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虫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23952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虫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饲养及采集昆虫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集虫器。



背景技术:

昆虫的饲养和采集是进行昆虫研究的基础工作和必要前提,昆虫采集的常用工具多样,针对小型昆虫及移动速度快的昆虫,一般用网捕方法进行捕捉,之后再用试管扣,或是用吸虫器吸,这样的操作或许可以达到想要的捕虫效果,但在这种方法中,昆虫处于被动捕捉状态,人工工作量大,在饲养昆虫时,常常需要采集所饲养的昆虫。由于取虫时,饲养装置开口过小无法顺利采集到昆虫,过大则容易造成昆虫逃逸,尤其是检疫性的昆虫,一旦逃逸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虫器,能避免在采集昆虫时发生昆虫逃逸的现象,且在昆虫集满时能及时提醒饲养人员更换集虫管,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集虫器,包括饲养瓶和瓶盖,所述瓶盖设置于饲养瓶上,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与饲养瓶连通的逸虫孔,所述逸虫孔上设置有用于采集昆虫的集虫管,所述集虫管的出口端设置有防止昆虫逃逸的封口件,所述集虫管的进口端设置有用于判断昆虫是否集满的红外对管,所述饲养瓶上设置有光伏组件和当昆虫集满时发出警示的指示灯,所述红外对管和指示灯均与光伏组件电连接。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与所述逸虫孔连通的凸嘴,所述集虫管套设于所述凸嘴上。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集虫器还包括用于诱集昆虫的诱虫灯,所述诱虫灯位于所述封口件的一侧。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饲养瓶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有遮光罩。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集虫管的出口端上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封口件的固定环。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封口件为纱网。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瓶盖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逸虫孔的逸虫孔盖,所述逸虫孔盖与瓶盖铰接。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饲养瓶为透明饲养瓶。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集虫管为透明集虫管。

所述的集虫器中,所述诱虫灯为白光灯或紫外光灯。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集虫器包括饲养瓶和瓶盖,所述瓶盖设置于饲养瓶上,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与饲养瓶连通的逸虫孔,所述逸虫孔上设置有用于采集昆虫的集虫管,所述集虫管的出口端设置有防止虫逃逸的封口件,所述集虫管的进口端设置有用于判断昆虫是否集满的红外对管,所述饲养瓶上设置有光伏组件和当昆虫集满时发出警示的指示灯,所述红外对管和指示灯均与光伏组件电连接,从而能有效避免在采集昆虫时发生昆虫逃逸的现象,且在昆虫集满时能及时提醒饲养人员更换集虫管,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集虫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集虫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虫器,能有效避免在采集昆虫时发生昆虫逃逸的现象,提高了采集昆虫的可靠性,且在昆虫集满时能及时提醒饲养人员更换集虫管,提高工作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发明提供的集虫器包括饲养瓶10和瓶盖20,所述瓶盖20设置于饲养瓶10上,所述瓶盖20上设置有与饲养瓶10连通的逸虫孔30,所述逸虫孔30上设置有用于采集昆虫的集虫管40,所述集虫管40的出口端设置有防止昆虫逃逸的封口件50。

其中,所述饲养瓶10为透明饲养瓶,如采用透明的塑料或者玻璃,方便在饲养时直接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所述集虫管40也为透明集虫管,方便在采集昆虫时可清楚地看到昆虫所处的位置,避免昆虫刚进入集虫管40时就拔下集虫管40,造成昆虫逃逸。

进一步地,所述集虫管40的进口端设置有用于判断昆虫是否集满的红外对管401,所述饲养瓶10上设置有光伏组件101和当昆虫集满时发出警示的指示灯102,所述红外对管401和指示灯102均与光伏组件101电连接,在集虫管40的进口端设置的用于判断昆虫是否集满的红外对管401,所述红外对管包括红外接收管和红外发射管,所述红外接收管与红外发射管处于相向的位置,当红外接收管可接收到红外发射管的红外信号时,判断集虫管40中的昆虫尚未集满,当红外接收管不能接收到红外发射管的红外信号时,说明集虫量已经堆积到靠近集虫管40进口端的位置,判断集虫管40中的昆虫已经集满,此时饲养瓶10上的指示灯101发出警示,提示饲养员更换集虫管40,提高了工作效率,且所述红外对管401和指示灯102均与光伏组件101电连接,通过光伏组件101为红外对管401和指示灯102提供电能,节能环保绿色无污染。

本发明通过在瓶盖20上设置与饲养瓶10连通的逸虫孔30,在逸虫孔30上设置用于采集昆虫的集虫管40,使得昆虫可从饲养瓶10中爬出,通过逸虫孔30顺利进入集虫管40,方便采集,且所述集虫管40的出口端设置有防止昆虫逃逸的封口件50,能有效防止昆虫从集虫管40中逃逸,提高了采集昆虫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集虫管40的出口端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封口件50的固定环70,进一步保证了封口件50的牢固性,优选地,所述封口件50为纱网,空气可通过纱网进入到集虫管40和饲养瓶10中,保证昆虫能正常呼吸,当然,所述封口件50也可为其它透气性较好的部件。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所述瓶盖20还设置有与所述逸虫孔30连通的凸嘴60,所述集虫管40套设于所述凸嘴60上,采用凸嘴60使得集虫管40能更好地与逸虫孔30连通,且方便集虫管40的拔插,采集昆虫时,饲养人员通过透明的集虫管40观察到昆虫已爬到集虫管40较深的位置时拔下集虫管40即可完成采集工作。

另外,所述瓶盖20上还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逸虫孔30的逸虫孔盖80,所述逸虫孔盖80与瓶盖20铰接,当采集昆虫时,昆虫通过逸虫孔30爬入集虫管40内,采集完毕后将集虫管40拔下,并将逸虫孔盖80密封住所述逸虫孔30,防止饲养瓶10中余下的昆虫逸出,本发明中所述逸虫孔盖80与瓶盖20铰接,在需要密封住逸虫孔30时饲养人员无需再从别处取逸虫孔盖80,且不用担心逸虫孔盖80丢失,方便了饲养人员工作。

具体实施时,由于饲养的昆虫很多都具有趋光性,为了更方便快捷地采集昆虫,本发明提供的集虫器还包括用于诱集昆虫的诱虫灯(图中未示出),所述诱虫灯位于所述封口件50的一侧,使得在采集昆虫时可诱导昆虫向集虫管40的出口端爬去。

进一步地,所述集虫器的饲养瓶10的侧面和底面设置有遮光罩(图中未示出),当采集有趋光性的昆虫时,将诱虫灯放置在所述封口件50的一侧,用遮光罩罩住所述饲养瓶10的侧面和底面,留出瓶口部分,昆虫透过逸虫孔30看到光线后,便从逸虫孔30向集虫管40的出口端爬去,提高了采集昆虫的效率。

更进一步地,由于不同种类的昆虫对光线的喜好不一样,为了更好地采集不同种类的昆虫,所述诱虫灯可为白光灯或紫外光灯,当然,也可根据具体的昆虫种类换上该种昆虫喜好波长的诱虫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集虫器包括饲养瓶和瓶盖,所述瓶盖设置于饲养瓶上,所述瓶盖上设置有与饲养瓶连通的逸虫孔,所述逸虫孔上设置有用于采集昆虫的集虫管,所述集虫管的出口端设置有防止虫逃逸的封口件,从而在饲养时能直接观察到昆虫的生活情况,在采集时昆虫可从饲养瓶中爬出,通过逸虫孔顺利进入集虫管,并且能有效避免在采集昆虫时发生昆虫逃逸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