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螺快速繁殖方法及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4505阅读:125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蓝藻治理技术,尤其是一种纯生物防治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蓝藻生物防治技术中能消化吸收蓝藻并对蓝藻细胞壁进行破壁转换成鱼类吸收饲料的肺螺的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蓝藻治理是我国一大环境问题,蓝藻的爆发会严重影响水质和水环境,引起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纯机械和纯化学的治理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还容易引起二次污染。为此,申请人发明了一种利用水生生物和水生植物加以防治并最终消除蓝藻的生物防治方法,详见中国专利ZL2016101015179。这一技术在具体实施时的关键是要保证水体中有足够多的肺螺(如雌雄同体的椎实螺、苹果螺或耳螺),但目前由于水体污染严重,加上人为破坏,水中的肺螺繁殖生长很少,难以满足蓝藻治理的要求,因此急需一种能快速繁殖肺螺的技术来满足蓝藻治理的需要,同时也可为动物饲养提供理想的饲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目前肺螺自然繁殖不能满足蓝藻治理需要的问题,发明一种肺螺,尤其是椎实螺的快速繁育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肺螺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太湖流域的个体重量不小于0.2克的肺螺作为母本;

其次,将母本置于大棚内的水泥繁殖池中,控制水深不超过80厘米,控制水温在15-25℃进行产卵,在水泥繁殖池中按6-7根/m2插装主卵杆;产卵杆要求表面光滑;每天收集产卵杆上所产的卵;

第三,将所收集的孵放入水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控制孵化水温在16-18℃直到出苗;;控制水中的含氧量不小于3毫克/立方米;

第四,出苗后1-5天喂单胞藻作为开口饵料,饵料投放量为每天5-10克/ m2;出苗7-10后改为粉状饲料,按每天1克/万尾的投放量投放饲料,直到22天出水泥孵化池,进入土池中进行喂养;

第五,进土池再喂养粉状饲料1个月以上达到每500克数量8000-10000只的标准即可作为成品使用;土池喂养时应喂食粉状饲料,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不超过土池中肺螺重量的2%。

所述的肺螺包括椎实螺、苹果螺或耳螺之一。

所述的粉状饲料为熟米粉。

所述的土池喂养时使用的粉状饲料为熟米粉与蓝藻粉的混合物。

本发明快繁所得的肺螺可被用于鸡饲料或蓝藻治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为肺螺的大量快速繁育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具有投资省、见效快,成本低,尤其是经过大量实验和筛选获得到使椎实螺从开口到成螺最为理想的饲料—熟米粉。

本发明为蓝藻治理提供了必备的条件,有利于抑制蓝藻生长。为循环经济的重要一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椎实螺快速繁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太湖流域的个体重量不小于0.2克的椎实螺作为母本;

其次,将母本置于大棚内的水泥繁殖池中,控制水深不超过80厘米,控制水温在15-25℃进行产卵,在水泥繁殖池中按6-7根/m2插装主卵杆;产卵杆要求表面光滑;每天收集产卵杆上所产的卵;

第三,将所收集的孵放入水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控制孵化水温在16-18℃直到出苗,;控制水中的含氧量不小于3毫克/立方米;可保证出苗率达到95%以上;

第四,出苗后1-5天(通常在3天左右,可视情况投放)喂单胞藻(可直接从市场购置)作为开口饵料,饵料投放量为每天5-10克/ m2;出苗7-10后改为粉状饲料,按每天1克/万尾的投放量投放饲料,投食量按每三天增加5%的标准喂食炒熟的米粉,直到22天出水泥孵化池,进入土池中进行喂养;

第五,进土池再喂养粉状饲料1个月以上,土池喂养时早晚各投喂一次,每次的投喂量不超过土池中椎实螺重量的2%。为了适应蓝藻治理需要,投喂饲料时,最好在米粉中加入最多可达50%的蓝藻粉,当饲养重量达到每500克8000-10000只椎实螺,即每只椎实螺的重量在0.05-0.0625克的标准即可作为成品使用,可用作鸡饲料,但最好是投入蓝藻治理区域中进行蓝藻治理。

本发明的方法也适用于苹果螺或耳螺的快速繁育,具体实施时只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查整相关参数即可。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