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耐低氧和耐涝性的鉴定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9471阅读:13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稻耐低氧和耐涝性的鉴定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的鉴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水稻耐低氧和耐涝性的鉴定方法。



背景技术:

在我国水稻生产上,每年都有洪涝之灾,年间有重有轻,但均会对水稻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重则洪涝毁苗颗粒无收,轻则影响水稻生长发育,带来减产减收。特别是南方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年年在早稻6月中下旬是雨季,雨水多,雨量大,危害早稻灌浆成熟、中稻秧苗、影响晚稻播种育秧。当洪水泛滥成灾时,低洼的早稻田深水拦腰甚至淹没,中稻秧苗受淹,往往淹没时间超过临界值时,造成死秧苗损失严重。既影响了当季水稻生产,又因中稻秧苗受害,无秧栽插,打乱生产计划。为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提高水稻耐低氧耐涝性。

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研究发现,孟加拉国家有一个地方品种资源,它的耐涝性很强,可以淹水没顶条件下15天,秧苗、稻株不死,影响产量小。该耐淹基因被IRRI克隆了Sub1。Sub1基因的发现,对水灾泛滥国家的水稻生产避害洪涝或减轻影响带来福音,为避灾救灾寻找到一条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水稻生产方式已经发生了改变,主要是农村劳力转移,无生产劳力,种稻请工昂贵,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喝望水稻生产节本增效技术,改人工栽培为机械化,改移栽为直播,水稻直播受到广大农户青睐。但直播稻品种缺乏,尤其是双季稻区,专用直播品种基本没有,早稻直播不能早播,早播烂秧,因为目前早稻品种耐寒性和耐低氧耐涝性不强,晚播又会影响双季晚稻抽穗受到寒露风危害,所以,解决双季稻区直播稻品种问题,务必增强耐寒、耐低氧发芽特性。于是对水稻耐低氧耐涝性的鉴定方法显得很重要。野生稻具有种子耐低氧萌发、苗期耐淹的优异性状,与栽培稻杂交后代,通过鉴定为育种家提供耐低氧、耐淹水稻种质,选育出直播稻品种,让广大农民种粮节本增效,增产增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耐低氧和耐涝性的鉴定方法,为直播水稻品种选育提供水稻耐低氧萌发、出苗耐淹的优异种质,提出水稻耐低氧萌发、出苗耐淹的鉴定方法,以提高直播水稻品种育种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水稻耐低氧耐涝性的鉴定方法,具体为:

以耐低氧耐涝性强的东乡野生稻为父本,栽培稻赣香B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之后回交6-7代,将回交的每一代种子分别分离后代选择单株材料,将饱满干种子直接放入到20cm-26cm水深的容器中,在恒温的生物光照培养箱内25℃-30℃,处理15天以上,直至种子吸水、萌动、发芽、出苗、生长出水面,成苗率不低于80%,得到水稻耐低氧耐淹新品种,该品种适宜水稻生产直播。

进一步的,所述以耐低氧耐涝性强的东乡野生稻为父本,栽培稻赣香B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之后回交6-7代的具体操作为:

赣香B为母本X东乡野生稻为父本

〡杂交获得杂交一代

F1X赣香B

〡回交100粒种子以上

BC1F1,F1与轮回亲本杂交获得回交一代

〡混合收种2000粒以上,耐淹鉴定

BC1F2,上代筛选出耐淹种子种植回交第二代

〡收300个单株,每株收100粒,按株耐淹鉴定

BC1F3,上代筛选出耐淹种子种植回交第三代

〡收单株300个,耐淹鉴定

BC1F4,上代筛选出耐淹种子种植回交第四代

〡收单株300个,耐淹鉴定:

BC1F6耐淹株系,达到耐淹1级。

进一步的,所述20cm-26cm水深的容器直径为5-7cm,高度为30cm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的生物光照培养箱的光照为3万LX。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设有不耐低氧和不耐淹品种为对照,鉴定过程中对耐淹品种在20cm水下萌动、发芽、出苗生长、长出水面各个环节记录,计算萌动率、发芽率、出苗率(%),具体如下:

把干种子30粒,放入到25cm水深的瓶子中,然后不盖盖子,放在25℃-30℃的光照培养股箱内,每天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每天7:30开灯至17:30,光照3万LX,每实验重复3次;

进一步的,具体记录内容为:放入瓶内时间,干种子、露白、发芽5mm、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第五叶出现时间;时间记载为干种子放入深水中开始记录时间,露白标准为谷子破壳见白色点时叫露白期;发芽期为露白点上长出5mm的时间叫发芽期;不记不完全叶,第一片叶为见叶鞘的叶环上长出叶片5cm叫第一片叶期;第二片叶生长10cm为第二叶期;第三片叶生长15cm为第二叶期;第四片叶生长18-20cm为第四叶期;第五片叶生长20cm以上为第五叶期。

进一步的,叶生长的长短以每片叶定形后为准,即看到下一叶长出叶心后。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水稻耐低氧和耐涝性的鉴定方法,筛选出耐低氧耐淹水稻新品种和育种材料,利用这些品种或材料可进一步作为改良杂交亲本,选育出更符合直播稻专用新品种,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种稻节本增效意义重大。

附图说明

图1为稻谷水下发芽情况图;

图2为从播干种子到生长出水面的水稻苗图;

图3为耐淹株系和赣香B(轮回亲本)的水下芽体生长情况对比图;

图4为不同品种在矿泉水瓶中做耐淹筛选的情况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一种水稻耐低氧耐涝性的鉴定方法,具体为:

以耐低氧耐涝性强的东乡野生稻为父本,栽培稻赣香B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之后回交6-7代,将回交的每一代种子分别分离后代选择单株材料,将饱满干种子直接放入到20cm-26cm水深的容器中,在恒温的生物光照培养箱内25℃-30℃,处理15天以上,直至种子吸水、萌动、发芽、出苗、生长出水面,成苗率不低于80%,得到水稻耐低氧耐淹新品种,该品种适宜水稻生产直播。

进一步的,所述以耐低氧耐涝性强的东乡野生稻为父本,栽培稻赣香B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之后回交6-7代的具体操作为:

赣香B为母本X东乡野生稻为父本

〡杂交获得杂交一代

F1X赣香B

〡回交100粒种子以上

BC1F1,F1与轮回亲本杂交获得回交一代

〡混合收种2000粒以上,耐淹鉴定

BC1F2,上代筛选出耐淹种子种植回交第二代

〡收300个单株,每株收100粒,按株耐淹鉴定

BC1F3,上代筛选出耐淹种子种植回交第三代

〡收单株300个,耐淹鉴定

BC1F4,上代筛选出耐淹种子种植回交第四代

〡收单株300个,耐淹鉴定:

BC1F6耐淹株系,达到耐淹1级。

进一步的,所述20cm-26cm水深的容器直径为5-7cm,高度为30cm以上。

进一步的,所述恒温的生物光照培养箱的光照为3万LX。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中,设有不耐低氧和不耐淹品种为对照,鉴定过程中对耐淹品种在20cm水下萌动、发芽、出苗生长、长出水面各个环节记录,计算萌动率、发芽率、出苗率(%),具体如下:

把干种子30粒,放入到25cm水深的瓶子中,然后不盖盖子,放在25℃-30℃的光照培养股箱内,每天10小时光照、14小时黑暗,每天7:30开灯至17:30,光照3万LX,每实验重复3次;

进一步的,具体记录内容为:放入瓶内时间,干种子、露白、发芽5mm、第一叶、第二叶、第三叶、第四叶、第五叶出现时间;时间记载为干种子放入深水中开始记录时间,露白标准为谷子破壳见白色点时叫露白期;发芽期为露白点上长出5mm的时间叫发芽期;不记不完全叶,第一片叶为见叶鞘的叶环上长出叶片5cm叫第一片叶期;第二片叶生长10cm为第二叶期;第三片叶生长15cm为第二叶期;第四片叶生长18-20cm为第四叶期;第五片叶生长20cm以上为第五叶期。

进一步的,叶生长的长短以每片叶定形后为准,即看到下一叶长出叶心后。

实施例1:

对水稻品种或育种材料进行耐低氧耐涝性筛选鉴定,利用“赣香B/东乡野生稻//赣香B”重组自交系47份稳定品系,每个品系或材料选取30粒饱满种子,分别放入水深瓶里(水深20-26cm),然后放置25℃恒温的光照培养箱内,于赣香B为对照,从直播干种子萌发到出苗生长出水面上(12月15日至12月25日),耐淹品种(系)幼苗成活率95%,不耐淹对照生长出芽后不能长出叶停止生长。如图1,2所示,为发芽及出水的情况图

实施例2:

利用筛选出耐低氧耐淹品种或品系,与优良品种杂交,从分离世代群体到稳定世代,每一世代进行耐低氧耐涝性鉴定,表现耐淹耐低氧品系为入选品系。经过5-6代选择与稳定,可育成耐低氧耐淹的新品种(系)。如图3所示赣香B与东乡野生稻导入系耐淹种质鉴定

经4年重复实验,260份导入系进行耐淹鉴定,从干种子播到深水中,处理20天,成活率62.5-100%,赣香B对照为0。

实施例3:

耐低氧耐淹水稻新品系7676-1的选育,该品系是以“野败”保持系赣香B为母本与东乡野生稻为父本杂交、回交后代。在各个世代多选择单株材料,对入选材料进行室内检测,采用上述方法育成了耐低氧耐淹“7676-1”。对7676-1品系进一步检测,在15℃、30℃恒温的光照培养箱鉴定,选择40粒饱满干种子,三次重复,放置装有水的量筒内,水深26cm,分别放在两种温度处理,对照赣香B。15天结果,发芽率100%,成苗率100%,耐低氧耐涝性强,两种温度下结果相一致。但出苗温度高出苗快,反之慢,相差5-6%。如图4所示,利用矿泉水瓶做耐淹筛选,2013年12月23-24日,播干种子放入瓶中,2014年1月10日检查,18天后,耐淹的发芽、出苗,慢慢长出水面,有的品系耐淹性差,生长苗长不出水面,也要被淹死,对照赣香B不耐淹,发芽后长不出苗,被淹死。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