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色岩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19108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经济林造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紫色岩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紫色土分布广,主要分布于四川、重庆以及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江西、江苏、浙江、福建、湖北等省、市、区,紫色土的潜在肥力较高,特别是钾的含量丰富,母质容易风化,它是人们种植经济作物的一个重要土类。但是,紫色土母岩物理风化强烈,土壤固结性差,极易遭冲刷,如果利用不当,易导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壤肥力降低、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油茶是山茶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具有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区域广、栽培面积大,用途多等特点。我国是油茶的原产地和分布中心,种质资源丰富。《全国油茶发展规划(2009-2020)》指出,我国在2020年前将发展高产油茶2000多万亩。目前,高产油茶基本上是在红、黄壤地区造林,因紫色岩土壤与红、黄壤的理化性质区别很大,目前,还没有在紫色岩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成功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紫色土、充分发挥紫色土的生产潜力,而提供一种紫色岩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方法。以期为紫色土的开发及经济林栽培提供指导。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紫色岩地区高产油茶造林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选地和整地方式选择坡度30°以下微酸性紫色岩丘陵地,坡度20°以下地势采用全垦整地,整理为适当大小的水平梯田,坡度20°~30°地势采用水平带状整地,水平梯田和水平带内侧挖深30cm的竹节沟,外沿起30cm的埂;2)苗木与栽植在寒冬后至回春前期间,选择两年至四年生容器苗或带土球的大床苗进行移栽,每穴施腐熟有机肥,与菌肥和表土混合填入作基肥,放入油茶苗后,回填拌有复合肥的表土,树蔸培高15cm,用杂草或秸秆覆盖5cm;3)管理施肥:年施肥量应为0.8kg/株,分2次施用;锄草:及时对树下面及周围的杂草进行清除,让苗木获得充分光照,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料,对树下面及周围的土壤要翻挖,树下要浅锄,以扩大塘面积和促进土壤通透,秋冬季节翻挖后直接把杂草铺在树下;修剪:选留三个主枝,促进主枝侧芽萌发形成侧枝;水管理:紫色岩土保水力差,需要及时管理好用水,天旱时要及时浇透水,过多的雨水要及时排涝。病虫害防治:使用1%的波尔多液及时防治炭疽病等病虫害;4)生态恢复除妨碍油茶生长的植物和高杆植物打矮外,行间植物尽量保留,并适当引种矮生灌木和野菊花等草本植物,提倡间种芋头、甘薯等矮杆作物和豆科。进一步,步骤(1)整地前将表土起出,挖60~80cm×60~80cm×60~80cm穴后再填回穴中。进一步,步骤(2)中补蔸时采用三年生以上带土球大苗,移栽后株行距为2.5m×2.5m,种植密度为1650株/hm2。进一步,步骤(3)所述的施肥具体为:以施肥总量200kg/hm2为标准,施用Zn元素微肥和复合肥,不同地方的紫色岩丘陵土壤成分各不相同,事先测定土壤的理化因子,调整复合肥的N、P、K配比和微量元素的用量。进一步,步骤(4)中间种时离油茶树30cm进行种植,以成年植物不能干扰油茶的光合作用为宜,同时需对间种的植物施以充足的肥料以免与油茶争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由于紫色岩风化性强,形成的土壤团粒性差,保水力弱,肥力较低特别是N肥缺乏,本发明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通过合理整地,可有效保留降水,减少水土流失;2)有机肥作底肥可提高树根周围的肥力和透气性;3)科学施肥,可提高肥料使用效率;4)间种植物可覆盖裸露的地面,减少水分丧失,降低地表温度,增加生物丰富度,提高土壤肥力。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本实验安排在湖南衡阳县,具体通过以下操作完成:(1)选地和整地方式选择30°以下微酸性紫色岩丘陵整地,pH为5.8~6.5。20°以下土壤层较厚的坡面采用全垦整地,整理为适当大小的水平梯田;20°以上的采用水平带状整地,水平带的宽度视山坡坡度而定。水平梯田和水平带内侧挖深30cm左右的竹节沟;外沿起30cm左右的埂。土壤层薄的坡面以鱼鳞穴为宜,外沿也起30cm左右的埂。不论哪种整地方式,整地前均要将表土起出,挖80cm×80cm×80cm左右大穴后再填回穴中,整地块周边的植物尽量保存,但白茅和芒等恶性杂草和对油茶影响较大的乔灌木要清除。建好灌溉和排水系统,以便及时浇排水。(2)苗木与栽植品种选用衡东大桃和湘林系列良种油茶,进行混栽,造林用两年生容器苗。补蔸用三年生以上带土球大苗。造林季节以寒冬后至回春前为宜。每穴施10kg左右腐熟有机肥,与菌肥20g和肥表土混合填入作基肥,放入油茶苗后,回填拌有0.3kg左右复合肥(N:P:K=5:1:4)的表土,树蔸培高约15cm,用杂草或秸秆覆盖约5cm,提高地温、保湿和增加土壤有机养分,周围挖浅沟,浇足定根水。株行距约为2.5m×2.5m,种植密度约为1650株/hm2。(3)管理A、施肥:年施肥量应为0.8kg株,分2次施用。施肥配比组合应为:以施肥总量200kg/hm2为标准,施用Zn元素微肥10g/株,同时施用复合肥(N:P:K=5~8:1:4~6)。施肥主要在树影外缘开沟施入。结果后,在8月份需喷施一次保果肥。五年龄以上的油茶林可在冬季喷施保花保果药肥。B、锄草:及时对树下面及周围的杂草进行清除,让苗木获得充分光照,避免杂草与苗木争夺养料,对树下面及周围的土壤要翻挖,树下要浅锄,以扩大塘面积和促进土壤通透。秋冬季节翻挖后可直接把杂草铺在树下。C、修剪:选留三个主枝,促进主枝侧芽萌发形成侧枝。根据树形和营养情况,将树体修剪为圆头型、开心型或分层型,以促进加大树冠面积,保证枝叶的光照。D:水管理:紫色岩土保水力差,需要及时管理好用水。天旱时要及时浇透水,过多的雨水要及时排涝。E、病虫害防治:及时防治炭疽病等病虫害,可使用1%的波尔多液。(4)生态恢复由于整地对原有生态的破坏,要利用自然植物和作物对生态进行修复。除妨碍油茶生长的植物和高杆植物打矮外,行间植物尽量保留,并适当引种六月雪等矮生灌木和野菊花等草本,提倡间种芋头、甘薯等矮杆作物和豆科等绿肥,植物离油茶树沿30cm左右,以成年植物不能干扰油茶的光合作用为宜。引进适当菌肥有助于土壤养分的溶出和转化,以促进肥料的利用。本发明在衡阳县进行实验,目前已成功造林800亩,2014年测产,四年龄油茶林亩产果50公斤,五年龄亩产果100公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