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543阅读:51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观赏园艺类病虫害防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



背景技术:

虎尾兰Sansevieria trifasciata Prain,又名虎皮兰、锦兰、千岁兰、虎尾掌、黄尾兰或岳母舌,属龙舌兰科Agavaceae虎尾兰属Sansevieria的多年生草本观叶植物,是福建省传统花卉,过去主要以园庭式栽培做为观赏;近年来,研究发现虎尾兰具有良好的防辐射和净化空气等作用,其需求量日益增多,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及日、韩、欧美等国,成为福建省特色花卉和和主要出口创汇植物。

目前,虎尾兰栽培以简易大棚和温室大棚等设施种植为主;生产模式密集化,导致镰孢斑点病、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腐烂病、根腐病及介壳虫、蛞蝓、红蜘蛛等病虫危害日益加重,直接影响了虎尾兰生产,企业和农户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技术需求十分迫切。针对这一问题,目前已有学者了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栽培和防控技术方案,如雷洽祥(2007)报道了虎尾兰常见病害及防治(花卉,CN:44-1196/S),林越平(2008)报道了金边虎尾兰的栽培管理技术(农业与技术,CN:CN 22-1159/S),潘永红(2009)报道了漳州地区金边短叶虎尾兰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中国热带农业,CN:11-5318/F),柳银卿等(2010)提出了金边虎尾兰生产技术与质量等级(DB35/T 1056-2010),陈少萍(2013)报道了虎尾兰栽培管理(中国花卉园艺,CN:11-4496/Z),叶安(2013)报道了金边虎皮兰的栽培与应用(现代园艺,CN:36-1118/S),张正良(2015)报道了虎尾兰的盆栽技术(农民致富之友,CN:23-1009/F),等等。但这些技术,还只是针对某一具体病虫提出特定防治措施,均缺少对主要病虫害共性防控技术的整体集成,易出现重复施药现象,急需构建出一整套适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在更加简易、规范、安全、高效地防控虎尾兰病虫的发生和危害及保持虎尾兰较高的品质和产量的同时,显著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实现化学肥料、农药的减施增效,也让农民更加省工、省力、省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该方法能有效控制虎尾兰设施种植过程中病虫的发生和为害,显著减少化学肥料及农药的使用,实现化学肥料、农药的减施增效,对虎尾兰的绿色生产及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意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其按照设施种植虎尾兰的生长过程分为2个阶段,具体如下:

1. 地栽培育期:

以改变栽培模式和防控病虫为基础,构建“一消、二改、三适、四防”的简约化控害模式;其具体操作为:

1)一消:土壤中含有较多的病原菌和虫卵,因此在整畦前需进行消毒;先清除大棚内的杂草、枯叶及其他垃圾,再将土壤翻耕、敲碎、耙平,接着往棚内灌水并闷棚5-7天,后排干水并掀开棚顶薄膜,深耕翻晒10-15天,不仅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虫卵,减少病虫源,还有利于有机体腐化,改善土壤土理化性状,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因子;

2)二改:改良土壤和改变栽培模式;

改良土壤:虎尾兰定植前,需对土壤进行测土配方,改良土壤肥力、酸碱性、可溶性盐浓度(EC值)等状况,有利于植株健壮生长;整畦时,加入腐熟或消毒过的有机肥,调整pH值至4.9-6.4,EC值1.8-2.8mS/cm。

改变栽培模式:目前,部分虎尾兰品种还采用低畦栽培,易造成土壤板结,排水、透气和和保温性能差,统一改为高畦栽培,可有效提高土壤排水、透气和保温性能,不仅有利于虎尾兰根系生长,还可以减少烂根、土传病害发生和肥料投入;

3)三适:适时适量浇水、适时增施健苗诱剂和适时中耕除草;

适时适量浇水:虎尾兰耐干旱、忌水涝,浇水太勤,叶片斑纹色泽会变淡且基部与根茎易腐烂;定植时,浇透定根水,使土壤润而不渍至植株恢复生长;此后生长过程,应等畦面土壤干燥再进行畦灌、灌透;

适时增施健苗诱剂:虎尾兰对肥需求不大,且喜薄肥;在合理搭配肥料氮磷钾比例,在其基础上,增施质量浓度6%的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环保酵素700-1000倍液2-3次,每次间隔20-30天,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激活自身防御系统、增强抗病虫能力;

适时中耕除草:地栽模式地面会结块,且易长杂草,掠夺水分和土壤养分,并为病虫提供寄宿场所;因此,应定期疏松表层土壤、铲除杂草,可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微生物活动、养分有效化和植株根系伸展,减少病虫源;操作时勿伤及根系;

4)四防:防灼、防冻、防病和防虫;

防灼:虎尾兰喜光又耐阴,但长期高温强光直射,也会使植株受损;因此,在高温(≥30℃)强光季节,中午需用50-70目的遮阳网遮阳,并保持良好通风,防止灼伤;

防冻:虎尾兰喜温、不耐寒,生长适温18-30℃,越冬适温≥l0℃;冬季温度低于10℃时,大棚增添二层幕,畦面覆盖地膜,并封棚进行保暖,防止植株受冻操作、死亡;

防病:当病株率≥3%时,每100m2施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g、质量浓度为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20g、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g和质量浓度为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7-9g,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腐烂病、根腐病为主的病害,其施用方法是选其中2-3种药剂轮换喷雾2-3次,每次间隔10-15天;

防虫:当虫株率≥3%时,每100m2施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2-3mL、质量浓度为22.4%的螺虫乙酯悬浮剂2-4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6g/100m2,以防控介壳虫、红蜘蛛、蛞蝓为主的虫害,其施用方法是将三者轮换喷雾1-3次,每次间隔10-15天;

2. 盆栽培育期

以调节栽培环境和防控病虫为基础,构建“一调、二消、三控” 的简约化控害模式;其具体操作为:

1)一调:调节栽培小环境;

虎尾兰喜温光、耐阴旱、忌水涝、不耐寒,上盆后合理调节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栽培小环境,可促进植株恢复和生根,有效抵御病虫为害;上盆后,温室大棚温度控制在l8-30℃,春秋20-25℃、夏季小于30℃、冬季l8-22℃,可用电加热暖风机、地热线、负压风机和水帘等设备进行防寒降温通风,湿度控制在70-80%,给予充足光照(夏秋中午阳光强烈时需用50-70目的遮阳网遮阳,防止强光危害),根据温、湿度范围适当通风;

2)二消:植株消毒和基质消毒;

植株消毒:植株上盆前,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4000-6000倍液,整株浸泡2-3分钟后晾干;晾干时叶片不能萎缩脱水,且勿造成其他机械损伤;

基质消毒:在基质上均匀喷撒质量浓度为37-40%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质量浓度为2-3%的84消毒液并拌匀,然后盖上塑料袋密封3-5天,后等药味散尽就能使用;

3)三控:控水、控肥和控病虫;

控水:植株上盆后,未生新根之前不浇水,生新根后保持基质见干见湿,否则易引起根茎腐烂;秋末至早春低温时期,减少浇水,保持基质相对干燥,以增强植株抗寒抗冻能力;

控肥:植株上盆后,未生新根之前不施肥;新根生长20-25 天,结合浇水施1次500-600 倍的硫酸钾型复合肥;上盆2 月后,结合浇水再施1次500-600 倍的硫酸钾型复合肥;

控病虫:植株上盆后,每600m2悬挂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各2-3台在苗株上方50-60cm处,每隔1-2月清洁灯具1次,同时在苗床四周放设防虫隔离带,即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机油或柴油的塑料薄膜,每隔2-3个月补刷1次机油或柴油,并在支柱外围的地面均匀撒施一圈质量浓度为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或质量浓度为5%甲萘威颗粒剂,每隔10-15天补撒1次;当病株率≥1%时,每100m2施用100亿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9g、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g和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g,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炭疽病、腐烂病为主的病害,其施用方法是将三者轮换喷雾1-3次,每次间隔10-15天;当虫株率≥1%时,每100m2施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2-3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6g/100m2以防控蛞蝓、介壳虫为主的虫害,其施用方法是将两者轮换喷雾1-3次,每次间隔10-15天。

本发明简约化控害方法的依据如下:

虎尾兰喜温光、耐阴旱、忌水涝、不耐寒,在全日照、半日照或荫蔽处均能生长。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生长过程可分为地栽培育和盆栽培育2个阶段,2个阶段的病虫害有所不同。地栽培育:以地栽模式在简易大棚中种植;在3-10月份,选择叶片肥大厚实、根状茎健壮,无病害的种苗种植,培育至植株至少2片叶长度≥25 cm、宽度≥4 cm,且含一片心叶,根茎直径≥1 cm为止,为期6-10个月;期间以镰孢斑点病、炭疽病、细菌性软腐病、腐烂病、根腐病及介壳虫、蛞蝓、红蜘蛛为主的病虫为害较重。盆栽培育:以离地盆栽模式在温室大棚的苗床中种植;地栽培育结束后,选择叶片完整、挺直、不徒长、颜色分明、亮丽、无黄叶、枯叶、干尖的地栽植株,清洗、切根、消毒后用透气且排水良好的盆器上盆,培育至新根长度≥1cm至止,为期1-3个月;期间以镰孢斑点病、炭疽病、腐烂病及蛞蝓、介壳虫为主的病虫为害较重。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

(1)本发明提供了一整套适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模式,其操作简易、规范、安全、高效,农民无需经过严格、专业的病虫害防控培训就可在生产中熟练应用,更加省工、省力、省时;

(2)本发明对虎尾兰设施种植过程中病虫控害效果达90-95%,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20-25%,实现化学肥料、农药的减施增效,对虎尾兰的绿色生产及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2)本发明可提升农民对虎尾兰设施种植过程中的控害意识和水平,降低控害成本25-35%左右,提高虎尾兰商品合格率10-15%,带动农民增产增收15-20 %,促进了虎尾兰的规范化和标准化种植,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述的内容更加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述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按照设施种植虎尾兰的生长过程分为2个阶段:

(1)地栽培育:

1)整畦前,在清理大棚卫生和翻耕改土的基础上,灌水闷棚6天,后排干水并掀开棚顶薄膜,深耕翻晒15天;

2)整畦时,加入腐熟过的有机肥,调整pH值至5.5,EC值2mS/cm;

3)改低畦栽培为高畦栽培;

4)定植时,浇透定根水,使土壤润而不渍至植株恢复生长;此后,等畦面土壤干燥再进行畦灌、灌透;定植后,在合理搭配肥料氮磷钾比例,结合施用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基础上,增施质量浓度6%的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次,每次间隔30天;同时,定期疏松表层土壤、铲除杂草;

5)高温(≥30℃)强光季节,中午用50目的遮阳网遮阳,保持良好通风;冬季温度低于l0℃时,大棚增添二层幕,畦面覆盖地膜,并封棚进行保暖;

6)当病株率≥3%时,每100m2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g、质量浓度为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8g和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g,轮换喷雾3次,每次间隔10天,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腐烂病、根腐病为主的病害;当虫株率≥3%时,每100m2用质量浓度为22.4%的螺虫乙酯悬浮剂2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5天,以防控介壳虫、红蜘蛛、蛞蝓为主的虫害;

(2)盆栽培育:

1)温室大棚温度控制在18-30℃(春秋20-25℃、夏季小于30℃、冬季l8-22℃,用电加热暖风机、负压风机和水帘等设备进行防寒降温通风),湿度控制在70-80%,夏秋中午阳光强烈时需用60目的遮阳网遮阳,根据温、湿度范围适当通风;

2)基质使用前,均匀喷撒质量浓度为40%的福尔马林溶液并拌匀,后盖上塑料袋密封4天;植株上盆前,整株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8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5500倍液浸泡3分钟消毒;

3)植株未生新根之前不浇水,生新根后保持基质见干见湿;秋末至早春低温时期,减少浇水,保持基质相对干燥;植株未生新根之前不施肥;新根生长20天及上盆2 月后,分别结合浇水施1次500倍的15-15-15硫酸钾型复合肥;

4)植株上盆后,每600m2悬挂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各2台在苗株上方50cm处,每隔2月清洁灯具1次,同时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机油的塑料薄膜,每隔2个月补刷1次机油,并在支柱外围的地面均匀撒施一圈质量浓度为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每隔12天补撒1次;

5)当病株率≥1%时,每100m2用100亿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9g和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2天,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炭疽病、腐烂病为主的病害;当虫株率≥1%时,每100m2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2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5天,以防控蛞蝓、介壳虫为主的虫害。

实施例2

按照设施种植虎尾兰的生长过程分为2个阶段:

(1)地栽培育:

1)整畦前,在清理大棚卫生和翻耕改土的基础上,灌水闷棚7天,后排干水并掀开棚顶薄膜,深耕翻晒12天;

2)整畦时,加入消毒过的有机肥,调整pH值至6,EC值2.5mS/cm;

3)改低畦栽培为高畦栽培;

4)定植时,浇透定根水,使土壤润而不渍至植株恢复生长;此后,等畦面土壤干燥再进行畦灌、灌透;定植后在合理搭配肥料氮磷钾比例,结合施用速效肥与迟效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的基础上,增施环保酵素1000倍液3次,每次间隔25天;同时,定期进行疏松表层土壤、铲除杂草;

5)高温(≥30℃)强光季节,中午用60目的遮阳网遮阳,保持良好通风;冬季温度低于l0℃时,大棚增添二层幕,畦面覆盖地膜,并封棚进行保暖;

6)当病株率≥3%时,每100m2用质量浓度为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8g和质量浓度为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8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2天,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腐烂病、根腐病为主的病害;当虫株率≥3%时,每100m2用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3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6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2天,以防控介壳虫、红蜘蛛、蛞蝓为主的虫害;

(2)盆栽培育:

1)温室大棚温度控制在18-30℃(春秋20-25℃、夏季小于30℃、冬季l8-22℃,用地热线、负压风机和水帘等设备进行防寒降温通风),湿度控制在70-80%,夏秋中午阳光强烈时需用50目的遮阳网遮阳,根据温、湿度范围适当通风;

2)基质使用前,均匀喷撒质量浓度为3%的84消毒液并拌匀,后盖上塑料袋密封4天;植株上盆前,整株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6000倍液浸泡2分钟消毒;

3)植株未生新根之前不浇水,生新根后保持基质见干见湿;秋末至早春低温时期,减少浇水,保持基质相对干燥;植株未生新根之前不施肥;新根生长25天及上盆2 月后,分别结合浇水施1次600倍的16-16-16硫酸钾型复合肥;

4)植株上盆后,每600m2悬挂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各3在苗株上方60cm处,每隔1月清洁灯具1次,同时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柴油的塑料薄膜,每隔3个月补刷1次柴油,并在支柱外围的地面均匀撒施一圈质量浓度为5%的甲萘威颗粒剂,每隔15天补撒1次;

5)当病株率≥1%时,每100m2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g和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2天,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炭疽病、腐烂病为主的病害;当虫株率≥1%时,每100m2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3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g,轮换喷雾2次,每次间隔12天,以防控蛞蝓、介壳虫为主的虫害。

本发明对虎尾兰设施种植过程中病虫控害效果达90-95%,减少化学肥料农药使用量20-25%,从而降低控害成本25-35%,提高虎尾兰商品合格率10-15%,带动农民增产增收15-20 %,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发明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