厚度。蛭石属于轻基质育苗材料,质地轻,不易结块,幼苗移栽时容易洗脱。育苗在萌发后胚根萌发下扎,蛭石厚度5-6cm可满足胚根在产生侧根以前,不触底与底盘发生粘连。将消毒的种子撒播到蛭石表面,再在其上覆盖一层1-1.5cm的蛭石,只覆蛭石的优点,刺楸种子属于小型种子,蛭石覆盖容易出土,覆盖厚度不易过深,否则胚轴伸长,容易折断,影响移栽成活率。

2.温室育苗的基质。刺楸属于深根性植物,叶片较大,但育苗初期苗木生长极为缓慢,纯壤土,土质容易板结,不利于刺楸的侧根伸长及营养液的吸收,且增加运输搬运成本,增加草炭含量有利于基质疏松,营养液能够快速被植株吸收,提高苗期生长量。基质配比综合考虑到苗木运输中的单株苗重以及植株的正常生长,穴盘基质选用壤土:草炭1:1的比例。

3.温室温度的选择、苗床温度的选择。刺楸分布范围较广,但是属于深休眠树种需要变温催芽以解除休眠,在育苗过程中常规沙藏不便于变温处理及萌发观察,日光温室内冬季正常温度昼夜变化既可满足其变温处理,但保证低温不得低于0℃以下,而且放置于催芽盘内,放置于支架上,可以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增加催芽面积。

4.施肥时期以及各肥料的用量比例。这个主要是刺楸本身的营养需求阶段有所不同。刺楸在子叶伸展初期营养基本靠自身积累的营养,待到有2片真叶展开时便需要外部补充养分,这时对氮肥的需求较为明显。氮肥缺少会明显表现出叶片网脉间泛黄。中期苗木生长在营养充足的条件下出现生长高峰,时间大约为2个月。刺楸落叶期较早,大约在10月中旬即开始封顶,这就要求在9月份开始增加磷钾肥,促使其封顶,使用本发明中的施肥量和施肥时期明显优于其他的施肥方式。

5.施肥方式,采用穴盘育苗可以极大地提高育苗密度,但是由于刺楸的叶片较大,育苗密度过高在喷施水溶性肥料的过程中就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肥液会被叶片遮挡而流到穴盘外,无法有效利用,喷灌时要注意角度,采取斜向上45度角。

本发明主要分成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催芽,采用的是蛭石层积变温处理,待催芽完成后进入第二节阶段,也就是育苗阶段。

催芽的过程主要是利用蛭石的孔隙度较高,通气排水能力强,能够很好地促进种子萌发,种子萌发后直接待到胚根长至1-2cm,子叶出土后便开始移栽。催芽结束。

移苗时,将幼苗从催芽盘中用镊子提出,播种于穴盘内,每个穴盘播种1-2棵苗,播种时挑选壮苗。这样可以保证当年成苗率在95%以上,增加穴盘的使用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刺楸容器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1采集种子:

在8月中下旬到9月上旬,各采种年份可能略有不同,当果实变成成熟的黑紫色,采摘母株健壮、长势良好、无病害的刺楸成熟果实;对采集种子进行编号。

1.2种实调制,将采集的种子用手将果实反复揉搓,直到种子和果实完全分离为止,捞去漂浮在水面的果皮、果肉以及浮种,然后将种子加清水反复淘洗,得到纯净的种子,最后把种子装进尼龙网袋,悬挂于通风阴凉处晾干,期间不得暴晒。

1.3种子催芽:

1)将处理好的种子在11月下旬取出,采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种子消毒,浸种2h捞出密封30min后,用清水冲洗3~5次,然后用50℃水浸种至自然冷却。

2)准备合适规格的催芽盘,这种催芽盘要求底部有空,能够透水,在底部装上5-6cm深地蛭石,用水浇透。将消毒的种子均匀的撒播到蛭石表面,播种密度控制在25-40g/dm2,再在其上覆盖一层1-1.5cm的蛭石。然后再在催芽盘上覆盖一层纱布。用水浇透。将催芽盘放置在日光温室,不需特别增温,自然光照控制室温在0℃-25℃之间。将放置种子后的催芽盘,放置到储物架上,以减少占用的空间面积,实现集约化管理。期间经常观察催芽盘内是否缺水,保持催芽盘内湿润。

3)选择容器:

选用32孔的穴盘或者10cm(上直径)×10cm(高)的黑色聚乙烯薄膜底部有孔的育苗钵;

4)配制基质:

选取粗草炭、壤土的体积比为2:1作为基质,将基质进行湿润,控制其含水量应在10%~15%之间,然后装入穴盘或育苗钵中,基质装至离容器上缘0.5cm~1cm处;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

5)播种移苗:

待到2月下旬3月初,刺楸种子开始萌发,待到刺楸种子从催芽盘内出土,形成弓形芽,子叶未展开前进行移栽。移栽前2天浇透水,用打孔器或者木棒在穴盘内打眼,深度与刺楸芽苗相当,用镊子将刺楸芽苗从催芽盘内挑出,放入穴盘孔中1-2棵,用湿润的蛭石填空定植,子叶尽量留在土外。播种后随即浇水,保持基质湿润;将穴盘整齐地摆放在苗床上,容器与容器之间靠紧,容器上口要平整一致,床面温度要控制在(20-25)℃;

6)苗期管理:

①施肥:刺楸在幼苗期对缺素表现明显。需要适时施肥,施肥宜结合浇水进行,用按一定比例氮、磷、钾混合肥料,配成1:200~1:300浓度的水溶液施用,施肥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幼苗期(苗木出土至45d)施N:P:K=30:10:10的可溶性肥料;第二阶段生长期(46d~120d)施N:P:K=20:20:20的可溶性肥料;第三阶段木质化期(121d~180d)施N:P:K=10:20:20的肥料;施肥后要及时用清水冲洗幼苗叶面;

②水分管理:在出苗期和幼苗期灌溉要保持基质湿润,在速生期要求基质见干见湿,浇水一次浇透;在生长后期适当控制灌水量和次数。越冬前要浇防冻水。

③间苗及除草:刺楸生长到2叶1心时适时间苗,留强去弱,清除穴盘杂草。

④病虫害防治:发生病虫害要及时用药剂防治,必要时应拔除病株;

⑤炼苗:在苗木在温室培养至6月中下旬,要将幼苗移出温室,在第一周每天上午时10点至下午2点左右,太阳较强时适当遮阴,保证苗木不萎蔫,干旱后喷水浇透,

⑥移栽:如果采用穴盘育苗,炼苗时间持续45天左右,将幼苗移栽入15*13cm(上口*深度)的营养钵中,基质比例为草炭:壤土1:1。移栽后及时浇透水。并遮阴30%。

⑦出圃前4~5d不浇水;在炼苗过程中经常挪动容器进行重新排列或截断伸出容器外的根系,促使容器苗在容器内形成根团;

7)苗木出圃:

①起苗:起苗时保持容器内根系完整,用刀剪切断穿出容器的根系;

③运输与包装:苗木在搬运过程中,轻拿轻放,发现根长到容器外面要剪断,苗木搬运过程中,应避免弄折、弄断、弄伤苗木,在长距离运输时,要求做到保持根部湿润不失水,在包装明显处附以种子标签,苗木包装后,及时运输、途中注意通风,不得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

上述虽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