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23942阅读:36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棘胸蛙亲蛙的生态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棘胸蛙(拉丁名:quasipaaspinosa)又名石鸡、棘蛙、石鳞、石蛙、石蛤等,是中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属水栖型中流水生活型蛙类,并喜穴居生活,主要分布在南方,是南方丘陵山区生长的一种名贵山珍,因其肉质细腻且富含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所以被美食家称为“百蛙之王”。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毒、治疳疾等功效,故有“山珍”之称。但传统的棘胸蛙养殖行业中,经常会遇到其交配率低,成活率低,病害严重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棘胸蛙集约化大规模的养殖,影响了棘胸蛙产业的发展和农民的致富之路,而且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棘胸蛙日益增长的需求。技术实现要素:为优化对棘胸蛙的管理,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棘胸蛙交配率低,成活率低,病害严重等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可以提高亲蛙交配率、成活率,减少病害现象的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及其养殖方法。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包括预备亲蛙池、亲蛙池及声音播放装置,所述亲蛙池的上方设置有遮光网罩,所述亲蛙池的外侧加装隔音板,所述声音播放装置安装在亲蛙池的底部。作为优选,所述声音播放装置为防水声音播放器。作为优选,所述声音播放装置安装在亲蛙池的中间位置。作为优选,所述预备亲蛙池的规格为:面积为5㎡-8㎡,池高1.0m-1.2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0°-15°,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10cm-15cm,水温保持在20℃-25℃。作为优选,所述亲蛙池规格为:面积10㎡-20㎡为宜,池高1.0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2°-18°,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20cm-30cm,并保持占总面积1/2至2/3的干露区,水温保持在20℃-25℃。作为优选,所述亲蛙池中设置鹅卵石及石穴作为隐蔽物。作为优选,所述亲蛙池中水栽水菖蒲,水菖蒲可以净化水质,同时还起到开窍宁神、驱蚊蝇、虫蚁、杀菌防病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亲蛙池保持光线阴暗,保持微流水,流量小于5立方米/秒,在保证亲蛙池环境幽静的同时保证亲蛙池中水的溶氧量。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消毒:放养前用漂白粉对预备亲蛙池及亲蛙池进行消毒,亲蛙入池前消毒可用3%~4%食盐水溶液或10mg/l~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0min;新建的预备亲蛙池及亲蛙池需用水浸泡一个月以上,用消毒水对预备亲蛙池及亲蛙池以及室内进行消毒,一个星期之后将养殖池彻底冲洗干净,方可投入使用;2)预备亲蛙的饲养:从同一时期的按照传统方法培育的幼蛙中选择生长速度较快体格较为健壮的幼蛙4-6只/池,放入专门的预备亲蛙池中进行培养,池中放养密度为15-25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投喂量为该幼蛙体重的5%-7%,每天投喂2-3次,可酌情增减;3)亲蛙的饲养:当进入繁殖季节,从上述预备亲蛙池中选取相对符合亲蛙标准的,并且达到性成熟的成蛙,以雌雄比为1:1放养于亲蛙池中直到繁殖期,控制上述成蛙放养密度为雌雄蛙各3-4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投喂量为该幼蛙体重的4%-5%,可酌情增减;亲蛙池的外侧加装隔音板,并采用遮光网罩遮光;4)促进交配:亲蛙交配前,雄蛙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雌蛙会发出“卡”的声音,繁殖期时,将亲蛙池中的声音播放器打开,播放亲蛙交配时所需要的声音,并控制在10-15分贝;5)日常操作:每天巡池检查设施、水质及摄食等;蛙池加盖防护网,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养殖尾水的排放应符合sc/t9101的要求;每10d~15d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发现水霉、红腿、烂皮等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并治疗;死亡个体随时捞除,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亲蛙标准是指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破损等现象,并且达到性成熟,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粗;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作为优选,所述亲蛙池中设置鹅卵石及石穴作为隐蔽物,亲蛙池中水栽水菖蒲,水菖蒲可以净化水质同时还起到开窍宁神、驱蚊蝇、虫蚁、杀菌防病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亲蛙池中保持微流水,流量小于5立方米/秒,在保证亲蛙池环境幽静的同时保证亲蛙池中水的溶氧量。本发明针对棘胸蛙亲蛙的不同生长阶段,把池塘划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预备亲蛙池和亲蛙池;为控制交配时间,提高交配率,亲蛙池外侧曾设隔音板,并通过声音诱导棘胸蛙亲蛙交配;亲蛙池中水中设置鹅卵石及石穴等隐蔽物,提供交配产所;亲蛙池中水栽水菖蒲,水菖蒲可以净化水质同时还起到开窍宁神、驱蚊蝇、虫蚁、杀菌防病的作用;亲蛙池保持光线阴暗,保持微流水,微水流在保证亲蛙池环境幽静的同时保证亲蛙池中水的溶氧量;本发明通过优化亲蛙池内部环境,提供了亲蛙的存活率以及蛙卵的质量得到提高;针对疾病,采用入池前消毒、设置预防用药、及时观察发现病体并作隔离处理等方法把棘胸蛙亲蛙病害现象出现的几率降到最低。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亲蛙池的切面图。图中1为遮光网罩,2为隔音板,3为声音播放装置,4为亲蛙池壁。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的水质要求:自来水(符合国家标准),水温20℃~25℃,溶解氧5-8mg/l,ph值6.0~7.5;气相对湿度要求在60%~70%;饵料:以蚯蚓、黄粉虫、大麦虫活饵为主,以投饵后4h摄食完为宜,每日傍晚投喂一次,具体视摄食情况,酌情增减。实施例1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包括预备亲蛙池、亲蛙池及声音播放装置3,亲蛙池的上方设置有遮光网罩1,亲蛙池壁4的外侧加装隔音板2,声音播放装置3安装在亲蛙池的底部;声音播放装置3为防水声音播放器并安装在亲蛙池的中间位置;预备亲蛙池的规格为:面积为7㎡,池高1.1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3°,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12cm,水温保持在20℃-25℃;亲蛙池规格为:面积为18㎡,池高1.0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3°,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25cm,水温保持在20℃-25℃,并保持占总面积1/2的干露区;亲蛙池中设置了占地面积6㎡的鹅卵石及石穴,作为隐蔽物;亲蛙池里水栽水菖蒲7㎡,亲蛙池保持光线阴暗,保持微流水,流量为4立方米/秒。实施例2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包括预备亲蛙池、亲蛙池及声音播放装置3,亲蛙池的上方设置有遮光网罩1,亲蛙池壁4的外侧加装隔音板2,声音播放装置3安装在亲蛙池的底部;声音播放装置3为防水声音播放器并安装在亲蛙池的中间位置;预备亲蛙池的规格为:面积为8㎡,池高1.1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5°,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10cm,水温保持在20℃-25℃;亲蛙池规格为:面积为15㎡,池高1.0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8°,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30cm,水温保持在20℃-25℃,并保持占总面积2/3的干露区;亲蛙池中设置了占地面积5㎡的鹅卵石及石穴,作为隐蔽物;亲蛙池里水栽水菖蒲6㎡,亲蛙池保持光线阴暗,保持微流水,流量为5立方米/秒。实施例3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包括预备亲蛙池、亲蛙池及声音播放装置3,亲蛙池的上方设置有遮光网罩1,亲蛙池壁4的外侧加装隔音板2,声音播放装置3安装在亲蛙池的底部;声音播放装置3为防水声音播放器并安装在亲蛙池的中间位置;预备亲蛙池的规格为:面积为5㎡,池高1.2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0°,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10cm,水温保持在20℃-25℃;亲蛙池规格为:面积为20㎡,池高1.0m,池体底部倾斜度为18°,池内斜面最低处水深保持在30cm,水温保持在20℃-25℃,并保持占总面积2/3的干露区;亲蛙池中设置了占地面积6㎡的鹅卵石及石穴,作为隐蔽物;亲蛙池里水栽水菖蒲7㎡,亲蛙池保持光线阴暗,保持微流水,流量为5立方米/秒。实施例4采用实施例1中的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消毒:放养前用漂白粉对实施例1中的预备亲蛙池及亲蛙池进行消毒,亲蛙入池前消毒用1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2)预备亲蛙的饲养:从同一时期的按照传统方法培育的幼蛙中选择生长速度较快体格较为健壮的幼蛙6只/池,放入专门的预备亲蛙池中进行培养,池中放养密度为15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小虾(活饵料),投喂量为该幼蛙体重的6%,每天投喂3次;3)亲蛙的饲养:当进入繁殖季节,从上述预备亲蛙池中选取相对符合亲蛙标准的,并且达到性成熟的成蛙,以雌雄比为1:1放养于亲蛙池中直到繁殖期,控制上述成蛙放养密度为雌雄蛙各3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小虾(活饵料),投饵量为4%,每天定时定量投喂;4)促进交配:亲蛙交配前,雄蛙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雌蛙会发出“卡”的声音,繁殖期时,将亲蛙池中的声音播放器打开,播放亲蛙交配时所需要的声音,并控制在15分贝;5)日常操作:每天巡池检查设施、水质及摄食等;蛙池加盖防护网,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养殖尾水的排放应符合sc/t9101的要求;每10d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发现水霉、红腿、烂皮等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并治疗;死亡个体随时捞除,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记好养殖日志,计算亲蛙交配率、成活率及发病率,见表1。表1交配率成活率发病率95.8%99.5%0.5%实施例5采用实施例2中的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2)消毒:放养前用漂白粉对实施例2中的预备亲蛙池及亲蛙池进行消毒,亲蛙入池前消毒用1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20min;2)预备亲蛙的饲养:从同一时期的按照传统方法培育的幼蛙中选择生长速度较快体格较为健壮的幼蛙5只/池,放入专门的预备亲蛙池中进行培养,池中放养密度为18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小虾(活饵料),投喂量为该幼蛙体重的7%,每天投喂3次;3)亲蛙的饲养:当进入繁殖季节,从上述预备亲蛙池中选取相对符合亲蛙标准的,并且达到性成熟的成蛙,以雌雄比为1:1放养于亲蛙池中直到繁殖期,控制上述成蛙放养密度为雌雄蛙各4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小虾(活饵料),投饵量为4%,每天定时定量投喂;4)促进交配:亲蛙交配前,雄蛙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雌蛙会发出“卡”的声音,繁殖期时,将亲蛙池中的声音播放器打开,播放亲蛙交配时所需要的声音,并控制在10分贝;5)日常操作:每天巡池检查设施、水质及摄食等;蛙池加盖防护网,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养殖尾水的排放应符合sc/t9101的要求;每10d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发现水霉、红腿、烂皮等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并治疗;死亡个体随时捞除,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记好养殖日志,计算亲蛙交配率、成活率及发病率,见表2。表2交配率成活率发病率94.6%98.7%1.3%实施例6采用实施例3中的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装置。一种棘胸蛙亲蛙生态养殖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消毒:放养前用漂白粉对实施例3中的预备亲蛙池及亲蛙池进行消毒,亲蛙入池前消毒用15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浴15min;2)预备亲蛙的饲养:从同一时期的按照传统方法培育的幼蛙中选择生长速度较快体格较为健壮的幼蛙6只/池,放入专门的预备亲蛙池中进行培养,池中放养密度为25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小虾(活饵料),投喂量为该幼蛙体重的7%,每天投喂3次;3)亲蛙的饲养:当进入繁殖季节,从上述预备亲蛙池中选取相对符合亲蛙标准的,并且达到性成熟的成蛙,以雌雄比为1:1放养于亲蛙池中直到繁殖期,控制上述成蛙放养密度为雌雄蛙各4只/m2,每天定时定量进行投喂食物,包括黄粉虫、蚯蚓、小虾(活饵料),投饵量为4%,每天定时定量投喂;4)促进交配:亲蛙交配前,雄蛙会发出“呱呱”的声音,雌蛙会发出“卡”的声音,繁殖期时,将亲蛙池中的声音播放器打开,播放亲蛙交配时所需要的声音,并控制在15分贝;5)日常操作:每天巡池检查设施、水质及摄食等;蛙池加盖防护网,进、出水口加过滤设施,养殖尾水的排放应符合sc/t9101的要求;每10d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发现水霉、红腿、烂皮等患病个体,及时隔离并治疗;死亡个体随时捞除,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记好养殖日志,计算亲蛙交配率、成活率及发病率,见表3。表3交配率成活率发病率95.4%97.9%2.1%本处实施例对本发明要求保护的技术范围中点值未穷尽之处以及在实施例技术方案中对单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的同等替换所形成的新的技术方案,同样都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同时本发明方案所有列举或者未列举的实施例中,在同一实施例中的各个参数仅仅表示其技术方案的一个实例(即一种可行性方案),而各个参数之间并不存在严格的配合与限定关系,其中各参数在不违背公理以及本发明述求时可以相互替换,特别声明的除外。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