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921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三色杨桐Cleyera japonica ‘Tricolor’系山茶科杨桐属常绿阔叶灌木,株高1.2-1.8m,最高可达3m,冠幅1.2-1.8m,枝条柔软浓密。单叶,互生,革质,有光泽,嫩叶粉红色,随生长逐渐转为绿色,边缘宽窄不规则乳白色环带。花碗状,乳白色,芳香,单生或3朵聚生,腋生。浆果,绿色渐转红色、秋季变黑色。喜光,稍耐庇阴;喜酸性、富含腐殖质、湿润且排水良好的土壤;生长速度较慢。杨桐原产于中国亚热带地区,三色杨桐是杨桐的一个栽培品种,因其观赏价值高,在墨西哥、中美洲和日本被广泛应用,通常作色块、混合花镜,也可盆栽。浙江省是杨桐的出口大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研究者对杨桐进行考察和研究,但是研究多集中于杨桐叶黄酮类物质的理化性质,少数报道涉及杨桐的育苗及造林技术,而对于三色杨桐还未见报道。2001年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从日本引进三色杨桐,经安全性、区域性、适应性试验,并且采用不同植物催根剂、不同浓度、不同基质配方及扦插方法的试验,获得成功。适应范围: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三色杨桐可种植于庭院、公园、河旁、海滨,观赏性强,是优良的斑叶树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的技术方案,包含建立采穗圃,其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成品率高达85%。

所述的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合适的繁殖地建立三色杨桐母本采穗圃,容器苗移栽株行距为25cm×25cm,密度为7000-8000株/亩;

2)用72孔穴盘装好基质,保持基质松紧度一致,所述基质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草木灰20-40%、椰糠20-30%、蛭石10-20%、麦饭石5-15%、秸秆10-20%、苦皮藤粉碎物3-7%,石榴皮粉碎物5-9%;

3)适宜扦插时间为9月上旬或中旬,1年扦插1次,从三色杨桐母本枝条剪穗,剪口选在当年春梢与去年秋梢的交界处,剪成长度为3-4cm的扦插枝条,保留1个侧芽、1片叶片,并且剪去半张,基部平切口;

4)扦插枝条采用催根剂800-900ppm浸渍穗条基部2-3秒钟,所述催根剂由重量比为3-5:1-3:1-3:1-3的细胞分裂素:GA4赤霉素:ABT6号生根粉: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混合构成;

5)采用72孔穴盘进行扦插,每穴扦插1个穗条,扦插深度为2-3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凉干后喷洒800-900倍液的多菌灵,拱棚栽培,棚内空气湿度达到90%以上,扦插后8天,开始第一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8-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用绿芬葳900-1000倍液喷施,同时用900-1000倍液代森锰锌喷雾防病,扦插后60天,55%左右的穗条已发根即可开始炼苗。

所述的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

选择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地作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cm,床面土块整细,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容器苗移栽,移栽株行距为25cm×25cm,密度为7000株/亩,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时保持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一层稻草,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缓苗期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的第4天需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如遇连续雨天,及时排水;全光照培养,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施肥,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亩15kg,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kg,开沟埋施。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每亩20kg。

所述的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基质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草木灰25-30%、椰糠25-28%、蛭石15-18%、麦饭石8-10%、秸秆12-15%、苦皮藤粉碎物4-5%,石榴皮粉碎物6-8%。

所述的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扦插基质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预处理:将苦皮藤、石榴皮分别干燥、粉碎,制得苦皮藤粉碎物、石榴皮粉碎物;

2)将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混合均匀:草木灰20-40%、椰糠20-30%、蛭石10-20%、麦饭石5-15%、秸秆10-20%、苦皮藤粉碎物3-7%,石榴皮粉碎物5-9%。

所述的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的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采用以下方法制备:

1)将柠檬皮干燥粉碎打成粗粉,过20目筛;

2)渗漉提取:将柠檬皮粗粉装入渗漉筒中,用80%含水乙醇浸泡5小时后,用70%含水乙醇进行渗漉提取,若原料重量为1kg则含水乙醇的用量为5升,流速为6mL/min,收集渗漉液;

3)闪蒸浓缩:将渗漉液在水浴温度80℃,真空度为0.09 Mpa,进液流速为200mL•min-1的条件下进行真空薄膜浓缩,回收乙醇,得到每mL药液折合含2.0g原料的浓缩液;

4)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将得到的浓缩液通过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依次用水、10%含水乙醇、20%含水乙醇、30%含水乙醇、40%含水乙醇、50%含水乙醇、60%含水乙醇进行梯度洗脱,最后用70%丙酮洗脱,分别收集3倍柱体积的各部位洗脱液,收集合并20%含水乙醇、30%含水乙醇、40%含水乙醇、50%含水乙醇各部位的洗脱液,合并的洗脱液即为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

所述的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细胞分裂素:GA4赤霉素:ABT6号生根粉: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的重量比为4:2:2:2。

苦皮藤(Celastrus angulatus),属卫矛科(Celastraceae )南蛇藤属(Celastrus )多年生藤本植物,广泛分布于我国黄河、长江流域的丘陵和山区。苦皮藤的根皮和茎皮均含有多种强力杀虫成分,目前已从根皮或种子中分离鉴定出数十个新化合物 ,特别是从种油中获得 4个结晶,即苦皮藤酯I一Ⅳ、从根皮中获得5个纯天然产物,即苦皮藤素I—V。近年来研究发现,苦皮藤的杀虫活性成分具有麻醉、拒食和胃毒、触杀作用,并且不产生抗药性、不杀伤天敌、理化性质稳定等特点。

石榴皮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果皮,果皮含鞣质10.4%,蜡0.8%,树脂肪4.5%,甘露醇1.8%,粘液质0.6%,没食子酸4.0%,苹果酸、果胶和草酸钙4.0%,树胶3.2%,菊糖1.0%,非结晶糖2.7%,不仅养分丰富,还具有驱虫、杀虫、抗病毒效果。

上述基质中的苦皮藤粉碎物、石榴皮粉碎物,防虫杀虫效果好,采用的原材料源于自然,属于植物性杀虫剂,对人、畜无毒,并且不产生抗药性,使用安全。

上述基质中的秸秆由花生杆、豆杆分别粉碎2-4cm,调整含水量55-70%、C/N比30-32,堆积成垄,用塑料薄膜覆盖,使秸秆充分发酵腐熟,分别得到腐熟花生杆和腐熟豆杆,将腐熟花生杆和腐熟豆杆2:1的比例混合制得,在我国有大面积种植,每年收获一次,资源丰富。

上述基质中的草木灰,是植物(草本和木本植物)燃烧后的的灰烬,所以是凡植物所含的矿质元素,草木灰中几乎都含有,其中含量最多的是钾元素,一般含钾6—12%,其中90%以上是水溶性,以碳酸盐形式存在;其次是磷,一般含1.5—3%;还含有钙、镁、硅、硫和铁、锰、铜、锌、硼、钼等微量营养元素,它是一种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养分齐全、肥效明显的无机农家肥。

上述基质中的麦饭石,属火山岩类,其主要矿物质上火山岩。麦饭石被认为是5000-7550万年前火山喷射出的熔岩埋于地下,经过火山的高湿、炎热所产生的酸性物质以及地壳变动所产生的压力而形成,麦饭石产于火山地带。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镁、磷常量元素和锌、铁、硒、铜、锶、碘、氟、偏硅酸等十八种微量元素。

本发明采用的扦插基质原料配比合理,混伴的苦皮藤粉碎物、石榴皮粉碎物不仅微量营养元素丰富,且由于是植物性杀虫剂,防虫杀虫的效果好,不需要另外喷洒化学杀虫剂,对环境无污染,整体基质的养分丰富,微量营养元素齐全,对扦插枝条生长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上述催根剂中的细胞分裂素,别名6-BA、6-苄氨基腺嘌呤,是从玉米或其他植物中分离到的一种N6-异戊烯腺嘌呤,在植物根部产生的一类促进胞质分裂的物质,促进多种组织的分化和生长,与植物生长素有协同作用,调节植物细胞生长和发育的植物激素。

在上述催根剂中加入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可显著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速度,且提高其抗病性。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类物质,它能促进微生物、植物细胞物质运转和积累及细胞酶活性,进而提高有益微生物菌的代谢能力,增加植物的抗病性,促进植物生长。

本发明中采穗圃建立和管理、扦插时间、穗条长度、扦插基质组成和品质、催根剂的浓度及配方不同、扦插后的管理对成品率均有显著影响。

所述的草木灰、椰糠、蛭石、麦饭石、秸秆、苦皮藤粉碎物、石榴皮粉碎物、细胞分裂素、GA4赤霉素、ABT6号生根粉、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绿芬葳、代森锰锌均可以从市场上直接购得。

上述三色杨桐扦插繁殖方法,操作简单、繁殖速度快,红叶香樟成活率高,成品率高达85%,可用于商业化规模化生产,重复性好,为国内首次报道,填补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空白。

本申请文件中涉及的百分含量除另有说明外,均指重量百分含量。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1 采穗圃建立与管理

1.1圃地

选择土壤质地疏松、肥沃、微酸性、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地作采穗圃,翻耕、开沟、作床,在田块周围开深沟,苗床床面宽120cm,床面土块整细,中间稍高,两侧稍低;步道宽40cm,深25cm,步道两头低中间稍高,形成一定的坡度,保证排水畅通。

1.2移栽

11月上旬至翌年3月进行移栽。按株行距设计配置图式,移栽株行距为25cm×25cm,密度为7000株/亩。定点挖穴,剪除过长的侧根,移栽时保持深度与原来植株的深度一致,用细土堆于根部压实,及时浇透定根水,床面铺一层稻草,以保湿和防止杂草生长。

1.3管理

缓苗期及时浇水,如遇连续晴天,移栽后的第4天需浇水,以后每隔10天浇一次;如遇连续雨天,及时排水;全光照培养,促进穗条木质化;移栽之后15天开始施肥,3-8月每隔半个月撒施1次尿素或复合肥,每次每亩15kg,9月以后停止施速效肥,11-12月施1次腐熟的有机肥,每亩1500kg,开沟埋施。撒施尿素或复合肥时,结合松土除草进行,施在行间,以不伤苗木茎、枝条和叶片为准;采穗后,立即施1次速效肥,每亩20kg。除草要做到“除早、除小、除了”,苗床上基本无杂草;雨后晴天及时松土除草,防止土壤板结。

2 繁育

2.1剪穗

9月上旬或中旬进行剪穗,1年1次,剪口选在当年春梢与去年秋梢的交界处,穗条长度为3cm,保留1个侧芽、1片叶片,并且剪去半张,基部平切口。地栽当年的母本,剪穗高度10cm。

2.2材料

穴盘采用72孔穴盘,规格为:宽27cm、长54cm、深5.5cm。所述基质含有重量百分含量的以下物质:草木灰20-40%、椰糠20-30%、蛭石10-20%、麦饭石5-15%、秸秆10-20%、苦皮藤粉碎物3-7%,石榴皮粉碎物5-9%。

2.3扦插及管理

采用大棚高架苗床扦插,苗床宽168cm,床面铺地布,横向放3只穴盘;床面、穴盘提前用高锰酸钾800倍液消毒。

4)扦插枝条采用催根剂800-900ppm浸渍穗条基部2-3秒钟,所述催根剂采用重量比为3-5:1-3:1-3:1-3的细胞分裂素:GA4赤霉素:ABT6号生根粉:柠檬皮总黄酮提取液1000ppm,速蘸穗条基部2秒,每穴或每个网袋扦插1个穗条,扦插深度为2cm;扦插后立即浇透水,待叶面凉干后喷洒1000倍液的多菌灵,然后盖上塑料薄膜,用竹片插成小拱棚,密封薄膜四周,使棚内空气湿度达到95%以上。

在大棚顶设遮阳网,在苗床上方(高2m处)架设二道遮阳网,当塑料薄膜内空气温度在38℃以上时,在二道遮阳网下方进行喷雾降温。如遇晴天高温,从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每隔半小时喷雾1次。每天检查基质湿度,不可过湿,也不可过干,当薄膜反面结满小水滴,小拱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5%以上,不用补充水分;当小水滴很少、基质水分不足时,要在傍晚或阴天,揭开薄膜,浇透水,然后立即将薄膜盖上密封,一般每隔7-10天浇1次水。

2.4炼苗

扦插后约60天,50%左右的穗条已发根即可开始炼苗。先揭开薄膜两头通风2天,然后在傍晚或阴天全部揭开;揭开后要在小拱棚上面盖上一层遮阳网,2天之后可以全光照管理;扦插后10天,开始第一次喷叶面肥,以后每隔7-10天,浇水之后喷施1次。叶面肥可用绿芬葳1000倍液,或0.2%尿素喷施或浇施。结合防病,用1000倍液代森锰锌喷雾。

3 商品苗制作

3.1穴盘苗

将穗条扦插到72孔的穴盘中,经7个月的精心培育,形成穴盘苗。成苗规格:新梢长3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成品率60%。

3.2色块苗

将穴盘苗或网袋苗移入容器中,经24个月的精心培育,形成色块苗。容器规格:口径12cm、深度10cm。成苗规格:苗高25cm,冠幅25cm,,一级分枝5个以上,一级分枝点的高度10cm,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无病虫害,冠形匀称,成品率85%。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