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5914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方法。技术背景种子发芽年限指种子保持发芽能力的年限。各种药用植物种子的寿命差异很大。寿命短的只有几天或不超过1年,如肉桂种子,一经干燥即丧失发芽力,当归、白芷种子的寿命不超过1年,多数药用植物种子发芽年限为2~3年,如牛蒡、薏苡、水飞蓟、桔梗、板蓝根、红花等。贮藏条件适宜可以延长种子的寿命。但是一旦超过种子发芽年限过长,种子的发芽率是及其低的,特别是对常温下存储超过6个月的肉桂种子,这是现有技术的缺陷。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能达到比较高的发芽率的方法,也可以说是一种应用于干燥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方法。本发明的使得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收集在常温下存储13个月~14个月的肉桂种子,在肉桂种子存储期间无任何特殊处理;2.将肉桂种子用10%--15%的盐酸浸泡10~30分钟,流水冲洗2小时后去掉表面碳化物质;3.将其在常温20~25℃下,浸泡于60%--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6~42小时,之后用1%次氯酸钠消毒5~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至pH=7;4.将肉桂种子置恒温或变温条件的光照培养箱中,用蛭石或湿沙或滤纸或海绵发芽床,或置沙质土壤中进行发芽。这里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审查员应当知晓在常温下存储13个月~14个月的肉桂种子,在肉桂种子存储期间无任何特殊处理,肉桂种子已经干燥了,丧失了发芽的能力。本发明的应用于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方法,能有效提高对常温下存储超过6个月的肉桂种子的发芽率,打破了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特别是一经干燥即丧失发芽力的传统偏见,使得在对肉桂的种植中不局限于采用新鲜种子,对于存储了一定时间的肉桂种子,也可以采用,本发明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快速萌发等优点,可广泛用于肉桂的栽培和园林绿化中。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方法,其步骤是:1.收集在常温下存储13个月~14个月的肉桂种子,在肉桂种子存储期间无任何特殊处理;2.将肉桂种子用10%--15%的盐酸浸泡10~30分钟,流水冲洗2小时后去掉表面酸性物质;3.将其在常温20~25℃下,浸泡于50%--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6~42小时,之后用1%次氯酸钠消毒5~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至pH=7;4.再将肉桂种子置恒温或变温条件的光照培养箱中用滤纸发芽床进行发芽。所述的恒温是15、20、25、30℃,所述的变温条件是白天25℃培养18小时、晚上15℃培养8小时,或者是白天30℃培养18小时、晚上20℃培养8小时。以下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描述本发明。说明:1.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采用的发芽试验(除实施例5外)均为纸床发芽试验法,具体如下:直径为9cm的培养皿内放置滤纸,用水湿透,将多余的水倒掉,以保湿不积水为度,选取100粒肉桂种子均匀放入培养皿内的纸上,再将培养皿盖好后放入微电脑控制光照培养箱(LRH-250-Gll;广东省医疗器械厂生产),按照各个试验例所设计的特定温度(恒温或变温)条件进行发芽,整个发芽过程中均进行光照;发芽过程中每天检测1~2次,并适当补足水分,肉桂种子开始发芽后,每天计数1次。发现有腐败的种子应随时拣出,若霉变种子≥5%,应及时更换培养皿内的滤纸,并将种子用蒸馏水清洗后再放入培养皿内继续令其发芽。2.参照《国际种子检验规程》(198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1995)等作为评定种子是否发芽的标准(以长出1cm为发芽)。3.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又名联邦克立停,其生产厂家为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国药准字H20013204。4.种子发芽率是指发芽试验终期,在规定的日期内发芽的全部种子数占供试种子的百分率。发芽率(%)=规定日期内发芽种子/供试种子粒数×100%。本试验中的发芽日期均为自将发芽纸床放入箱中起的20天。5.本实验试图通过多种方法对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但只有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能提高肉桂种子的出芽率,其它方法如湿沙层积、生长素、盐酸等均不能明显提高肉桂种子的出芽率。实验材料:本实验所用的肉桂种子为2013年10月份在江西省安义县采收的在常温下存储13月~14月的肉桂种子,在肉桂种子存储期间无任何特殊处理,肉桂种子用牛皮纸袋常温储藏。实施例1一、实验方法将肉桂种子分为两组,一组用10%--15%的盐酸浸泡一定时间,一组空白对照。然后把肉桂种子分别浸泡于60%、70%、80%、90%、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中18小时后,用1%次氯酸钠消毒15分钟,无菌水漂洗5次至pH=7。每个浓度平行四组,每组100粒置于30℃恒温培养箱全光照培养,每日统计发芽率。二、实验结果如表1表明,不同浓度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下10%--15%的盐酸浸泡后和未浸泡的肉桂种子对其发芽率均有明显提高。因此10%--15%的盐酸浸泡处理可以对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起到提高其出芽率的作用。表1不同浓度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下10%--15%的盐酸浸泡后和未浸泡与发芽率的关系实施例2一、实验方法用10%--15%的盐酸分别浸泡成熟的肉桂种子1、5、10、15、20、30分钟后,慢慢倾倒掉盐酸酸,用清水冲洗2小时,再将肉桂种子分别浸泡于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中18小时后,用1%次氯酸钠消毒15分钟,无菌水漂洗5次至pH=7。每个处理平行四组,每组100粒,置于30℃恒温培养箱全光照培养。每日统计发芽率,实验结果见表2。表210%--15%的盐酸处理后不同浓度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处理与肉桂种子发芽率的关系二、实验结果如表2结果表明: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发芽率有所提高,其中以20分钟最佳,浸泡30分钟时则下降。浸泡处理提高萌发率可能与盐酸软化果皮有关。实施例3一、实验方法将10%--15%的盐酸浸泡15分钟后的肉桂种子分别浸泡于60%、70%、80%、90%、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中18小时后,用1%次氯酸钠消毒15分钟,无菌水漂洗5次至至pH=7。每个浓度平行四组,每组100粒,置于30℃恒温培养箱全光照培养。每日统计发芽率,实验结果见表3。表3不同浓度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与肉桂种子的发芽率的关系二、实验结果表3结果表明对超过发芽年限的肉桂种子促芽的最佳浓度为60%--100%,本实验浓度范围内发芽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实施例4一、实验方法将10%--15%的盐酸浸泡15分钟后的肉桂种子分别浸泡于100%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中,浸泡的时间为浸泡的时间为6、12、18、24、36、42小时。用次氯酸钠消毒15分钟,然后用蒸馏水清洗至pH=7。每个浓度平行四组,每组100粒,置于30℃恒温培养箱全光照培养。每日统计发芽率,实验结果见表4(A,B表示有显著性差异)。表4不同浸泡时间与肉桂种子的发芽率的关系浸泡时间(h)发芽率显著性5%663%A1264%A1868%B2469%B3667%B4267%B二、实验结果表4结果表明: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浸泡时间并不是影响肉桂种子发芽率的主要因数,但以18小时的发芽率最高,浸泡18、24、36、42小时的发芽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故浸泡时间为18小时。表4为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浸泡时间与肉桂种子发芽率实施例5一、实验方法(1)打破种子休眠的恒温处理将10%--15%的盐酸浸泡15分钟后的肉桂种子置于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常温(20℃)浸泡18小时后恒温培养,培养温度分别为15、20、25、30℃,每个温度分别用蛭石、湿沙、滤纸、海绵四种培养床,每个处理平行四组,每组100粒种子。结果见表5。(2)打破种子休眠的变温处理将10%--15%的盐酸浸泡15分钟后的肉桂种子置100%的氢溴酸右美沙芬口服溶液常温(20℃)浸泡18小时后变温培养。变温条件为:白天25℃培养16小时,夜晚15℃培养8小时或者白天30℃培养16小时,夜晚20℃培养8小时。每个变温分别用蛭石、湿沙、滤纸、海绵四种培养床,每个处理平行四组,每组100粒种子。结果见表6。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在温度相同时,不同培养床的种子发芽率无显著性差异。在蛭石培养床上不同温度的SNK比较的同类子集结果如表6所示:20、25、30、30/20℃四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与15、25/15℃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如表3所示肉桂种子发芽势以30℃最高,因此采用30℃恒温光照培养。温度低于20℃不适合肉桂种子的萌发。表5不同温度的SNK(Student-Newman-Keuls)比较表6不同发芽介质和温度对肉桂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