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用其培育场导专用种子的方法及其用途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924阅读:9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场导效用中使用的介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用其培育场导专用种子的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生物场导技术简单的说就是传输、补偿生命信息能量,能够接受聚焦和增强生命体发射的载有生命信息的电磁场,影响或控制另外生命体的活动,改变其生理特征或改变其遗传特征的技术。

生物场导技术的作用如下:1.应用其改变生物特征功能,康复或激活生命体内的基因,唤起DNA的活力,促进细胞再生,恢复机能,增加免疫功能,战胜多种疾病包括各种疑难病,而且可以使生命体生理年龄减低,年轻化,即实现人类逆转衰老、健康长寿的梦想。2.应用其可以改变遗传特征的功能,比较方便、定向的培育出新的、满足人类需要的生物品种,甚至是新物种。

中国医科大学郑谦教授为了便于人们对姜氏生物场导保健技术的认识和理解,曾经做了进一步的解释:生物(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于其新陈代谢与基因活动的同时,发射载有信息的电磁波,成为生物电磁波,生物电磁波不仅在体内传播,尚能发射出体外,与生物体周围形成电磁场,成为生物电磁场。这种生物电磁场的场强很微弱,在一般情况下不足以影响其它生物。姜堪政博士发明了一种能反射、聚焦生物电磁波的装置,称为姜氏场导舱,这种舱能使生物电磁场的场强达到对其他生物发生影响的程度。

目前,植物就是简单的种植然后收获果实或者实用叶片以及茎干;如何改变传统植物简单的食用价值,并能够取植株的营养信息源最丰富的时期,通过场导的方式将营养信息传导到人体,从而达到治疗保健以及启发人体细胞活力的功效,以及如何改变原来的植物简单的土壤种植,提供更加优化合理的土壤的配比,使种子在生长过程中最大限度的积蓄营养信息源,成为能够充分利用场导效应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集中关注种子发芽以及幼苗生长期的信息环境,使用后发芽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幼苗粗壮有力,生机旺盛,通过生物量子场导测量仪测得种子微波磁场强度提高120%左右的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该培养土包括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

所述的底部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20-40重量份,椰糠20-40重量份,营养液3-10重量份,其它成分10-20重量份;

所述的覆盖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20-35重量份,椰糠20-35重量份,营养液3-10重量份,其它成分20-30重量份。

本发明上述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中的其它成分为岩棉、蛭石、珍珠岩、蔗渣、菇渣、沙砾和陶粒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营养液可以为市售适用于植物或者瓜果生产的营养液,特别的本发明可以采用:磷酸铵0.15-0.25克/升,硝酸钾0.8-1.2克/升,硫酸铵0.05-0.2克/升,硝酸铵0.05-0.2克/升,硫酸亚铁0.005-0.015克/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利用上述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培育场导专用种子的方法,步骤包括:

(1)首先用35-45℃温水浸泡种子3-5h,或者常温水浸泡6-8h;浸种结束后将种子再淘洗2-3遍,沥去多余水分;

(2)将底部基质平整的铺于育苗托盘底部,首次均匀喷100ml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将育苗盘放置育苗托盘上,铺上一层纸,将种子均匀的铺于纸上,避免种子叠放,喷水30-50ml,将覆盖基质铺在种子上,均匀喷水80-100ml。

(3)将育苗盘放置避光处,。清水喷淋1~2次,保持湿润即可,一般在2~3天即可发芽;

(4)出芽后,将育苗盘至于LED植物生长灯下,每天光照12~14h,每日浇水1-5次(只要保证土壤只要看起来不太干就可以了,过湿,植株反而容易生病),每日用小耙轻轻地松土一次,保证土质松软,4~5天植株长至2~3cm即可入场导舱;

(5)植株从出芽到长至12天左右换新的一批,每批我们只取营养信息源最丰富的时间段进行场导。

本发明步骤(4)光照强度:育苗期间需要避光进行,当植株露白后去掉表层的场导舱专用纸然后置于LED植物生长灯下,每天光照时间12~14h。LED灯管的型号为1.2米,14w。红蓝灯珠配比为3:1,红光波长为620~630nm,蓝光波长为450~460nm。灯管距离植株之间的高度为0.2-0.5米。

本发明施肥量:从种子播种到最终,每一个育苗盆的施肥量为0.2kg。肥料过多容易烧苗。

水分需求:种子刚刚播种下去,每天早晚各喷水100ml(掀开场导育苗纸喷水,然后将场导育苗纸喷湿),待种子出芽后去除表面的场导舱专用纸,每天早晚各喷水70ml即可,不用太湿,否则容易腐烂。

温度需求:15~25℃

时间需求:2~3天即可发芽,4~5天入场导舱,保持营养信息源最旺盛的5-7天换新的一批。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基质在生物场导中的应用,特别是姜氏场导舱来治疗保健人体以及启发人体细胞活力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上述基质培育的种子在生物场导中的应用,特别是姜氏场导舱来治疗保健人体以及启发人体细胞活力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到的基质即为上述的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

本发明的产品或方法的特点如下:改变了简单的食用,而是用场导的方式将植株的营养信息源导入人体。我们的土壤基质专门用于培育优质植物信息源,用于生物场导,尤其是姜氏生物场导。这种方法是特别的,在中国还没有人首先用这种方式,我们保护的重点是防止有人仿冒本发明的基质以及培育方法用于生物场导,特别是用于姜氏场导舱来治疗保健人体以及启发人体细胞活力,凡是以后有人也用这种方法或者是类似的都是认为是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该培养土包括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所述的底部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37.5重量份,椰糠37.5重量份,营养液5重量份,其它成分20重量份;

所述的覆盖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32.5重量份,椰糠32.5重量份,营养液5重量份,其它成分30重量份。

本发明上述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中的其它成分为岩棉、蛭石、珍珠岩、蔗渣、菇渣、沙砾和陶粒同比例的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营养液为:磷酸铵0.20克/升,硝酸钾1.0克/升,硫酸铵0.1克/升,硝酸铵0.15克/升,硫酸亚铁0.01克/升。

本发明利用上述场导专用种子培育营养土培育场导专用种子的方法,步骤包括:

(1)首先用45℃温水浸泡种子5h,或者常温水浸泡8h;浸种结束后将种子再淘洗2-3遍,沥去多余水分;

(1)首先用35-45℃温水浸泡种子3-5h,或者常温水浸泡6-8h;浸种结束后将种子再淘洗2-3遍,沥去多余水分;

(2)将底部基质平整的铺于育苗托盘底部,首次均匀喷100ml水使土壤保持湿润,将育苗盘放置育苗托盘上,铺上一层纸,将种子均匀的铺于纸上,避免种子叠放,喷水30-50ml,将覆盖基质铺在种子上,均匀喷水80-100ml。

(3)将育苗盘放置避光处,清水喷淋1~2次,保持湿润即可,一般在2~3天即可发芽;

(4)出芽后,将育苗盘至于LED植物生长灯下,每天光照12~14h,LED灯管的型号为1.2米,14w。红蓝灯珠配比为3:1,红光波长为620~630nm,蓝光波长为450~460nm。灯管距离植株之间的高度为0.4米左右;每日浇水1-5次(只要保证土壤只要看起来不太干就可以了,过湿,植株反而容易生病),每日用小耙轻轻地松土一次,保证土质松软,4~5天植株长至2~3cm即可入场导舱;

(5)植株从出芽到长至12天左右换新的一批,每批我们只取营养信息源最丰富的时间段进行场导。

本发明施肥量:从种子播种到最终,每一个育苗盆的施肥量为0.2kg。肥料过多容易烧苗,普通的氮肥、磷肥即可。

水分需求:种子刚刚播种下去,每天早晚各喷水100ml(掀开场导育苗纸喷水,然后将场导育苗纸喷湿),待种子出芽后去除表面的场导舱专用纸,每天早晚各喷水70ml即可,不用太湿,否则容易腐烂。

温度需求:15~25℃;时间需求:2~3天即可发芽,4~5天入场导舱,保持营养信息源最旺盛的5-7天换新的一批。

实施例2

该培养土包括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所述的底部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35重量份,椰糠40重量份,营养液5重量份,其它成分20重量份;

所述的覆盖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30重量份,椰糠30重量份,营养液10重量份,其它成分30重量份。

本发明上述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中的其它成分为岩棉、珍珠岩、蔗渣、菇渣、陶粒同比例的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营养液为:磷酸铵0.24克/升,硝酸钾1.05克/升,硫酸铵0.15克/升,硝酸铵0.08克/升,硫酸亚铁0.008克/升。

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该培养土包括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所述的底部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40重量份,椰糠36重量份,营养液4重量份,其它成分20重量份;

所述的覆盖基质为:草炭或泥炭或木炭35重量份,椰糠30重量份,营养液7重量份,其它成分28重量份。

本发明上述底部基质和覆盖基质中的其它成分为蛭石、珍珠岩、蔗渣、沙砾和陶粒同比例的混合。

本发明所述的营养液为同实施例2。

本发明实施例制备的样品,使用效果:将本发明制备的植物放入场导舱体内,通过生物量子场导测量仪测得本发明培养的植株的微波磁场强度提高120%左右。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