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8054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虎尾兰设施种植的简约化控害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按照设施种植虎尾兰的生长过程分为2个阶段:

(1)地栽培育:

以改变栽培模式和防控病虫为基础,构建“一消、二改、三适、四防”的简约化控害模式;其具体操作为:

1)一消:土壤消毒;

整畦前,在清理大棚卫生和翻耕改土的基地上,灌水闷棚5-7天,后排干水并掀开棚顶薄膜,深耕翻晒10-15天;

2)二改:改良土壤和改变栽培模式;

改良土壤:整畦时,加入有机肥,调整pH值至4.9-6.4,EC值1.8-2.8mS/cm;

改变栽培模式:改低畦栽培为高畦栽培;

3)三适:适时适量浇水、适时增施健苗诱剂和适时中耕除草;

适量浇水:定植时,浇透定根水,使土壤润而不渍至植株恢复生长;此后,应等畦面土壤干燥再进行畦灌、灌透;

适时增施健苗诱剂:结合肥水增施质量浓度6%的寡糖·链蛋白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环保酵素700-1000倍液2-3次,每次间隔25-30天;

适时中耕除草:定期进行疏松表层土壤、铲除杂草;

4)四防:防灼、防冻、防病和防虫;

防灼:当温度≥30℃的高温强光季节,中午用50-70目的遮阳网遮阳,保持良好通风;

防冻:冬季温度低于10℃时,大棚增添二层幕,畦面覆盖地膜,并封棚进行保暖;

防病:当病株率≥3%时,每100m2施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g、质量浓度为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5-20g、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g和质量浓度为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粉剂7-9g,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细菌性软腐病、炭疽病、腐烂病、根腐病为主的病害,其施用方法是选其中2-3种药剂轮换喷雾2-3次,每次间隔10-15天;

防虫:当虫株率≥3%时,每100m2施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2-3mL、质量浓度为22.4%的螺虫乙酯悬浮剂2-4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6g,以防控介壳虫、红蜘蛛、蛞蝓为主的虫害,其施用方法是将三者轮换喷雾1-3次,每次间隔10-15天;

(2)盆栽培育:

以调节栽培环境和防控病虫为基础,构建“一调、二消、三控” 的简约化控害模式;其具体操作为:

1)一调:调节栽培小环境;

上盆后,温室大棚温度控制在18-30℃,湿度控制在70-80%,给予充足光照,夏秋中午阳光强烈时需用50-70目的遮阳网遮阳,根据温、湿度范围适当通风;

2)二消:植株消毒和基质消毒;

植株消毒:植株上盆前,用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和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4000-6000倍液的混合溶液,整株浸泡2-3分钟;

基质消毒:在基质上均匀喷撒质量浓度为37-40%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质量浓度为2-3%的84消毒液并拌匀,后盖上塑料袋密封3-5天;

3)三控:控水、控肥和控病虫;

控水:植株上盆后,未生新根之前不浇水,生新根后保持基质见干见湿;秋末至早春低温时期,减少浇水,保持基质相对干燥;

控肥:植株上盆后,未生新根之前不施肥;新根生长20-25 天及上盆2 月后,分别结合浇水施1次500-600 倍的硫酸钾型复合肥;

控病虫:植株上盆后,每600m2悬挂多功能静电灭虫灯和温室电除雾防病促生机各2-3台在苗株上方50-60cm处,每隔1-2月清洁灯具1次,同时在苗床四周放设防虫隔离带,即在苗床四周的每根支柱上包裹一层外部均匀涂刷机油或柴油的塑料薄膜,每隔2-3个月补刷1次机油或柴油,并在支柱外围的地面均匀撒施一圈质量浓度为6%的四聚乙醛颗粒剂或质量浓度为5%甲萘威颗粒剂,每隔10-15天补撒1次;当病株率≥1%时,每100m2施用100亿芽孢/g的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7-9g、质量浓度为20%的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3-5g和质量浓度为10%的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6-8g,以防控镰孢斑点病、炭疽病、腐烂病为主的病害,其施用方法是将三者轮换喷雾1-3次,每次间隔10-15天;当虫株率≥1%时,每100m2施用质量浓度为5%的阿维菌素微乳剂2-3mL和质量浓度为70%的杀螺胺乙醇胺盐可湿性粉剂5-6g/100m2以防控蛞蝓、介壳虫为主的虫害,其施用方法是将两者轮换喷雾1-3次,每次间隔10-15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