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育殖放养胡蜂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253532阅读:1369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昆虫养殖,尤其是一种高效育殖放养胡蜂方法。

背景技术:
胡蜂由于能提供极其珍贵的蜂毒和味美而富含营养物质的蜂蛹而倍受人们青睐,近期掀起了一股人工养殖胡蜂的热潮,随之诸多胡蜂养殖设备、器具以及技术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像申请号为201410490930.x“金环胡蜂繁育技术”即为其中的一种,它采用塑料大棚等设施器具实现了集中繁殖胡蜂,能很好地让交尾后的胡蜂安全越冬,来年春醒后又及时移入育蜂箱人工管护使之自行筑巢产卵育儿建群,然后将育出的小巢群,经体练移放到山野任其自行发展,到成熟时收取蜂蛹。该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种源也就是蜂王的养护培育问题,为大规模野放养胡蜂奠定了基础。但在生产实践中发觉该技术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经过安全越冬刚春醒的蜂王中有很大一部分因饥饿,体力不支无法到稍远一点的地方采食,所以尽管为它准备了充足饵料,仍有许多会饿死;二是蜂王被移入育蜂棚内的育蜂箱中人工管护下完成筑巢建群,并经初步体练,从蜂箱中取出移挂野外,在自然放养的起始阶段,适应自然环境能力仍然有限,若在此期间遭遇暴雨、冰雹,连天阴雨、倒春寒等极端天气,职蜂无法外出采食取料,蜂群的扩展壮大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有一定数量巢群会因此而衰败消亡。

技术实现要素:
对于上面提到的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要提出一种能让春醒蜂王及时获取饵料避免饿死,并且有效克服野外放养胡蜂巢群初期阶段的安全发展障碍,降低天气剧变造成的不利影响,达到高产的一种高效育殖放养胡蜂方法。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高效育殖放养胡蜂方法,是将成功交尾的蜂王移至越冬棚内越冬箱中安全越冬,春醒后又移入育蜂棚内的育蜂箱里育殖建巢,体练后野外挂养,它的特点就在于采取了两项关键措施:春醒及时补饵和野放应急补饵;使用了两种相匹配的器具:春醒胡蜂王补饵器及胡蜂育挂两用箱;分别是:(1)春醒及时补饵:于胡蜂王春醒前在越冬箱出入孔外四周固附一个春醒胡蜂王补饵器,它吊架的侧壁上插卡一个补饵器饵料槽,加注有饵料,让春醒后的蜂王刚出越冬箱就能及时吃到饵料补充体能;(2)野放应急补饵:当育殖的蜂群每巢已有15—20只职蜂时,将胡蜂育挂两用箱整体移到野外挂养,20天内若遇恶劣天气,职蜂无法外出采食取料,可在箱底板搁台上放盛有饵料的两用箱饵料槽供蜂采食;(3)春醒胡蜂王补饵器:用硬质塑网片弯曲制成底大顶小两头通空喇叭状吊架。顶口端呈花瓣状脚边固附在越冬箱出入孔四周,吊架侧壁上卡插一个槽口向上的补饵器饵料槽;(4)胡蜂育挂两用箱:用木板制成四方体形箱体,盖板及挂巢杆均固定在箱体四壁上,挂巢杆的两端都伸出体外,一层纱网附固在四壁下端,一块活动底板靠系固索系附在箱体底部,长于箱体的一端形成搁台,四壁与盖板间隙用9:1的牛屎加熟石灰拌匀塗封。该技术的特点还有野放20天后取下两用箱底板及纱网,留下箱体及盖板作为护巢罩。采用上述技术育殖放养胡蜂,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春醒蜂王因体力不支大批死亡的问题,而且野放挂养起始阶段若遇极端天气时,两用箱的底板搁台上可投放饵料,供蜂采食,大大降低了气候剧变对巢群生存扩展的影响,之后去除底板留下箱体作为护巢罩强化了对巢群保护力度,几个措施协同作用,大幅度地提升了胡蜂育殖放养成功率,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推广的胡蜂养殖技术。附图说明:图1为春醒胡蜂王补饵器立体示意图;图2为春醒胡蜂王补饵器正剖视图;图3为胡蜂预挂两用箱立体示意图;图4为胡蜂预挂两用箱取下底板后的箱体仰视图;1-吊架、2-呈花瓣形的脚边、3-越冬箱、4-出入孔、5-补饵器饵料槽、6-箱体、7-盖板、8-活动底板、9-活动室、10-搁台、11-出入孔、12-两用箱饵料槽、13-观察孔、14-孔盖板、15-纱网、16-木皮、17-挂巢杆、18-系固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4以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开春后冬眠的蜂王尚未苏醒前可先在越冬棚内的越冬箱出入孔四周固附一个如图1、图2所示的用硬塑网片制成的喇叭状春醒胡蜂王补饵器,将吊架1的顶部分裂呈花瓣形的脚边2固定在越冬箱3上,罩盖着出入孔4,吊架1的侧壁中部贯穿插固一个槽口向上的补饵器饵料槽5。当观察到蜂王春醒并陆续爬出越冬箱时,及时在补饵器饵料槽5内投置饵料,蜂蜜水,让刚爬出的蜂王能第一时间吃到,避免春醒后体力不支而饿死;然后将体力恢复了的蜂王小心转移到如图3、图4所示的胡蜂育挂两用箱内,并放进育蜂温棚中,人工管护饲养,该两用箱是用木板制成长×宽×高为20×20×15cm四方体形箱体6,其盖板7固定在侧壁上端,一根中部栓附有木皮16的挂巢杆17固定在箱体6侧壁上,杆的两个端头分别伸出箱体6侧壁5cm,盖板7四壁间的缝隙以牛屎加兑熟石灰按9:1比例混合后塗填,箱体6下端附固着一块纱网15,活动底板8靠系固索18系固在箱体6上,底板8长于箱体6的部分形成宽7cm的搁台10,侧壁上设有观察孔13及可转动的孔盖板14和出入孔11,以硬塑网片构成的圆台形活动室9插卡在出入孔11上,两用箱饵料槽12插卡在活动室9上;蜂王在箱体内人工养饲一段时间后就会陆续在挂巢杆17上筑巢产卵育儿建群,当观察到每个巢群职蜂达15—20只时,就可将该箱整个移至野外放养地,把挂巢杆17牢固栓定在搁架或树上,取下塑料活动室9,注意观察,遇恶劣天气,应在底板搁台10上投放饵料,让无法外出的职蜂就近采食,20天后剪断系固索18,取下底板8及纱网15,剩下带盖板7的箱体6改作蜂巢遮护罩,让蜂群自然发展,适时采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