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105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所需种子材料包括,第一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第二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以及玉米育种主干品系材料;

所述玉米育种主干品系材料为产量高、米质好、易感粗缩病的种系,所述第一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和第二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为高抗粗缩病、不高产、在产地不适宜大规模推广的种系;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第一播种和移栽程序:

将第一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和第二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分别浸种于稀释的浸种液中,浸种1~2天后,催芽并按品种播种于实验秧田,单株移栽,株行距为30×30cm;一般大田肥水和病虫草害管理,至植株正常生长到扬花期,进行步骤(2);

(2)杂交种F1的获取:

将母本植株的玉米穗浸入39~46℃的温水中,浸泡6~10分钟后取出,自然冷却30分钟,用纸袋将母本植株的玉米穗套好并作标记,待用;当父本植株进入开花期时,将父本植株上玉米穗的花药均匀落到纸袋中母本植株玉米穗的柱头上,人工授粉完成后将纸袋继续套好,等待杂交玉米穗的籽粒成熟,即获得杂交种F1;

(3)杂交种F1抗粗缩病的灰飞虱筛选:

杂交种F1正季播种,当杂交种F1处于2~2.5叶期时,按每株玉米10~20头的数量向秧田释放灰飞虱,50天后对每株玉米进行评估,保留未受粗缩病侵害的植株;

所述灰飞虱每头饲喂玉米粗缩病毒粗毒素提取液4~5天,全部携带玉米粗缩病毒;

(4)杂交种F1的花药愈伤诱导:

以玉米穗中部花药位置占颖壳的1/2为标准取穗,取穗后用70%乙醇表面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包住整个玉米穗,保持玉米穗湿润放入冰箱中,在4℃下低温预处理3天;在8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2~10分钟,晾干后用剪开花药上部,将花药置于第一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在22~28℃下暗培养2~3天后,转移至第二培养基中,于25~29℃、光周期16h7500lx光照8h黑暗下进行继代培养,50天后将获得的杂交种F1的花药愈伤组织,统计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若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于5%,则需将杂交种F1与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亲本回交直至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于5%;

(5)第二播种和移栽程序:

将玉米育种主干品系材料和杂交种F1分别浸种于稀释的浸种液中,浸种1-2天后,催芽并按品种播种于实验秧田,单株移栽,株行距为30×30cm;一般大田肥水和病虫草害管理,至植株正常生长到扬花期,进行步骤(6);所述浸种液同步骤(1);

(6)三交F1杂交种的获取:

将母本植株的玉米穗浸入39~46℃的温水中,浸泡6~10分钟后取出,自然冷却30分钟,剪去l/3颖壳及未开颖的小花,用纸袋将母本植株的玉米穗套好并作标记,待用;当父本植株进入开花期时,将父本植株上玉米穗的花药均匀落到纸袋中母本植株玉米穗的柱头上,人工授粉完成后将纸袋继续套好,等待杂交玉米穗的籽粒成熟,即获得三交F1杂交种;

(7)三交F1杂交种抗粗缩病的灰飞虱筛选:

三交F1杂交种正季播种,当三交F1杂交种处于2~2.5叶期时,按每株玉米10~20头的数量向秧田释放灰飞虱,50天后对每株玉米进行评估,保留未受粗缩病侵害的植株;

所述灰飞虱每头饲喂玉米粗缩病毒粗毒素提取液4~5天,全部携带玉米粗缩病毒;

(8)三交F1杂交种的花药愈伤诱导:

以玉米穗中部花药位置占颖壳的1/2为标准取穗,取穗后用70%乙醇表面消毒,然后用塑料薄膜包住整个玉米穗,保持玉米穗湿润放入冰箱中,在4℃下低温预处理3天;在85%的酒精中消毒处理2~10分钟,晾干后用剪开花药上部,将花药置于第一培养基中,进行诱导培养,在22~28℃下暗培养2~3天后,转移至第二培养基中,于25~29℃、光周期16h7500lx光照8h黑暗下进行继代培养,获得花药愈伤组织,继续培养出花培苗、育苗、移植到大田,等待玉米穗籽粒成熟,通过筛选即获得粗缩病抗性玉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育种主干品系材料为郑单958,所述第一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为登海3622,所述第二粗缩病抗性玉米材料为金海5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浸种液为2mL10%二硫氰基甲烷乳油、2g咪酰胺、15mL40%福·克悬浮种衣剂、2mL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加500倍水稀释配制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或步骤(6)所述母本植株的稻穗浸入的温水温度为42℃,所述浸泡时间为7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4)或(8)中所述第一培养基的成分为:N6基础培养基500mg/L、甘氨酸4.2mg/L,烟酸11mg/L,琼脂2.3g/L;激动素KT 15mg/L,山梨醇0.5g/L,2-氨基-5-羧基戊酰胺20mg/L,丙氨酸10mg/L,赤霉素GA3 0.8mg/L,胰岛素12mg/L,叶酸16mg/L,秋水仙碱1.9mg/L;pH值为6.0。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或(8)中所述第二培养基的成分为:MS基本培养基700mg/L、肌醇50mg/L,甘氨酸6mg/L,维生素B1 0.4mg/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20mg/L,维生素B6 0.5mg/L,蔗糖1.5g/L,萘乙酸NAA 1.3mg/L,生物素11mg/L,脱落酸ABA3.5mg/L,甲基亚硝基脲3.5mg/L,调环酸钙4.2mg/L,水解蛋白0.7g/L;以及浓度30%的玉米粗缩病毒粗毒素提取液,pH值为6.0。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和(7)所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粗毒素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染病玉米的穗颈部剪下,清洁表面后置于湿润培养皿中,在37℃条件下暗培养,在菌丝产生后加入营养琼脂继续培养,得到菌株;将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7℃下摇床培养20天,超声振荡10~30分钟、过滤、以1000~2200rpm的速度离心15~20分钟,得到的上清液即玉米粗缩病毒粗毒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抗粗缩病玉米的育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8)所述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粗毒素提取液的制备方法为:将染病玉米的穗颈部剪下,清洁表面后置于湿润培养皿中,在37℃条件下暗培养,在菌丝产生后加入营养琼脂继续培养,得到菌株;将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37℃下摇床培养20天,超声振荡10~30分钟、过滤、以1000~2200rpm的速度离心15~20分钟,得到的上清液即玉米粗缩病毒粗毒素。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